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3卷总目录

沉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3卷总目录

一、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付鹏[1](2021)在《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史记》至《清史稿》以来的二十六部正史中,共有七部含艺文志或经籍志:《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这七部正史目录中均有医籍着录材料。在辑录和编码7部正史目录医籍着录材料,形成“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史料长编”的前提下,主要进行两大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是正史医籍目录的具象文本研究。第一章至第七章分别以七部正史目录出现的历史顺序,分为七章。以七部正史目录医籍着录为中心,重点探讨其编撰、体例和内容。编撰方面主要介绍正史医籍目录的撰修史、一代内府藏书与编目史和正史目录的史料来源。体例方面主要介绍正史医籍目录文本的撰写原则和法度、与相关目录的部类比较和编撰体例特点。内容方面其一是细类分析下引述文本和种卷计数研究,其二是相关问题论述作为细类分析的拓展与延伸,其三是据细类分析统计和绘制7幅各部正史目录细类种、卷分布图,以图表直观形象地展示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内容的内部结构。编撰、体例和内容的三个方面是立足于正史医籍目录文本本身的全面阐述,共同构成本文对于七部正史医籍目录的具象文本研究。第二部分是正史医籍目录通史研究与正史目录利弊评价。一方面,对于正史目录医籍着录之实,绘制正史医籍目录类系流变图,将正史医籍目录史分为两个阶段和三个时期,并分析提炼它们的内部分期和时期特征。首先分为汉至元阶段,以纪一代藏书为特征;明至今阶段,纪一代着述为特征。在此范畴下,又划分汉至隋、唐至元和明至今三个时期。其中汉至隋时期又可分为《七略》至《汉志》时期(西汉至东汉[前33至前7间—56至106间])和七分与四部共荣时期(三国至隋[235-597]);特征是六略之一,医分为四。唐至元时期分《隋志》至二唐志时期(唐至五代[629-1060])和宋国史志至《宋志》时期(宋元[1016-1345]);特征是子部医方,从方至科。明至今时期分《明志》至《清志稿》时期(明至20世纪80年代末[1441-1989])和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至《清史艺文志》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1992至今]);特征是一代医着,类属森然。另一方面,对于正史目录着录之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不同价值和发挥的多种功用,以及正史目录的缺陷。通过上述两方面的阐述,以期更加客观地评价正史医籍目录。通过本文的史料汇编(“附录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史料长编”)和系统研究(正文),一是能够补充和纠正已有专门正史目录医籍着录资料的缺憾(附录)。二是对正史目录中的医籍目录首次进行通史性地整理和研究,填补正史目录之医籍目录研究空缺(第一章至第七章)。三是提出不同于传统以朝代变迁分期的正史医籍目录史分期新观点,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第八章)。四是运用数据图表,展示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特点与类系流变(第一章至第七章最后一节、第八章第四节)。五是分析正史医籍目录的利弊,提出“志书不同、价值迥异”的新认识(第九章)。本研究能较为清晰深刻地展现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的基本情况,揭示正史医籍目录史的一般规律,于医古文、中医文献、医学史等领域的研究有所借鉴,乃至为今后开展史志、私家、官修目录医籍着录和古代医学专科目录打下研究基础。

刘雯[2](2017)在《阿胶与不同动物来源皮胶的多元多息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阿胶的鉴定项和含量测定项检测方法进行优化,提高其实用性。运用多元多息分析方法对阿胶及其他动物皮胶进行检测,借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力求找到阿胶与其他动物皮胶的差异,为阿胶的真伪鉴别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阿胶的鉴定项和含量测定项检测方法对收集到的不同厂家阿胶以及不同动物皮胶样品进行检测,验证药典方法,寻找应用中的不足,开展优化研究。分别应用UV、HPLC、ICP-MS、离子交换色谱等方法对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进行检测,利用检测数据建立多元统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区分。结果:1.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阿胶的鉴定项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牛皮胶特征多肽和猪皮胶特征多肽的检测,能够有效鉴别出掺牛皮胶和猪皮胶的阿胶伪品;建议以模糊校正因子为指标制定阿胶特征多肽的含量范围,大约在0.8~1.4之间,为掺伪阿胶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2.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阿胶的含量测定项进行了优化,更改了流动相与进样体积;采用一测多评的方法,以甘氨酸为参照控制L-羟脯氨酸、丙氨酸、L一脯氨酸3种氨基酸的含量,实现利用甘氨酸一种对照品同时测定样品中4种氨基酸的含量。3.将13个不同动物皮胶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种动物皮胶聚为两大类,猪皮胶聚为一类,其他动物皮胶聚为一类。4.应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18批阿胶、伪品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样品进行了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阿胶、牛皮胶、马皮胶蛋白质含量结果比较相近,猪皮胶的含量稍低。2批网购伪品阿胶与1批假福胶蛋白质含量与正品相近,无显着差异。5.测定了25批不同动物皮胶17种氨基酸的含量。建立了不同厂家17种AA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福牌阿胶和东阿阿胶;建立了不同动物皮胶17种氨基酸含量的OPLS-DA模型,能够有效区分阿胶、牛皮胶、马皮胶、猪皮胶4种动物皮胶,并且由OPLS-DA散点图得出结论L-脯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在4种动物皮胶中的含量差异较大,是4种动物皮胶的差异性成分。6.测定了3个厂家17批阿胶4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总结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范围;建立了不同厂家4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福牌阿胶、东阿阿胶和宏济堂阿胶。7.不同动物皮胶以及不同厂家阿胶样品Cl-,SO42-,NO3-,PO43-4种阴离子含量有差异,其中,猪皮胶含有PO43-,而其他动物皮胶未检出;华鹏阿胶中只检出Cl-,SO42-,两种阴离子,其他动物皮胶及其他品牌阿胶中均检出Cl-,SO42-,NO3-三种阴离子;猪皮胶中Cl-含量较高;宏济堂阿胶SO42-含量最高,其他品牌阿胶及其他动物皮胶均是Cl-含量最高。8.建立了 4种不同动物皮胶样品的17种微量元素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不同动物皮胶,并且由OPLS-DA的S-Plot图得出结论Na、K、Ca、Mg4种元素在不同动物皮胶中的含量差异较大,是4种动物皮胶的差异性元素。结论:优化后的药典方法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更适于阿胶中4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及掺假阿胶的鉴定;不同厂家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在紫外光谱、蛋白质含量、AA含量、游离AA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及阴离子含量上有差异。紫外光谱法可以有效区分猪皮胶和其他动物皮胶;17种AA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福牌阿胶和东阿阿胶;17种氨基酸含量的OPLS-DA模型,能够有效区分阿胶、牛皮胶、马皮胶、猪皮胶4种动物皮胶;4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福牌阿胶、东阿阿胶和宏济堂阿胶;17种微量元素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阿胶、牛皮胶、马皮胶、猪皮胶4种动物皮胶。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阿胶的药典方法进行了优化,并采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实现了对不同厂家、不同动物皮胶的识别,为阿胶的质量评价及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侯晓[3](2014)在《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漂移及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系统总结导师在子宫腺肌病诊治方面的临证经验及科研成果,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观察腺肌病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以及子宫组织中细胞凋亡调控指标的变化,探讨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免疫失衡及细胞凋亡异常的干预机制,为临床有效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将子宫内膜与肌层缝合的外科手术诱导法,复制腺肌病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疾病模型组、活血消瘤方高、中、低剂量组及米非司酮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各10只。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包括IL-2、IL-4、IL-10及IFN-γ;大鼠子宫形态学观察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Livin蛋白和Smac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Livin mRNA和Smac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一:子宫腺肌病模型组大鼠体内IFN-γ/IL-4及IL-2/IL-10的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说明疾病大鼠体内存在着Thl向Th2漂移的病理状态。