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教育论文_杨青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标语,口号,论说文,人性,分母,校规,街市。

反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杨青青[1](2018)在《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的“反教育”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校规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对维护学校正常秩序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各种不合理的校规频繁出现,尤其是一些初中校规已出现“反教育”现象。它违反了教育相关法律法规,违背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背离了育人的初衷。扭转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的“反教育”现象刻不容缓。针对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的“反教育”现象,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文本分析法,以安阳市G县两所初中学校为调查对象,从校规的制定、校规内容、校规实施叁个方面展开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在初中校规制定中存在的“反教育”现象主要有:校方在校规制定中缺乏法律依据、校规制定缺少师生的民主参与、存在“朝令夕改”的临时校规;校规内容中的“反教育”现象主要表现为:不准初中生异性间近距离接触、校方对初中生服饰和发型的过度管控、以禁止学生的正常活动保证其安全等;初中校规实施中的“反教育”现象主要有:学校对于校规缺乏有效的宣传、部分教师在执行校规时重“罚”不重“教”或存在体罚、变相体罚的行为等。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反教育”现象之所以存在,其内部原因主要是:学校管理人员对校规认识存在局限性、校规制定程序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有待加强、部分教师执行校规的能力欠佳等。外部原因有教育法律法规不完善、教育主管部门对校规的制定和执行缺乏监督和指导以及社会中功利主义与浮躁风气对教育者的影响等。转变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的“反教育”现象的主要措施有:教育主管部门需要监督和指导初中学校校规的制定和执行;初中学校在校规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师生共同参与校规制定,确保校规内容合理合法;减少初中校规中生活类、交往类的细则,给学生适度的自由;学校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校规;教师要合理运用惩戒权,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精神和自律能力。(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5-16)

高全嘉[2](2018)在《《反教育论 从猿类思维到超猿思维》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依靠理性缔造了近代以来的文明,故而,我们高度重视理性的作用,将其作为了指导实践活动的首要依据,但是,近年来人类在实践活动上的各种失败,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理性也是有漏洞的,我们有必要对人类的理性重新的审视和思考。本次翻译实践文本选用的是日本精神科医生泉谷闲示所着的《反教育论猿の思考から超猿の思考へ》一书,该书是一本论说类作品,作者在旁征博引诸多文献的同时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类理性思维以及教育必要性的反思,其内容对家长和教师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实践报告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翻译实践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为翻译实践简介,介绍了本次翻译实践的主要内容和过程;第叁章是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第四章是案例分析部分,笔者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理论指导,紧扣文本特点,结合相关例文,就带有引号标识的语汇(专有名词、文化负载词以及俗语等)、直接引用句、长定语句以及语篇修辞的翻译问题做了做了翻译技法上的探讨分析;第五章是结语,包括实践总结,问题与不足以及翻译感想。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今后论说文的日译汉实践提供一些思路,为日语论说类文本的翻译工作尽些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13)

刘静静[3](2018)在《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教育现象”的克服》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当下,目前基础教育改革轰轰烈烈推行,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也十分盛行,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鉴于此,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却出现了一些违背教育目的、教育规律的行为,使教育的德育功能等正向教育功能严重受损,这类行为不仅不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使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得不到塑造,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也难以实现,学者们称这种行为作“反教育行为”,并把这类行为和其带来的弊端统称为“反教育现象”。“反教育现象”其危害性是深刻而长远的,由于有的“反教育现象”存在于学校教育之中,因为难以发现而被忽视,其隐蔽性带来的危害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认清“反教育现象”刻不容缓,而且,要采取积极的对策,坚定地与“反教育现象”作斗争。在应对“反教育现象”和消解其带来的危害的实践中,高中历史学科以其学科的独特性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印记,是过去的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面对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带给我们的思考,都可以作为历史德育教学和情感教育的基础。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以情入课,以价值观升华引导,既发挥了教育的正向作用,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避免“反教育现象”,进而逐步转变“反教育现象”带来的问题。所以,以历史教材中教学内容的丰富性,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设计的合理优化,达到在课堂教育实践中的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从而使高中历史教学在应对“反教育现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潘斌[4](2018)在《我被学生“反”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一般是指教师教育学生,"反"教育是指教师受到学生的教育,这里的"反"是反过来的意思,即学生反过来教育老师。"反"教育不是指学生给教师上课,是指学生的言行间接地让老师受到启发和教育。一、学生教我知识孔子曰:"教学相长也。"老师教学生,学生也"教"老师,老师和学生相互提高。课堂上,老师讲着讲着,突然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怎么办?聪明的老师会反问学生:"我看谁聪明,能做出来?"只要有一个(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彭晓玲[5](2018)在《把成功当成唯一这是反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炮轰了5年“假语文”后,王旭明意识到“假”其实不仅在语文教学中存在。退休后,他开启了一项更为宏大和艰难的真教育计划,希望对时下教育误区做些匡正“刚出炉的名片,正反两面都有。” 2017年12月29日晚上9点,忙了一天,又上公开课又听课的王旭明刚(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日报》期刊2018-01-12)

