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结合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结合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王桂宁范永春宋淑玲张雪峰(黑龙江农垦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8)

【中图分类号】245.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3-209-02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结合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临床疗效。方法6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对照组。针刺组取穴(四神聪、肾俞、会阳、膀胱俞、中极、关元、水道),对照组采用膀胱训练方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4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以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

【关键词】脊髓损伤排尿障碍电针俞募穴

脊髓损伤后所致的排尿功能障碍是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问题,对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是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的关键。笔者自2006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电针结合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并与膀胱训练组进行对照,结果表明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60例,均为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有明确的外伤病史,入院后经核磁检查确诊为脊髓损伤,进行尿常规和膀胱残余尿B超检查,诊断为周围性神经损伤的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

2治疗方法

针刺治疗组取穴:四神聪、肾俞、会阳、膀胱俞、中极、关元、水道(双侧)。

操作:患者取侧卧位,采用30号1.5寸毫针,以75%酒精常规消毒。四神聪平刺,中极、关元、水道均为斜刺进针,视患者形体及膀胱充盈程度进针,且针尖均向膀胱区,实施平补平泻手法,使针感达下腰部及会阴部,最好使患者出现尿意感或下腰部收缩感。每隔10min捻针1次,留针30min。肾俞、膀胱俞、会阳采用电针疗法(长城KWD-808I型全能脉冲电疗仪),肾俞和膀胱俞隔日交替接正极,负极接会阳,选疏波且患者能耐受的程度。30min/次,1日1次,6次后休息1天,2周为一疗程。

对照组采用膀胱训练,指导其家人帮助按摩腰骶与小腹部,每晚1次,每次30min。指导患者记录每日的饮水量和尿量,早8时-晚8时期间,让病人每隔2小时排尿1次,待尿量增加,无尿失禁后再延长至3小时1次,直至每4小时排尿1次,使患者学会抑制尿急而延迟排尿,2周为一疗程。

3疗效标准

根据本组患者的小便日失禁次数、排出量、残余量,参照有关文献拟定治疗标准。

显效:尿潴留、尿失禁及排尿无力、淋沥不畅基本消失,残余尿量<50ml。有效:排尿无力及淋沥不畅、尿潴留、尿失禁明显减轻,残余尿量<100ml。无效:症状无减轻,残余尿量无明显减少。

4治疗结果

临床治疗2个月后,依照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5讨论

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主要是圆锥以上脊髓损伤后,临床表现为尿失禁和尿潴留同时出现。中医理论认为,脊髓损伤的排尿障碍属中医“癃闭”范畴,病位在膀胱,膀胱为贮藏尿液的处所,又是管理小便出纳之腑。癃闭的治疗应根据“腑以通为补”的原则,四神聪与膀胱经督脉相连,针刺四神聪(该处颅内旁中央小叶是高级排尿中枢)可兴奋大脑高级排尿中枢,恢复对皮层下排尿中枢的调节作用。

肾俞、会阳位于膀胱经上,两穴可以培肾固摄,扶正培元,通利小便,调节膀胱气化功能,同时电刺激神经传入纤维反射性兴奋脊髓及高级排尿中枢,使排尿中枢发放冲动下行至膀胱,支配逼尿肌及括约肌,促进二者协调运动完成排尿反射。中极、关元、水道为局部取穴直中病所,能有效的疏通经气,通调膀胱以利小便,且膀胱俞为膀胱之背俞穴,中极为膀胱之募穴,关元为小肠之募穴,俞穴募穴为脏腑经气结聚之处,俞募配穴可治相应脏腑之病,故可助膀胱气化,水道通畅。电针是在针刺腧穴得气后在针上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以治疗疾病,电流不间断地刺激尿道内外括约肌使肌力、肌张力不断提高,尿道收缩而抑制排尿的作用增强。

目前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的方法主要有膀胱引流、膀胱训练、膀胱封闭、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术治疗仅适合小部分患者选择性应用,且费用昂贵,不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我们的研究显示,电针结合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具有满意的疗效,该法操作简便,见效快,费用低,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维滨.神经病针灸新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6-240.

[2]胡建安,苏同生,刘敏.俞募穴位电针治疗脑卒中尿失禁56例.陕西中医,2007,28(10):1383-1384.

[3]南登昆.康复医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8.

[4]赵彩霞,任慧雅,等.艾灸加中药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1(7):397.

标签:;  ;  ;  

电针结合俞募穴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