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Thl类细胞因子IFN-γ及IL-2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大鼠体内IFN-γ/IL-4及IL-2/IL-10均较疾病模型组明显上升,其中高剂量组疗效最佳,治疗后较疾病模型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实验二: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正常内膜,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或P<0.05)。Smac蛋白表达水平: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或P<0.05)。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中Livin蛋白和Smac蛋白的表达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0.01)。药物干预后,活血消症方各剂量组及米非司酮组均可明显降低大鼠异位内膜中Livin蛋白及Livin mRNA表达,且在下调Livin蛋白的表达方面,高、中剂量及米非司酮组三组间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中剂量组和米非司酮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5);在降低Livin mRNA方面,高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中剂量组(P<0.01),中剂量组与米非司酮组疗效相当,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1)。活血消症方各剂量组及米非司酮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子宫内膜中Smac蛋白和Smac mRNA表达。在上调Smac蛋白的表达方面,高、中剂量及米非司酮组三组间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中剂量组疗效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米非司酮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中治疗后高、中剂量组及米非司酮组Smac蛋白表达水平较疾病模型组显着提高(P<0.01),而低剂量组与疾病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上调Smac mRNA方面,高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米非司酮组(P<0.05),但各治疗组与中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干预后各治疗组Smac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疾病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提高(P<0.01)。结论:1.Th1/Th2漂移是导致子宫腺肌病发病的机理之一。2.抑制凋亡因子Livin的过度表达和促凋亡因子Smac的表达抑制状态所致的细胞凋亡能力下降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3.活血消症方通过多方向、多靶点及多效性作用机制改善体内的免疫失衡状态,加强免疫监管,防止“免疫逃逸”;并能诱导异位内膜的细胞凋亡,抑制异位病灶存活,控制疾病发展。

管仁伟[4](2012)在《不同种质黄芩的质量评价与鉴别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分子生物学鉴别、HPLC指纹图谱等一系列研究,对不同种质黄芩进行质量评价与鉴别,建立不同种质黄芩质量评价体系及鉴别依据,为筛选黄芩优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UV对黄酮化合物有效成分定量分析;RAPD技术对不同种质黄芩进行鉴别;HPLC方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结果:1.不同种质黄芩不仅性状有差异,黄芩苷、汉黄芩苷等黄酮化合物含量均有差异,其内在质量也有一定差异。2.不同种的黄芩及不同种质的黄芩显示出DNA扩增的差异性,且黄芩属不同种之间的差异要大于同种不同种质之间的差异,不同种质的黄芩其DNA扩增带也有不同,这些特征带可以作为不同种质黄芩的鉴别依据。3.黄芩属同种之间的指纹图谱差异较小,不同种间的黄芩指纹图谱差别大,相似度较低。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黄芩的指纹图谱差别不大,相似度较高,表明栽培黄芩替代野生黄芩是可行的。结论:通过综合分析不同种质黄芩的有效成分含量、分子生物学鉴别特征、HPLC指纹图谱的共性与差异,为不同种质黄芩的质量评价和鉴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陈元[5](2012)在《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研究》文中指出民国时期的大学研究院所不仅是我国近现代科研体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机构,而且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机构。它们是在我国移植西方大学制度以及争取学术独立的时代背景下创建与发展的。它们的发展演变过程是我国现代学术研究摆脱殖民化并逐步走向组织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的一个过程,也是我国现代大学学位制度、学科建设、教研结合和学术独立的一个融合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深受我国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们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功能的变化,引发了大学学术研究与交流方式的转变,为大学培养了人才并创新了人才的培养模式,加速了大学学位与学术的独立进程。现将本文大体结构分述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并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研究范围,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阐释了选题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指出本研究的可能创新及不足之处。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创设背景及初创过程。分析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创设背景,实是探寻大学研究院所出现的历史条件和动因,主要从西方大学制度的移植、书院学术精神的传承、大学学术独立的寻求以及学术研究方式转变的需求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对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肇始年代至今仍存有一些模糊说法,故就其肇始年代进行了考证辨疑;同时由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经历了一个由试办、改组到正式创办的探索过程,并为其它大学研究院所的创设提供了模式并产生了重大影响,故而对此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北大国学门进行了专门探讨。第三部分为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的制度变迁及发展概况。第一节是大学研究院所的制度变迁,分别以1934年《大学研究院暂行组织规程》和1946年《大学研究所暂行组织规程》的颁布为界点,将大学研究院所的制度演变史分为1902-1934年、1934-1946年和1946-1949三个阶段,梳理在此三个时间段里,国家层面上大学研究院所的制度与职能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制度变迁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第二节是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概况,分别介绍了1917-1934年、1935-1946年和1947-1949年三个时间段里大学研究院所发展规模的变化,并分析其地域分布、学科分布等特征。第四部分为第三章。主要探讨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此部分以7所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交通大学、南开大学、金陵大学和北洋工学院)为例,具体分析了各校研究院所的隶属关系、组织架构、人事管理、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内容,以此反映当时的总体状况。由于当时大学的特种研究所是独立研究机构,并不开展研究生教育,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也有特殊性,故而将此类特种研究所的分析穿插于各校之中,以利于与其他院校研究院所进行比较分析。第五部分为第四章。主要介绍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情况。第一节分析当时全国高校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以此折射大学研究院所的学术情况。第二节具体介绍了7校研究院所的学术研究工作,包括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方式、成就等。特种研究所的学术研究情况亦穿插其中。第三节仍以7校为例,介绍了大学研究院所的学术交流情况,包括学术刊物、学术会议、学术考察等。第六部分为第五章。主要介绍了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教育情况。首先分析了全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主要包括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变迁、发展规模、学科分布和公私性质等特征。接着用二、三两节分别具体讨论了7校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招考和研究生培养两方面的情况。通过7所大学的比较,可以分析比较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研究院所在招生和培养方面的异同,从而反映出当时的总体状况。第七部分为结语。