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地层格架论文_许克民,宁振国,秦杰,张富中,汪又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年代地层格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地层,年代,盆地,华北,磁性,古生物,中元。

年代地层格架论文文献综述

许克民,宁振国,秦杰,张富中,汪又平[1](2018)在《山东胶莱盆地精细岩石地层格架、年代地层格架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胶莱盆地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面积约17000km2。胶莱盆地大地构造位置极为特殊,处于华北板块东南缘胶北隆起—鲁西隆起、秦岭—大别造山带东段苏鲁造山带及郯庐断裂带中段沂沭断裂带之间。鉴于胶莱盆地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及良好的露头出露条件,胶莱盆地及其周缘近40年来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但盆地范围、沉积环境、原型盆地性质与期次划分、深部动力(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专题5:大地构造与沉积盆地、专题6:洋陆过渡带结构与演化、专题7:大火成岩省与资源环境响应》期刊2018-10-21)

苗巧银,朱志国,陈火根,程渝[2](2018)在《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第四纪年代地层格架的建立及海侵期次探讨——据兴化钻孔ZKJ43》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东部第四纪海侵期次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而苏北盆地(除滨海平原)关于海侵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根据ZKJ43号孔测年、古地磁、岩性特征等资料,建立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第四纪年代地层框架,依照微体古植物和化学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变化,首次划分出5次海侵:早更新世早期(170 m左右)、中更新世早期(90~110 m)、晚更新世早期(46.8~58 m)、晚更新世晚期(14.5~22.7 m)、全新世中期(0.8~6.6 m)。该年代地层框架的建立和海侵期次的划分,对整个苏北盆地地层对比、海侵期次与海侵范围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化学元素含量与浅海、黄河、长江的对比,可知高邮盆地主要为长江与黄海相互作用形成,黄河作用较小。(本文来源于《地层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路玉[3](2018)在《玛湖—沙湾地区二迭系年代—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确认识盆地内地层组成与沉积充填特征是油气勘探开发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前期研究成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玛湖-沙湾地区在石炭-二迭纪处在构造变革的关键时期,在二迭纪时期区内环境趋于稳定,区域内二迭系成为该区重要的烃源岩与储集层,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另外,玛湖-沙湾地区占据了准噶尔盆地叁大主要生烃凹陷,对该区域进行详细的沉积学分析,对推进深层盆地油气勘探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借助于大量的钻井资料、古生物资料和地震资料,结合野外调研资料、同位素年代学与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较为精确详细的划分了研究区内二迭纪地层组成,建立了全区二迭系年代-地层格架,分析了各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与分布情况,讨论了区域发育的大地构造环境,刻画了二迭系沉积充填特征与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本次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基本认识:(1)玛湖-沙湾地区二迭系共发育5套地层,从下到上依次为佳木河组(~315-283Ma)、风城组(~283-272Ma)、夏子街组(272-265Ma)、下乌尔禾组(265-260Ma)及上乌尔禾组(260-252Ma);值得说明的是,区内西北缘地区发育的火山岩中多可见到古老年龄记录,指示准噶尔西北缘可能存在古老微地块。(2)佳木河组在全区主要发育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从下向上共可以分为叁段。风城组在乌夏北部、克百、玛湖南部及中拐地区主要发育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在乌夏南部、玛湖北部及达巴松地区则以灰质砂泥岩沉积为主。夏子街组时期开始,全区发育厚套的灰绿色或红褐色砂砾岩及砂泥岩,不同单元地层分布有明显差异。(3)二迭系各地层之间多以区域性不整合相接触,尤其以各二级单元之间的过渡带最为明显,只有局部地区可见夏子街组与上下地层的整合接触关系。(4)玛湖-沙湾地区在早中二迭世所处构造背景发生变换,整体进入造山后伸展阶段,区内可见岛弧钙碱性系列及拉斑系列玄武岩记录,代表了区内该时期的后碰撞伸展环境,更可能是弧相关伸展的构造背景。(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8-05-01)

