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论文_郝忠臣,荆涛,刘晓会

导读:本文包含了静脉血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静脉,下肢,静脉血栓,栓塞,导管,超声,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论文文献综述

郝忠臣,荆涛,刘晓会[1](2019)在《溶栓导管静脉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病,既往内科治疗多为单纯抗凝,但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大多较差。血管外科手术取栓风险及费用较大,患者接受程度较低,且治疗时间窗较窄。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持续发展和新的介入材料的不断涌现,溶栓导管静脉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介入治疗方法以其微创、安全、费用较低等优势,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2期)

朱永林,姜德国,王书凌[2](2019)在《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77例,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DVT分为DVT组(n=27)和无DVT组(n=50)。比较2组血浆NETs水平,病变静脉与外周静脉血浆NETs水平,肝素应用前和应用后0.5、 1、 2 h血浆NETs水平;并以HE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血栓中NETs相关情况。结果 DVT组血浆NETs水平高于无DVT组(P<0.05)。DVT组病变静脉血浆NETs水平高于外周静脉(P<0.05)。无DVT组PICC置管侧血浆NETs水平与外周静脉相比,差异无显着意义(P> 0.05)。肝素应用后0.5 h,血浆NETs水平高于应用前(P <0.05),应用后1、 2 h呈降低趋势。HE染色显示血栓中有大量白细胞与纤维蛋白网,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血栓中存在大量DNA网络、 NETs和中性粒细胞。结论 NETs在恶性肿瘤PICC相关DVT患者外周血与病变静脉中呈高表达水平,且DVT不仅含纤维蛋白原,亦含有NETs DNA网络等成分,可能成为血栓类疾病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杨志勇,朱红江,张燕,刘琳,刘明阳[3](2019)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49)。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均治疗7 d。比较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治疗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与血管内皮功能[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 vWF)]水平变化,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48/54)、73.47%(36/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4,P=0.029)。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PTT、PT、TT、Hcy及vWF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APTT、PT、TT、Hcy及vWF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皮下淤斑及牙龈出血各2例,对照组出现牙龈出血1例、皮下淤斑2例,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5,P=3.184),均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结论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显着,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并且治疗安全性好。(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12期)

闫晓梅,王剑,李宝芸[4](2019)在《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心脏超声诊断)和观察组(40例,心脏超声+下肢深静脉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中,共有32例患者准确检出,诊断准确率为80.00%;2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误诊为肺炎,误诊率为5.00%;6例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发生漏诊,漏诊率为15.00%。观察组中,共有38例患者准确检出,诊断准确率为95.00%;1例患者漏诊,漏诊率为2.50%;1例患者误诊为肺炎,误诊率为2.50%。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采取心脏超声诊断,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更佳,有助于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6期)

赵雪雅,吴宏,李柯桦,陈娟[5](2019)在《Autar量表评分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Autar量表评分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4例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住院的3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住院的32例作为试验组,应用Autar量表进行评分,根据评分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增高、DVT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根据Autar量表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防治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DVT中有重要意义,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36期)

严珍[6](2019)在《围术期护理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接收的行盆腔手术治疗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分析2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8%,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4.58%,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3.75%,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7.08%,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行盆腔手术治疗患者予以围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6期)

陈静,李方,耿萍[7](2019)在《肺癌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及抗凝药使用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肺癌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促进其抗凝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并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198例,按术后是否并发VTE分为VTE组(24例)及非VTE组(17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影响肺癌术后并发VTE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分析VTE组患者抗凝药的使用情况。结果 VTE组肺部合并疾病人数百分比及D-二聚体、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显着高于非VTE组(P <0. 05),住院时间显着长于非VTE组(P <0. 05),红细胞(RBC)水平显着低于非VTE组(P <0. 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住院时间超12 d、D-二聚体水平升高、RBC水平降低均是肺癌术后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 VTE组患者的抗凝药不合理用药人数占比为41. 67%(10/24)。结论肺癌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住院时间超12 d、D-二聚体水平升高、RBC水平降低均为独立危险因素;且抗凝药合理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应针对有关危险因素加以改进,降低VTE发生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9年24期)