主要对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所作出的贡献进行总体性描述,并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而后结合当今大学研究院所的实际情况,提出个人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周正礼[6](2012)在《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寒热药性识别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测定60种中药的初生物质含量和初生物质HPLC、GC-MS图谱,采用PAST软件建立基于初生物质含量和初生物质图谱的寒热药性判别函数,对寒热药性进行识别;筛选基于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统计识别模型,对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标记进行识别;采用SmartPLS2.0软件建立初生物质与寒热药性关系的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 path model),研究各初生物质对药性的影响以及各初生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考马斯亮蓝法测定60种中药水溶性总蛋白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色氨酸含量,柱前衍生化法测定17种氨基酸含量,采用PAST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Fisher分析,建立基于蛋白质和氨基酸成分的Fisher判别函数,并利用该函数对寒热药性进行识别;菲林法测定总糖含量,硫酸-葸酮比色法测定总多糖含量,碱式硫酸铜法测定单糖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Fisher分析,建立基于糖类含量的判别函数,并利用该函数对寒热药性进行识别;柱前衍生化法测定多糖和游离糖乙酰化GC-MS图谱,对所得数据进行Fisher分析,建立基于多糖和游离糖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判别函数,并利用该函数对寒热药性进行识别;甲酯化法测定脂类GC-MS图谱,Fisher法建立基于脂类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判别函数,并利用该函数对寒热药性进行识别;对所得初生物质含量数据和图谱数据分别进行汇总,分别建立基于初生物质含量和图谱的Fisher判别函数,对寒性药性进行识别;筛选初生物质的最适统计识别模型对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标记进行识别,探讨基于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标记;采用SmartPLS2.0软件建立PLS path model。结果:基于蛋白质、氨基酸成分的寒热药性Fisher判别函数识别正确率为81.70%;基于糖类含量的判别函数识别准确率为88.33%;基于多糖和游离糖GC-MS图谱的判别函数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8.33%和93.33%;基于游离脂GC-MS图谱判别函数识别准确率为96.67%;基于初生物质含量的判别函数识别准确率为86.70%;基于初生物质图谱的判别函数准确率为88.33%;多糖GC-MS最佳统计识别模型为PLS-DA,游离糖的最佳模型为PLS-DA或PCA-DA,脂类GC-MS和氨基酸HPLC最佳统计识别模型均为SVM; PLS path model结果显示:氨基酸、糖类2、糖类3、脂类2与寒性呈正向关;糖类1、糖类4、脂类1、脂类3、脂类4、脂类5与热性呈正相关,药性的R square值为0.398,所选择的10个潜变量对药性具有39.8%的解释能力。结论:采用Fisher法建立的基于初生物质的判别函数,对寒热药性具有较好识别能力,即寒热药性能够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识别,利用筛选的最优统计识别模型能够对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标记进行初步识别,且初步证实了寒热药性与初生物质具有一定相关性。

杨富梅[7](2012)在《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附子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肛温、物质能量代谢、甲状腺轴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其作用趋势、特点及规律,探寻热性中药治疗虚寒性疾病的“热性”物质基础和药效机制,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奠定基础。方法:观察虚寒证模型大鼠给予热性中药后肛温的变化;采用化学比色分光光度数法检测丙酮酸、乳酸含量,ATP酶活力、琥珀酸脱氢酶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采用氧弹热量计法检测大鼠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法检测血浆T3、T4、TSH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肝组织能荷。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肛温降低,血清丙酮酸、T3、T4、TSH含量降低,肝组织丙酮酸含量、琥珀酸脱氢酶活力、Na+-K+-ATP酶活力、Ca2+-Mg2+-ATP酶活力及能荷降低,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减少,血清乳酸含量、肝乳酸脱氢酶活力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附子氯仿提取物治疗组大鼠肛温,血清丙酮酸、T3、 T4、TSH含量,肝组织丙酮酸含量、琥珀酸脱氢酶活力、Na+-K+-ATP酶活力、能荷,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均显着升高,血清乳酸含量、肝乳酸脱氢酶活力均显着降低;附子石油醚提取物治疗组大鼠肛温,血清T3含量,肝组织丙酮酸含量、琥珀酸脱氢酶活力、Ca2+-Mg2+-ATP酶活力,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均显着升高。结论:热性中药附子提取物可升高虚寒型大鼠肛温,拮抗血清丙酮酸、T3、T4、 TSH含量,肝组织丙酮酸含量、琥珀酸脱氢酶活力、Na+-K+-ATP酶活力、Ca2+-Mg2+-ATP酶活力及能荷的下降,拮抗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的减少,拮抗血清乳酸含量、肝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升高,从而改善大鼠的能量代谢。这可能是附子“热性”的物质基础。

宋素花[8](2011)在《温病辨证论治动态思维及清营解表法干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h细胞因子动态表达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研究了温病初期采用清营解表法以截断扭转,即疏表邪畅气机为主,清营热养营阴为辅,质病同调为特色的治疗方法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更有效的防治温病和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在梳理中医动态辨证思维和温病辨证论治源流以及回顾近现代温病辨治的突破性学术观点“截断扭转”疗法的基础上,以《伤寒论》六经恒动辨证思维为指导,结合温病卫气营血的动态传变规律,针对营热体质之外感病,提出温病初期在疏表同时即当清营的治疗思想,并创立了“清营解表法”以及相应的“清营解表合剂”。从温病的动态认识论和恒动辨证观角度对“清营解表法”进行理论阐述,并结合动物实验对其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死亡保护作用,能显着改善感染小鼠的肺组织病变程度,降低肺指数、肺血凝滴度,说明整体疗效可靠;能通过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以及影响Th细胞因子的动态表达,来调节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免疫功能,从而对病毒感染小鼠起保护作用。本文结合当今环境、体质的时代特征并运用整体恒动思维去把握“营热体质外感”的自身特点,从而提出的“清营解表法”,在辨证思想和治法理论上,对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有所突破和创新,丰富了当今外感病的辨证论治内容。

刘慧敏[9](2010)在《清肝降压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清肝降压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并用Wistar大鼠做空白对照。灌胃4周后,观察清肝降压饮对SHR的血压,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影响,并利用HE染色、放射免疫法、硝酸还原酶法、RT-PCR、免疫组化等方法观察清肝降压饮对SHR心肌细胞形态学、血液中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1(AngⅡ)、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心肌钙调神经磷酸酶(CaN)、脑钠素(BNP)、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的影响。结果:清肝降压饮可明显降低SHR的血压、左心室重量指数和血浆ET-1、AngⅡ含量;下调SHR心肌BNP、CaN的表达;促进心肌eNOS蛋白表达,升高SHR血清NO水平。结论:清肝降压饮可产生明显的降压和抑制心肌肥厚的效应,且作用机制广泛,可能与其影响血液中ET-1、AngⅡ、NO的含量以及心肌CaN、BNP和eNOS的表达有关。

李浩[10](2009)在《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中药降压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EISH)的疗效与作用机制。同时,探讨病证结合治疗模式的临床效应与作用途径。方法(1)检索古代相关文献、近十年来老年高血压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文献资料,整理分析西医、中医及中西医结合领域对老年高血压及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现状。(2)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设计方法,将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270例EISH患者分为三组,即中药降压胶囊组(简称中药组),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组(简称联合组)和西药尼莫地平组(简称西药组)各90例。共241例患者完成试验,29例脱落,脱落率为10.7%,其中中药组脱落10人,联合组脱落14人,西药组脱落5人。试验疗程为4周,分析评价各组对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压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尿免疫球蛋白(IgG)、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转铁蛋白(TRF)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五项联检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各组对早期肾损害的防治作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以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探讨药物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与途径。(3)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模型为研究对象,将SHR6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1只):模型组(给予等量纯净水)、降压胶囊小剂量组(2g生药/kg,简称中药小剂量组)、降压胶囊大剂量(4g生药/kg,简称中药大剂量组)组、降压胶囊小剂量(2g生药/kg)+尼莫地平(5mg/kg)组(简称联合小剂量组)、降压胶囊大剂量(4g生药/kg)+尼莫地平(5mg/kg)组(简称联合大剂量组)、尼莫地平(5mg/kg)组(简称西药常量组)。