彭毅林[6](2017)在《审计在反教育腐败中的综合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审计在反教育腐败斗争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预防、发现和威慑、查处和惩戒以及鉴证的作用。教育腐败是指在教育活动领域中,掌握教育行政权力和教育资源管理与使用的人进行营私舞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贿赂等败坏教育声誉、影响教育效果的行为。其最显着的特征就(本文来源于《中国财经报》期刊2017-11-28)

顾明远[7](2017)在《坚决反对五种反教育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教育就是一种坏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与之斗争,特别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的职责是敬业爱生,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时时出现"反教育行为"。反教育行为之一,是把学生分成叁六九等,特别歧视所谓"差生""后进生"。前几年山西某报登过一篇文章,标题为"谁毁了我一生?",讲述一名非重点(本文来源于《基础教育论坛》期刊2017年03期)

顾明远[8](2016)在《坚决反对五种反教育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教育就是一种坏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与之斗争,特别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的职责是敬业爱生,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时时出现"反教育行为"。反教育行为之一,是把学生分成叁六九等,特别歧视所谓"差生""后进(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16年36期)

顾明远[9](2016)在《注意这五种反教育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曾看到一张照片,标题是"差生伺候优生吃饭"。画面说明是,某校夏令营为了让学生"体验人生百态,把握自我命运",根据学生的表现打分,把学生分成"上士""中士""下士"叁等。"上士"吃叁菜一汤,还有一杯代表身份的"红酒";"中士"吃两菜一汤;"下士"站在桌子旁边伺候"上士"吃饭,只有等"上士"吃完了,把碗筷收拾了才能去吃比较差的饭。谁看到这张照片都(本文来源于《教育》期刊2016年46期)

顾明远[10](2016)在《注意这五种反教育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行为一:把学生分成叁六九等反教育行为之一,是把学生分成叁六九等,特别歧视所谓"差生""后进生"。前几年山西某报登过一篇文章,标题为"谁毁了我一生?",讲述一名非重点学校学生考上重点高中后,受到重点学校一位英语教师歧视。该教师常用语言伤害这位学生,使其功课一落千丈,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当前有些学校设重点班或实验班,有的教师对非实验班的学生歧视,说非实验班的学生都是"烂学生",使学生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有些班主任甚至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缺点。这都是有损学生人格的反教育行为。(本文来源于《辽宁教育》期刊2016年22期)

反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类依靠理性缔造了近代以来的文明,故而,我们高度重视理性的作用,将其作为了指导实践活动的首要依据,但是,近年来人类在实践活动上的各种失败,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理性也是有漏洞的,我们有必要对人类的理性重新的审视和思考。本次翻译实践文本选用的是日本精神科医生泉谷闲示所着的《反教育论猿の思考から超猿の思考へ》一书,该书是一本论说类作品,作者在旁征博引诸多文献的同时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类理性思维以及教育必要性的反思,其内容对家长和教师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本实践报告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言,介绍了翻译实践的背景和意义;第二章为翻译实践简介,介绍了本次翻译实践的主要内容和过程;第叁章是文本分析和译前准备;第四章是案例分析部分,笔者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理论指导,紧扣文本特点,结合相关例文,就带有引号标识的语汇(专有名词、文化负载词以及俗语等)、直接引用句、长定语句以及语篇修辞的翻译问题做了做了翻译技法上的探讨分析;第五章是结语,包括实践总结,问题与不足以及翻译感想。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希望可以抛砖引玉,为今后论说文的日译汉实践提供一些思路,为日语论说类文本的翻译工作尽些绵薄之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1].杨青青.初中校规及其实施中的“反教育”现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高全嘉.《反教育论从猿类思维到超猿思维》翻译实践报告[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3].刘静静.高中历史教学与“反教育现象”的克服[D].华中师范大学.2018

[4].潘斌.我被学生“反”教育[J].小学教学研究.2018

[5].彭晓玲.把成功当成唯一这是反教育[N].第一财经日报.2018

[6].彭毅林.审计在反教育腐败中的综合作用[N].中国财经报.2017

[7].顾明远.坚决反对五种反教育行为[J].基础教育论坛.2017

[8].顾明远.坚决反对五种反教育行为[J].山东教育.2016

[9].顾明远.注意这五种反教育行为[J].教育.2016

[10].顾明远.注意这五种反教育行为[J].辽宁教育.2016

论文知识图

:影片说明书同时还有对于观众的要求...建国50年来的肇庆市纪检与监察综述概况(1)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3)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1)河南大学鉴定验收项目(3)

标签:;  ;  ;  ;  ;  ;  ;  

反教育论文_杨青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