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囊化转基因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囊,hIL-10,c2c12细胞,基因工程
微囊化转基因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刘轶锴[1](2007)在《微囊化转重组hIL-10基因细胞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Ⅰ型糖尿病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全世界约有2%-5%的人患有此种疾病,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从降糖药物到胰岛素,从胰腺移植到胰岛移植,Ⅰ型糖尿病的治疗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目前微囊化胰岛移植是糖尿病治疗的研究热点。由于微囊化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问题。然而小分子的炎症因子仍然能够透过微囊对移植物造成损害,最终导致胰岛死亡。IL-10是一种35~40kD的酸性蛋白,由两个同源的亚基组成.它具有抗炎和抑制多种细胞因子合成的作用,所以称之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 Synthesis Inhibiting Factor,CSIF)。目前很多实验证明IL-10具有抗炎症活性和免疫抑制活性,为一种潜在的免疫增殖反应和炎症反应的负性调节因子,是针对器官移植的良性细胞因子。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通过构建稳定表达hIL-10的基因工程细胞株并将其微囊化,把hIL-10与微囊技术结合起来应用于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的研究。方法:(1)制备微包囊,并对其性能进行检测。(2)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克隆hIL-10基因,在其5端添加鼠白蛋白信号肽核酸序列,将这段cDNA插入pcDNA3,构建hIL-1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3)脂质体法转染c2c12细胞,经过G418药物筛选,挑单克隆得到了稳定表达hIL-10的c2c12/hIL-10细胞株,(4)c2c12/hIL-10细胞株微囊化制得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观察微囊化c2c12/hIL-10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并检测培养上清中hIL-10的分泌情况。结果:(1)微囊在机械强度,生物相容性,以及通透性方面均达到了移植的要求;(2)将真核表达载体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鼠白蛋白信号肽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6%,hIL-10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并且读码框正确都为相同的氨基酸编码;(3)基因转染数周后,在RNA水平上检测到hIL-10基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hIL-10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到细胞培养上清液中有hIL-10蛋白表达分泌;(4)把c2c12/hIL-10细胞包微囊,western blot检测hIL-10能分泌到微囊外,MTT检测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体外增殖情况,结果表明微囊化并没有抑制细胞的增殖,只是在细胞增殖的起始阶段出现滞后。结论:正确的构建了hIL-10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且得到了稳定表达hIL-10的c2c12/hIL-10细胞株,c2c12/hIL-10细胞微囊化后细胞在微囊中能够继续增殖,并且hIL-10能够分泌到微囊外发挥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7-03-01)
雄鹰,王为,宋玫,于炜婷,郭昕[2](2006)在《微囊化转染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细胞移植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免疫隔离技术进行转染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的3T3细胞移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胶囊包埋NGF-3T3细胞并进行培养;制备坐骨神经横断损伤SD大鼠模型,96只SD大鼠随机分A组(微囊化NGF-3T3细胞组)、B组(空胶囊组)、C组(转染NGF的3T3细胞组)和D组(阴性对照组)。分别采用神经干动作电位(NAP)、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囊化NGF-3T3细胞培养后保持活性和增殖能力,将具有分化潜能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与其共培养,7d时细胞胞体分化成多边形或锥形,形成突起;培养10d左右NGF分泌量最高,达269pg/ml;培育50d仍然保持在208pg/ml。移植术后4、8及12周时,A组大鼠的NAP及NCV均大于B、C、D组(P<0.05),而B、C、D叁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A组大鼠的SFI恢复情况优于B、C、D组(P<0.05),而B、C、D叁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微囊化NGF-3T3细胞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仍保持增殖能力和生物活性,移植到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局部后可长时间存活,并通过持续分泌NGF起到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06年04期)
