导读:本文包含了美洲黑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美洲,抗旱性,减数,氧化氮,种质,组合,染色体。
美洲黑杨论文文献综述
晏增,张江涛,赵蓬晖,杨淑红,马永涛[1](2019)在《持续淹水胁迫对美洲黑杨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2025’杨及其2个芽变红叶品种(‘全红杨’‘中红杨’)的耐涝能力,以3个品种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盆栽模拟淹水环境,以正常浇水样本为对照。研究不同胁迫处理时间下,3个杨树品种植株表型、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及对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抗涝能力和指标进行评价,为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通过84 d的模拟试验,3个杨树品种的叶片始终保持有净光合速率,表现出稳定的耐涝遗传特质。淹水28 d,胁迫引起的叶片气孔限制因素使Pn快速下降,高生长均略高于对照(P> 0.05);淹水42 d, MDA含量、SOD和CAT酶活性升高,茎基部产生不定根,叶绿素降解减缓,Pn回升;淹水56~70 d,3个杨树品种高生长量分别较CK下降了53.33%、42.79%和49.96%。SOD、CAT活性下降,膜透性增大,叶片叶绿素加速降解,Pn再次下降。通过各生理指标隶属函数进行综合评价,‘全红杨’的抗淹水能力较弱(P <0.05),‘中红杨’与‘2025’杨差别不大(P> 0.05)。关联分析表明,质膜相对透性、抗氧化CAT和SOD酶活性是影响3个杨树品种抗涝性的主要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田星,张锦梅,樊军锋[2](2019)在《11种美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杨树抗旱性的机理,采用石蜡切片法对1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叶片解剖结构观测。通过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其叶片厚度、中脉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厚度、下层栅栏组织厚度、CTR等7项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大小依次为:南抗杨>美洲黑杨2号>美洲黑杨3号>08H4-5>08H2-16>03S4-1>69杨>08H11-11>美洲黑杨1号>陕林3号>08H1-6。此外,上下层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等指标与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旱性关联度最高。该研究可为美洲黑杨无性系的遗传育种和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亚东,樊孝萍,黄国伟,荣新军,陈慧玲[3](2019)在《美洲黑杨杂交组合评价及优良无性系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选育出适合江汉平原湖区发展的杨树新品种,对来自6个美洲黑杨人工杂交组合的371个F1子代进行造林5年的生长量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造林5年6个家系的材积大小排序为HB-Ⅰ> HB-Ⅱ> HB-Ⅲ> HB-Ⅳ> HB-Ⅵ>HB-Ⅶ;5年间不同林龄胸径、树高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胸径、树高性状在家系间皆存在极显着差异,家系内差异不显着;根据不同家系中无性系的生长表现对6个杂交组合进行评价,选择出2-2×2-9、2-2×2-46和2-2×2-38优良组合3个;基于5年生的材积性状按5%入选率筛选出19个优良无性系,比全部无性系的平均材积提高16.86~44.38%。(本文来源于《湖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巫明会,樊军锋,高建设,周永学[4](2019)在《秦黑杨1号等美洲黑杨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渭河试验站的12个美洲黑杨无性系为材料,从国际杨树基因组委员会官方网站中提供的引物中选取25对引物对美洲黑杨进行指纹图谱构建,最终筛选出5对多态性丰富、扩增效率高、条带清晰的引物。5对引物共扩增条带24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3条,占95.8%,SSR引物多态性条带数4~8条,平均4.8条。对12份种质进行UPGMA聚类分析,品种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458 3~0.958 3,平均相似系数为0.666 0。研究利用5对引物(PMGC_2217、PMGC_2675、PMGC_2866、WPMS_14、WPMS_17)可将12份美洲黑杨种质完全区分开。研究结果可为美洲黑杨品种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伟强,戴晓港,李小平,李淑娴[5](2019)在《美洲黑杨种质材料倍性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库保存的种质材料进行倍性评估,并对候选多倍体进行倍性鉴定。【方法】利用9对用于多倍体鉴定的SSR引物检测448份美洲黑杨种质材料,根据每个引物扩增位点的等位基因数目对种质材料的倍性进行评估,基于初步鉴定结果筛选出候选多倍体材料。在此基础上,使用流式细胞仪(FCM)对候选多倍体种质材料的倍性进行鉴定。【结果】分子标记基因型分型统计结果显示,9个SSR位点共扩增出129条多态性条带,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5(Ploidp-10)~25(Ploidp-07)个,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14.33个。9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动范围为0.46~0.93,平均PIC值为0.76。在检测的448份美洲黑杨种质材料中,440份美洲黑杨种质材料在9个引物位点上扩增出的等位基因数不多于2个;有8份种质材料在2个引物位点上扩增出了3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其中编号为1346、16-42、17-49、18-25的4份种质材料在Ploidp-02引物位点扩增出了3个等位基因,而编号为5-43、5-45、15-14、19-37的另外4份种质材料在Ploidp-04引物位点上也扩增出了3个等位基因。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该8份种质材料在对应的染色体区域发生了遗传物质增加现象,为候选叁倍体种质材料。用FCM对8份叁倍体候选种质材料进行倍性鉴定发现,编号为1346的种质材料为叁倍体,其余7份种质材料疑似为发生局部染色片段增加的候选非整倍体。