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空压机气缸微油润滑技术改造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1](2020)在《三缸内燃式空气压缩机动力学仿真研究》文中认为针对传统的内燃机驱动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存在能量转化效率低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三缸内燃式空气压缩机原理方案,改进了传统的由内燃机驱动的活塞式空气压缩机组合系统的相关弊端,保留了传统内燃机技术成熟工作可靠等特点,设计形成了一种较容易实现产业化的新形式动力装备。三缸内燃式空气压缩机在单缸内燃式空气压缩机的基础上,并列放置了三组内燃式空气压缩机构,增大了机器的输出能力和运转平稳性。三缸内燃式空气压缩机可以在输出气体压力能和驱动内燃机附属系统工作的基础上额外提供一定的功率以带动机器外部的其他工作载荷。采用理论计算分析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到了在不同油门开度和不同输出气压工况下空气压缩机可输出功率的变化情况,即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内燃式空压机可带动外载荷的功率随着油门开度的增大而增大,得到了一系列最佳工况点。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了内燃式空气压缩机主体部分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研究得到了特定工况下仿真模型运动特性和受力情况的数据,动力活塞的最大速度为8.1839m/s,最大加速度为1.7898m/s2,连杆大头端受力最大值为39.265kN,连杆小头端最大受力为39.132kN。对可输出功率的计算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曲轴进行了静力学分析和模态分析,在静力学分析中,得到了曲轴的应力变形等结果,最大应力为22.865MPa,强度符合要求;在模态分析中,得到了曲轴的模态参数及振型,曲轴模态振型的最低固有频率为1003.9Hz,有效避免了共振的发生。
吴飞,吴振宇,张虎[2](2019)在《基于ADAMS的一体式活塞连杆振动分析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对一体式活塞连杆结构的空压机振动研究不完善现状,建立该类型空压机主传动部分的简化数学模型,进行曲柄连杆的运动计算,并分析曲柄连杆比λ对活塞侧向力的影响;利用ADAMS建立空压机刚柔混合模型,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通过对活塞连杆的惯性力和气缸侧向敲击力的计算,分析空压机的振动特性及主要原因。另外根据平衡条件对偏心轮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多工况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偏心轮使得沿径向主轴所受水平惯性力降低55%左右,所受竖直惯性力降低82%,对减少空压机的惯性振动有良好效果。
孟贺[3](2019)在《调车机车智能化风源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风源系统作为机车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为机车制动系统、辅助用风系统及车辆提供符合规定压力的、高质量压缩空气。其可靠性是机车正常运用的重要基础,供风能力是影响机车性能和作业效率的重要因素。调车机车主要应用于编组站和地方厂矿工作环境恶劣,运用工况复杂。现有调车机车风源系统无法监测调车机车用风情况及系统主要部件的工作状态,压缩机润滑油乳化、部件维修不及时等情况多发。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极大地提升调车机车的可用性。因此,调车机车智能化风源系统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设计一套适应调车机车运用工况的智能化风源系统,可实现监测风源系统各部件工作状态,控制空气压缩机自动启停、风源净化装置与压缩机协同工作与自动排污、风源控制主机与机车控制系统的实时通讯等功能。通过机车最大用风量计算完成了压缩机等主要部件的选型工作;明确系统监测项点完成相应硬件设计实现系统主要参数的采集、监控功能;设计连续运转装置的控制策略,开发“调车模式”功能解决了润滑油乳化问题,适应了调车机车为长大列车充风工况。采用此设计方案可以初步实现调车机车风源系统的智能化控制。实际运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根据调车机车工况变化做出合理控制,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