连续灌胃8周。观察血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心肌血管紧张素1型(AT1)受体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1)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属老年高血压的一个常见类型,具有随年龄增长收缩压逐渐升高、波动不稳、易发生心血管事件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特点。中医药对老年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尤其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突出优势,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模式,能明显取得优势互补临床效应。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符合循证医学原则治疗EISH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研究证据。(2)降压胶囊治疗后能明显降低EISH收缩压,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有明显协同降压效应(P<0.05),且联合用药降低收缩压作用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的西药治疗(P<0.05)。降压胶囊对阴虚阳证候患者的降压效应明显优于非阴虚阳亢证候患者(P<0.05):中西联合用药对阴虚阳亢证候患者的降压作用,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两组阴虚阳亢证候患者(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两组对EISH患者24h收缩压及白天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联合用药对患者夜间收缩压也有明显降低(P<0.05),同时,对白天收缩压的降低作用既明显优于单纯中药和单纯的西药组(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两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值(P<0.05),且对阴虚阳亢证候患者的症状积分改善也均优于西药尼莫地平组。降压胶囊治疗后能改善EISH患者SF-36生活质量量表七个维度的积分值(P<0.05),且对其中的五个维度积分值的改善优于尼莫地平(P<0.05),但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八个维度的积分均能明显改善(P<0.05),并且均优于尼莫地平(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均能明显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β2微球蛋白的水平(P<0.05);联合用药后降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作用又明显优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组。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地平两组均能改善EISH患者血浆(清)NO、ET-1、TXB2、6-Keto-PGF1α、hs-CRP水平,均优于治疗前(P<0.05,P<0.01);联合治疗降低血浆TXB2水平作用又优于单纯中药或单纯西药组(P<0.05)。(3)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8周后,均能明显降低SHR模型收缩期血压值(P<0.05,P<0.01),而治疗4周后,仅降压胶囊大剂量联合尼莫地平有明显的降压效应(P<0.05)。降压胶囊(大剂量组)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能明显降低SHR左室重量及其左室重量指数(P<0.05);同时,能明显降低SHR血浆ET、AngⅡ水平,且升高SHR血浆CGRP水平(P<0.05),尤其降低ET及升高CGRP水平作用均优于西药尼莫地平(P<0.05)。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各剂量组均能够使SHR心肌AT1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5,P<0.01);但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后,这种表达的降低更为显着,既优于单纯中药组又优于单纯西药组(P<0.05,P<0.01)。结论降压胶囊对EISH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细胞内皮功能、抗炎及降低心肌AT1受体蛋白及mRNA表达等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的病证结合治疗模式,对EISH的治疗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值得推广应用。

二、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第一节 编撰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种卷计数与略序
        三、相关问题论述
        四、种卷分布
第二章 《隋书·经籍三子·医方》
    第一节 编撰
        一、四部分类的出现与定型
        二、七分法的复古与成熟
        三、七分与四部共荣
        四、七分与四部融合
        五、关于撰者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分集甲乙丙
        二、细类分析
        三、医方、道经、佛经的种卷计数与序文
        四、相关问题论述
        五、种卷分布
第三章 《旧唐书·经籍志·丙部子录》之经脉类与医术类
    第一节 编撰
        一、盛唐开元官修目录《群书四录》《古今书录》
        二、中、晚唐时期的官修目录编修活动
        三、《旧唐志》的编撰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经脉类、医术类种卷计数
        三、相关问题论述
        四、种卷分布
第四章 《新唐书·艺文志·丙部子录》之明堂经脉类与医术类
    第一节 编撰
        一、《新唐志》的撰修背景
        二、《新唐志》的史料来源
        三、《新唐志》的补史艺文志目录性质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明堂经脉类、医术类种卷计数
        三、种卷分布
第五章 《宋史·艺文志·子类·医书类》
    第一节 编撰
        一、《宋史》的撰修背景
        二、《宋志》的史料来源
        三、《宋志》的补史艺文志目录性质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宋志·医书》种卷计数
        三、相关问题论述
        四、种卷分布
第六章 《明史·艺文志·子类·艺术类·医术》
    第一节 编撰
        一、《明史》的撰修经过
        二、明代内府藏书与编目
        三、《明志》的史料来源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明志·医书》种卷计数
        三、种卷分布
第七章 《清史稿·艺文志·子部·医家类》
    第一节 编撰
        一、《清志稿》的撰修经过
        二、清代内府藏书与编目
        三、《清志稿》的史料来源
        四、《清志稿》后的相关目录撰修活动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清志稿·医家》种卷计数
        三、相关问题论述
        四、种卷分布
第八章 正史目录医籍着录流变
    第一节 汉至隋时期: 六略之一,医分为四
        一、《七略》至《汉志》时期(西汉至东汉,[公元前33至前7间—公元75至106间])
        二、七分与四部共荣时期(三国至隋,[235-597])
    第二节 唐至元时期: 子部医方,从方至科
        一、《隋志》至两唐书时期(唐至宋初[629-1060])
        二、宋国史志至《宋志》时期(宋元)(1016-1345)
    第三节 明至今时期: 一代医着,类属森然
        一、《明志》至《清志稿》时期(明至20世纪80年代末)(1441-1989)
        二、王绍曾《清志稿拾遗》至《清志》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1992至今)
    第四节 正史医籍目录类系流变
第九章 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利弊
    第一节 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特点
        一、正史医籍目录的各本特征
        二、正史医籍目录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得失
        一、正史目录的共性利弊
        二、正史医籍目录的价值与缺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史料长编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阿胶与不同动物来源皮胶的多元多息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阿胶来源和历史沿革
    第二章 《中国药典》阿胶药材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阿胶质量评价现代研究进展
        1 氨基酸
        2 微量元素
        3 蛋白质/多肽
        3.1 等电聚焦电泳法(IFE)
        3.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别(PAGE)
        3.3 凝胶色谱法
        3.4 质谱法
        4 挥发性成分
        5 水溶性成分
        6 DNA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第一章 阿胶药材的常规检测
        第一节 性状鉴别
        1 实验样品
        2 性状观察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水分测定
        1 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节 水不溶物测定
        1 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四节 HPLC-MS鉴别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2 液质条件
        2.3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章 2015年版《中国药典》阿胶检测方法的商榷与优化
        第一节 氨基酸含量测定项的商榷与优化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线性关系考察
        2.5 精密度试验
        2.6 重复性试验
        2.7 稳定性试验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2.9 校正因子的计算
