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杆目论文-郭书林

小杆目论文-郭书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杆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线虫,小杆目,发育,生殖

小杆目论文文献综述

郭书林[1](2008)在《小杆目中四种线虫发育和生殖的比较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学位论文对小杆目线虫中的3科,4属,4种线虫的发育和生殖进行了观察。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包括线虫卵内胚胎发育,生殖系统发育和卵细胞的发生。结果如下:4种线虫分别为小杆科线虫Distolabrellus veechi,Mesorhabditis sp.,巴拿科线虫Panagrolaimus sp.和头叶科线虫Acrobeloides sp.。首先对线虫的卵内胚胎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线虫卵内胚胎发育的种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卵内胚胎发育速度,细胞系的建立等方面。它们的卵内胚胎发育以“不均等卵裂”的方式进行,性细胞原基细胞以“性系强表达式”的方式进行分裂。卵内胚胎发育经囊胚期,原肠期,逗点期等发育阶段发育至一龄幼虫。随后对线虫的胚后生殖腺管的发育进行观察并比较不同类型的生殖腺管发生过程的差异。4种线虫中,Panagrolaimus sp.和Acrobeloides sp.的生殖系统结构均为生殖腺管单臂,阴门开口位于体中部。Mesorhabditis sp.和Distolabrellus veechi的生殖系统结构均为生殖腺管单臂,阴门开口位于体后。这两种类型的生殖腺管发生过程中,生殖腺管臂的迁移方式存在差异,而同种类型,不同种线虫的生殖腺管臂的迁移方式基本一致。最后,我们对4种线虫的雌虫卵细胞发生过程进行观察,并对分别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线虫的卵细胞发生进行了比较,以初步讨论不同的生殖模式分别是建立在何种卵细胞发生基础之上的。Distolabrellus veechi,Mesorhabditissp,Panagrolaimus sp.经实验证明为两性生殖线虫;Acrobeloides sp.经实验证明为为孤雌生殖线虫。我们对4种线虫雌虫的生殖腺解剖后做DAPI原位染色,在不破坏生殖腺管的条件下,对生殖腺管中雌虫卵细胞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1)Acrobeloides sp.的卵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等同于成熟卵细胞染色体数目;2)Acrobeloides sp.的卵细胞发生过程中未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典型特征;3)Acrobeloides sp.的卵细胞发生全过程仅经历一次细胞分裂,产生一个极体;我们认为,孤雌生殖线虫Acrobeloides sp.的卵细胞发生不遵循典型的减数分裂过程,导致卵细胞发生过程中染色体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从而使得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减半,从而可以在不需要精核提供染色体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繁殖子代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8-11-01)

李道宁,何蔼,李卓雅,王轶,詹希美[2](1999)在《兽比翼线虫属一新种(线虫纲:小杆目)》一文中研究指出描述从人体气管、支气管取出以及服左旋咪唑后, 共排出40 多对线虫, 经形态分析后认为该虫是比翼线虫科Syngamidae Leiper,1912 一新种, 港归兽比翼线虫 Mammomonogamus gangguiensis spnov。模式标本存在中山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论丛》期刊1999年04期)

刘杰[3](1994)在《中国异小杆线虫属一新种(小杆目:异小杆线虫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记述采自我国福建省长乐县的异小杆线虫属一新种:短尾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brevicaudissp.nov,并与属内其它定名种进行了比较。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昆虫研究所。(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许再福,王国汉,李小峰[4](1991)在《斯氏线虫属一新种(小杆目:斯氏线虫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描述了斯氏线虫属一新种:尖尾斯氏线虫,并根据形态特征与属内的已知种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1991年01期)

王国汉,李小峰[5](1991)在《具菌异小杆线虫(86H-1品系)的研究(小杆目:异小杆线虫科)》一文中研究指出1986年5月我们从广东省阳江县海陵岛农作物土壤中分离到一种昆虫病原线虫、编号(86H-1),经鉴定为具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86H-1品系)、是我国新记录。该品系与原描述种主要不同为雄虫交合伞乳突数7—9对,多为8对,排列顺序为1—2—3—2,而原描述种正常下为9对,罕见8对。(86H-1)侵染期线虫携带的共生菌Xenorhabdus luminescens初生型和次生型均无发光现象。线虫侵染昆虫后,寄主尸体变红褐色,不发光。(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1991年01期)

