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内滤效应论文_王金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内滤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荧光,效应,纳米,量子,层析,粒子,颗粒。

荧光内滤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龙[1](2019)在《基于内滤效应的荧光碳量子点适配体传感器体系构建与检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碳点是一种由石墨化的碳核和无定型的碳组成的新型纳米材料,其表面拥有丰富的官能团,粒径通常是小于10 nm,类球型结构,无毒、无害且拥有良好的荧光特性。其合成碳点的原料廉价易得,合成方法简单而众多,尤其水热法深受研究者青睐。到目前为止,碳点在生物成像、传感、催化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尽管取得了这些较大的研究突破,但是以适配体作为识别分子,构建纳米金(AuNPs)对碳点(CDs)内滤效应的荧光适配体传感策略鲜有报道。因此,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以碳点制备和表征方面着手,结合核酸适配体来构建荧光适配体传感器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研究的主要包括以下2个部分:(1)构建了基于纳米金对碳点内滤效应的啶虫脒适配体传感器。该传感器以碳点的荧光变化作为检测信号,无靶标存在时,S-18适配体序列包裹在AuNPs表面使其有效地淬灭碳点的荧光。加入啶虫脒农药后,适配体序列将优先与其结合形成靶标-适配体复合物。此时没有适配体保护的AuNPs暴露在高浓度盐离子下发生聚集,聚集后AuNPs的吸收光谱不再与碳点的荧光发射光谱重迭,从而溶液体系呈现出较高荧光。论文对碳点的性质进行了广泛的表征,也研究了适配体传感器构建的一些关键参数,如AuNPs的类型和浓度等。在最优条件下,所构建的适配体传感器对啶虫脒的最低检测限为1.08μg·L~(-1),线性检测范围为5~100μg·L~(-1),并且对啶虫脒农药展现出优异的检测特异性。此外,该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在加标真实样品的检测中显示出良好的准确度和回收率,表明该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分析和环境检测领域具有应用价值。(2)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制备新的碳点,进一步改良了基于内滤效应的适配体传感器,并将其用于抗生素残留检测。改良后的碳点在相同浓度淬灭剂处理下具有更高的淬灭效率(达到65%),有效地解决了实际检测中荧光背景较高导致灵敏度下降问题。在最优条件下,所构建的适配体传感器检测限低至0.018μM,线性范围为0.04~0.24μM,并对其他竞争性抗生素有很高的特异性性。用于加标奶中的卡那霉素的测定,回收率在90.0%~98.3%之间,因此,该方法是一种快速检测牛奶及其他动物源性食品中卡那霉素的有效的方法。总之,本论文选择适配体作为靶标特异性识别分子,应用纳米金对碳点的内滤效应,建立了新型的荧光适配体传感器,并将其应用于食品中啶虫脒农药及卡那霉素抗生素残留检测。本文建立的传感器不需要对碳点和适配体进行修饰,具有可靠性强、检测成本低、操作便捷等优势。(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田丹碧,吴胜男,张浩,江凌,霍峰蔚[2](2019)在《荧光内滤效应技术在生物检测和疾病标志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内滤效应(inner filter effect,IFE)作为一个重要的非辐射能量转换模型,其作用机理是吸收剂的吸收光谱与荧光剂的激发光谱或发射光谱或两者同时发生谱带重迭,导致荧光剂的激发峰/发射峰的荧光被猝灭。合适的供体-受体对是成功组建IFE传感器检测目标物的重要因素。近年来,IFE技术以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无需修饰供体,无需供体与受体连接,已经引起科研工作者广泛的研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预防疾病发生和保护健康最为有效的办法。本综述总结了近几年来IFE技术检测酶活、农药、代谢物及小分子化学物质等生物标志物在疾病标志和健康监控上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基于"turn-off"法、"turn-on"法以及"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assay"法构建的IFE传感器的独特设计并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简要指出了IFE技术在疾病标志和健康监控上的优点和实际应用时所存在的障碍,并对IFE技术和疾病监控手段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9年Z1期)