        2.10 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考察
        3 小结
        第二节 HPLC-MS鉴定项的优化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2 液质条件
        2.3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章 阿胶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第一节 阿胶与不同动物皮胶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的配制
        2.2 蛋白质标准溶液的配制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线性关系考察
        2.5 精密度试验
        2.6 重复性实验
        2.7 稳定性实验
        2.8 样品测定
        3 小结
        第二节 阿胶与不同动物皮胶样品的紫外光谱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2 光谱条件
        2.3 精密度实验
        2.4 稳定性实验
        2.5 结果
        2.6 统计分析
        3 小结
        第三节 阿胶与不同动物皮胶样品的19种氨基酸含量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2.2 样品测定
        2.3 统计分析
        2.4 小结
        第四节 阿胶中4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峰定位实验
        2.2 方法学考察
        2.3 样品测定
        2.4 多变量统计分析
        3 小结
        第五节 不同动物皮胶中4种阴离子含量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2.2 样品测定
        3 小结
        第六节 不同动物皮胶的ICP-MS微量元素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3 仪器参数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 样品测定及结果
        3 多变量统计分析
        4 小结
结语
    1 药典方法的优化
    2 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蛋白质含量分析
    3 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紫外光谱分析
    4 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19种AA含量分析
    5 阿胶中4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析
    6 离子交换法测定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中4种阴离子含量
    7 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的ICP-MS微量元素测定
    8 创新点
    9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3)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漂移及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背景
    一、子宫腺肌病与免疫学研究进展
        (一) 细胞免疫与子宫腺肌病
        (二) 体液免疫与子宫腺肌病
        (三) 细胞因子与子宫腺肌病
    二、子宫腺肌病与细胞凋亡研究现状
        (一) 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
        (二) 各种细胞凋亡相关因子与子宫腺肌病
    三、古代文献中子宫腺肌病相关论述的研究
        (一) 古代文献中与子宫腺肌病证候相关的论述
        (二) 古代文献中与子宫腺肌病病因病机相关的论述
        (三) 古代文献中与子宫腺肌病治则治法及方药相关的论述
        (四) 小结
导师治疗子宫腺肌病主要学术思想总结
    一、导师小传
    二、导师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总结
        (一) 审病求因,血瘀致病
        (二) 紧扣治则,治法灵活
        (三) 主要经验方方药分析
    三、导师在子宫腺肌病领域主要科研成果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
        技术路线图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条件
        三、实验药品及器械
        四、实验仪器
        五、实验方法
        (一) 大鼠阴道涂片
        (二) 大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建立
        (三)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四) 实验取材方法
        (五) 实验检测方法
        六、数据统计
        结果
        一、造模结果
        (一) 子宫腺肌病大鼠模型建立情况分析
        (二) 行为学观察
        (三) 组织形态学观察
        (四) 各组间子宫重量及子宫系数比较
        二、各组大鼠血清指标检测情况
        (一) 各组大鼠血清IFN-γ浓度检测结果
        (二) 各组大鼠血清IL-4浓度检测结果
        (三) 各组大鼠血清IFN-γ/IL-4比值
        (四) 各组大鼠血清IL-2浓度检测结果
        (五) 各组大鼠血清IL-10浓度检测结果
        (六) 各组大鼠血清IL-2/IL-10比值
        讨论
        一、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的选择
        (一) 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二) 外科手术诱导法建立子宫腺肌病模型的依据
        (三) 模型复制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二、子宫腺肌病与Th1/Th2漂移
        (一) 实验指标的选择以及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
        (二) 子宫腺肌病大鼠模型体内出现Th1/Th2漂移的机制分析
        三、活血消症方对模型大鼠体内Th1/Th2的漂移的干预机制分析
        (一) 活血消症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立论依据
        (二) 活血消症方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三) 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漂移的调节作用
    实验二 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
        技术路线图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条件
        三、实验药品及试剂
        四、实验仪器
        五、实验取材方法
        六、实验检测方法
        (一) 实验光镜切片制备方法
        (二) 大鼠子宫组织相关指标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方法
        (三)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方法
        七、数据统计
        结果
        一、免疫组化结果
        (一) Livin蛋白在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表达情况
        (二) 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Livin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三) Smac蛋白在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表达情况
        (四) 各组大鼠子宫内膜中Smac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五) 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内膜组织中Livin和Smac表达的相关性
        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Livin mRNA和Smac mRNA结果
        (一) 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情况
        (二) 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Smac mRNA的检测结果
        讨论
        一、子宫腺肌病与细胞凋亡
        二、Livin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三、Smac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四、Livin与Smac在子宫腺肌病中表达的相关性
        (一) Smac通过与BIR结构结合抑制Livin抗凋亡作用
        (二) Livin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促进Smac降解
        (三) Smac促使Livin自身泛素化
        五、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参加科研课题
详细摘要

(4)不同种质黄芩的质量评价与鉴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黄芩的本草考证
        1.1 名称的考证
        1.2 产地的考证
        1.3 原植物的考证
        1.4 性味和功能主治的考证
    2 黄芩种质现状研究
    3 黄芩的质量评价研究
        3.1 黄芩种质与质量的关系
        3.2 黄芩种质与药效的关系
        3.3 黄芩种质与产量的关系
    4 化学成分研究
    5 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
        5.1 抗菌、抗病毒作用
        5.2 抗炎作用
        5.3 抗氧化作用
        5.4 抗肿瘤作用
        5.5 抗变态反应作用
        5.6 临床应用
    6 小结
第二部分 不同种质黄芩黄酮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研究
    1 不同种质黄芩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与结果
