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应用知识才有力量——读《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文有感

学会应用知识才有力量——读《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文有感

河南省济源市工业学校张向军邮编459000

摘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认为“知识”意味着能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结果就是: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学生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讨厌的、令人苦恼的事,于是希望能尽快地摆脱它。我们必须改变对“知识”概念的实质性看法。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给人以力量。

关键词:教育教学;学习知识;能力培养;社会实践

《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的一篇文章。文中讲到,儿童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在他们那里变成了不能活动的“货物”,积累知识好像就是为了“储备”,而不能“进入周转”,学到的知识没有加以运用。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对学生的脑力劳动和能力做出片面的评价,认为“知识”意味着会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结果就是: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们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对一些学生来说,变成了一件令人讨厌的苦差事,于是希望能够尽快地摆脱它。

为此,笔者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对“知识”概念的实质性看法。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给人以力量。

长期以来,笔者一直担任职业学校烹饪专业班的语文课。在和同学们的长期交往中,笔者发觉095班的学生对烹饪专业课兴趣比较浓厚。有的同学课余时间还待在教室里雕刻蔬菜(萝卜)造型(如:凤凰展翅)等等,但是对语文等文化课的学习却爱理不理的。

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这篇文章后,我深有感触。根据学生的现状,我立足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特点,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

首先,我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入手,积极实施能动课堂。备课时,我确立一个全新的教育思想。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导演。教师只有胸有成竹,才能导出精彩的课堂。因此,我平时努力做到熟知书内书外的有关知识,把有用的知识浓缩成精华,并展示于课堂。每一篇课文,我就要查阅许多资料,熟悉作者的简介,及作品介绍。尤其是写作背景,至关重要,它是理解课文的一把钥匙。在写学案时,我借鉴了其他老教师的经验,按照有关格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事先备好课的内容进行加工提炼,完成了深受学生喜爱的学案。课堂上,我尽力按照能动课堂的各个环节进行教学,逐步完善有关环节的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的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喜欢。

其次,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改革教学方法。针对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烹饪专业,我在网络上下载了数十条幽默菜名,如“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原料为:猪蹄加香菜)、“一行白鹭上青天”(原料为:鸡蛋加菠菜)、“悄悄话”(原料为:两只猪耳朵加口条)。我借助课堂提问,让学生说出其原料是什么?多数菜名学生们答不上来。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说道:“即使一名厨师菜做得再好,若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这些菜名从何而来?怎么能吸引住顾客?”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于是,有的同学自告奋勇,又说出了其它类似的菜名。

我还根据学生爱上网、有QQ空间的个性特点,诚恳地询问他们在网上干些什么?他们的回答多是聊天、打游戏。这时,我就鼓励他们,在网上可以看看好友的空间文章,借鉴一下他人的成果。有个同学连载了散文欣赏,我还及时给与他鼓励和表扬。

同时,我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动手练笔。为了引导学生动手练笔,我首先自己动笔,写出个人的生活感受。正如当代作家毕淑敏所说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营造一间自己的精神小屋”。此外,与课文有关的,就还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这一学期,《语文》第一课是当代作家史铁生(残疾人)的《我与地坛》,课文主要写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愧疚之情,同时也写出了自己从身患残疾的迷茫到成为一名获奖作家的心路历程。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首先根据文章内容写了一首现代小诗《相遇地坛》,并把它作为学习这篇课文的导语。同学们听了之后很受感染,纷纷传诵,受到了很好的引导和教育效果。095班有几个同学语文程度比较好的,像曹高攀、卢玲、邢婉婷、李鹏波等,现在已经开始动笔写作,有些同学还把自己的文章发到了博客上。

我从自身做起,注重不断积累知识。我阅读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并自写了数十首小诗,有现代诗,也有律诗和绝句。我把它们放在我的qq空间。学生们喜欢上qq,我就利用这个契机,和学生交流,共同探讨诗词知识。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还提升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也时常鼓励学生尝试动笔,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应用。我认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认识到现在所学的知识,只是手段,而不仅仅是“能记住”,最主要的是要会运用。

总之,语文课堂不只是能让学生记诵别人的思想,更主要的是要让他们懂得,要学会尝试创造自己的思想,并能够运用语言和文字把思想表述出来。这样,课堂知识就会活跃在学生的心灵里,学生对语文知识那种冷淡、漠不关心、不易接受的态度就会有所改变。人们往往说“知识就是力量”。我认为,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能够运用。当今社会,应该是“学会应用知识才有力量”。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产生无穷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苏霍姆林斯基

2.《知识,会学会用才能等于力量和财富》李战云2007年05月28日新华网快讯

3.《知识不是力量知识的运用才是力量》作者不详2004-12-26

4.《哪些知识有力量》教育发展研究庞守兴2001年第09期

标签:;  ;  ;  

学会应用知识才有力量——读《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一文有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