曹莉明,徐树彬,任伟强,汪战营,梁志会[8](2019)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外科术后急性下肢DVT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对照组25例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Fogarty导管顺向及逆向取栓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经足背静脉滴注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双下肢周径差值、血凝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100%。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减小(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大腿、小腿周径差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D-D、FIB均降低(P<0.05),PT、APTT均延长(P<0.05);治疗组治疗后D-D、FIB均低于对照组(P<0.05),PT、APTT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DVT是一种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对于存在溶栓禁忌者更为适用。(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陈艳梅,武云涛,张薇,田国祥,姚璐[9](2019)在《血浆D-二聚体在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DD)在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9年1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干部病房住院的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142例,按照有无合并静脉血栓分为2组,合并静脉血栓者70例为血栓组(其中急性下肢静脉栓塞亚组19例,急性肺栓塞亚组21例),未合并静脉血栓者72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血浆DD水平及相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并分析血浆DD水平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结果血栓组患者血浆DD含量、Fib明显高于对照组(t=13.897,3.973,P<0.01),PT、TT、APTT明显低于对照组(t=3.659,3.797,8.271,P<0.01);急性下肢静脉栓塞亚组和急性肺栓塞亚组血浆DD水平及相关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DD值与Fib呈正相关(r=0.896,P=0.000),DD值与PT、TT、APTT呈负相关(r=-0.463、-0.498、-0.536,P=0.012、0.016、0.001)。血浆DD预测静脉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血浆DD截断值为1.81 mg/L。结论检测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浆DD和凝血功能,可及时发现是否处于高凝状态,预测静脉血栓形成,以便及时加强抗凝治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肖继荣,王芳,刘梅,吕诗琴,亢雪平[10](2019)在《医护一体化管理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防、检查及用药规范落实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行髋、膝关节置换术及下肢骨折手术的23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前、实施第一阶段、实施第二阶段;观察比较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前后VTE预防指南中推荐的超声检查、基础预防落实、药物预防开始时间的落实情况。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超声检查、基础预防落实、药物预防开始时间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置换术前超声检查、基本预防落实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骨折术后的患者术前、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超声检查、基础预防落实、药物预防开始时间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可提高VTE预防指南中推荐的措施在临床的落实,使VTE的预防、检查及用药得到规范。(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静脉血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恶性肿瘤PICC置管患者77例,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DVT分为DVT组(n=27)和无DVT组(n=50)。比较2组血浆NETs水平,病变静脉与外周静脉血浆NETs水平,肝素应用前和应用后0.5、 1、 2 h血浆NETs水平;并以HE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血栓中NETs相关情况。结果 DVT组血浆NETs水平高于无DVT组(P<0.05)。DVT组病变静脉血浆NETs水平高于外周静脉(P<0.05)。无DVT组PICC置管侧血浆NETs水平与外周静脉相比,差异无显着意义(P> 0.05)。肝素应用后0.5 h,血浆NETs水平高于应用前(P <0.05),应用后1、 2 h呈降低趋势。HE染色显示血栓中有大量白细胞与纤维蛋白网,白细胞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血栓中存在大量DNA网络、 NETs和中性粒细胞。结论 NETs在恶性肿瘤PICC相关DVT患者外周血与病变静脉中呈高表达水平,且DVT不仅含纤维蛋白原,亦含有NETs DNA网络等成分,可能成为血栓类疾病治疗的新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静脉血栓论文参考文献

[1].郝忠臣,荆涛,刘晓会.溶栓导管静脉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干预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2].朱永林,姜德国,王书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

[3].杨志勇,朱红江,张燕,刘琳,刘明阳.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及对凝血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19

[4].闫晓梅,王剑,李宝芸.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5].赵雪雅,吴宏,李柯桦,陈娟.Autar量表评分在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6].严珍.围术期护理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

[7].陈静,李方,耿萍.肺癌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及抗凝药使用临床分析[J].中国药业.2019

[8].曹莉明,徐树彬,任伟强,汪战营,梁志会.疏血通注射液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等治疗外科术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9

[9].陈艳梅,武云涛,张薇,田国祥,姚璐.血浆D-二聚体在高龄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急性静脉血栓形成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疑难病杂志.2019

[10].肖继荣,王芳,刘梅,吕诗琴,亢雪平.医护一体化管理在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中的效果观察[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男56岁,有下肢静脉血栓病史,...右肾静脉血栓血管成像图股静脉血栓超声声像图左肾静脉血栓血管成像图股静脉血栓超声声像图下腔静脉血栓血管成像图

标签:;  ;  ;  ;  ;  ;  ;  

静脉血栓论文_郝忠臣,荆涛,刘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