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液相加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废润滑油再生,液相加氢,管式反应器,降膜蒸馏
液相加氢论文文献综述
肖雪洋,薛金召,曾志煜,黄志遥,李林[1](2019)在《液相加氢工艺再生废润滑油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管式液相加氢工艺对脱沥青后的废润滑油进行再生研究,结果表明:废润滑油经液相预加氢、加氢精制、减压蒸馏后,可获得约75.67%的优质的APIⅡ类润滑油基础油,12.23%的重质燃料油,9.53%的清洁汽柴油组分,但试验过程中催化剂结焦严重,对废润滑油进行降膜蒸馏处理可有效实现装置的长周期运行。(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黄志遥,薛金召,肖雪洋,廖有贵[2](2019)在《重整生成油液相加氢脱烯烃适宜操作条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管式液相加氢技术,设计在5 L催化剂装量的工业侧线装置上,以HDO-18为催化剂,开展重整生成油脱烯烃可行性研究,并考察了反应空速、氢油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适宜操作条件。长周期运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使加氢后重整生成油溴指数<100 mg Br/100 g油,产品中的芳烃损失<0.5%,可替代白土吸附或常规后加氢工艺脱除重整生成油的烯烃。其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170℃、反应压力1.5 MPa、体积空速12 h~(-1)和氢油比4:1。(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12期)
阮宇红,刘凯祥[3](2019)在《连续液相加氢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连续液相加氢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了第二代连续液相加氢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工业装置中的应用。第二代技术的主要改进集中在上行式反应-分离器的开发及循环油系统的流程及设置的优化等方面。研究和计算结果表明,第二代连续液相加氢技术与上一代技术相比,流程更加简化、装置节约占地,投资额降低和装置本质安全性提高。(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设计》期刊2019年04期)
徐成裕[4](2019)在《喷气燃料液相加氢装置利旧反应器液位控制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2.0 Mt/a柴油加氢装置改造为2.3 Mt/a喷气燃料液相加氢装置时,利旧反应器无液位指示,不利于装置对喷气燃料指标的控制。从利旧反应器液位设置的可行性、液位控制方案、影响液位的因素及管控措施等方面对改造方案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改进措施。在利旧反应器增设液位控制后,通过采取控制反应器顶压力4.0 MPa、进料量调整幅度不大于2 t/h、混氢量调整比例10 m~3/t原料、反应温度提降幅度不高于2℃/h等措施,反应器液位可平稳控制在20%~60%,催化剂床层浸没在反应物料中,确保了催化剂的高效利用,喷气燃料产品质量合格。结合实际操作经验,提出在反应器气相引压线、反应器泡罩支撑盘、气相空间等方面仍可进一步改造完善,以提高装置运行的平稳性。(本文来源于《炼油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马守涛,梁宇,郭见芳,孙发民[5](2019)在《液相加氢技术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国外液相加氢(IsoTherming)技术,以及国内液相循环加氢(SRH)技术、连续柴油液相加氢(SLHT)技术、航煤管式液相加氢(CLTH)技术和航煤加氢(C-NUM)技术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液相加氢技术的应用局限性及其发展方向。结果表明:IsoTherming技术具有低能耗的优势;但是不适合加工纯催化柴油和焦化柴油。以SLHT技术为代表的上行式工艺由于进料方式的改变,取消了液位控制系统,避免了下行式(IsoTherming,SRH技术)工艺中出现的催化剂裸露情况,同时减少了控制系统的泄压点,提高了装置的操作安全性。此外,指出强化混氢技术将成为液相加氢技术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周鑫,罗豪鹏,王唯,陈泉源,周娟[6](2019)在《Pd基双金属催化剂对2,4-D的液相催化加氢脱氯》一文中研究指出以CeO_2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分别合成了负载型Pd基催化剂(Pd/CeO_2,Pd-Fe/CeO_2,Pd-Co/CeO_2和Pd-Cu/CeO_2),并用于水中2,4-二氯苯氧乙酸的催化加氢脱氯.