    2 不同种质黄芩主要黄酮化合物含量的比较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和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不同种质黄芩的RAPD鉴别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1.2 植物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黄芩总染色体提取
        2.2 RAPD程序
        2.3 电泳并照相
    3 讨论
第四部分 不同种质黄芩的指纹图谱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1.2 药材来源
    2 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方法学考察
        2.4 样品测定
        2.5 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析
        2.6 不同种质黄芩的系统聚类分析
    3 讨论
第五部分 课题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5)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一) “大学”的概念界定
        (二) “大学研究院所”的概念界定
        (三) 研究范围
    三、文献综述和研究意义
        (一) 文献综述
        (二) 研究意义
    四、主体研究思路
    五、主要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历史法
        (三) 比较法
    六、创新与不足
        (一) 本研究的可能创新
        (二)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大学研究院所的创设背景及初创过程
    第一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创设背景及动因
        一、移植西方大学制度的呼吁
        二、大学学术独立发展的探寻
        三、传承书院研究精神的诉求
        四、学术研究方式转变的需要
    第二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初创及其影响
        一、蔡元培关于大学研究院所肇始时间的说法
        二、北京大学研究所始创时间的考证
        三、1917-1921年北京大学研究所的初创及其影响
第二章 大学研究院所的制度变迁及发展概况
    第一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制度变迁及其成因与影响
        一、大学研究院所制度的草创:大学学制与职能的移植探索
        二、大学研究院所制度的规范:学位化与学术化的功能分离
        三、大学研究院所制度的改革: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本位回归
    第二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概况
        一、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规模
        二、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特征
第三章 大学研究院所的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
    第一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隶属关系
        一、1917-1934年大学研究院所的隶属关系
        二、1934-1946年大学研究院所的隶属关系
        三、1946-1949年大学研究院所的隶属关系
    第二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组织举概
        一、北京大学
        二、清华大学
        三、中山大学
        四、交通大学
        五、南开大学
        六、金陵大学
        七、北洋工学院
    第三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人事管用
        一、北京大学
        二、清华大学
        三、中山大学
        四、交通大学
        五、南开大学
        六、金陵大学
        七、北洋工学院
    第四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经费来源
        一、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经费制度
        二、7所大学研究院所经费来源例举
第四章 大学研究院所的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
    第一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学术制度及特征
        一、大学研究院所的学术制度
        二、大学研究院所的学术特征
    第二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学术研究
        一、北京大学
        二、清华大学
        三、中山大学
        四、交通大学
        五、南开大学
        六、金陵大学
        七、北洋工学院
    第三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学术交流
        一、北京大学
        二、清华大学
        三、中山大学
        四、交通大学
        五、南开大学
        六、金陵大学
        七、北洋工学院
第五章 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教育
    第一节 大学研究院所研究生教育的制度演变及发展概况
        一、研究生教育制度演变
        二、研究生教育发展概况
    第二节 大学研究院所研究生的招考
        一、1917-1934年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招考
        二、1934-1949年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招考
    第三节 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培养
        一、1917-1934年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培养
        二、1934-1949年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培养
结语
    一、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做出的贡献
    二、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存在的问题
    三、民国时期大学研究院所办理的借鉴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寒热药性识别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药药性的涵义、起源及其发展
        1 中药药性的涵义
        2 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历程
        2.1 中药药性理论初步形成
        2.2 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
        2.3 中药药性理论的全面发展
        2.4 中药药性理论的完善确立
        3 中药药性现代研究进展
        3.1 基于基源性状的中药药性研究
        3.2 基于中药药理的中药药性研究
        3.3 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药药性研究
        3.4 基于生物热力学的中药药性研究
        3.5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药性研究
    第二章 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现状
        1 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1.1 次生物质与药性相关性研究
        1.2 初生物质与药性相关性研究
        1.3 无机元素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
        2 中药药性物质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初生物质与药性相关性研究方法
        1 试验药材的遴选原则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2.1 蛋白质、氨基酸成分与寒热药性
        2.2 糖类成分与寒热药性
        2.3 脂类成分与寒热药性
        2.4 最佳统计模式的筛选和药性标记识别
        2.5 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PLS path model的建立
    第四章 多元统计方法概述
        1 支持向量机判别分析
        2 Logistic判别分析
        3 线性判别分析
        4 随机森林判别分析
        5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6 主成分线性判别分析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第一章 蛋白质、氨基酸成分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总蛋白的含量测定
        1 药材、仪器与试剂
        1.1 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蛋白质标准溶液的制备
        2.2 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的制备
        2.3 标准曲线绘制
        2.4 蛋白质含量测定
        3 含水量的测定
        4 试验结果
        4.1 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
        4.2 结果分析
        第二节 18种氨基酸成分的含量测定
        1 色氨酸的含量测定
        1.1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2 17种氨基酸的HPLC测定
        2.1 仪器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3 结果分析
        第三节 蛋白质、氨基酸成分与寒热药性识别
        1 数据输入方法
        2 结果分析
    第二章 糖类成分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总糖、总多糖以及单糖的含量测定
        1 总糖的含量测定