付泳航,李若冰,陈立国,肖静,郭慧玲[3](2005)在《微囊化转心房肽基因细胞分泌心房肽近日节律的体外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人心房肽(hANP)cDNA转染细胞的微囊化技术中心房肽分泌的近日节律;通过人工调控,改变心房肽分泌的近日节律,达到有效治疗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的目的。方法:将人心房肽基因(cDNA)转染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ham-sterovary,CHO),然后将细胞包被在聚己内酯管内形成微囊,并检测转基因CHO细胞长时间存活情况和分泌的心房肽。检测微囊化转基因细胞分泌心房肽的生物节律,并用褪黑素进行调整。结果:在培养期间,长度20mm,直径2mm的聚己内酯管内转染CHO细胞在2mL培养基中24h分泌的心房肽水平可达210.3ng/L;心房肽的分泌呈近日节律性变化,日间高,而夜间低;近日节律变化的时相是4:15,用褪黑素处理,近日节律的时相移至7:55。结论:心房肽cDNA转染的CHO细胞包被在聚己内酯管内并能向管外分泌心房肽,将来可能适于植入人体。此项研究为心房肽治疗高血压或心力衰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康复》期刊2005年03期)
段秀梅,熊伟,刘力华,张琨,方艳秋[4](2004)在《微囊化CEA转基因细胞疫苗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探讨微囊化癌胚抗原 (CEA)转基因细胞疫苗免疫小鼠后 ,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 3H- Td R掺入法 ,测定 Con A诱导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采用 3H- Td R后标记法 ,测定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 NK细胞毒 ;以 EL ISA法测定小鼠脾淋巴细胞 IL- 2和 IFNγ细胞因子水平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EA疫苗免疫对小鼠脾 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 CD8百分率 ,CD4 /CD8比值和 NK细胞的影响 ;采用 RT- PCR方法检测 IL - 2、 IFNγ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微囊化 CEA疫苗免疫可以有效增强 Con 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 ,促进 IL- 2、IFNγ的产生以及增强 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P<0 .0 5 ,P<0 .0 1,P<0 .0 5 ) ;微囊化 CEA疫苗能提高荷瘤小鼠 CD4 /CD8比值及 NK细胞数 (P<0 .0 5 ,P<0 .0 5 ) ;促进脾细胞中细胞因子 IL - 2、 INFγ m RNA的表达。结论 :微囊化 CEA转基因细胞疫苗具有增强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提示该疫苗可作为有效的抗 CEA阳性肿瘤的治疗性疫苗。(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熊伟,雄鹰,张桂茹,谭岩[5](2004)在《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发展癌胚抗原 (CEA)阳性肿瘤的治疗性疫苗 ,应用基因工程和静电液滴技术制备出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 ,经腹腔免疫实验小鼠 ,再分别应用CEA基因转染的H2 2 细胞小鼠皮下及腹腔接种 ,观察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对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诱导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性杀伤CEA阳性肿瘤细胞的能力 ,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小鼠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和各实验组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 ,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可以有效抑制CEA阳性肿瘤的生长 ,诱导小鼠CTL对CEA阳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 ,并能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延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期(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潘月龙,郑树,孝作祥,姚航平,曹江[6](2002)在《微囊化转mIL-12基因细胞介导荷瘤小鼠T_(H1)T_(H2)的漂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微囊化mIL 1 2基因修饰的 (中国仓鼠卵巢 )CHO细胞皮下移植对荷瘤小鼠TH1 TH2 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进一步了解外源性IL 1 2对TH1 TH2 平衡的调节作用 ,同时探讨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将mIL 1 2基因转染到正常细胞CHO ,然后进行微囊化 ,移植到荷瘤小鼠的皮下。 2 0d后 ,测定小鼠血清TH1 和TH2 类细胞因子IFN γ、IL 2、IL 1 2和IL 4、IL 1 0的水平。结果 经微囊化mIL 1 2基因修饰的CHO细胞皮下移植干预治疗后 ,小鼠血清TH1 细胞因子IFN γ、IL 2、IL 1 2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而TH2 类细胞因子IL 4、IL 1 0则明显降低 (P <0 .0 5)。结论 外源性mIL 1 2促进荷瘤小鼠TH1 细胞的分化 ,使TH1 TH2 向着TH1 方向漂移 ;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的移植 ,有望替代基因工程药物 ,成为恶性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平台(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02年06期)
熊伟,谭岩,徐立,方艳秋,段秀梅[7](2002)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小鼠腹腔移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用于异体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使用静电液滴技术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包埋转入癌胚抗原部分基因的人成纤维样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实验小鼠腹腔移植。结果:微囊化人源细胞移植到小鼠腹腔3个月内,细胞可以继续生长、增殖并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结论:海藻酸钠一壳聚糖作为成囊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囊膜强度和免疫隔离作用;微囊化细胞移植有助于扩大异体移植的细胞来源,并为构建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期刊2002-10-29)