使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和CO化学吸附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O_2作为载体可有效分散金属颗粒,双金属间的协同作用改善了其催化性能.其中Pd-Fe双金属催化剂具有相对优异的催化效果,随着Fe负载量的增加,Pd-Fe/CeO_2的催化活性先升后降.2,4-二氯苯氧乙酸的催化脱氯以同步脱氯和逐步脱氯2种方式同时进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鹏翔[7](2019)在《馏分油液相加氢技术工业应用前景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液相加氢技术与常规滴流床相比具有投资低、能耗低的巨大优势,但在柴油液相加氢应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硫化氢累积的限制,难以具备大规模商业化的价值。从介绍液相加氢技术原理入手,阐述液相加氢的反应扩散过程及其在强化反应传质、简化装置流程方面的特点。介绍了国内科研团队针对柴油液相加氢技术的不足所进行的核心突破并建立液相加氢技术平台,依次介绍了液相加氢技术在喷气燃料及重整生成油方面的成功应用。其中,柴油液相加氢技术实现在缓和条件下生产硫质量分数低于10μg/g的国Ⅵ柴油;喷气燃料液相加氢技术实现在常减压装置侧线生产合格3号喷气燃料;重整生成油选择性液相加氢脱烯烃技术与重整装置深度耦合,精制后全馏分重整生成油溴指数降低到100 [mgBr/(100 g)]以下。最后,对液相加氢技术平台的拓展应用提出可行性建议。(本文来源于《炼油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08期)
程庆彦,王明明,张凯,王延吉[8](2019)在《Ni-W-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硝基苯液相加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镍-钨-磷(Ni-W-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物理吸附仪(BET法)、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技术对催化剂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中W含量和反应工艺条件对硝基苯液相加氢制苯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助剂W的加入,Ni-W-P非晶态合金的无序程度增大,比表面积增大,颗粒粒径减小,热稳定性得到提高;硝基苯的转化率随W含量的增加先增大后保持不变,苯胺的选择性先增大后减小,当W的添加量为6%(摩尔分数)时,硝基苯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均为100%。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用量7.5%(催化剂相对于硝基苯的用量),H_2压力1.0 MPa,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90 min,硝基苯转化率和苯胺选择性均达到100%。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硝基苯转化率高达99%,苯胺选择性保持在97%以上。(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石油加工)》期刊2019年04期)
马成功,董晓猛[9](2019)在《器外真硫化态加氢催化剂在柴油液相加氢装置上的首次工业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2.2 Mt/a柴油液相加氢装置于2018年5月进行催化剂更换,更换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真硫化态催化剂组合RG-1(TS)/RS-2100(TS)/RS-2200(TS),成为国内首套采用器外真硫化态加氢催化剂的加氢装置。通过对催化剂装填和开工过程进行总结,从安全环保、开工时间、开工成本等方面对采用真硫化态催化剂和氧化态催化剂的开工过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真硫化态催化剂开工,开工时间缩短约5天,开工过程无废水、废气排放,节约开工费用300多万元,开工过程简单、环保,产品质量满足国Ⅴ柴油标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郭宣霖[10](2019)在《液相法制备加氢脱氧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来,化石能源的大肆开采,导致传统能源的存储量大幅度下降,除此之外,也对我们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生物质油,一种来自生物质热解后的新型液体能源被看做是化石能源的最佳替代物。