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日冕论文_张庆国,贺健,尤景汉

导读:本文包含了射线日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日冕,太阳,射线,耀斑,明度,望远镜,光谱线。

射线日冕论文文献综述

张庆国,贺健,尤景汉[1](2014)在《不透明度对太阳日冕软X射线OⅧ光谱线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透明度对日冕软X射线的影响,利用光子逃逸因子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不透明度对太阳日冕OⅧ光谱线强度比的影响,讨论了OⅧ1.879 nm光谱线的光学厚度,估算了太阳等离子体中OⅧ离子的辐射层有效厚度.结果表明,不透明度对太阳OⅧ光谱线有较大影响,其辐射层有效厚度比其他太阳紫外谱线大.此研究对太阳等离子体发射层特性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白伟东,李友平,甘为群[2](2011)在《耀斑日冕硬X射线源观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足点被日面边缘遮挡住的耀斑的观测研究是诊断日冕硬X射线辐射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统计分析RHESSI(Reuven Ramaty High-Energy Solar SpectroscopicImager)卫星观测到的71个此类耀斑硬X射线源发现,前人提出的两类源,即日冕X射线辐射中热辐射与非热辐射源区空间分离较小的源和分离较大的源,在能谱、成像、光变曲线以及GOES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没有显着的区别,其中辐射区的面积、耀斑总热能以及GOES持续时间与分离距离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支持近年来提出的一些耀斑统一模型.同时也表明Masuda耀斑只是一类非常特殊的事件,不具有日冕硬X射线辐射的一般特征.(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陈晓娟[3](2001)在《1998年4月23日发生在日面边缘上的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Yohkoh卫星上的SXT/HXT和Nobeyama射电日像仪 (NoRH)观测资料 ,对1 998年 4月 2 3日发生在日面东南边缘上的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 (CME)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软X射线CME具有两个磁偶极源 (MDSs) .在两个磁偶极源之间有一个磁容带(MCB)、一个中性电流片 (NCS)和少有的激活源 (ASs) .在磁容带被激活源变成磁能带期间 ,物质和能量都向NCS集中 .这正是NCS形成的过程 .当两磁偶极源被MEB接通时 ,NCS形成 ,并且CME发生 .物质抛射不仅从NCS处升起 .而且从整个MEB上升起 ,CME膨胀环具有两个足点 ,它们正是两个磁偶极源 .膨胀环的头总是倾向于弱源的足点 .头的轨迹是中性线 ,由中性线也可以确认NCS的位置(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邱炯,许敖敖[4](1998)在《太阳色球冲浪与日冕软X射线环增亮》一文中研究指出1995年 2月 4日 ,活动区AR7834爆发了一个双带耀斑 .耀斑后相 ,Yohkoh卫星和地面望远镜分别观测到日冕软X射线环增亮和Hα色球冲浪 .它们同时发生且空间位置吻合 ,这在Yohkoh卫星观测中尚属首次报道 .这个事件的物理机制认为 :两步磁重连过程能够解释事件中的冷热物质共存现象 ,并有利于形成时空相关的日冕环增亮和色球冲浪 .早期的稳态慢重连能够有效地贮存冷色球物质 ,而随后的快重连则迅速将冷物质抛射出去并通过慢激波或热传导加热日冕 ,使日冕环迅速增亮 .事件中冷物质抛射和日冕环增亮分别需要 1 0 2 2 J的机械能和 1 0 2 3J的热能(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98年15期)

[5](1998)在《利用X射线望远镜科学家解开日冕高温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美、英、法等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组利用日本Yohkoh卫星上的X射线望远镜观测太阳表面“环”物质的温度及其变化,成功地揭示出太阳日冕温度超过太阳表面温度上千倍的奥秘。多年前,科学家发现太阳表面的温度为6000,太阳大气最外层(即日冕)的温度则高达600万(本文来源于《光学仪器》期刊1998年03期)