刘萍,郑龙坤,陈一峰,许铱,林颖[3](2019)在《滚环扩增技术及内滤效应用于荧光检测黏蛋白》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荧光内滤效应与滚环扩增放大技术相结合,构建了黏蛋白检测方法。二氧化锰纳米片可淬灭MoS2量子点荧光,加入谷胱甘肽溶解MnO2荧光恢复。通过滚环扩增产生大量的核酸酶可催化谷胱甘肽氧化,使其无法与MnO2反应而抑制荧光。适配体与黏蛋白作用后将阻碍滚环扩增反应进行,促进荧光恢复。在0. 5~80 nmol/L范围内,黏蛋白浓度与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5 pmol/L。该方法对黏蛋白检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及重现性。(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3期)

江湖[4](2018)在《基于荧光内滤效应的免疫层析方法检测真菌毒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免疫层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抗基质干扰能力强等优点,是现场快速筛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针对真菌毒素等小分子待检物的分析,免疫层析通常采用竞争反应模式,此时检测信号强度与待检物含量成反比关系;定性或半定量分析通常以检测线(T线)上“信号消失(turn off)”作为判读标准,当待检物数量较多时才能使标记探针上的抗体处于饱和而不被T线上的人工抗原捕获,因此基于“turn off”模式的免疫层析方法灵敏度不高。构建基于“信号打开(turn on)”模式的荧光免疫层析方法,其荧光检测信号随着小分子待检物浓度增大从无到有,可显着提高检测灵敏度。在之前的相关报道中,研究者大多认为试纸条上的荧光猝灭是基于金纳米粒子与荧光物质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效应。本文考虑到发生FRET的距离条件,首次提出基于贵金属纳米粒子对荧光物质特定激发光或发射光强烈吸收的内滤效应(inner–filter effect,IFE)是试纸条上发生荧光“猝灭”现象的主要因素,并依此原理构建了基于金、银纳米粒子IFE的免疫层析方法检测食品中真菌毒素。首先,利用银纳米粒子(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吸收峰与邻菲罗啉钌[Ru(phen)_3~(2+)]荧光微球激发光谱高度重迭的特性,构建了基于AgNPs吸收Ru(phen)_3~(2+)荧光微球激发光的IFE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检测葡萄酒和葡萄汁中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OTA是葡萄酒和葡萄汁中最常污染的一种真菌毒素,由于葡萄酒或葡萄汁中酒精、糖分、色素和丹宁类物质对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干扰较大,亟需开发一种灵敏度高(样品可以多倍稀释)、不受颜色干扰的检测方法。本文选择具有大斯托克位移的Ru(phen)_3~(2+)荧光微球作为试纸条T线和对照线的背景荧光物质,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50nm和590nm。合成SPR吸收峰450nm的AgNPs,标记OTA单抗作为荧光微球激发光的内滤探针。当样液中不存在OTA分子时,AgNP内滤探针与T线上固定的OTA人工抗原结合,试纸条T线无荧光;当样液中存在OTA分子,游离的OTA与T线上OTA人工抗原竞争结合AgNP内滤探针,T线上AgNP内滤探针数量减少,荧光信号打开,且信号强度与样液中OTA浓度成正比。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检测葡萄汁和葡萄酒中OTA的灵敏度分别为0.16μg/L和0.31μg/L,加标回收率介于88%至110%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其次,利用花状金纳米粒子(flower–like gold nanoparticles,AuNFs)SPR吸收峰与量子点(quantum dots,QDs)发射光谱高度重迭的特性,构建了基于AuNFs吸收QDs荧光的IFE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检测生抽酱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_1(aflatoxin B_1,AFB_1)。生抽酱油是亚洲国家常见的佐餐调料,其原材料大豆和小麦在适宜的环境下易受AFB_1污染。由于酱油中的色素、盐、氨基酸等成分含量较高,需要进行繁琐的样本前处理才能达到检测的要求。基于荧光IFE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因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可通过将酱油样本进行多倍稀释以减小基质干扰,从而满足酱油中痕量AFB_1的检测。本文选择发射波长628nm的CdSe/ZnS核壳QDs作为荧光供体,合成SPR吸收峰624nm的AuNFs作为荧光吸收剂,建立了基于IFE的AuNFs吸收QDs发射光的免疫层析方法。该方法定量检测磷酸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PB)中AFB_1的线性范围为8ng/L至1μg/L,最低检测限为4ng/L。生抽酱油经0.01mol/L PB(含10mM NaOH)稀释10倍后直接检测,加标回收率介于84.69%~120.44%之间,变异系数介于2.73%~10.41%之间,该方法检测生抽酱油中AFB_1的最低检测限达到60ng/L。进一步将该方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UPLC–FLD)方法进行对比,两种方法对生抽酱油中AFB_1加标样本的检测结果一致。最后,探索了基于IFE的多重免疫层析定量检测方法。以AuNFs作为QDs发射光的吸收剂,通过设置生物素和链霉亲和素的独立C线系统,以T/C比值定量检测AFB_1、OTA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等叁种真菌毒素。建立的基于IFE的多重定量免疫层析方法对AFB_1、OTA和ZEN的检测限分别达到了0.005μg/L、0.04μg/L和0.4μg/L。玉米样本经5倍质量体积的甲醇–水溶液(60:40,v/v)提取,再经12倍稀释后直接进行检测。同时定量检测玉米提取液中AFB_1的线性范围为0.01~0.625μg/L,OTA的线性范围为0.08~2.5μg/L,ZEN的线性范围为0.8~25μg/L,玉米样本中叁种真菌毒素的加标回收率为72.92%~105.80%,变异系数均小于15.43%。(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8-12-11)

