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昭武九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景教,聂斯托利教派,基督教教派,昭武九姓
昭武九姓论文文献综述
徐晓鸿[1](2014)在《昭武九姓与景教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中亚沙漠中的绿洲上,曾经散落着一些部族聚居的小国,后世的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给了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粟特人。这是一个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异域民族,他们身上有着太多鲜活的、让我们过目不忘的特性,能歌善舞、心灵手巧、懂多种语言、善于经商。为了美好的生活,他们不惧背井离乡、万里跋涉,从遥远的撒马尔罕,结伴而行,一路向东进入中华大地,为此被西方历史学家誉为"东方腓尼基人"。自南北朝到隋唐,不断东迁的粟特人,逐渐接受汉化,取得汉姓,(本文来源于《天风》期刊2014年03期)
王文光,李艳峰[2](2014)在《隋唐时期西部边疆的昭武九姓研究叁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隋唐时期的昭武九姓指的是秦汉时期从中国祁连山北部昭武城迁徙到欧亚大陆腹地阿姆河流域、锡尔河流域的大月氏人及其政权,其内部结构是由具有亲缘关系的昭武人群建立了诸多政权,以康国为宗主国;由于昭武九姓地处欧亚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所以在文化上表现为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因为昭武九姓地处唐朝、大食、吐蕃等强大政治力量之间,所以唐朝前中期是把昭武九姓的分布区作为唐朝的文化边疆、政治边疆和唐朝与大食等西域强大政治力量的缓冲区看待的。(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谭新宇[3](2013)在《话说“昭武九姓”》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隋唐时期中亚的9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包括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国。他们处在古丝绸之路上,世代善于经商。唐中叶平定西突厥后,这9个国家便臣服于大唐王朝,随后开始了与中原汉人的融合。而其中的几个国家成为中国一些姓氏的起源。$(本文来源于《西部时报》期刊2013-09-06)
冯培红[4](2012)在《归去来兮:昭武九姓与河西郡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古时代,昭武九姓粟特人沿着丝绸之路大量东迁,广泛地分布在从西域到辽东的辽阔地域内。其中粟特大姓的郡望主要位于河西各郡,兼及长安和其他个别地区。这些郡望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主要出自河西?(本文来源于《读者欣赏(理论版)》期刊2012年01期)
王安萍[5](2010)在《浅析唐代长安昭武九姓的婚姻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唐代大量的昭武九姓粟特人入居长安,同汉族人通婚,是其汉化的过程,也是民族融合的表现。这一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本文来源于《消费导刊》期刊2010年05期)
王慧慧[6](2008)在《昭武九姓族源与居延汉简中姓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居延汉简姓氏的整理,从姓氏的角度考察昭武九姓的族源,在强调粟特人与昭武九姓是两种概念的同时,认可传统史书关于昭武九姓与月氏关系的记载,即昭武九姓与月氏人具有族源上的联系。(本文来源于《敦煌研究》期刊2008年02期)
李少雷[7](2007)在《唐代长安昭武九姓的婚姻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以唐代长安昭武九姓的婚姻生活为研究内容,以正史和考古资料为依托,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以以下昭武九姓的叁种婚姻类型为主线进行分析研究。一、唐代长安昭武同族婚。本部分首先从情感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同族婚是在华昭武九姓的主要婚姻形式。其次,依据史料对昭武九姓本土婚俗进行了简单的概述,指明在他们的婚俗中存在氏族性质的血缘婚。最后对所举唐代长安昭武同族婚个例进行分析总结,进而得出:尽管同族联姻是昭武九姓强化本民族联系的最有效手段之一,但由于生活于汉人的文化氛围之中,决定了汉化是其婚姻生活的大趋势。二、唐代长安昭武胡汉婚。本部分首先说明昭武胡汉婚并非开先河于唐朝,进而进行了溯源。其次对这种昭武胡汉婚姻的必然性作了分析。最后对所举婚例之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由于昭武胡汉联姻本身就是昭武九姓胡人汉化的最本质的一环,联姻之后的家庭,其汉化趋势更加明显。