王占山[6](1996)在《太阳日冕成像用正入射软X射线光学元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五年中,由于用探空火箭发射的正入射X射线望远镜(NIXT)成功地获得了高分辨的太阳软X射线日冕图像,这个望远镜用胶片和X射线电荷耦合器件(CCD)相机作探测器,所以目前正进行空间天气和地球公害(SWATH)卫星研究.它是一个小型、轻量和便宜的载荷,放在近地轨道上,用其上的仪器测量和研究卫星所处位置的空间公害.其有叁个主要目的:1、跟踪和测量近地轨道的空间碎片;2、监视、跟踪和测量来自太阳的大扰动和这些扰动对近地环境的影响;3、监视和研究太阳的日冕活动.(本文来源于《光机电信息》期刊1996年08期)

姚金兴,于兴凤[7](1994)在《从微波爆和X射线爆联合估算日冕磁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假定X射线爆和微波爆有共同的起源,用它们的爆发流量资料联合估算源中的磁场强度B、离子数密度ni和视线方向深度L.以1981年4月27日0800UT的由五个峰组成的延伸爆为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从厚靶模型和热模型得到的五个峰的磁场B分别为1865─659G和776─234G;而从薄靶模型算得的B为35─153G,ni为108─6×109/cm3,最大的L为3.3×109cm.这个爆发的X射线主源的高度在光球上1.4×104km,因此从薄靶模型得到的结果较为合理,这也与五个峰的“微波富有指数”随时增加相一致的。这似乎表明,五个峰的源位于同一冕环中,能量释放从环顶沿着磁力线向色球方向传播。传播的速度可能是离子声速,因为用上述数据得到的最小的阿尔芬速度超过104km/s。(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徐永煊,曹允庚[8](1986)在《太阳硬X射线爆发揭示的日冕振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第21周太阳活动峰年期间,“太阳峰年”卫星和“火鸟”卫星上的硬x射线爆发探测器探测到数千个硬x射线太阳耀斑.研究这些事件的瞬时特性,我们发现它们当中几百个样品具有1秒以下持续时间的快速尖峰结构.我们分析了其中部分观测资料,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四个共同特征.在这些特征中,准周期振荡使我们认为,在日冕上可能存在着快速振荡.本文导出了它们的周期表达式并讨论了这种振荡的俘获条件.(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1986年03期)

射线日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足点被日面边缘遮挡住的耀斑的观测研究是诊断日冕硬X射线辐射的一个重要方法.通过统计分析RHESSI(Reuven Ramaty High-Energy Solar SpectroscopicImager)卫星观测到的71个此类耀斑硬X射线源发现,前人提出的两类源,即日冕X射线辐射中热辐射与非热辐射源区空间分离较小的源和分离较大的源,在能谱、成像、光变曲线以及GOES持续时间等方面都没有显着的区别,其中辐射区的面积、耀斑总热能以及GOES持续时间与分离距离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些结果支持近年来提出的一些耀斑统一模型.同时也表明Masuda耀斑只是一类非常特殊的事件,不具有日冕硬X射线辐射的一般特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射线日冕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国,贺健,尤景汉.不透明度对太阳日冕软X射线OⅧ光谱线影响的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14

[2].白伟东,李友平,甘为群.耀斑日冕硬X射线源观测研究[J].天文学报.2011

[3].陈晓娟.1998年4月23日发生在日面边缘上的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J].天文学报.2001

[4].邱炯,许敖敖.太阳色球冲浪与日冕软X射线环增亮[J].科学通报.1998

[5]..利用X射线望远镜科学家解开日冕高温之谜[J].光学仪器.1998

[6].王占山.太阳日冕成像用正入射软X射线光学元件[J].光机电信息.1996

[7].姚金兴,于兴凤.从微波爆和X射线爆联合估算日冕磁场[J].天文学报.1994

[8].徐永煊,曹允庚.太阳硬X射线爆发揭示的日冕振荡[J].空间科学学报.1986

论文知识图

高速太阳风起源于冕洞的观测认证Skylab...波段观测到的冕洞图像年1月21日的X射线图片...的抛射速度和伴随的耀斑引起的软X射...波段观测的sigmoid形状IV型爆发同HXR耀斑光变曲线对应图

标签:;  ;  ;  ;  ;  ;  ;  

射线日冕论文_张庆国,贺健,尤景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