李永东,姚杰,康平利[5](2018)在《基于内滤效应猝灭NaYF_4:Yb,Er上转换纳米颗粒荧光选择性地检测酸性品红》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粒径约为10nm的近似球形NaYF_4∶Yb,Er上转换荧光纳米晶.利用所合成的上转换纳米晶为荧光探针,通过荧光的内滤效应,酸性品红能有效地猝灭NaYF_4∶Yb,Er的荧光.基于此,构建了酸性品红检测传感器.实验中对孵化时间和p H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测定条件下,酸性品红浓度在13. 3×10-5~66. 7×10-5mol/L范围内与上转换纳米晶的荧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1. 7×10-5mol/L(S/N=3),相对标准偏差为3. 6%.最后,所构建传感器用于实际水样中酸性品红的检测,获得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牛建丽,于永丽,曹艳杰,王猛[6](2017)在《基于内滤效应的YVO_4∶Eu荧光纳米探针测定色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发光性能和水溶性良好的YVO_4∶Eu纳米探针(YVO_4∶Eu NPs)。由于YVO_4∶Eu NPs的激发光谱与色氨酸的吸收光谱有很大程度的重迭,二者可发生荧光内滤效应,其中色氨酸为吸光体、YVO4∶Eu NPs为荧光体,YVO_4∶Eu NPs的发光被猝灭。基于此,建立了基于YVO_4∶Eu NPs内滤效应测定色氨酸含量的方法。对YVO_4∶Eu NPs的加入量、反应溶液p H值和反应时间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本方法测定色氨酸的线性范围为4.0×10~(-6)~4.0×10~(-4)mol/L,检出限为1.0×10~(-6)mol/L(3σ)。采用本方法测定了酱油中色氨酸的含量,回收率为95.2%和97.3%。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7年06期)

