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运移期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包裹,油气,自生,流体,温度,测温,元古界。
运移期次论文文献综述
吴迪[1](2015)在《冀元1井及邻区中元古界流体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期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系统应用了显微岩相学观测、显微测温、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微激光拉曼探针、饱和烃色质谱、真空击碎法轻烃碳同位素分析等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结合页岩气储层扫描电镜、页岩气残余气分析,对冀元1井及邻区中元古界进行了油气运移期次研究。在钻井岩芯和野外露头中均可发现,该地区存在固体沥青与液态原油两种相态,沿灰岩/白云岩储层孔、洞、缝均有分布。除了冀元1井没有实现预期成果外,在宽1井、冀浅1井、冀浅2井等铁岭组、雾迷山组层段油气显示活跃;而且,在冀北坳陷东段从北部平泉-凌源至南部宽城一带,发育有龙潭沟古油藏、双洞背斜古油藏、塌山背斜古油藏、芦家庄背斜古油藏等。上述一系列钻井油气显示及地表露头大量沥青、油苗的分布特征表明,冀北地区中元古界存在着大规模的成烃成藏历史。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冀北地区具有广泛的沥青/油苗显示,说明中元古界油气的原生性。纵向上,在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均有产出,且油气显示多集中在铁岭组,这由于铁岭组储层具备洪水庄组-铁岭组-下马岭组这一生储盖组合控制的油气运聚格局。2、大量岩石薄片显微岩相学与油气包裹体研究表明,冀元1井邻区中元古界具有多期油气充注过程——龙潭沟下马岭组古油藏早期小规模油气充注温度为70~80℃,成岩期后大规模油气成藏温度为100~110℃;铁岭组发育有2期次油气包裹体——早期油气包裹体成藏温度为70~80℃,晚期大规模成藏温度100~110℃;雾迷山组储层发育有3期次中轻质油气包裹体——第1期小规模油气运移温度70~80℃;第2期轻质油气充注温度100~110℃;第3期大规模轻质油气成藏温度120~130℃。3、研究表明,922.00±19.44Ma、761.57±17.71Ma的岩浆/热液活动事件对冀元1井的烃源岩热演化与储层油气运聚,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4、冀元1井及邻区油气成藏时间集中于150~180Ma。进而表明,该地区的油气成藏关键时刻与燕山期区域性火山岩浆活动异常活跃导致的古地温高峰期有关。5、显微激光拉曼测试结果表明,下马岭组、铁岭组、雾迷山组储层天然气成分主要为CH4,而储层热液成因萤石矿物流体包裹体气体成分中还含有相对高含量的深源CO2。6、Micro-FTIR分析结果表明,下马岭组、铁岭组、雾迷山组储层同时存在两种成分相差悬殊的油气包裹体,其中大部分油气包裹体的相对富含甲基,碳链相对较短,成分成熟度相对较高,属轻质油。7、油源研究结果表明,下马岭组、铁岭组、雾迷山组储层油气主要来源于洪水庄组富有机质泥页岩,而铁岭组页岩、下马岭组页岩可提供部分油源。此外,冀北坳陷洪水庄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可作为页岩气远景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本文来源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期刊2015-05-01)
谭秀成,王振宇,田景春,曾伟,夏吉文[2](2007)在《利用储层岩石学研究油气运移期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四川盆地西南部犍为地区为例,利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油气运移期次进行了研究。根据储层溶蚀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期次,结合成岩演化序列成果,确定了库车坳陷中生界储层曾在古近纪末期、新近纪康村末期以及新近纪库车期接受过3期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演化特点的分析表明,犍为地区下叁迭统嘉陵江组储层在中叁迭统雷口坡组沉积晚期接受了液态烃充注。上述研究结果与利用地球化学定量(如包裹体)分析手段研究得出的结论普遍吻合,说明运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可以确定油气运移期次。(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张忠民,周瑾,邬兴威[3](2006)在《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运移期次及成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包裹体测温和成岩矿物伊利石测年数据资料,对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运移及成藏的基本模式进行了研究。中央背斜带储层流体包裹体明显分为盐水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分为3期,其对应的地质时间分别为中中新世、中新世晚期和上新世—第四纪。储层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地质年龄自北向南分别为23.5~26.5,18.31~21.86,12.58~13.63 Ma,表明北部油气成藏时间早于中部和南部。综合分析认为中央背斜带发生过早、中、晚3期油气运移和聚集活动,以晚期最为重要,其幕式特征明显。成藏期总体时间长,多期成烃,多次充注,同期不同源,是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的基本模式。(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06年01期)
姜平,王建华[4](2005)在《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油气运移期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石灰岩中包裹体的特征及均一温度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均一温度可分为3期。根据对包裹体的特征和均一温度分布的分析,认为千米桥潜山发生了3期油气运聚,第一期油气运移发生于距今35.1~15.5Ma之间,即始于沙河阶组一段沉积早期,止于馆陶期末,运移期间埋深变化于2197.18~2901.41m;第二期油气运移发生于距今9.1~6.0Ma之间,即始于明化镇组沉积早中期,止于明化镇组沉积中期;第叁期油气运移发生于距今3.5Ma以后,即明化镇组沉积晚期以后才发生大规模的天然气运移。(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工业》期刊2005年12期)