        1.1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4 结果分析
        2 总多糖的含量测定
        2.1 仪器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结果分析
        3 单糖的含量测定
        3.1 仪器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结果分析
        第二节 多糖以及游离糖的GC-MS图谱测定
        1 多糖水解乙酰化GC-MS图谱测定
        1.1 仪器与试剂
        1.2 试验方法
        1.3 试验结果
        1.4 结果分析
        2 游离糖乙酰化GC-MS
        2.1 仪器与试剂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结果分析
        第三节 糖类成分与寒热药性识别
        1 总糖、总多糖以及单糖含量与寒热药性识别
        1.1 糖类成分含量数据汇总
        1.2 糖类成分与寒热药性的Fisher分析
        2 多糖和游离糖乙酰化GC-MS图谱与寒热药性识别
        2.1 多糖乙酰化GC-MS数据Fisher分析
        2.2 游离糖乙酰化GC-MS数据Fisher分析
    第三章 脂类成分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
        第一节 脂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水分含量测定
        2.2 总脂的提取方法
        2.3 总脂的计算
        3 试验结果
        4 结果分析
        第二节 脂类成分的GC-MS图谱测定
        1 仪器与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粗脂的提取
        2.2 样品的甲酯化
        2.3 色谱条件
        3 试验结果
        4 脂类成分与寒热药性识别
    第四章 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寒热药性识别
        第一节 初生物质含量与寒热药性识别
        1 初生物质含量数据汇总
        2 结果分析
        第二节 初生物质HPLC、GC-MS图谱与寒热药性识别
        1 初生物质HPLC、GC-MS图谱数据汇总
        2 结果分析
第三部分 基于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统计模型的筛选及寒热药性标记(CHMP-markers)识别
    第一章 初生物质的寒热药性统计识别模型的筛选
        1 基于多糖GC-MS的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的适宜性评价
        2 基于游离糖GC-MS的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的适宜性评价
        3 基于脂类GC-MS的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的适宜性评价
        4 基于氨基酸HPLC的中药药性特征标记识别的适宜性评价
        5 综合评价
    第二章 初生物质寒热药性标记(CHMP-markers)识别研究
        1 氨基酸HPLC的寒热药性标记识别
        1.1 氨基酸HPLC寒热药性标记区域的可视化
        1.2 氨基酸HPLC典型中药寒热药性标记特征值分布
        2 糖类成分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标记识别
        2.1 多糖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标记识别
        2.2 游离糖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标记识别
        3 脂类GC-MS图谱的寒热药性标记识别
        3.1 脂类GC-MS寒热药性标记区域的可视化
        3.2 脂类GC-MS典型中药寒热药性标记特征值分布
        4 初生物质寒热药性标记综合识别
        4.1 初生物质寒热药性标记区域的可视化
        4.2 初生物质典型中药寒热药性标记特征值分布
第四部分 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 path model)的建立
    1 因子提取
    2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建立
        2.1 信度评价
        2.2 交叉因子载荷和外载荷系数
        2.3 潜变量的相关系数
        2.4 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PLS path model)的构建
        2.5 模型评估
结语
    1 研究成果
    2 论文创新点
    3 存在问题
    4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7)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一、虚寒证概述
        (一) 古代对虚寒证的认识
        (二) 虚寒证的现代研究
    二、热性中药治疗虚寒证的相关论述
        (一) 附子治疗虚寒证的古代文献记述
        (二) 附子治疗虚寒证的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肛温的影响
    二、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
        (一)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丙酮酸、乳酸含量及SDH、LDH活性的影响
        (二)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肝组织ATP酶活力的影响
        (三)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的影响
        (四)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肝组织能荷的影响
    三、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血浆T_3、T_4、TSH含量的影响
第三部分 讨论
    一、关于动物模型及实验方法的选择
    二、检测指标及结果分析
        (一)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肛温的影响
        (二)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
        1.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丙酮酸、乳酸含量及SDH、LDH活性的影响
        2.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肝组织ATP酶活力的影响
        3.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的影响
        4.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肝组织能荷的影响
        (三) 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血浆T_3、T_4、TSH含量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8)温病辨证论治动态思维及清营解表法干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h细胞因子动态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上篇 文献回顾
    1 温病辨证论治体系形成沿革
    2 温病辨治中“截断扭转”疗法概述
    3 中医学动态思维辨治疾病研究进展及现状分析
中篇 理论研究
    1 温病辨证论治动态思维研究
    2 清营解表法治疗营热体质温病的动态思维探讨
    3 清营解表法与温病传统辨治体系的关系
    4 小结
下篇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A/PR/8/H1N1 感染小鼠死亡保护作用的研究
    实验二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A/PR/8/H1N1 感染小鼠肺指数、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肺组织病毒血凝滴度的影响
    实验三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A/PR/8/H1N1 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实验四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A/PR/8/H1N1 感染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实验五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 A/PR/8/H1N1 感染小鼠肺组织细胞因 子 IFN-γ,IL-4 动态表达及其比值的影响
    实验六 清营解表合剂对流感病毒 A/PR/8/H1N1 感染小鼠肺组织细胞因 子 IL-6,IL-10,TNF-β动态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对造模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的影响
    2 对造模小鼠肺指数、肺组织形态学改变、肺组织病毒血凝滴度的影响
    3 对造模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4 对造模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
    5 对造模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IFN-γ,IL-4 动态表达及其比值的影响
    6 对造模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IL-6,IL-10,TNF-β动态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9)清肝降压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认识
        (一) 心肌肥厚的主要病理变化
        (二)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流行病学
        (三) 高血压心肌肥厚发病机制
        (四) 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西医干预治疗概况
    二、中医学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认识
        (一) 中医学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病因病机的认识
        (二) 中医学对高血压心肌肥厚治疗方法的探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清肝降压饮对SHR血压的影响
