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系统健康论文-王兰,廖舒文,王敏

绿地系统健康论文-王兰,廖舒文,王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地系统健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绿地,呼吸系统健康,空间要素,定量分析

绿地系统健康论文文献综述

王兰,廖舒文,王敏[1](2018)在《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城市绿地空间要素研究——以上海市某中心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污染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绿地空间与公共健康的相关研究证明城市绿地空间有助于减少空气污染和鼓励体力活动,但目前已有研究多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宏观城市层面。本研究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针对微观邻里层面,定量分析呼吸系统健康(以肺癌患病率作为指标)和城市绿地空间布局、规模及植物配置的相关性,明确显着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城市绿地空间要素,力求为绿地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实证依据。(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8年09期)

何琪潇[2](2017)在《促进人群健康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转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蔓延引发的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类可持续生存,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之一。可喜的是,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环境,特别是公园等城市绿地,通过改善人群生活方式、提升人群居住质量,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遏制慢性病的发生机率。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不深刻,效果也不明显。本文以城市绿地作为切入点,从人群健康视角下分析提炼出维持、引导、承载叁大主导功能,结合点—线—面叁大空间要素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体系。尝试从城乡规划学视角改善人群健康状况,解决岌岌可危的现实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可持续生存,为今后城市空间规划发展方向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期刊2017-11-18)

童雅娟,宋晗[3](2017)在《基于健康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南京市青龙片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共健康引起了城市规划学界的关注,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在健康城市指标的落实,以及一系列广泛维度的措施。而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物质基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空间保障,也是健康城市与健康生活最重要的空间载体。本文结合南京市青龙片区绿地系统规划实践,运用风热水文模型模拟,样本空间分析以及社会调查等方法,从健康的物理环境、健康的公园系统以及健康的绿道网络叁个方面,提出了以健康城市为导向的绿地系统规划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7-07-27)

何琪潇,和天娇[4](2017)在《人群健康视角下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构建及规划应对研究——以四川通江县绿地系统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引发的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一系列"城市病",加剧了城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失眠、抑郁痘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可喜的是,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规划,尤其是城市绿色空间规划(包括公园、广场等绿地),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城市功能服务的完善,能够维持健康的生存环境以及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缓解慢性病发生。本文分析了人群健康的空间需求,提出了应对健康需求的绿色空间维持性、引导性、承载性叁大促进人群健康的功能特征,以此为基础总结出点线面叁个层面九大要素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结合通江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设基础和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应对策略。希望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7-07-27)

何琪潇[5](2016)在《基于人群健康的四川通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类踏入工业社会的同时,健康也在不断遭遇威胁。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大多健康领域工作者发现引发健康问题的源头,大多与社会物质环境相关。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的问题不仅仅只专属于医疗卫生领域,与人类生活的城市物质环境也息息相关。在重新反思城市近几十年来的建设成果,尤其是认真反省谋划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规划行业后,人们意识到,以改善人群健康状况为主要目的,塑造一个适合健康生活的城市居住环境,创造一个促进健康行为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当前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可喜的是,绿地系统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内容,有望有效地促进人群健康、缓解一系列健康问题。二十一世纪的医学理论已经证明,完整的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叁个层面,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主要在于人类持续不断的健康行为,而城市公共空间可以有效地促使健康行为的发生。因此,论文以城市绿地系统为切入点,引入绿地促进健康行为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并以人群的健康需求和行为表征为基础,总结出城市绿地的健康功能特征,凝练出促进人群健康行为的城市绿地系统的叁大系统九大要素,并构建了人群健康导向下城市绿地系统的空间要素体系,结合通江绿地系统规划的建设基础和实际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基本规划战略和营造策略。本文共六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阐述了研究来源与背景,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对人群健康、绿地系统等相关概念的解析,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文第二部分(第二章)是基础研究,包括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理论、文献综述以及国内外优秀的案例分析。论文第叁部分(第叁章)是从人群健康的需求出发,分析讨论出满足健康需求的行为表征及类型,进而确定了城市绿地促进健康行为的功能特征,总结出人群健康导向下绿地系统具备的健康功能,包括健康宜居环境的维持功能、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功能和健康社会活动的承载功能,为下文构建城市绿地系统要素体系奠定了基础。论文第四部分(第四章)是以城市绿地系统点线网的基本空间结构为基础,根据上一章提出的叁大健康功能特征,凝练出促进人群健康行为的城市绿地系统应当包含叁大系统九类要素,进一步构建出人群健康导向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要素体系,为下文实际案例操作提供了理论。论文第五部分(第五章)结合通江绿地建设情况和现状问题,基于人群健康导向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要素体系,提出通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规划战略,并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叁个层面分别对应区域、中心城区和社区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即维持健康环境的县域绿地系统规划、引导健康生活的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和承载健康活动的社区绿地系统规划。(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徐晓红,尹林克,胡秀琴,李艳红[6](2008)在《干旱区绿洲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园林绿地系统健康的内涵,结合干旱区绿洲城市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克拉玛依市为例,以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从系统结构、功能等角度入手,选择群落水平结构、群落垂直结构、树种组成结构、树木年龄结构、景观功能、生态功能、植被的适宜性、土壤状况、绿地管理和灌溉水状况10个评价因素及32个参评因子构成评价体系,对研究区35个样地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健康。运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因子权重,指数和法用来建立评价模型。累积频数法用来对健康指数分级,划定健康、亚健康、非健康范围。评价结果显示,健康绿地样地10个,面积为2.92 hm2,占样地总面积的28.63%,亚健康绿地样地21个,面积为6.48hm2,占样地总面积的63.53%,不健康绿地样地4个,面积为0.8 hm2,占样地总面积的7.84%。根据影响绿地系统健康因素的综合判定,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评价结果对科学指导干旱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干旱区研究》期刊2008年04期)

