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兴趣模型论文-刘立立

职业兴趣模型论文-刘立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职业兴趣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社会认知生涯理论,生涯学习经验,职业兴趣,高中生

职业兴趣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刘立立[1](2017)在《以生涯学习经验为核心的高中生职业兴趣模型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注高中生职业兴趣的形成过程,探寻其职业兴趣的形成机制,仍然是我国高中生职业兴趣研究亟需开展的工作。社会认知生涯理论(social cognitive career theory,SCCT)重视职业兴趣的形成过程,通过建模解释不同生涯要素如何促进职业兴趣的形成,可作为高中生职业兴趣形成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但已有的SCCT职业兴趣相关研究,因缺乏生涯学习经验或对生涯学习经验的研究不够充分,导致研究结果难以深入解释各生涯要素影响职业兴趣的内在机制。可见,生涯学习经验研究是进一步探讨职业兴趣形成过程的重要研究基础。目前,国内关于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和职业兴趣形成机制的研究还很匮乏。针对以往研究的不足,本研究首先开展我国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的测量研究,然后考察SCCT职业兴趣模型中与生涯学习经验有关的生涯要素间的理论关系,最后以生涯学习经验为核心建构高中生职业兴趣模型。主要分为四个子研究:研究一编制可适用于我国高中生的生涯学习经验问卷,为建模研究提供有效的生涯学习经验测量工具。并采用自编问卷考察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的现状水平,了解当前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的主要特点。研究二考察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与个人-环境因素的关系,这是职业兴趣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的变量间关系体现了学生的个人特质及其所处的成长环境在生涯学习经验获得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这是个人-环境因素影响职业兴趣的重要前提。研究叁考察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的关系,这是职业兴趣模型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该部分的变量间关系体现了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自我效能感和结果预期的决定性作用。由于SCCT中职业兴趣是由职业自我效能感与结果预期共同决定的,该部分叁者关系就成为了生涯学习经验能够影响职业兴趣的作用机制,也是个人-环境因素对生涯学习经验的影响得以传递到职业兴趣的重要途径。研究四在研究二和研究叁的基础上,把与生涯学习经验有关的生涯要素关系和职业兴趣整合起来,建构高中生职业兴趣模型。并进一步探讨男女高中生职业兴趣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及异同之处。另外,Lent,Brown,Nota和Soresi(2003)指出Holland职业分类法适用于SCCT应用研究,由此可以避免单一职业领域研究结果的领域局限性。因此,以Holland理论作为研究所需的职业领域分类标准,所有研究都分别在Holland六种职业领域下完成。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以下几点:第一,高中生生涯学习经验问卷属于多维度理论结构,同时支持Holland职业领域六维结构与SCCT学习经验的四维结构。该问卷可作为生涯学习经验的有效测量工具应用于高中生职业兴趣建模研究中。第二,主动性人格对不同生涯学习经验的影响均显着,性别的这种影响次之,相关研究结果具有跨职业领域一致性。而父母教育背景对不同生涯学习经验的影响只体现在部分职业领域中,表现为高水平的父母教育背景有利于学生不同生涯学习经验的增长。第叁,生涯学习经验显着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其中,成就表现的这种影响最大,具有跨职业领域、跨性别的一致性,但其现状水平最低;而替代学习的影响最低,只体现在个别领域,但其现状水平最高。除成就表现外,其他叁种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存在着职业领域及性别上的差异。第四,生涯学习经验对结果预期的影响只体现在部分职业领域中且有性别差异。职业自我效能感在生涯学习经验对结果预期的影响中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第五,以生涯学习经验为核心并将其与其他生涯要素间的关系为基础,如此建构的Holland六种职业领域下的高中生职业兴趣模型是成立的。相关结果既支持了SCCT职业兴趣模型中的大多数理论假设,也验证了关于主动性人格、积极情绪唤起的新价值。该模型可用于解释我国高中生职业兴趣的形成机制。第六,在高中生职业兴趣模型中,生涯学习经验的重要理论角色得以较好的验证。主要体现为生涯学习经验对职业自我效能感与结果预期的直接作用及其对职业兴趣的间接影响,以及生涯学习经验在个人-环境因素对职业兴趣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但有关结果会因职业领域和性别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第七,结合个人-环境因素对职业兴趣影响的相关结果来看,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家庭教育资源和学校生涯环境都对职业兴趣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个人、家庭和学校因素对职业兴趣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叁者对生涯学习经验的塑造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刘慧[2](2015)在《霍兰德职业兴趣六边形模型的本土化应用——以地球科学专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霍兰德职业兴趣探索方法因为其起源地和源起时间等因素,在对国内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该模型为基本框架,以地球科学专业为例,结合当前的职业市场,对地球科学专业领域的职业市场进行了兴趣匹配和岗位列举,希望这一职业规划手段的本土化尝试,能够有助于大学生探明专业前景,提升学习兴趣,为各行各业培养更多优质后备人才。(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5年22期)