刘晓锋,孙志鹏,刘新宇,刘东生,翟世奎[4](2018)在《南海北部深水区LS33a钻井微体古生物年代地层格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接收了渐新世以来数千米厚的海相沉积地层,蕴藏着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对深水区LS33a钻井岩芯的取样和化石鉴定,识别出21个浮游有孔虫化石带(N22带~P19带)和12个钙质超微化石带(NN19带~NP24带)。通过与大洋钻探(ODP)在南海实施的184航次的钻探结果和"国际年代地层表(2012)"等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化石事件的地质年代意义,构建了LS33a钻井生物年代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更新统与上新统、上上新统与下上新统、上新统与中新统、上中新统与中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下中新统、中新统与渐新统、上渐新统与下渐新统之间地层界线位置以及崖城组、陵水组、叁亚组、梅山组、黄流组、莺歌海组和乐东组地层的时代归属,建立了适用于南海北部深水区的高分辨率综合年代地层格架。(本文来源于《沉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吴旌[5](2017)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剑川盆地新生代年代地层格架、古环境与古高程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代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隆起,引发了全球环境巨变等一系列重大地质事件。而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响应一直是地质学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定量重建古高程对精细重塑高原隆升过程与环境变迁极为重要。从前人研究青藏高原古高程的成果来看,相较于高原的中部以及西南部,其东南缘的研究成果较少,而且研究手段比较单一,主要集中为氧同位素、氢同位素高程计和植被共存分析法,且缺少对古生物、岩相古地理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本次研究选择青藏高原东南缘云南西北部的剑川盆地,地处NNW向哀牢山-红河断裂(主控断裂)与NE向剑川断裂之间,是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的重要地区。本文通过对剑川盆地新生界九子岩组-双河组沉积序列详细实测与采样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孢粉、介形类生物化石组合,并辅以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锆石U/Pb测年,厘定其年代地层格架;并通过对孢粉组合的古植被重建、植物类群共存分析法、介形类动物群生态分析、碳酸盐岩氧同位素高程计和二元同位素(TΔ_(47))古温度等定量方法,恢复盆地九子岩组-双河组沉积期的古高程和古气候。本次研究主要取得成果如下:1、本次研究对剑川盆地九子岩组-双河组的灰岩-含煤泥岩-砂岩沉积组合进行了详细的沉积序列和沉积相划分,确定其为湖泊-叁角洲沉积环境。通过对九子岩组灰岩样品碳同位素测试结果,认为九子岩组沉积时期的水体可溶硫化物浓度较低,且碳酸盐岩成岩过程中的水体环境存在较多的细菌甲烷作用。结合对九子岩组下部以及双河组钙质泥岩与泥灰岩碳氧同位素相关性分析,本文进一步揭示出剑川盆地九子岩组—双河组沉积环境为温暖湿润条件下短暂开放的湖盆体系。2、本文对剖面244件介形类样品系统分析,获得18个属51个种,建立了两个介形类组合带:Cypridopsis-Heterocypris和Austrocypris levis-Homoeucypris jingtanensis-Cyprinotus jiangsuensis-Darwinula组合带。通过区域对比,结合双河组以及上覆的剑川组底部获得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锆石U/Pb年龄结果,我们限定双河组沉积年龄短暂处于35.9±0.9 Ma左右。本次研究认为九子岩组和双河组的沉积时代为晚始新世。3、根据介形类动物群生态组合研究,本次研究认为剑川盆地晚始新世为一种淡水咸水混合-盐度适中且较为温暖的湖泊—叁角洲的沉积环境,从九子岩组到双河组盐度逐渐降低。4、通过对双河组150件孢粉化石系统分析,本次研究在85件样品中获得26个属,自下而上划分了4个孢粉组合:组合1Polypodiaceaesporites-Cryptomeriapollenites-Chenopodipollis(33-45层),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伴生大量蕨类和少量草本,气候温暖湿润,且海拔较低;组合2Quercoidites-Ulmipollenites(46-60层),植被类型为亚热带针叶落叶混交林,反映较为温凉半湿润的气候环境;组合3 Juglanspollenites-Pinuspollenites-Compositoipollenites(64-67b),为温带落叶针阔叶混交林,伴生大量蕨类,气候温凉湿润;组合4 Lygodiumsporites-Cedripites-Ephedripites(67c-74层),为亚热带-暖温带落叶针阔叶林,气候由温暖向温凉半湿润转变。总体而言,剑川盆地晚始新世热带-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落叶针阔叶混交林这一古植被面貌的演化,揭示古气候经历了温暖湿润-温凉偏干的转变。5、双河组中划分的孢粉组合和优势特征植物类群,结合现生最近亲缘种高程变化以及所在环境大气平均年均温资料,本文拟运用共存分析法将剑川盆地双河组古海拔约束为1300-2600m,由于盆地存在地势高差范围较大,1300-2600m指示该时期研究区平均最低海拔值;并获得该地区晚始新世总体的大气平均年均温(MAAT)为16.8-21.7℃,其平均值为19.25±2.45°C,该温度比现代大气平均年均气温高~6℃。6、本文对九子岩组-双河组碳酸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氧同位素、二元同位素TΔ_(47)古温度测试分析,排除成岩期重结晶、蒸发作用等影响,获得沉积时期九子岩组和双河组水体中的氧同位素值δ~(18)O_(mw)(VSMOW)分别为-8.9±1.3‰(2σ)、-9.5±1.1‰(2σ)。本次研究使用Hoke et al.(2014)总结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古近纪古高程模型,计算得到九子岩组古高程为2.5±0.7 km(asl),双河组古高程为2.9±0.6 km(asl)。因此,我们认为晚始新世剑川盆地古高程已经接近现代海拔高度。综上所述,研究区在~36 Ma之前开始隆升,且在~36 Ma时其古高程已经接近现代海拔高度。结合前人所获青藏高原始新世-渐新世的区域古高程数据,本次研究揭示出青藏高原在始新世晚期为东高西低的地貌形态。(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7-12-01)