张帆[7](2017)在《基于量子点内滤效应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分析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分析法是指利用某些物质在特定波长的光的照射下发射荧光的特性并根据其强度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高灵敏度、选择性好、宽线性范围、某些方法中可视化等优点,可用于药物分析、生物分析、环境监测、矿物分析等方面。近年来,由于荧光量子点的抗光漂白性,高的荧光量子产率,窄且对称分布的激发光谱,较宽的吸收光谱,激发和发射波长可以通过改变量子点的元素组成和粒径来调节以及量子点上可修饰不同的官能团等诸多优点,荧光量子点在传感应用中作为非常有效的荧光探针来使用。纳米金粒子(AuNPs)的消光系数大,比常规有机发色团的消光系数大几个数量级。此外,AuNPs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带对AuNPs之间的距离非常敏感,当AuNPs彼此接近并聚合时,AuNPs的颜色从会红色变为蓝色,因此AuNPs常被用于可视化分析中。本文首先合成了水溶性的3-巯基丙酸修饰的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基于普萘洛尔对CdTe QDs内滤作用和动态猝灭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快速灵敏地检测普萘洛尔。此外,本文合成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DTC-AuNPs),基于DTC-AuNPs对GQDs的内滤作用以及Pb~(~(2+))对DTC-AuNPs聚集作用实现了有效灵敏地检测Pb~(~(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于CdTe QDs荧光猝灭检测普萘洛尔的研究本工作基于普萘洛尔对3-巯基丙酸稳定的CdTe QDs的荧光猝灭,提出了一种方便、快速和灵敏地检测普萘洛尔的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CdTe QDs和普萘洛尔之间的荧光猝灭的机理,证明是内滤作用和动态猝灭同时作用导致了荧光的猝灭。探讨了量子点浓度,缓冲溶液pH值和培养时间对普萘洛尔/CdTe QDs的荧光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1-2μM和5-200μM,最低检出限为0.055μM。此外,一些常见的药物赋型剂、兴奋剂以及普萘洛尔的类似物对普萘洛尔的测定没有明显的影响。该荧光传感器可以成功地用于检测生物样品中的普萘洛尔。(2)基于功能化纳米金对石墨烯量子点的内滤效应可视化检测Pb~(~(2+))本文合成了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修饰的金纳米粒子(DTC-AuNPs),基于DTC-AuNPs对GQDs的内滤作用以及Pb~(~(2+))对DTC-AuNPs聚集作用提出了一种快速灵敏的可视化检测Pb~(~(2+))方法。采用透射电镜、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荧光猝灭的机理。证明DTC-AuNPs通过内滤效应可以显着地猝灭GQDs的荧光。然而Pb~(~(2+))可以特异性地结合DTC-AuNPs并且引发DTC-AuNPs的聚集和颜色的变化。使得DTC-AuNPs对GQDs荧光的内滤作用减弱,GQDs的荧光得到恢复。探讨了培养时间、GQDs和DTC-AuNPs的浓度对Pb~(~(2+))/DTC-AuNPs/GQD体系荧光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100μM,相应的检出限为0.35μM。此外,一些常见的金属离子对Pb~(~(2+))的测定没有明显的影响。该荧光传感器可以用于实际样品中Pb~(~(2+))的分析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期刊2017-06-07)