    实验二 清肝降压饮对SHR的LVW/BW影响
    实验三 清肝降压饮对SHR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影响
    实验四 清肝降压饮对SHR血浆(血清)ET-1、NO、AngⅡ含量的影响
    实验五 清肝降压饮对SHR心肌BNPmRNA表达的影响
    实验六 清肝降压饮对SHR心肌CaN表达的影响
    实验七 清肝降压饮对SHR心肌eNOS表达的影响
第三部分 讨论
    一、动物模型的选取和意义
    二、清肝降压饮组方原则及药物配伍研究
        (一) 清肝降压饮组方配伍意义
        (二) 清肝降压饮主要组分的现代药理研究
    三、阳性对照药物的确定
    四、实验结果讨论
        (一) 清肝降压饮对SHR血压的影响
        (二) 清肝降压饮对SHR的LVW/BW(LVMI)影响
        (三) 清肝降压饮对光镜下SHR心肌形态结构的影响
        (四) 清肝降压饮对SHR血液中ET-1、NO含量以及心肌eNOS表达的影响
        (五) 清肝降压饮对SHR血液中Ang Ⅱ含量的影响
        (六) 清肝降压饮对SHR心肌BNPmRNA表达的影响
        (七) 清肝降压饮对SHR心肌CaN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10)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1 古代文献相关论述
        2 关于老年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3 老年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4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药治疗研究现状
        5 展望
    文献研究二 基于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研究的若干进展与思考
        1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特点
        1.1 动脉弹性减弱、顺应性下降
        1.2 并发症多
        1.3 血压波动不稳与多见晨峰高血压现象
        1.4 白大衣高血压多见
        2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诊断与降压目标
        2.1 诊断标准
        2.2 降压目标
        3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3.1 基于EISH特点的治疗原则
        3.2 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佳药物治疗
        4 病证结模式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思考
        4.1 西药降压快而有不足
        4.2 中医药降压有多环节效应机制
        4.3 病证结合协同降压增效
        4.4 病证结合提高生活质量
        5 阴虚阳亢证与现代病理生理物质基础的关系
        5.1 EISH阴虚阳亢证的传统认识
        5.2 阴虚阳亢证与血管活性物质的互联关系
        6 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病例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与脱落标准
        2 试验设计
        2.1 多中心
        2.2 随机设计
        2.3 双盲设计
        2.4 对照设计
        2.5 例数估算
        2.6 药品包装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来源
        3.2 试验用药
        3.3 病例分组及给药方法
        3.4 观察指标与方法
        3.5 疗效评定标准
        3.6 统计方法
        4 临床资料分析
        4.1 临床试验流程
        4.2 病例来源情况
        4.3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4.4 各组血压水平基线比较
        4.5 各组高血压基础用药情况比较
        4.6 各组主要合并疾病情况比较
        4.7 各组治疗前四种中医证候分布比较
        4.8 各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比较
        4.9 各组生活质量八个纬度基线比较
        5 结果
        5.1 各组降压疗效比较
        5.2 各组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5.3 各组对SF-36生活质量量表积分值的影响
        5.4 安全性观察
        6 讨论
        6.1 试验设计用药的选择思路
        6.2 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降压作用评价
        6.3 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有稳定、增效、持续的协同降压效应
        6.4 降压胶囊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病证结合是生活质量提高的最佳途径
        6.5 降压胶囊治疗EISH均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作用。
    临床研究二 降压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1 研究对象
        2 试验设计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来源、试验用药、病例分组及给药方法
        3.2 观察指标与方法
        3.3 统计学方法
        4 各组治疗前各指标基线水平比较
        4.1 各组治疗前血清(浆)NO、ET-1浓度基线水平比较
        4.2 各组治疗前血浆TXB_2、6-Keto-PGF_(1α)浓度基线水平比较
        4.3 各组治疗前血清hs-CRP浓度基线水平比较
        5 结果
        6 论讨
        6.1 降压胶囊及其联合尼莫地平均能调节患者血清NO与血浆ET-1平衡效应
        6.2 降压胶囊及降压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对血管活性物质TXB_2与6-Keto-PGF_(1α)的调节作用
        6.3 降低血清hs-CRP浓度可能中药或中西结合降压作用机制之一
    临床研究三 降压胶囊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保护作用
        1 研究对象
        2 试验设计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来源、试验用药、病例分组及给药方法
        3.2 肾损伤5项检测
        3.3 统计学方法
        4 治疗前各指标基线水平比较
        4.1 治疗前3组尿mALB、NAG浓度基线比较
        4.2 治疗前3组尿液TRF、β_2-MG、IgG浓度基线比较
        5 结果
        6 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一 降压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
        2.2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重量指数的影响
        2.3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TE、CGRP的影响
        3 讨论
    实验研究二 降压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ngⅡ及心肌AT1受体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AngⅡ水平的影响
        2.2 各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AT1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各组对SHR心肌组织AT1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英文名词与英文缩写对照表
附录2 症状积分表
附录3 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
致谢
附件目录
详细摘要

四、沈阳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3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研究[D]. 付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阿胶与不同动物来源皮胶的多元多息质量评价研究[D]. 刘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7)
  • [3]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漂移及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研究[D]. 侯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4)
  • [4]不同种质黄芩的质量评价与鉴别研究[D]. 管仁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2)
  • [5]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研究[D]. 陈元. 华中师范大学, 2012(11)
  • [6]基于初生物质成分的寒热药性识别和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的建立[D]. 周正礼.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2)
  • [7]附子石油醚、氯仿提取物对虚寒证模型大鼠的影响[D]. 杨富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2)
  • [8]温病辨证论治动态思维及清营解表法干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Th细胞因子动态表达的研究[D]. 宋素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12)
  • [9]清肝降压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刘慧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0(07)
  • [10]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D]. 李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9(07)

标签:;  

沉阳医学院学报2001年第3卷总目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