张绍辉,岳奎,王秀萍,张延章,高玉巧[5](2004)在《叁马地区沙一下有机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期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对大港油田滩海沿岸带叁马地区沙一段下部包裹体特征、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确定了该地区细砂岩储集层的成岩序次、有机包裹体类型及均一温度,并进一步发现:叁马地区沙一段下部早期微晶方解石胶结物捕获的为液态烃包裹体,有机质尚未成熟;石英次生加大边中捕获的为气液态烃包裹体,成熟度较高;石英裂隙或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中捕获的为气液态烃包裹体或气态烃包裹体,成熟度高。同时,结合本区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研究认为:本区有两期明显的油藏形成期,第一期为东营组沉积晚期,第二期主要为明化镇明下段沉积时期。运用包裹体技术开展油气运移期次研究为本区油气勘探和油气成藏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录井技术文集》期刊2004年00期)
张绍辉,岳奎,王秀萍,张延章,高玉巧[6](2004)在《叁马地区沙一下有机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期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对大港油田滩海沿岸带叁马地区沙一段下部包裹体特征、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确定了该地区细砂岩储集层的成岩序次、有机包裹体类型及均一温度,并进一步发现:叁马地区沙一段下部早期微晶方解石胶结物捕获的为液态烃包裹体,有机质尚未成熟;石英次生加大边中捕获的为气液态烃包裹体,成熟度较高;石英裂隙或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中捕获的为气液态烃包裹体或气态烃包裹体,成熟度高。同时,结合本区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研究认为:本区有两期明显的油藏形成期,第一期为东营组沉积晚期,第二期主要为明化镇明下段沉积时期。运用包裹体技术开展油气运移期次研究为本区油气勘探和油气成藏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期刊2004-03-01)
张绍辉,岳奎,王秀萍,张延章,高玉巧[7](2003)在《叁马地区沙一下有机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期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对大港油田滩海沿岸带叁马地区沙一段下部包裹体特征、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确定了该地区细砂岩储集层的成岩序次、有机包裹体类型及均一温度,并进一步发现:叁马地区沙一段下部早期微晶方解石胶结物捕获的为液态烃包裹体,有机质尚未成熟;石英次生加大边中捕获的为气液态烃包裹体,成熟度较高;石英裂隙或晚期方解石胶结物中捕获的为气液态烃包裹体或气态烃包裹体,成熟度高。同时,结合本区埋藏史和古地温资料研究认为:本区有两期明显的油藏形成期,第一期为东营组沉积晚期,第二期主要为明化镇明下段沉积时期。运用包裹体技术开展油气运移期次研究为本区油气勘探和油气成藏机理研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录井技术》期刊2003年03期)
陶士振,秦胜飞[8](2002)在《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藏流体包裹体与油气充注运移期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薄片观察和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最大的气藏克拉2气藏储层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测试分析,得出了与有机包裹体伴生的盐水溶液包裹体的捕获温度、盐度等参数以及有机包裹体的物理参数和成分数据,从而确定流体包裹体形成的先后序次,用线性回归法计算出上白垩统不同成岩期次的古地温梯度,分析了克拉2气藏油气的充注期次、演化运移特征和资源潜力。(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02年05期)
运移期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和四川盆地西南部犍为地区为例,利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对油气运移期次进行了研究。根据储层溶蚀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期次,结合成岩演化序列成果,确定了库车坳陷中生界储层曾在古近纪末期、新近纪康村末期以及新近纪库车期接受过3期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演化特点的分析表明,犍为地区下叁迭统嘉陵江组储层在中叁迭统雷口坡组沉积晚期接受了液态烃充注。上述研究结果与利用地球化学定量(如包裹体)分析手段研究得出的结论普遍吻合,说明运用储层岩石学特征可以确定油气运移期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运移期次论文参考文献
[1].吴迪.冀元1井及邻区中元古界流体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期次研究[D].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2015
[2].谭秀成,王振宇,田景春,曾伟,夏吉文.利用储层岩石学研究油气运移期次[J].石油学报.2007
[3].张忠民,周瑾,邬兴威.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背斜带油气运移期次及成藏[J].石油实验地质.2006
[4].姜平,王建华.大港油田千米桥潜山油气运移期次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5
[5].张绍辉,岳奎,王秀萍,张延章,高玉巧.叁马地区沙一下有机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期次研究[J].录井技术文集.2004
[6].张绍辉,岳奎,王秀萍,张延章,高玉巧.叁马地区沙一下有机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期次研究[C].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2004
[7].张绍辉,岳奎,王秀萍,张延章,高玉巧.叁马地区沙一下有机包裹体与油气运移期次研究[J].录井技术.2003
[8].陶士振,秦胜飞.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藏流体包裹体与油气充注运移期次[J].石油实验地质.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