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叶绿素铜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叶绿素,光度法,原子,卟啉,水葫芦,工艺,相容性。
叶绿素铜钠论文文献综述
陈桐,周洪斌,王现平,肖震,李平[1](2019)在《高效液相色谱-叁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橄榄油中叶绿素铜钠》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HPLC-MS/MS测定橄榄油中叶绿素铜钠的方法。橄榄油样品经甲醇提取,冷冻离心分层后,采用HPLC-MS/MS法测定。色谱分离选择Agilent Zorbax XDB-C18色谱柱,以甲醇和0. 1%的甲酸水溶液(98:2,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扫描方式,选择反应监测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叶绿素铜钠质量浓度在7. 5~24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 999。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40μg/kg。在40,80和400μg/kg 3个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7. 0%~97. 4%,相对标准偏差为1. 6%~4. 3%。方法可用于橄榄油中叶绿素铜钠的快速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8期)
刘景林,李源作,吴云飞,杨帆,曹亚杰[2](2018)在《叶绿素铜钠作为敏化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天然色素叶绿素铜钠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通过吸收光谱,红外光谱,I-V特性对天然染料叶绿素铜钠进行分析。此外,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染料分子激发态计算与探究。染料的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转换率η=0.07%,开路电压VOC=0.44V,短路电流密度JSC=0.33 m A cm-2,填充因子ff=0.48,叶绿素铜钠在溶液中的电子驱动力要高于真空为-2.63e V。(本文来源于《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马维健,张洋,虞在洋,叶宇聪,朱永东[3](2016)在《水葫芦中叶绿素铜钠提取及其抗细胞氧化损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水葫芦中提取叶绿素铜钠初产物,完善叶绿素铜钠盐的提取工艺,研究叶绿素铜钠的抗细胞氧化损伤作用。方法: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液提取水葫芦中的叶绿素铜钠,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分光检测、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产物产率、样品成分、纯度进行检测,之后利用连二亚硫酸/PC12制作细胞模型,研究了叶绿素铜钠的抗细胞氧化损伤作用。结果:采用本文工艺提取得的叶绿素铜钠产率较佳,提取物中未见Pb、Cd等水葫芦生长流域常见的重金属污染;MTT法显示叶绿素铜钠未见细胞毒作用,且对细胞氧化损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研究结果如可应用于叶绿素铜钠的工业提取,可降低目前含叶绿素铜钠类药物与保健品的生产成本,为入侵植物水葫芦的综合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01期)
吴君艳,吴存兵[4](2015)在《响应面法优化藜蒿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藜蒿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藜蒿的深加工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藜蒿为试验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硫酸铜溶液与叶绿素提取液体积比(A)、酸化置铜温度(B)、酸化置铜时间(C)为自变量,叶绿素铜钠含量(Y)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叶绿素铜钠含量的影响。【结果】建立二次回归方程:Y=1.85+0.18A+0.099B+0.34C+0.12AB-0.035AC+0.12BC-0.33A2-0.37B2-0.10C2;硫酸铜溶液与叶绿素提取液体积比、酸化置铜温度、酸化置铜时间3个因素及硫酸铜溶液与叶绿素提取液体积比与酸化置铜温度、酸化置铜温度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藜蒿叶绿素铜钠含量的影响极显着(P<0.01),硫酸铜溶液与叶绿素提取液体积比与酸化置铜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显着(P<0.05)。制备藜蒿叶绿素铜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铜溶液与叶绿素提取液体积比4∶1、酸化置铜温度54℃、酸化置铜时间90 min,在此条件下实际测得叶绿素铜钠含量2.15±0.05 mg/g,与理论预测值(2.15 mg/g)基本一致。【结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的藜蒿叶绿素铜钠制备工艺具有耗能低、用时短等优点,有较高的可行性;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实际预测。(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孙凤梅,赵春宝,赵玮[5](2015)在《叶绿素铜钠非共价改性石墨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石墨烯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采用叶绿素铜钠对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进行非共价键改性,改性后的石墨烯在水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采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光谱对比分析了不同比例的复合物,发现在叶绿素铜钠和石墨烯之间存在较强的电子效应;热重分析(TGA)表明非共价的叶绿素铜钠-石墨烯复合物中叶绿素铜钠的含量比较高;扫描电镜(SEM)考察了叶绿素铜钠-石墨烯复合物的形貌特征。(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5年09期)