宋剑祥[3](2014)在《国外职业兴趣构成要素与模型理论研究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兴趣研究的理性回归,简述国外学者对职业兴趣构成要素的研究过程,着重探讨不同职业兴趣模型理论的提出,并对国外职业兴趣要素与模型理论的应用进行解析。(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方平,邓希冯,姜媛[4](2012)在《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在职业兴趣测验中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调查了展开模型(GGUM)和优势模型(GRM)对职业兴趣测验反应数据的拟合情况,并对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两种测验编制方法在职业兴趣测验中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展开模型的模型拟合情况和测量精度优于累积模型,两种模型对被试能力参数估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极端被试上,对兴趣水平极端高的被试,展开模型的估计值更精确;(2)采用展开模型编制的测验在信度上远远高于Likert方法编制的测验,中间区域题目的增加提高了测验的信度,但两种方法在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上没有差异。结果表明,在职业兴趣的测量上,展开模型更精确;在职业兴趣测验的编制上,GGUM和Likert法没有差异,反而Likert法具有简便、易懂的优势。(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探新》期刊2012年05期)

邓希冯[5](2012)在《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在职业兴趣测验中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展开模型是近年来心理测量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研究者发现态度和人格测量中理想点模型更合适,不过,对于职业兴趣测量中的展开模型的拟合情况我们还缺乏认识;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编制方法所选择的题目的难度分布不同,展开模型编制方法增加了中间水平的题目,但这些题目的增加是否一定会带来测验信效度的改善还没有明确的结论,本文以1250名本科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两种模型对职业兴趣的测量和量表编制的影响。首先,了解职业兴趣测验数据更符合优势模型还是展开模型,使用IRT展开模型和IRT优势模型估计被试参数和题目参数,比较两种模型对测验的整体拟合情况,模型拟合以单个项目、两项目对和叁项目组的x2/df指数为指标。然后比较职业兴趣测验两种编制方法的优劣,分别采用Likert方法和IRT展开模型编制量表,在第一步得出的拟合更优的模型上对比两份测验的信度、效度,了解GGUM在测验编制上是否具有明显的优势。结果发现:1.展开模型的模型拟合情况和测量精度优于优势模型,两种模型对被试能力参数估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极端被试上,对兴趣水平极端高的被试,展开模型的估计值更精确。2.采用展开模型编制的测验在信度上远远高于传统方法编制的测验,中间区域题目的增加提高了测验的信度,但两种方法在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上没有差异。总之:在职业兴趣的测量上,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对特质中等及以下水平大部分人的估计没有差异,在极端高特质区,展开模型的测量更精确。如果研究目的是挑选出极端特质水平的被试,展开模型就比优势模型有效。如果目的是了解所测群体的整体水平,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的效果相似。职业兴趣测验的编制上,展开模型在测验信度上有优势,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的效标关联效度没有差异。如果研究者想要得到被试水平最精确的估计,用展开模型编制量表更有效,如果研究者对估计精度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感兴趣的是被试的相对位置,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效果相似,可以选择更简单的优势模型。(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7)

白利刚,凌文辁,方俐洛[6](1996)在《霍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构想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Ⅱ):多特质多方法矩阵的LISREL模型比较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霍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的交叉证实检验,显示出具备良好的会聚效度和区分效度,但同时也显示出一定的来自方法偏误的影响。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采用多特质多方法的Lisrel模型各成分间的比较检验法,对模型中特质因素、方法因素及方法偏误因素等各成分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区分,以考察二者各自影响作用的大小。结果表明,霍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构想效度良好,来自方法偏误的影响作用不大。(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职业兴趣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霍兰德职业兴趣探索方法因为其起源地和源起时间等因素,在对国内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以该模型为基本框架,以地球科学专业为例,结合当前的职业市场,对地球科学专业领域的职业市场进行了兴趣匹配和岗位列举,希望这一职业规划手段的本土化尝试,能够有助于大学生探明专业前景,提升学习兴趣,为各行各业培养更多优质后备人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职业兴趣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刘立立.以生涯学习经验为核心的高中生职业兴趣模型的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7

[2].刘慧.霍兰德职业兴趣六边形模型的本土化应用——以地球科学专业为例[J].山西青年.2015

[3].宋剑祥.国外职业兴趣构成要素与模型理论研究探析[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

[4].方平,邓希冯,姜媛.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在职业兴趣测验中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

[5].邓希冯.展开模型和优势模型在职业兴趣测验中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

[6].白利刚,凌文辁,方俐洛.霍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构想效度的验证性因素分析(Ⅱ):多特质多方法矩阵的LISREL模型比较检验[J].心理学报.1996

标签:;  ;  ;  ;  

职业兴趣模型论文-刘立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