胡俊杰[4](2018)在《空气压缩系统运行过程控制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空气压缩系统的耗电量占了全国工业总耗电很大的比重,空气压缩系统的节能控制研究对缓解能源危机,提高相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变频空压机和非变频空压机混合的混杂系统,从模型和优化方法两方面考虑,提出了节能控制策略,改变了传统控制方法设计凭经验的特点,科学系统地设计控制策略。节能控制策略解决了用气负载变化下系统产气压力不稳定的问题,从而达到降低系统能耗的目的。为了达到系统稳压节能的目标,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在系统机理建模、单机和多机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几个方面的工作,具体如下:1.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空气压缩系统节能控制方面的研究现状,给出了进一步节能研究的方向和着力点。在深入掌握空气压缩系统流程和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整个空气压缩系统的机理模型方程,与过去研究人员所建模型相比,特别增加和完善了变频情况下空压机的功率、产气量、产气效率、转速等关系方程。2.为了优化单台空压机系统的运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性,本文科学地设计空气压缩系统的控制参数。首先优化单台非变频空压机的加卸载,通过仿真计算出各工况下空压机最优的加卸载压力值,使空压机在用户负载变化下始终以最优状态运行。其次,采用变速积分PID优化单台变频空压机的运行,能够减小系统超调,提升空气压缩系统的稳定性和快速性。3.在单机优化控制的基础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混杂多机系统的能耗,深入研究了混杂系统工作过程中的节能策略。在用户负载突变时采用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求解空压机系统的最优运行状态,减小系统过渡过程的压力波动。经过仿真分析,该策略大幅提升了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压力稳定性,从而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4.对于空压机数量多的系统,制定合适的节能控制策略难度大,并且系统中一旦有空压机发生更迭,需要重新制定控制策略。本文在用气负载预知的情况下,采用动态优化的方法求解系统的最优运行状态,降低系统运行总能耗。
刘全文[5](2012)在《4L-20/8空压机技术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4L-20/8空压机技术改造必要性的描述,制定了改造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工艺计算。压缩机改造后,排气量、排气压力满足了公司的多种产品的生产,压缩空气净化质量符合GMP的要求,并且达到了运行平稳、节电、节油的预期目标。最后对改造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进行了一些总结和探究。
朱玉峰[6](2010)在《无油润滑压缩机设计中的pv值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对无油润滑压缩机设计中的pv值进行了研究。对活塞环的磨损特性分析表明,pv值越大,活塞环磨损越大、寿命越低。通过pv值的计算推得由pv值和[pv]值来确定活塞环数的计算式。经分析认为一般资料所给活塞环材料的[pv]值过低,所得环数过多,给压缩机在结构尺寸、成本、加工和装配等方面带来问题。推荐了常用无油润滑材料的[pv]值。实际应用表明按推荐值设计的压缩机结构紧凑,活塞环运行寿命达4 000 h以上。
董金华,朱玉峰,彭宝成[7](2005)在《SW-3/7型全无油润滑空压机的改造》文中研究说明为排除SW3/7型全无油润滑空压机运行中出现的故障,对其进行了改造。发生故障的主要原因是排气温度过高,冷却不足。将原机由一级压缩改为二级压缩,大大降低了排气温度。曲轴箱底部采用全开式结构,采用三级风扇冷却方式,使冷却效果良好。性能测试和性能对比表明排气温度得到了大幅降低。经用户实际使用检验,空压机改造后运行平稳、寿命更长。
涂振球[8](2005)在《往复式空压机无油润滑改造新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有油润滑往复式空气压缩机改造为无油润滑空气压缩机的专利技术,论述了该技术产品的结构、特点以及应用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朱玉峰,彭宝成[9](2003)在《无油润滑压缩机活塞环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实现压缩机的无油润滑 ,需采用无润滑活塞环。无润滑活塞环由自润滑材料制造。本文分析了常用自润滑材料 ,如填充聚四氟乙烯、填充聚酰亚胺等的性能及工程应用 ,并报道了金属材料、复合型填充聚四氟乙烯、CFRP等新材料。介绍了整体开口活塞环及无背压活塞环的结构、特点、应用及设计计算。对活塞环结构型式的研究进展 ,如T型环、压力平衡环、超短迷宫式无托环整体无背压活塞环、一槽双环等作了介绍 ,并展望了无润滑活塞环的研究前景