姜香宇[8](2017)在《基于内滤效应和功能核酸的荧光传感体系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生物和环境重要分析物的识别与传感已发展成为传感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人们已经建立了许多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原子吸收光谱等。其中,最受关注的是比色分析法和荧光分析法。内滤效应(inner-filter effect,IFE)是荧光分析法的主要误差来源,但是分析化学家巧妙地利用IFE把分析物的吸收信号转变为荧光信号,提高了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由于生物大分子DNA水溶性好、生物相容性好、对目标分析物可以特异性识别且合成简单,因此分析化学家已基于功能核酸设计了多种荧光传感体系,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无损伤,适合用于复杂样品的检测。本论文简单论述了基于内滤效应和功能核酸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以下研究:(一)结合文献报道和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据我们所知,本文首次研究了3,3′,5,5′-四甲基联苯胺氧化物(oxidized TMB,oxTMB)与α,β,γ,δ-四(1-甲基吡啶嗡-4-基)卟吩对甲苯磺酸盐(α,β,γ,δ-Tetrakis(1-methylpyridinium-4-yl)porphyrin p-Toluenesulfonate,TMPyP)之间的IFE,并基于此设计了一个谷胱甘肽(GSH)荧光传感体系。没有GSH时,Ag+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生成蓝色的oxTMB,该氧化物在652nm处有很强的吸收峰,而TMPyP在658nm处具有很强的发射荧光,能与oxTMB的吸收峰很好地重迭。因此,TMPyP的发射荧光被oxTMB吸收,荧光强度很弱。GSH存在时,GSH还原oxTMB形成TMB并且能与Ag+结合形成Ag+-GSH复合物,这使得oxTMB的量减少,oxTMB与TMPyP的内滤效应减弱,TMPyP的荧光恢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荧光强度F658与GSH浓度(0.1-20μM)的对数成线性关系,检测限是30 n M(S/N=3),在胎牛血清样品中加标回收率为95%-102%,并且选择性好,能明显区分开半胱氨酸。(二)硫磺素T(thioflavin T,ThT)可以诱导富G序列形成G-四链体结构,且自身荧光增强。但据我们所知,目前还没有Th T诱导两条富G序列形成分裂式G-四链体的报道。本文首次研究了Th T诱导两条富G序列形成分裂式G-四链体的能力,并基于此设计了一种简单的免标记信号增强型Hg~(2+)荧光传感器。体系中没有Hg~(2+)时,两条DNA序列以ss DNA形式存在,与Th T作用力非常弱,体系荧光信号特别低。Hg~(2+)存在条件下,两条DNA序列会形成“T-Hg~(2+)-T”双链结构,这使得分别与之相连的两条富鸟嘌呤(guanine,G)序列相互靠近并形成分裂式G-四链体结构。信号分子Th T不仅能与G-四链体结合还能嵌入ds DNA,荧光信号显着增加(大约16倍)。该传感器对Hg~(2+)的灵敏度较高,最低检测限为30 n M(S/N=3),并应用于胎牛血清中Hg~(2+)的定量分析,结果令人满意。(叁)荧光染料DAPI可以选择性地结合富含AT碱基的ds DNA,NMM可以嵌入G-四链体中且他们自身荧光增强,基于该现象,结合错配的T-T碱基对Hg~(2+)的特异性识别,设计了一种双信号增强的比率型Hg~(2+)荧光分析新方法。体系中没有Hg~(2+)时,两条DNA序列以ss DNA形式存在,体系荧光信号特别低。Hg~(2+)存在条件下,两条ss DNA形成“T-Hg~(2+)-T”双链结构,同时两条富鸟嘌呤(guanine,G)序列相互靠近并形成分裂式G-四链体结构,染料DAPI和NMM分别嵌入ds DNA和G-四链体中,荧光信号显着增强。此时,荧光强度值△DAPI*△NMM与Hg~(2+)浓度(0.05-3μM)呈线性关系,△DAPI、△NMM分别表示在加入Hg~(2+)前后体系在455 nm处、610nm处的荧光强度比值,检测限为10 n M(S/N=3),在胎牛血清中Hg~(2+)的加标回收率为98%-106%,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姜香宇,耿凤华,王永祥,瞿鹏,徐茂田[9](2016)在《基于TMB氧化物与TMPyP的荧光内滤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g~+能氧化TMB生成蓝色的TMB氧化物(oxTMB),在652 nm处具有较强的吸收峰~(1-2)。根据前期工作~(3-5),我们认为oxTMB可以和TMPyP之间发生荧光内滤效应。本文研究了oxTMB和TMPyP之间的荧光内滤效应现象,基于该现象本体系可用于对生物硫醇和卤素离子进行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期刊2016-07-01)