李妮,李艳红,尹林克,胡秀琴[7](2008)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健康现状评价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要地介绍了利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指数和法模型,构建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研究区的健康评价体系的过程;同时结合该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状况,划分了该市绿地种类。通过各主要权重指标分析了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绿地现状,认为该市绿地系统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从而提出该市提高绿地健康指数的管理对策及措施。(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15期)

徐晓红[8](2007)在《干旱区城市绿地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绿地系统健康进行综合评价。以干旱区城市绿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从系统结构、功能等角度入手,在不同层次下构建了一套多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因子权重,指数和法用来建立评价模型,累积频数法用来对健康指数分级,从而对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的绿地系统健康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31个影响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健康的参评因子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树种适宜性、管理资金的投入以及灌溉水的保证率对绿地系统健康的影响较大;利用建立的评价模型计算出健康指数,绘制累积频数图,根据图中曲线拐点的位置将健康指数N划分为叁级:健康N>0.633,亚健康0.447<N<0.633,非健康N<0.447;依据健康指数的分级结果,以及各样地的健康状态面积比例对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健康进行综合评价,健康绿地样点10个,面积为2.92hm2,占样地总面积的28.63%,亚健康绿地样点21个,面积为6.48hm2,占样地总面积的63.53%,不健康绿地样点4个,面积为0.8hm2,占样地总面积的7.84%,根据各样地取样比例和表4-1所示各样地的样方数,可以得出,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健康绿地面积62.4hm2,占总城区绿地面积的10.01%,亚健康绿地544.78hm2,占总城区绿地面积的87.42%,非健康绿地16hm2,占总城区绿地面积的2.57%,根据影响绿地系统健康因素的综合判定,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总体处于亚健康与健康状态之间。根据影响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4个主要因素,分别就这4个因素,结合对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研究,本文提出了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亚健康与非健康绿地的健康管理对策,包括加强施肥管理的强度,既要增加土壤的肥力,又要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平衡土壤的微生物区系;加强植物适宜性研究,对适宜克拉玛依市生态环境的树种进行推广运用,对不适宜的树种大胆剔除;加强管理资金的投入,尤其对道路绿地、防护绿地以及城市边缘地区;保证春秋两季的灌溉水等。(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绿地系统健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蔓延引发的健康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人类可持续生存,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亟待解决的核心议题之一。可喜的是,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环境,特别是公园等城市绿地,通过改善人群生活方式、提升人群居住质量,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遏制慢性病的发生机率。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不深刻,效果也不明显。本文以城市绿地作为切入点,从人群健康视角下分析提炼出维持、引导、承载叁大主导功能,结合点—线—面叁大空间要素构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素体系。尝试从城乡规划学视角改善人群健康状况,解决岌岌可危的现实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可持续生存,为今后城市空间规划发展方向提供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地系统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兰,廖舒文,王敏.影响呼吸系统健康的城市绿地空间要素研究——以上海市某中心区为例[J].城市建筑.2018

[2].何琪潇.促进人群健康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转型研究[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2017

[3].童雅娟,宋晗.基于健康城市理念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以南京市青龙片区绿地系统规划为例[C].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7

[4].何琪潇,和天娇.人群健康视角下的城市绿色空间体系构建及规划应对研究——以四川通江县绿地系统规划为例[C].2017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7

[5].何琪潇.基于人群健康的四川通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6

[6].徐晓红,尹林克,胡秀琴,李艳红.干旱区绿洲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8

[7].李妮,李艳红,尹林克,胡秀琴.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健康现状评价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

[8].徐晓红.干旱区城市绿地系统健康综合评价[D].新疆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绿地系统健康论文-王兰,廖舒文,王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