蒋茂怀,刘碧雁[10](2003)在《空气压缩机无油润滑在山脚树矿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山脚树矿有5台1966年上海生产的4L—20/8空气压缩机,运行很不经济,利用聚四氟乙烯合成材料制成活塞环,全部实现无油润滑运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空压机气缸微油润滑技术改造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空压机气缸微油润滑技术改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三缸内燃式空气压缩机动力学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压气机发展的现状 |
1.2.2 内燃式空气压缩机的研究现状 |
1.2.3 有限元分析的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利用Solid Works软件建立三维建模 |
1.3.2 对虚拟样机进行多刚体动力学仿真 |
1.3.3 对空气压缩机进行可输出功率分析 |
1.3.4 曲轴的有限元分析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三缸内燃式空气压缩机工作原理和机构分析 |
2.1 三缸内燃式空气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
2.2 基本设计方案和参数的确定 |
2.3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模型的建立 |
2.3.1 活塞的运动分析 |
2.3.2 连杆的运动分析 |
2.4 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结构设计及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3.1 活塞及连接杆部分结构设计及建模 |
3.1.1 导向滑块结构设计 |
3.1.2 压气活塞结构设计 |
3.1.3 连接杆结构设计 |
3.2 其他部分建模及整体装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工况可输出功率分析 |
4.1 各工况下可输出功率计算分析 |
4.2 可输出功率和油门开度的关系研究 |
4.3 不同输出气压下油门开度研究 |
4.3.1 可输出功率和油门开度的关系 |
4.3.2 无外载荷情况下的功率匹配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刚体模型的建立与动力学仿真分析 |
5.1 多刚体方程求解过程 |
5.1.1 拉格朗日方程的一般形式 |
5.1.2 Adams中多刚体系统的动能 |
5.1.3 多刚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
5.2 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
5.2.1 模型导入 |
5.2.2 添加材料属性及约束 |
5.2.3 施加约束力和驱动力 |
5.3 运动特征分析 |
5.4 受力情况分析 |
5.5 可输出功率仿真误差计算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曲轴有限元分析 |
6.1 曲轴静力学分析 |
6.1.1 静力学分析的原理 |
6.1.2 分析前处理 |
6.1.3 应力应变位移结果分析 |
6.2 曲轴模态分析 |
6.2.1 曲轴自由模态分析 |
6.2.2 曲轴约束模态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ADAMS的一体式活塞连杆振动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一体式活塞连杆运动分析 |
2 曲柄连杆比λ影响分析 |
3 ADAMS模型建立 |
4 仿真分析 |
4.1 活塞运动仿真分析 |
4.2 传动部件受力仿真分析 |
5 偏心轮优化设计与验证 |
6 结论 |
(3)调车机车智能化风源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机车风源系统现状 |
1.2.2 其他领域风源的智能化控制 |
1.2.3 风源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设置 |
2 系统的需求分析及部件功能要求 |
2.1 系统的功能概述 |
2.2 风源系统主要部件技术要求 |
2.2.1 风源控制主机 |
2.2.2 空气压缩机组 |
2.2.3 风源净化装置 |
2.3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
3.1 方案概述 |
3.2 系统耗风量的计算 |
3.2.1 列车管路容积计算 |
3.2.2 压缩空气的换算容积 |
3.2.3 列车每分钟用风容积 |
3.2.4 压缩机组容积流量的校核 |
3.3 系统主机设计方案 |
3.3.1 主机硬件组成 |
3.3.2 信息采集与主要部件控制功能说明 |
3.4 主要部件的监控方案设计 |
3.4.1 空压机监控方案 |
3.4.2 风源净化装置监控方案设计 |
3.5 系统的工作模式 |
3.5.1 正常工作模式 |
3.5.2 强制启动模式 |
3.5.3 延时工作模式 |
3.6 连续运转装置方案介绍 |
3.6.1 连续运转装置原理图及安装位置 |
3.6.2 连续运转装置的工作原理 |
3.7 本章小结 |
4 系统软件设计方案 |
4.1 系统软件概述 |
4.2 系统控制逻辑架构 |
4.2.1 系统的总体框架 |
4.2.2 系统参数设置 |
4.2.3 系统自检功能设计 |