熊伟,谭岩,徐立,方艳秋,段秀梅[8](2002)在《应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进行小鼠腹腔移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用于异体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能性。方法:使用静电液滴技术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包埋转入癌胚抗原部分基因的人成纤维样骨髓基质细胞,进行实验小鼠腹腔移植。结果:微囊化人源细胞移植到小鼠腹腔3个月内,细胞可以继续生长、增殖并提高小鼠的兔疫功能。结论: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成囊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囊膜强度和免疫隔离作用;微囊化细胞移植有助于扩大异体移植的细胞来源,并为构建微囊化转基因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免疫学杂志》期刊2002年07期)
周瑾,张进禄,徐群渊,赵春礼,蔡青[9](2001)在《微囊化转基因肌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微囊化转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细胞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内存活、组织反应及对异常行为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带有酪氨酸羟化酶基因的载体—质粒 p CMV-TH在体外通过脂质体转染技术转入原代培养的人胚骨骼肌细胞内。将转染后的肌细胞包裹在藻酸盐 -多聚赖氨酸 -藻酸盐构成的半透膜微囊中 ,然后将这些微囊化的能表达酪氨酸羟化酶的骨骼肌细胞植入模型大鼠脑的纹状体内。结果表明 ,微囊化的转基因细胞在脑内可存活至实验结束 (16周 ) ,可表达酪氨酸羟化酶。微囊化细胞周围无显着免疫排斥反应及炎症反应。本研究结果表明 :将用于异种移植的转基因细胞微囊化是使基因治疗实用化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神经解剖学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高英堂[10](1999)在《微囊化转基因修饰细胞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微囊化转基因修饰细胞的研究进展,包括生长激素、第Ⅸ凝血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和尿素酶基因等在内的多个基因已用于动物模型中,结果表明微囊化转基因修饰细胞具有临床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期刊1999年03期)
微囊化转基因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应用免疫隔离技术进行转染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的3T3细胞移植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胶囊包埋NGF-3T3细胞并进行培养;制备坐骨神经横断损伤SD大鼠模型,96只SD大鼠随机分A组(微囊化NGF-3T3细胞组)、B组(空胶囊组)、C组(转染NGF的3T3细胞组)和D组(阴性对照组)。分别采用神经干动作电位(NAP)、神经传导速度(NCV)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微囊化NGF-3T3细胞培养后保持活性和增殖能力,将具有分化潜能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与其共培养,7d时细胞胞体分化成多边形或锥形,形成突起;培养10d左右NGF分泌量最高,达269pg/ml;培育50d仍然保持在208pg/ml。移植术后4、8及12周时,A组大鼠的NAP及NCV均大于B、C、D组(P<0.05),而B、C、D叁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A组大鼠的SFI恢复情况优于B、C、D组(P<0.05),而B、C、D叁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微囊化NGF-3T3细胞在体外培养一定时间后,仍保持增殖能力和生物活性,移植到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局部后可长时间存活,并通过持续分泌NGF起到促进周围神经修复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囊化转基因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刘轶锴.微囊化转重组hIL-10基因细胞株的构建[D].贵州大学.2007
[2].雄鹰,王为,宋玫,于炜婷,郭昕.微囊化转染神经生长因子基因细胞移植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
[3].付泳航,李若冰,陈立国,肖静,郭慧玲.微囊化转心房肽基因细胞分泌心房肽近日节律的体外研究(英文)[J].中国临床康复.2005
[4].段秀梅,熊伟,刘力华,张琨,方艳秋.微囊化CEA转基因细胞疫苗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
[5].熊伟,雄鹰,张桂茹,谭岩.微囊化转CEA基因细胞诱导小鼠抗肿瘤免疫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6].潘月龙,郑树,孝作祥,姚航平,曹江.微囊化转mIL-12基因细胞介导荷瘤小鼠T_(H1)T_(H2)的漂移[J].免疫学杂志.2002
[7].熊伟,谭岩,徐立,方艳秋,段秀梅.微囊化转基因细胞小鼠腹腔移植的实验研究[C].“加入WTO和科学技术与吉林经济发展——机遇·挑战·责任”吉林省第二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02
[8].熊伟,谭岩,徐立,方艳秋,段秀梅.应用微囊化转基因细胞进行小鼠腹腔移植的实验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
[9].周瑾,张进禄,徐群渊,赵春礼,蔡青.微囊化转基因肌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神经解剖学杂志.2001
[10].高英堂.微囊化转基因修饰细胞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