苏文博[6](2016)在《华北及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厘定及相关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分析近年华北和扬子克拉通典型地区中元古代(GTS2012,1 780~850 Ma)年代地层学进展基础上,详细厘定了其地层格架。确认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早期地层(约1 780~约1 350 Ma)发育始于豫陕晋交界地区,其后沿"华北中部造山带"(TNCO:Trans-North China Orogen)再逐渐扩展到燕山及附近地区,但随后则普遍缺失了中期(约1 350~约1 100 Ma)纪录。其晚期沉积(<1 100 Ma)见于胶辽徐淮、豫西南及燕山等地区。扬子克拉通的川滇交界地区出露有中元古代早期(约1 750~约1 450Ma)及晚期(<1 100Ma)地层,中期沉积(约1 400~约1 150 Ma)主要见于神农架地区。华北与扬子两地的地层纪录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并有效涵盖了整个GTS2012全球地质年表所建议之"中元古代"(1 780~850 Ma)。这一新格架蕴含多方面重要命题:(1)地层学方面。在未来GTS2012中元古界内部"系"级单位再划分研究中,中国学者通过在上述两地对应地层序列中识别此间全球大火成岩省LIPs-地幔柱事件的沉积响应,可望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全面参与新建议各系底界的"金钉子"工作,并做出独特贡献。(2)早期真核生物演化及生物古地理方面。基于当前格架可以确认,山西永济汝阳群北大尖组以Tappania为代表的具刺大型疑源类生物群的时代应约为1650 Ma,为目前全球真核生物遗存最早出现层位,同时不排除华北南缘有可能是此类生物的起源区。结合其时空分布或可进一步推测,至少在约1 650~约1 450 Ma阶段,即哥伦比亚超大陆向罗迪尼亚超大陆过渡阶段,华北克拉通应与印度、澳大利亚、北美、西伯利亚等古陆互为近邻。(3)沉积-大地构造演化方面。中元古代华北及扬子克拉通均表现出"叁段式"沉积过程,其沉降-隆起区均发生过"跷跷板"式转换,包括"晋宁运动"在内的关键时间节点均存在较好的对应性,表明该阶段两者很可能处于同一板块构造应力场之内。结合约1.38Ga燕山地区下马岭组含钾质斑脱岩黑色岩系所代表的前陆盆地性质、约1.1Ga以后华北与扬子沉积发展同步性并含Chuaria等宏观藻类,以及华北东部该阶段富含格林维尔期碎屑锆石等特征,推测最晚应于约1.1Ga前后,华北东部可能已与扬子-华夏、锡林浩特-蒙古微地块等相互拼合并形成格林维尔造山带。借此与北美、澳大利亚、波罗的等古陆相链接,共同见证了罗迪尼亚超大陆的最终聚合与初始裂解。(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6年06期)

