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由榕树与其传粉榕小蜂组成的榕-榕小蜂共生体系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共生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榕树为传粉榕小蜂提供繁育后代的栖身之所,传粉榕小蜂则为榕树传粉,二者彼此都无法离开对方而独立生存。榕-榕小蜂专性共生体系的上述特点使其成为人们研究生物协同进化的典型范例。鼎湖山地处我国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植物茂密,群落完整,广布十余种野生榕树,是研究榕-榕小蜂专性共生体系的理想场地。本研究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样地生长的6种榕树:粗叶榕(Ficus hirta Vahl.)、黄毛榕(Ficus esquiroliana Lévl.)、水同木(Ficus fistulosa Reinw.ex Bl.)、对叶榕(Ficus hispida Linn.)、青果榕(Ficus variegata Bl.var.chlorocarpa(Benth.)King.)、变叶榕(Ficus variolosa Lindl.ex Benth.)为样本,从物候及繁殖生物学的角度对榕-榕小蜂专性共生体系展开了为期一年的调查。物候调查发现:观测期内样地的气候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型气候,夏季高温高湿,冬季则温暖湿润;受这种气候的影响,样地内榕树样株的花序生产停滞期较短,粗叶榕甚至能在整个观测期内始终维持花序的生产。微生境能对水同木及变叶榕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低温能够引起水同木样株的迅速死亡,光照不足也能够引起变叶榕样株花序生产的停滞。繁殖生物学调查发现:粗叶榕样株的花序生产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株内及株间的不同步性;黄毛榕样株的花序生产株内同步性较高,株间同步性较差;水同木样株的花序生产株内同步性高,株间同步性差;对叶榕样株株内及株间的花序生产,同步性都较差;青果榕样株株内的花序生产较为同步,株间的花序生产则不同步;变叶榕样株株内花序生产的同步性较高,株间花序生产的同步性较低。果期形态比较显示:雌花期时,各种榕树样株的榕果形态存在一定差异,雌雄样株榕果形态的差异尤为明显。同种榕树不同样株之间(包括雌雄样株之间及同性样株之间)花序内雌花数量差异较为显著,雌雄样株之间花柱长度差异明显。雄花期时,各种榕树样株的榕果形态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样株的雄花期榕果,虫瘿数及榕小蜂孵化率差异明显。孵出榕小蜂的雌雄性别比在34之间。花后期时,各榕树样株的榕果形态存在一定差异,榕果的种子生产数量差异较明显。共生体系检测发现:在已采集到榕小蜂的三种榕树中,粗叶榕及水同木样株严格遵守“一对一”的高度专性共生规则,在其榕果内只发现了单一的传粉小蜂,即与粗叶榕共生的爪哇榕小蜂(Blastophaga javana Mayr.)和与水同木共生的狭缩榕小蜂(Ceratosolen constrictus Mayr.);但黄毛榕样株却不再遵循“一对一”的高度专性共生规则,在其榕果内同时发现了两种传粉小蜂,即与黄毛榕共生的黄毛榕小蜂(Blastophaga(V)esquirolianae Chen&Chou),以及原本与粗叶榕共生的爪哇榕小蜂(B.javana)。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张志伟
导师: 包颖,于慧
关键词: 榕榕小蜂,专性共生,物候,繁殖生物学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
分类号: Q948
总页数: 93
文件大小: 4835K
下载量: 34
相关论文文献
- [1].泉水鱼移养驯化及繁殖生物学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7(08)
- [2].齐口裂腹鱼繁殖生物学及其繁殖基础研究[J]. 乡村科技 2017(19)
- [3].几种虾蛄生物学特性和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海洋科学 2019(04)
- [4].缅甸鲥鱼繁殖生物学调查[J]. 当代水产 2019(10)
- [5].长江口脊尾白虾繁殖生物学[J]. 生态学杂志 2017(03)
- [6].金钱鱼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水产科技情报 2020(05)
- [7].对蒲公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的分析[J]. 科技风 2018(08)
- [8].长江中游贝氏繁殖生物学研究[J]. 淡水渔业 2018(03)
- [9].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繁殖生物学基础[J]. 四川动物 2013(02)
- [10].黄花蒿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08(04)
- [11].黄鳝繁殖生物学的研究现状[J]. 河北渔业 2008(11)
- [12].大鲵的繁殖生物学及其今后研究方向[J]. 陕西农业科学 2008(05)
- [13].木莲属濒危植物致濒原因及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研究 2014(01)
- [14].大鳞鲃人工繁殖生物学与产卵量初步研究[J]. 水产学杂志 2020(04)
- [15].头足类动物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水利渔业 2008(01)
- [16].昆明呼马山褐胁雀鹛繁殖报道[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04)
- [17].大连市皮口海域口虾蛄群体繁殖生物学特征初步研究[J].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03)
- [18].桑树繁殖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蚕业 2017(04)
- [19].荒漠珍稀灌木半日花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0(10)
- [20].莱州湾海域小刀蛏(Cultellus attenuatus)繁殖生物学研究[J]. 渔业科学进展 2017(06)
- [21].秦岭羚牛的繁殖生物学[J]. 生物学通报 2009(07)
- [22].东海细点圆趾蟹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23].青衣江下游中华沙鳅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03)
- [24].人工养殖条件下东方蝾螈的繁殖生物学[J]. 四川动物 2011(04)
- [25].野生绿鳍马面鲀人工驯养与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J]. 现代渔业信息 2010(11)
- [26].对蒲公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的分析[J]. 科技风 2019(04)
- [27].长江宜昌段鳙的繁殖生物学初步研究[J]. 水生态学杂志 2019(06)
- [28].深切缅怀旭日干院士[J]. 留学生 2015(34)
- [29].小桐子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1(09)
- [30].鸭绿江重唇鱼(Hemibarbus labeo)繁殖生物学研究[J]. 水产养殖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