4.2.4 系统工作时间自动分配功能设计 |
4.3 故障预警功能设计 |
4.4 调车模式功能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系统的验证试验与实际应用 |
5.1 系统主机的安装验证 |
5.1.1 系统操作 |
5.1.2 数据的下载读取与分析 |
5.1.3 数据的记录 |
5.2 系统的验证试验 |
5.2.1 测试设备 |
5.2.2 系统性能试验方法 |
5.2.3 系统性能试验评定标准 |
5.2.4 系统试验结果 |
5.3 调车模式的验证试验 |
5.3.1 调车模式试验方法 |
5.3.2 调车模式试验评定标准 |
5.3.3 调车模式试验结果 |
5.4 连续运转功能验证试验 |
5.4.1 压缩机运转率线路情况记录 |
5.4.2 连续运转功能高温环境模拟试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空气压缩系统运行过程控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空气压缩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空气压缩系统的节能潜力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空气压缩系统分析与建模 |
2.1 空压机的分类及应用 |
2.2 空压机的运行原理 |
2.2.1 活塞机的运行原理 |
2.2.2 螺杆机的运行原理 |
2.3 空气压缩系统的基本控制 |
2.3.1 空气压缩系统的控制背景 |
2.3.2 空气压缩系统的基本控制方式 |
2.4 空气压缩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2.4.1 气体压缩模型 |
2.4.2 能耗模型 |
2.4.3 产气量模型 |
2.4.4 冷却器模型 |
2.4.5 储气罐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混杂系统优化控制 |
3.1 引言 |
3.2 非变频空压机优化控制 |
3.2.1 单台非变频空压机节能模型 |
3.2.2 非变频空压机群节能模型 |
3.3 变频空压机优化控制 |
3.3.1 变频空压机基本原理分析 |
3.3.2 传统的PID控制策略 |
3.4 混杂系统节能控制策略 |
3.5 混杂系统优化控制策略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空压机群调度分析研究 |
4.1 引言 |
4.2 最优机群组合调度策略 |
4.2.1 混杂系统建模分析 |
4.2.2 空压机群问题描述 |
4.2.3 动态规划方法求解最优机群组合 |
4.3 实例仿真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回顾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6)无油润滑压缩机设计中的pv值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pv值与活塞环的磨损特性 |
2 pv值的计算 |
3 活塞环数的确定 |
4 [pv]值探讨 |
5 验 证 |
6 不同材料的[pv]值 |
7 结 语 |
(7)SW-3/7型全无油润滑空压机的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故障发生的原因分析 |
2 改造措施 |
3 性能测试与对比分析 |
4 结论 |
(8)往复式空压机无油润滑改造新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改造前的空气压缩机状况 |
2改造后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和特点 |
3改造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4结论 |
四、空压机气缸微油润滑技术改造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缸内燃式空气压缩机动力学仿真研究[D]. 刘玉. 青岛大学, 2020(01)
- [2]基于ADAMS的一体式活塞连杆振动分析与优化[J]. 吴飞,吴振宇,张虎. 数字制造科学, 2019(04)
- [3]调车机车智能化风源系统设计[D]. 孟贺.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4]空气压缩系统运行过程控制优化研究[D]. 胡俊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8(01)
- [5]4L-20/8空压机技术改造[J]. 刘全文. 科技信息, 2012(20)
- [6]无油润滑压缩机设计中的pv值及其应用研究[J]. 朱玉峰. 河北工业科技, 2010(01)
- [7]SW-3/7型全无油润滑空压机的改造[J]. 董金华,朱玉峰,彭宝成. 润滑与密封, 2005(03)
- [8]往复式空压机无油润滑改造新技术应用及效果分析[J]. 涂振球. 中国环保产业, 2005(01)
- [9]无油润滑压缩机活塞环的研究进展[J]. 朱玉峰,彭宝成. 润滑与密封, 2003(06)
- [10]空气压缩机无油润滑在山脚树矿的应用[J]. 蒋茂怀,刘碧雁. 煤矿机械,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