孔鲁裔[6](2015)在《食品中叶绿素铜钠测定方法的改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方法首次采用了405nm测定食品中叶绿素铜钠的含量,得到405nm波长下的标准曲线更具有稳定性。本方法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0486x-0.0055,相关系数达到0.9998。与国标方法的最低检出限0.001g/Kg相比,本方法实测检出限为0.0005g/Kg。同时通过加大解析液用量至75m L,提高样品定容体积至100m L,使改进后回收率均有提高,标准偏差均小于0.05%,不但确保了样品测定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还提高了方法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仪器》期刊2015年01期)
李洁,王雪芹,朱晓鹏[7](2015)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铜钠胶囊中的总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叶绿素铜钠胶囊中总铜的含量。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总铜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0.97%。结论所用方法准确、精密度高,可作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方法。(本文来源于《华西药学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卞晓云,葛玲玲,郭荣[8](2014)在《光活性分子有序组合体与叶绿素铜钠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化学太阳能的储存和转换一直是光合作用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以光活性分子BPn-Na4构筑分子有序组合体,采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分子法研究光活性分子有序组合体与色素分子叶绿素铜钠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叶绿素铜钠的逐渐加入,BP10-Na4的荧光强度显着减小,紫外吸收逐渐增强;研究不同浓度BP10-Na4对其与叶绿素铜钠分子相互作用影响时发现,BP10-Na4浓度越低的体系,其荧光猝灭速率越大;光活性分子链长越短,其荧光猝灭效率越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期刊2014-08-04)
李洁,朱晓鹏[9](2014)在《叶绿素铜钠质量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叶绿素铜钠的质量标准。方法:用AAS法测定铅、砷、钠含量;用氮测定法测定氮含量;总铜含量采用微波消解法破坏,以AAS法测定;铁检查采用AAS法比较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吸光度。结果:铅在0~100 ng·mL-1,砷在0~16 ng·mL-1,铜在0~2μg·mL-1,钠在0~0.25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2%(RSD=2.6%),88.3%(RSD=4.2%),100.8%(RSD=1.6%),101.4%(RSD=1.7%)。结论: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所建方法简便易行,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叶绿素铜钠的质量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品标准》期刊2014年03期)
丁同英[10](2014)在《制备叶绿素铜钠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叶绿素铜钠代替叶绿素作为着色剂使用安全广泛,除此之外,它还具有医疗价值。制备叶绿素铜钠首先要从原料中提取叶绿素,提取叶绿素的工艺方法有水-有机溶剂法、双水相法,水-有机溶剂法结合超声辅助、微波辅助等;以叶绿素制备叶绿素铜钠有先铜代再皂化、先皂化再铜代以及直接皂化法。(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期刊2014年02期)
叶绿素铜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天然色素叶绿素铜钠作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通过吸收光谱,红外光谱,I-V特性对天然染料叶绿素铜钠进行分析。此外,应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对染料分子激发态计算与探究。染料的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转换率η=0.07%,开路电压VOC=0.44V,短路电流密度JSC=0.33 m A cm-2,填充因子ff=0.48,叶绿素铜钠在溶液中的电子驱动力要高于真空为-2.63e V。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叶绿素铜钠论文参考文献
[1].陈桐,周洪斌,王现平,肖震,李平.高效液相色谱-叁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橄榄油中叶绿素铜钠[J].分析试验室.2019
[2].刘景林,李源作,吴云飞,杨帆,曹亚杰.叶绿素铜钠作为敏化剂的理论与实验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马维健,张洋,虞在洋,叶宇聪,朱永东.水葫芦中叶绿素铜钠提取及其抗细胞氧化损伤作用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
[4].吴君艳,吴存兵.响应面法优化藜蒿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工艺[J].南方农业学报.2015
[5].孙凤梅,赵春宝,赵玮.叶绿素铜钠非共价改性石墨烯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5
[6].孔鲁裔.食品中叶绿素铜钠测定方法的改进分析[J].生命科学仪器.2015
[7].李洁,王雪芹,朱晓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铜钠胶囊中的总铜[J].华西药学杂志.2015
[8].卞晓云,葛玲玲,郭荣.光活性分子有序组合体与叶绿素铜钠的相互作用[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6分会:胶体与界面.2014
[9].李洁,朱晓鹏.叶绿素铜钠质量标准研究[J].中国药品标准.2014
[10].丁同英.制备叶绿素铜钠工艺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