叁、唐代长安昭武胡胡婚。本部分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说明昭武九姓自古就有与异族通婚之传统。其次,从历史的渊源上解释在民族熔炉的唐帝国,为何昭武九姓频频与北方民族联姻。最后对所举唐代长安昭武胡胡婚例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汉化日趋加强依然是昭武胡胡婚姻生活的主要特征。总之,以唐代长安为代表的昭武九姓的婚姻,不论是其昭武同族婚、昭武胡汉婚、还是昭武胡胡婚,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特征,那就是其婚姻生活的汉化是大势所趋,无可阻挡。(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7-04-01)
张珂[8](2006)在《从墓志铭看昭武九姓的入仕于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拟以昭武九姓入仕于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笔者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翻阅了大量原始文献,力求对这一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 本文主要分叁个部分: 一、主要介绍昭武九姓的来历,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汉开始向中国迁移的概况。这些论述,既是对昭武九姓渊源的一个大致交代,也为第二部分中辨析昭武九姓的身份奠定了基础。 二、将所搜集到的墓志铭中入仕于唐的昭武九姓辑录出来,并根据其姓名、籍贯、婚姻等因素阐述其为昭武九姓的理由。同时根据墓志铭文,分析这些昭武九姓入仕的途径。 叁、将昭武九姓的入仕途径进行分类,约可分为门荫、勋官、辟署、内附、世袭、荐举、赠官等十一种,并根据其入仕的官职,分析唐时入仕的昭武九姓和前朝相比有何变化。 总之,关于昭武九姓,学者们多有研究,但专门从墓志铭着手,论述昭武九姓入唐为官的文章,还未见过。本文力求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析昭武九姓及其后裔的身份,寻求其入仕于唐的途径,分析这一现象与前朝相比的异同。希望本文的浅显论述,能在学术界对昭武九姓问题的研究上略尽微薄之力。(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06-05-01)
陈海涛[9](2000)在《昭武九姓族源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昭武九姓历史、文化及其与月氏的关系后认为,昭武九姓是一支独立民族,具有悠久历史,并非月氏人后裔,并就历史文献中出现这一错误记载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2000年02期)
王义康[10](1997)在《后唐、后晋、后汉王朝的昭武九姓胡》一文中研究指出后唐、后晋、后汉王朝的昭武九姓主要来自唐代的六胡州,以及随沙陀部落东迁之昭武九姓和回鹘败亡后降唐部落被安置在代北的昭武九姓。昭武九姓是沙陀崛起代北的主要军事力量,后唐、后晋、后汉王朝的建立、演变与昭武九姓密切相关。所谓“沙陀叁王朝”其历史是沙陀突厥与昭武九姓共同活动的历史。(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研究》期刊1997年02期)
昭武九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隋唐时期的昭武九姓指的是秦汉时期从中国祁连山北部昭武城迁徙到欧亚大陆腹地阿姆河流域、锡尔河流域的大月氏人及其政权,其内部结构是由具有亲缘关系的昭武人群建立了诸多政权,以康国为宗主国;由于昭武九姓地处欧亚文化交流的交通要道,所以在文化上表现为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因为昭武九姓地处唐朝、大食、吐蕃等强大政治力量之间,所以唐朝前中期是把昭武九姓的分布区作为唐朝的文化边疆、政治边疆和唐朝与大食等西域强大政治力量的缓冲区看待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昭武九姓论文参考文献
[1].徐晓鸿.昭武九姓与景教信仰[J].天风.2014
[2].王文光,李艳峰.隋唐时期西部边疆的昭武九姓研究叁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谭新宇.话说“昭武九姓”[N].西部时报.2013
[4].冯培红.归去来兮:昭武九姓与河西郡望[J].读者欣赏(理论版).2012
[5].王安萍.浅析唐代长安昭武九姓的婚姻状况[J].消费导刊.2010
[6].王慧慧.昭武九姓族源与居延汉简中姓氏的关系[J].敦煌研究.2008
[7].李少雷.唐代长安昭武九姓的婚姻类型[D].西北大学.2007
[8].张珂.从墓志铭看昭武九姓的入仕于唐[D].西北大学.2006
[9].陈海涛.昭武九姓族源考[J].西北民族研究.2000
[10].王义康.后唐、后晋、后汉王朝的昭武九姓胡[J].西北民族研究.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