罗建中,吴宝山[6](1990)在《岩羊小肠毛圆线虫一新种(小杆目,圆线亚目:毛圆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报道了岩羊小肠的祁连毛圆线虫,新种Trichostrongylus qilianensis sp. nov., 其形态与已发表的39种毛圆线虫均有明显区别。(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1990年02期)

许再福,王国汉,刘南欣,张振英[7](1989)在《几种斯氏线虫侧区形态比较(小杆目:斯氏线虫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斯氏线虫属Steinernema Travassos,1927,异名新线虫属Neoaplectana Steiner1929,是斯氏线虫科Steihernematidae中唯一的一个类群(Wouts,etal.1982),迄今为众多学者认可的种类有八个,包括Steinernema Kraussei(Steiner)、 S. glaseri (Steiner)、 S. feltiae (Filipjev)、 S. bibionis(Bovien)、 S. affinis(Bovien)、 S. anomali (Kozodoi)、 S. intermedia(本文来源于《昆虫天敌》期刊1989年02期)

王国汉,罗俊烈,王正询[8](1989)在《新线虫属叁个种的核型比较研究(小杆目:斯氏线虫科)》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格氏线虫(NC513,85011)、苹果蠢蛾线虫(DD-136)及毛蚊线虫的幼胚、精巢及卵巢为材料,用地衣红染色,压片法制片,其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叁种线虫的染色体数目均为雌性2n=10,雄性2n=9。但它们的核型并不一致,可概括为以下公式: 格氏线虫(NC513,85011):2n=4m+6t(),2n=4m+5t() 苹果蠢蛾线虫(DD-136):2n=8m+2t(),2n=7m+2t() 毛蚊线虫 :2n=6m+4t(),2n=5m+4t()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叁种线虫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动物学研究》期刊1989年01期)

梁经世,卢俊杰,韩德育,韩小良[9](1987)在《绵羊小肠毛圆线虫一新种(小杆目,圆线亚目:毛圆科)》一文中研究指出据Skrjabin等(1954)的线虫基础(卷Ⅲ)“人和动物的毛圆科线虫”一书记载,经作者等整理后,截止1954年人和动物的毛圆属线虫共有31个种(不包括Trichostrongylus sensulato)。此后又相继发现了6个种(包括一变种),即:Trichostrongylus chiapanensis Caballero,1958;T.drepanotformis Sommerville,1959;T.askivali Dunn,1964;T.colubriformis var.longispicularis Deli et al,1966;T.dosteri Maples,1971和T.anseris Wang,1979.到目前止,毛圆属内共有37个种(包括变种)。近年来我们曾在青海省的大通、共和、玛多等县绵羊小肠内发现有一种毛圆属线虫,其交合刺的形状与以上所有各种迥乎不同,鉴定为一新种。文内量度除雌雄的神经环各为5条的数值外,其余量度皆为20条虫体的数值(单位均为mm)。(本文来源于《动物分类学报》期刊1987年01期)

小杆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描述从人体气管、支气管取出以及服左旋咪唑后, 共排出40 多对线虫, 经形态分析后认为该虫是比翼线虫科Syngamidae Leiper,1912 一新种, 港归兽比翼线虫 Mammomonogamus gangguiensis spnov。模式标本存在中山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杆目论文参考文献

[1].郭书林.小杆目中四种线虫发育和生殖的比较观察[D].厦门大学.2008

[2].李道宁,何蔼,李卓雅,王轶,詹希美.兽比翼线虫属一新种(线虫纲:小杆目)[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

[3].刘杰.中国异小杆线虫属一新种(小杆目:异小杆线虫科)[J].动物分类学报.1994

[4].许再福,王国汉,李小峰.斯氏线虫属一新种(小杆目:斯氏线虫科)[J].动物学研究.1991

[5].王国汉,李小峰.具菌异小杆线虫(86H-1品系)的研究(小杆目:异小杆线虫科)[J].动物学杂志.1991

[6].罗建中,吴宝山.岩羊小肠毛圆线虫一新种(小杆目,圆线亚目:毛圆科)[J].动物分类学报.1990

[7].许再福,王国汉,刘南欣,张振英.几种斯氏线虫侧区形态比较(小杆目:斯氏线虫科)[J].昆虫天敌.1989

[8].王国汉,罗俊烈,王正询.新线虫属叁个种的核型比较研究(小杆目:斯氏线虫科)[J].动物学研究.1989

[9].梁经世,卢俊杰,韩德育,韩小良.绵羊小肠毛圆线虫一新种(小杆目,圆线亚目:毛圆科)[J].动物分类学报.1987

标签:;  ;  ;  ;  

小杆目论文-郭书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