【结论】9对SSR分子标记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可用于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多倍体初步筛选,结合FCM检测,可在大量样品中快速筛选出多倍体种质材料。(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朱珍珍,张明锦,张健,陈良华[6](2019)在《外源NO对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生理特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雌雄异株植物对NO的生理响应的差异,以有助于解释不同性别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过程。【方法】以雌雄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20.5 mg/kg (DW)和100 mg/kg (DW)两个铅处理水平,分析外源NO信号分子对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的生理效应。【结果】(1)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叶片铅(Pb)含量、过氧化氢(H_2O_2)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明显增加,雌株增幅更大,添加SNP后以上参数均不同程度地降低,雄株降幅更大;(2)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的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均不同程度增加,雄株含量增加更显着;添加SNP可提高雌雄美洲黑杨的Pro和可溶性蛋白含量(SP),雄株的增幅更显着;(3) SNP能提高铅胁迫雄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GR活性,降低雌株SOD、GR、POD的活性;(4)铅胁迫一定程度地抑制了雌雄美洲黑杨的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_r),添加SNP不同程度地恢复了雄株的P_n和G_s。【结论】与雄株相比,铅胁迫对雌株负面影响更大,NO信号有利于增强美洲黑杨雄株的抗氧化酶和渗透调节能力,恢复其气体交换速率,但对雌株的保护效应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郑涛[7](2019)在《白杨、美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1个白杨无性系、10个美洲黑杨无性系为试材,测定不同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100%土壤含水量、60%土壤含水量、30%土壤含水量)各无性系苗木苗期的各项生长指标及生化指标,测定各无性系对干旱适应能力:根茎比、叶片蒸腾速率、相对电导率、叶片脯氨酸含量,在干旱条件下的生产力:净光合速率、生物量、株高、地径等指标,分析指标间的相关性,选取适宜指标利用TOPSIS法对各无性系的抗旱性作综合评价,为白杨、美洲黑杨抗旱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 11个白杨无性系水分胁迫条件下,苗高、地径生长量受到抑制,根、茎、叶各部分干物质积累也相应呈减少趋势。秦白杨1号、秦白杨2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4号、秦白杨5号、‘04-14-15’均大于对照品种84K、I-101、毛白杨30号。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呈现下降趋势,秦白杨1号、秦白杨4号、秦白杨5号、‘03-4-22’‘04-17-12’‘07-23-23’下降幅度较小,呈现出较好的抗旱生产力。秦白杨2号、秦白杨3号、‘04-17-12’的蒸腾速率最小,说明抗旱能力较强;秦白杨1号、秦白杨2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5号、‘04-17-12’相对电导率变化较小,细胞膜的稳定性较强。各无性系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随着水分胁迫的加重,出现不同幅度的增加。2 10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干旱胁迫对美洲黑杨无性系的生长影响较为显着,尤其是在生物量的积累上,说明水分的亏缺严重限制了无性系的生长,表现在株高、地径较CK出现大幅度的下降,秦黑杨1号、秦黑杨2号、14-苏1、14-苏3、田纳西美1、田纳西美2、田纳西美3的生物量要大于对照品种陕林3号、69杨,其中14-苏5的生长量最小;秦黑杨2号、田纳西美3在不同处理下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小,在生产力上表现较好。干旱胁迫对生理物质也出现显着的影响,叶片的蒸腾速率下降,秦黑杨1号、秦黑杨2号、14-苏8的蒸腾速率最小,表明能耐受水分逆境;St-123在不同干旱处理下其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变化最小,说明干旱胁迫对其细胞膜的损伤最小,表现出良好的干旱忍耐力;其叶片脯氨酸的积累上升幅度较大,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比较敏感,积累渗透物质来抵御干旱。3无性系抗旱能力综合评价对11个白杨、10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生长、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出适宜的评价指标。11个白杨无性系的抗旱评价指标为净光合速率、单叶面积、苗高、生物量、渗透调节能力和细胞质膜透性;10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的评价指标为光合速率、地径、苗高、生物量、渗透调节能力和细胞质膜透性。经试验研究与分析,大部分白杨无性系的抗旱能力要强于对照品种毛白杨30号;大部分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旱能力要强于对照品种陕林3号、69杨,说明大部分无性系能够适应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栽植。利用TOPSIS法对各无性系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初步得到的研究结果为:(1)11个白杨无性系综合抗旱能力较强的无性系秦白杨1号、秦白杨3号、秦白杨4号、秦白杨5号、‘03-4-22’‘04-14-15’‘07-17-18’;(2)10个美洲黑杨无性系综合抗旱能力较强的无性系秦黑杨1号、秦黑杨2号、田纳西美3、14-苏8、St-123。