生物质油拥有CO_2零净排放量,可重复再造等优点,但因含有较多的氧化物导致其不可以直接作为新型能源使用。加氢脱氧(HDO)是一种有目的性地去除生物油中氧原子简单且高效的技术,能够快速提升生物质油的油品,使其达到可直接作为燃料使用的标准。过渡金属催化剂比较廉价,通常被用于生物油的HDO反应研究。本文首先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了Fe-Mo-S非负载型催化剂,然后在液相中处理催化剂;接着采用一系列的表征手段用以表征分析催化剂的物相组成以及结构,同时以对甲酚的HDO性能测试考察催化剂的活性。研究表明:随着催化剂中Fe含量的增加,其比表面积先减小后增大。FeS相具有比FeS_2相更优异的HDO活性,当催化剂Fe/Mo=0.7时具有最佳摩尔比,在250℃、氢气压力4.0 MPa、反应5 h的条件下,对甲酚的转化率达99%以上。对甲酚的HDO反应的路线分为直接脱氧(DDO)和加氢-脱水(HYD)两种。FeS//MoS_2催化剂表现出比NiS//MoS_2和CoS//MoS_2催化剂更优异的催化活性,在连续3次反应后活性略微下降,再硫化方法可使催化剂再次表现出优异的HDO活性。通过对甲酚的HDO实验进行宏观动力学研究,根据Arrhenius方程计算了反应的活化能,研究反应温度与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其次,使用氢气–液相法还原Co_3O_4,制备出一系列Co/Co_3O_4磁性过渡金属催化剂。采用XRD、SEM、XPS、综合物性测试系统(VSM)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组成进行分析。以苯乙酮作为HDO反应的探针,通过改变制备以及反应条件考察了催化剂的HDO性能。研究表明:在不同温度下还原的催化剂,具有不同的HDO效果,这主要取决于催化剂中O_(adsorbed)以及Co~0的含量。Co/Co_3O_4-175催化剂表现出最强的苯环氢化能力,在反应温度为150℃,氢气压2.0 MPa下反应2 h后,苯乙酮可以被完全转化,且产物中乙基环己烷的选择性高达92.0%。催化剂具备优异的脱氧性能,在反应温度为100℃,氢气压为2.0 MPa的条件下,Co/Co_3O_4-250催化剂催化苯乙酮HDO反应的转化率与脱氧率均可达到100%。此外,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循环使用3次后,仍可以达到99%以上的转化率与脱氧率。同时催化剂也具有磁性,易于从液相中分离。(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9-06-01)
液相加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管式液相加氢技术,设计在5 L催化剂装量的工业侧线装置上,以HDO-18为催化剂,开展重整生成油脱烯烃可行性研究,并考察了反应空速、氢油比、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等适宜操作条件。长周期运行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使加氢后重整生成油溴指数<100 mg Br/100 g油,产品中的芳烃损失<0.5%,可替代白土吸附或常规后加氢工艺脱除重整生成油的烯烃。其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170℃、反应压力1.5 MPa、体积空速12 h~(-1)和氢油比4: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液相加氢论文参考文献
[1].肖雪洋,薛金召,曾志煜,黄志遥,李林.液相加氢工艺再生废润滑油技术研究[J].当代化工.2019
[2].黄志遥,薛金召,肖雪洋,廖有贵.重整生成油液相加氢脱烯烃适宜操作条件的研究[J].当代化工.2019
[3].阮宇红,刘凯祥.连续液相加氢技术最新进展及其在柴油加氢精制装置中的应用[J].石油化工设计.2019
[4].徐成裕.喷气燃料液相加氢装置利旧反应器液位控制与改进[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9
[5].马守涛,梁宇,郭见芳,孙发民.液相加氢技术进展[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
[6].周鑫,罗豪鹏,王唯,陈泉源,周娟.Pd基双金属催化剂对2,4-D的液相催化加氢脱氯[J].中国环境科学.2019
[7].王鹏翔.馏分油液相加氢技术工业应用前景展望[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9
[8].程庆彦,王明明,张凯,王延吉.Ni-W-P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硝基苯液相加氢性能[J].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9
[9].马成功,董晓猛.器外真硫化态加氢催化剂在柴油液相加氢装置上的首次工业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9
[10].郭宣霖.液相法制备加氢脱氧催化剂及其性能研究[D].湘潭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