王树恒[7](2013)在《松辽盆地白垩系综合年代地层格架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火石岭组产孢粉化石Cicatricosisporites,Klukisporites,Densoisporites和Aequitriradites等早白垩世代表分子,表明其时代属早白垩世;其火山岩锆石LA-ICPMS年龄为124.9±2.5Ma,表明其时代可能已经上延至早Aptian期。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主要产有Ruffordia goeppertii,Acanthopteris gothanii,Coniopteris burejensis,Arctopteris rarinervis等植物化石,营城组同时还产少量被子植物花粉化石Clavatipollenites,Polyporites和Tricolpopollenites等,表明营城组的时代可能已上延至Albian期;而营城组锆石LA-ICPMS法和Shrimp法加权平均年龄值区间为101.4±1.9Ma~113.8±1.5Ma,进一步证实了其时代为晚Aptian-中Albian期。登娄库组产中国北方Albian期典型孢粉植物群,其时代属Albian期应无疑义。泉头组所产大量被子植物花粉化石Cranwellia,Xingjiangpollis,Lythraidites,Quantonenpollenites,Scollardia,Beaupreaidites,Gothanipollis等,表明泉头组的地质时代不会早于Cenomanian期。青山口组则出现了Complexiopollis等结构复杂的正型粉类,显示青山口组具有晚白垩世Turonian期以后的被子植物花粉色彩(宋之琛等,1999);青山口组火山岩40Ar/39Ar同位素年龄和火山灰夹层锆石U-Pb年龄为88~91.35Ma,证实其时代属Turonian期,可上延至Coniacian期。嫩江组二段底部的火山灰夹层锆石U-Pb年龄为83.68±0.47Ma,同时,在嫩江组二段至五段获得1个稳定的反极性磁条带,证实嫩江组的地质时代应为Santonian-Campanian期。四方台组为混合磁极性带,对应于GPTS表中C32n.2n~C33n,其时代应为中、晚Campanian期。明水组为混合极性带,对应于GPTS表中C29r~C32n混合极性带,其时代应为晚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基于生物地层、年代地层、事件地层和磁性地层研究成果,实现了对松辽盆地白垩系地层年代的综合标定。由此确立的松辽盆地综合年代地层格架体系及其与海相标准地层的对应关系分别为:火石岭组对应于Hauterivian-Barremian期,可能上延至Early Aptian期;沙河子组对应于Early and Middle Aptian期;营城组对应于Late Aptian-Early Albian期,可能上延至Middle Albian期;登娄库组对应于Middle and Late Albian期;泉头组对应于Cenomanian-Early Turonian期;青山口组对应于Middle Turonian-Early Coniacian期;姚家组对应于Middle and Late Coniacian期;嫩江组对应于Santonian-Early Campanian期;四方台组对应于Middle and Late Campanian期;明水组对应于Late Campanian-Maastrichtian期。(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九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0-21)