(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彭婵,樊孝萍,苏晓华,龙开莲,张新叶[8](2019)在《基于SSR分子标记构建南方型美洲黑杨初级核心种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所收集的363份美洲黑杨无性系为实验材料,利用20对SSR引物扩增数据,设置10%、15%、20%、25%、30%、35%、40%共7个取样梯度构建南方型美洲黑杨初级核心种质,并采用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等遗传参数的t检验对核心种质有效性进行确认,以初级核心种质、保留种质以及原始种质叁者之间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等遗传参数的保留比例作为评价指标,结合主坐标轴分析法对初级核心种质做进一步代表性确认。结果显示:(1)2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78个多态位点,遗传多样性参数I、H分别为1.667和0.688 2,表明南方型美洲黑杨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2)比较平均Na、I、H变化确定15%为最佳取样比例,得到54份核心种质和309份保留种质,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平均Na、I、H经t检验不显着,除平均Na外其他平均遗传多样性参数,如Ne、Ho、I、H的保留率分别为111%、105%、104%和104%。(3)PCoA分析显示,所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不仅与原始种质分布相似,而且分散均匀覆盖较全面,可以代表原始种质在图中的几何分布。研究认为,所构建的45份初级核心种质保存了原始种质大部分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剔除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冗余度和遗传重复度,具有更高的遗传多样性参数保留率,能全面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鑫闻,彭儒胜,纪纯阳,梁德军[9](2019)在《秋水仙碱诱导美洲黑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美洲黑杨抗寒性,多倍体育种是一条有效途径。本试验在掌握美洲黑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的基础上,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美洲黑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有效处理时期及有效处理浓度。结果表明:(1)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之前利用各浓度(0.3%、0.5%、0.8%)的秋水仙碱处理美洲黑杨雄花芽均能获得一定比例的2n花粉;(2)利用0.5%的秋水仙碱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处理美洲黑杨雄花芽,2n花粉得率最高,为35.5%。本研究为美洲黑杨通过获取2n花粉途径进行多倍体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西部林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郑涛,樊军锋,高建社,周永学[10](2019)在《美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美洲黑杨的抗旱能力,以10个美洲黑杨无性系及‘69杨’‘陕林3号’2个对照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各无性系的生理和生长差异进行分析。各无性系在各项指标间存在显着差异,以净光合速率、地径、苗高、生物量、渗透调节能力和细胞质膜透性作为无性系抗旱性筛选的综合评价指标,采用TOPSIS法对无性系抗旱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综合抗旱性较强的无性系为‘秦黑杨1号’‘秦黑杨2号’‘田纳西美3’‘14-苏8’‘St-123’。(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美洲黑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杨树抗旱性的机理,采用石蜡切片法对1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进行叶片解剖结构观测。通过隶属函数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对其叶片厚度、中脉厚度、上表皮厚度、下表皮厚度、上层栅栏组织厚度、下层栅栏组织厚度、CTR等7项指标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美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大小依次为:南抗杨>美洲黑杨2号>美洲黑杨3号>08H4-5>08H2-16>03S4-1>69杨>08H11-11>美洲黑杨1号>陕林3号>08H1-6。此外,上下层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等指标与美洲黑杨无性系的抗旱性关联度最高。该研究可为美洲黑杨无性系的遗传育种和高效培育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洲黑杨论文参考文献
[1].晏增,张江涛,赵蓬晖,杨淑红,马永涛.持续淹水胁迫对美洲黑杨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2].田星,张锦梅,樊军锋.11种美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3].张亚东,樊孝萍,黄国伟,荣新军,陈慧玲.美洲黑杨杂交组合评价及优良无性系选择[J].湖北林业科技.2019
[4].巫明会,樊军锋,高建设,周永学.秦黑杨1号等美洲黑杨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关系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5].李伟强,戴晓港,李小平,李淑娴.美洲黑杨种质材料倍性鉴定[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朱珍珍,张明锦,张健,陈良华.外源NO对铅胁迫下雌雄美洲黑杨生理特征的影响[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7].郑涛.白杨、美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彭婵,樊孝萍,苏晓华,龙开莲,张新叶.基于SSR分子标记构建南方型美洲黑杨初级核心种质[J].西北植物学报.2019
[9].赵鑫闻,彭儒胜,纪纯阳,梁德军.秋水仙碱诱导美洲黑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的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19
[10].郑涛,樊军锋,高建社,周永学.美洲黑杨无性系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