赵丹,陈传霞,孙健,杨秀荣[10](2016)在《基于碳点和银纳米粒子间的荧光内滤效应双模式检测乙酰胆碱酯酶》一文中研究指出乙酰胆碱酯酶(ACh E)可以特异性催化水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为胆碱和乙酸,导致神经冲动传递的终止,从而维持胆碱能神经的正常生理功能~1。大脑中ACh的含量与一些神经性疾病有直接关系,ACh E的测定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基于CDs和AgNPs之间的IFE,构建了一种具有紫外和荧光两种输出信号的传感器用于AChE及其抑制剂的检测。AgNPs导致CDs的荧光猝灭,而AChE可以特异性催化硫代乙酰胆碱生成带有巯基和正电的硫代胆碱,从而引起AgNPs的团聚,溶液由黄色变为灰色,同时由于AgNPs吸收下降导致IFE减弱,CDs的荧光处于"turn-on"状态。紫外和荧光输出信号在0.025-2 m U/mL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21和0.016 m U/mL。该方法简单、快速且具有极高的选择性,还可以进行可逆和不可逆抑制剂的筛选。对苹果样品中的不可逆抑制剂carbaryl进行检测,与HPLC结果相差不大,进一步证明了方法的准确度、可靠性以及多样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期刊2016-07-01)

荧光内滤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荧光内滤效应(inner filter effect,IFE)作为一个重要的非辐射能量转换模型,其作用机理是吸收剂的吸收光谱与荧光剂的激发光谱或发射光谱或两者同时发生谱带重迭,导致荧光剂的激发峰/发射峰的荧光被猝灭。合适的供体-受体对是成功组建IFE传感器检测目标物的重要因素。近年来,IFE技术以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无需修饰供体,无需供体与受体连接,已经引起科研工作者广泛的研究。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预防疾病发生和保护健康最为有效的办法。本综述总结了近几年来IFE技术检测酶活、农药、代谢物及小分子化学物质等生物标志物在疾病标志和健康监控上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基于"turn-off"法、"turn-on"法以及"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assay"法构建的IFE传感器的独特设计并讨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简要指出了IFE技术在疾病标志和健康监控上的优点和实际应用时所存在的障碍,并对IFE技术和疾病监控手段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内滤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金龙.基于内滤效应的荧光碳量子点适配体传感器体系构建与检测应用[D].贵州大学.2019

[2].田丹碧,吴胜男,张浩,江凌,霍峰蔚.荧光内滤效应技术在生物检测和疾病标志上的应用[J].化学进展.2019

[3].刘萍,郑龙坤,陈一峰,许铱,林颖.滚环扩增技术及内滤效应用于荧光检测黏蛋白[J].分析试验室.2019

[4].江湖.基于荧光内滤效应的免疫层析方法检测真菌毒素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8

[5].李永东,姚杰,康平利.基于内滤效应猝灭NaYF_4:Yb,Er上转换纳米颗粒荧光选择性地检测酸性品红[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6].牛建丽,于永丽,曹艳杰,王猛.基于内滤效应的YVO_4∶Eu荧光纳米探针测定色氨酸[J].分析化学.2017

[7].张帆.基于量子点内滤效应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分析应用[D].湖北大学.2017

[8].姜香宇.基于内滤效应和功能核酸的荧光传感体系设计[D].郑州大学.2017

[9].姜香宇,耿凤华,王永祥,瞿鹏,徐茂田.基于TMB氧化物与TMPyP的荧光内滤效应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分会:生物分析和生物传感.2016

[10].赵丹,陈传霞,孙健,杨秀荣.基于碳点和银纳米粒子间的荧光内滤效应双模式检测乙酰胆碱酯酶[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叁分会:纳米传感新原理新方法.2016

论文知识图

+,Er3+纳米粒子的上转换发光...+,Er3+纳米粒子-碳纳米粒子...基于纳米金对荧光素的内滤光效应检测半...·13Fe3+与cds量子点反应(溶液pH为8.76...(a)碳点和碳点-绿原酸的荧光寿命(b)...(A)碳点的激发光谱(a)和发射光谱(b),姜...

标签:;  ;  ;  ;  ;  ;  ;  

荧光内滤效应论文_王金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