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430014
摘要:推动绿道建设,已成为城市“生态绿城”建设的重要工程。《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增绿道2万公里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绿道建设也面临着城市用地紧张、后续管理不足等问题。一方面,绿道建设应注重协同发展,不断叠加功能,以集约利用土地的方式串联起城市各类公共空间资源;另一方面,绿道建设并无统一模式,贵在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绿道的宽窄要因地制宜,材料选择、形式也要因地制宜,关键是最大限度利用既有的基础设施、交通路网,因势随形、因山就势,充分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关键词:道路;绿化景观
1城市绿道规划
1.1城市绿道规划的基本概念
城市绿道规划也就是在现有的城市整体规划中,以线性的绿色开敞空间为主进行道路建设,主要是沿城市、河流、风景道路和人工廊道建立,以自然环境作为依托,成为城市绿色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除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域之外,还需要考虑城市的交通建设、道路建设及文化建设等,在城市的绿道规划过程中,绿廊系统作为原始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工系统制造的绿廊相结合,通过自然和人工2种方式来进行城市的绿道规划,以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人类在城市生活中的问题,而在城市双修的导向下,绿道规划的方法也应该有所创新。
1.2城市绿道规划的意义
从宏观生态环境来看,良好的城市绿道规划建设有利于城市双修的不断进步,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当今我国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贯彻落实绿色、开放、生态共享的发展理念;同时,有利于加快城市化建设,进行有效的城乡统筹,而从自身的城市规划来看,绿道规划作为城市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绿道建设结合城市内部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带动城市发展,形成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并且可以结合文化发展的优势进行旅游产业的开发,也给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不同方向。
2特色文化主题下的城市绿道设计内容
城市绿道虽以完善城市景观环境与满足市民的休闲功能为主,但绿道景观空间也具有展示独特城市文化、提升城市人文底蕴以及丰富城市特色景观内容的意义,建设宜于人居、富有人文活力的城市景观空间的作用。基于此目的,其设计内容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
2.1打造特色景观空间的宜居性
城市绿道景观空间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空间与功能安排的合理性,以及人在其中的体验感受与使用舒适度,并要符合城市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城市绿道在景观空间的设计上要注意随着功能空间的转换而进行流线控制的快慢变化,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节点设置可供集会交往的开放性空间,配合丰富的景观内容与完善的基础服务设施,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将益康景观的概念与传统的养身文化应用到城市绿道的设计中去,在城市生活节奏和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是符合市民追求健康宜居环境的意愿的。
2.2构建景观空间的人文精神
富有主题特色与人文情感的绿道景观空间,其形式、植物色彩配置、景观元素符号等能够给人们带来场所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从而强化绿道空间的人文精神。将丰富性与多样性的文化主题与人文景观注入到绿道设计中去,注重特色景观节点的设计,并对其进行相应的主题命名,能加强绿道景观空间的特色主题氛围与文化底蕴。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为园林景观命名的传统,不仅可以彰显出各景观空间的特色性、标志性与时代性,对于景观空间氛围的营造,还具有锦上添花与画龙点睛的效果,让游览者在领略景观空间中的文化内涵与意境之美中,增加游览的趣味感。
2.3丰富景观空间的主题特色与文化氛围
城市绿道景观空间应注重特色主题与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通过提炼与传统文化、艺术美学相关的元素符号,将其应用到绿道平面与空间、景观绿化、雕塑小品、环境设施及铺装设计中去,注重绿道景观空间大的主题定位、特色布局、环境氛围以及节点设计,以特色文化主题出发,用艺术化的手法合理地设计平面、空间以及各个景观要素,营造出有节奏、有韵律美的景观空间,使得绿道充满丰富的文化氛围与游览的趣味感。此外,城市绿道还可提炼出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特色作为景观设计元素,运用到城市绿道景观空间设计中去,传达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主题氛围。
3城市绿道建设的生态策略
宏观上,城市绿道的建设作为城市开放绿地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宏观的生态建设策略是对整体选线布点以及生态格局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把握。在宏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大地景观论以及绿道的规划设计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绿道的空间结构布局等进行设计,构建完整的生态绿道网络,从而更好地提高生态功能,发挥其生态效益。
3.1科学的选线定点
基于生态考虑下的绿道选线布点首先应对区域内生态格局进行评估,在对现有的道路、水体及空间形式有了充分地了解后,对区域进行优先级的划定,应根据优先级等级,结合规划目标,同时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则,综合考虑各选点的成本距离、交通要素等因子,合理进行权重的赋值,借助GIS等空间分析系统,进行选线布点。
3.2划定绿道控制区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空间的扩张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通过绿道划定控制区域,以城市绿地系统来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守住城市绿色,防止因灰色空间的蔓延导致绿地的破碎消失,辅助城市发展。控制线作为一种保护性策略,是对城市中的关键性绿地进行保护,限制用途,划定范围,防止其被城市工业等用地所替代,从而形成的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底线。以波士顿大都市公园体系为例,其建设正处于美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的关键时期,城市人口迅速飙升,铁路线网蔓延,土地无序扩张,这不仅使得交通变得混乱,城市结构破碎,更导致了一系列环境以及生态问题。奥姆斯特德通过将城市公园用连接道的方式进行有机相连,形成特有的“翡翠项链”即城市绿道系统,在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也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在中国,也有着相似的案例,如合肥市利用原有护城河进行环城公园的建设,以线性绿色开放空间的形式对城市外围划定了绿道控制线,同时将破碎的城市绿色景观整合,形成独特风貌。同样,在我国的珠三角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已经超过安全底线,缺乏有效的生态隔离,通过绿道的建设,规定了绿道中的缓冲区以及控制线,增强连通性,明确分区分类,如生态型绿道内部实施严格的生态保护策略,以生态保育、恢复等为主要目的,禁止其它建设项目的开发,切实保障了区域内生态安全格局。
结束语
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绿色开放空间承担了城市中最主要的生态功能,而绿道作为一种具有高度连通性的线性的绿色开放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绿道是一种开敞的线性空间纽带,它可以沿着河流,山脊线等自然走廊,也可以利用线性结构废弃地如弃用的铁路干线、景观道路等进行规划,它串联了城市中的各斑块状绿地,提供休闲娱乐、城市慢行、动物迁徙廊道等功能,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城市的无限扩展,辅助城市交通。综上所述,以上内容就是对绿道景观营造的论述。
参考文献
[1]安光辉,朱毅然,程恭,宫瑞邦,田骏.配网线路运检中智能在线检测方法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0):219.
[2]韩翀,张恒.市政道路景观工程施工关键点探究[J].现代园艺,2018(12):203.
[3]徐雯.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改造方法[J].现代园艺,2018(12):76.
[4]郭绯绯.新农村道路景观与绿化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8(16):59-60.
[5]杨道道,廖秋林.长沙市道路景观评价与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