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敬伟阎丽丽杨玉(大连市妇产医院药剂科辽宁大连116033)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4-0012-02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报的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58例ADR报告中,以抗感染药物居多,临床表现多见于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Analysisof58AdverseDrugReactionreportsinour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haracteristicsandregularityofadversedrugreaction(ADR)occurredinourhospitalforreferencesofrationaldruguse.MethodsAtotalof58ADRcasescollectedinourhospitalfromJanuary2010toDecember2010wereanalyzedstatistically.ResultsThe58ADRcasesweremainlyinducedbyanti-infectivedrugs(55.18%),andwerechieflycharacterizedbythelesionsofskinanditsappendants(53.45%).ConclusionAnti-infectivedrugsshouldbeusedrationallyandADRmonitoringworkshouldbeemphasizedtoreduceoravoidtheoccurrenceofADR.
【Keywords】AdversedrugreactionReportsAnalysis
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在于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是确保民众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我院2010年上报的5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掌握我院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上报的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ADR报告58例,并按照患者一般情况、给药途径、用药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发生ADR患者的一般情况58例ADR患者报告中,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1岁,最大59岁。其中,21-30岁24例(41.37%),31-40岁15列(25.86%),41-50岁8例(13.79%),51-60岁11例(18.96%)。
2.2ADR给药途径构成比58例ADR报告中,常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见表1。
2.3ADR涉及的药物种类及构成比58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5类27种,以抗感染药最多,见表2。
2.4引发ADR的抗感染药物种类及构成比58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32例,其中以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及克林霉素类居多,见表3。
表3引发ADR的抗感染药物种类及构成比
2.5ADR涉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58例ADR报告中,最常涉及的器官或系统是皮肤及其附件,见表4。
表4ADR涉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3讨论
58例ADR中,患者均为女性,以21-30岁的年龄组ADR发生率最高,这与我院是妇产科专科医院,就诊患者中孕产妇较多有关。
58例ADR中,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所占比例最大。这可能是因为,静脉输液具有不溶性微粒的危害,可引起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血栓、组织坏死、肿瘤样反应等[2]。
58例ADR中,抗感染药物所致ADR最多,其中又以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及克林霉素类较多。我国不良反应检测中心显示,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物之首[3]。这与目前抗感染药物品种多、用药起点高、剂量大、使用频率高等因素有关。而抗感染药物的大量使用可能导致更多的耐药菌产生,并且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因此,临床应切实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的管理,以减少ADR的发生。
58例ADR中,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主要症状为皮疹、荨麻疹等。原因可能是临床常用的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等具有较强的抗原性,易诱发病理性免疫反应;同时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医患双方都较易察觉。
综上所述,ADR的发生与药物自身特点、患者情况、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也与抗感染药物的大量使用甚至滥用有关。因此,医务人员应积极探索和总结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加强安全用药意识,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柏燕军,金锋,等.674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0,7(6):372-374.
[2]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
[3]张玉梅,杜颖,等.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0(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