徐备[8](1999)在《华北板块北缘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及其形成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北板块北缘活动带内存在着2500~800Ma的古老地块,可据其同位素等时线年龄初步建立年代地层格架(表1),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形成过程。表1华北板块北缘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Table1Proterozoicchronostr...(本文来源于《现代地质》期刊1999年02期)

李杰[9](1999)在《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组—黄流组层序年代地层格架》一文中研究指出琼东南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南部断陷式新生代沉积盆地。近几年层序地层学为盆地的沉积、构造及演化特征的综合研究和油气勘探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通过对琼东南盆地崖A-2井有孔虫丰度和分异度进行垂向演变及主干地震剖面分析,探讨了琼东南盆地晚第叁纪莺歌海组-黄流组沉积时期相对海平面变化,建立莺歌海组-黄流组层序年代地层格架。1.根据崖A-2井有孔虫化石年代、丰度、分异度和组合特征恢复莺歌海组-黄流组沉积旋(本文来源于《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庆祝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70周年》期刊1999-05-15)

徐钰麟[10](1995)在《大洋钻探与地层学──高分辨率磁性生物年代地层格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实施以来促进了地层学的发展。通过对大洋沉积物的研究,利用生物属、种的始、末现面事件建立起了晚中生代一新生代高精度的钙质超微化石、有孔虫、放射虫以及沟鞭藻的化石带,综合利用这些基准面事件,可使地层划分精度达10万年以内。使用液压活塞取心技术,建立起了完整、连续的中、新生代磁性地层剖面,加之放射性年龄的测定,确定了数百个生物属、种始、末现面的绝对年龄值,建立起高分辨率的磁性生物年代格架,使之可以进行全球性的高分辨率地层对比,以及进行有关海洋生物的发生、迁移、演化、绝灭等理论问题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1995年03期)

年代地层格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国东部第四纪海侵期次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而苏北盆地(除滨海平原)关于海侵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根据ZKJ43号孔测年、古地磁、岩性特征等资料,建立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第四纪年代地层框架,依照微体古植物和化学元素含量及其比值变化,首次划分出5次海侵:早更新世早期(170 m左右)、中更新世早期(90~110 m)、晚更新世早期(46.8~58 m)、晚更新世晚期(14.5~22.7 m)、全新世中期(0.8~6.6 m)。该年代地层框架的建立和海侵期次的划分,对整个苏北盆地地层对比、海侵期次与海侵范围的判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化学元素含量与浅海、黄河、长江的对比,可知高邮盆地主要为长江与黄海相互作用形成,黄河作用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年代地层格架论文参考文献

[1].许克民,宁振国,秦杰,张富中,汪又平.山东胶莱盆地精细岩石地层格架、年代地层格架研究进展[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叁)——专题5:大地构造与沉积盆地、专题6:洋陆过渡带结构与演化、专题7:大火成岩省与资源环境响应.2018

[2].苗巧银,朱志国,陈火根,程渝.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第四纪年代地层格架的建立及海侵期次探讨——据兴化钻孔ZKJ43[J].地层学杂志.2018

[3].路玉.玛湖—沙湾地区二迭系年代—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4].刘晓锋,孙志鹏,刘新宇,刘东生,翟世奎.南海北部深水区LS33a钻井微体古生物年代地层格架[J].沉积学报.2018

[5].吴旌.青藏高原东南缘剑川盆地新生代年代地层格架、古环境与古高程重建[D].中国地质大学.2017

[6].苏文博.华北及扬子克拉通中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厘定及相关问题探讨[J].地学前缘.2016

[7].王树恒.松辽盆地白垩系综合年代地层格架体系[C].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第九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3

[8].徐备.华北板块北缘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及其形成过程[J].现代地质.1999

[9].李杰.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组—黄流组层序年代地层格架[C].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庆祝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70周年.1999

[10].徐钰麟.大洋钻探与地层学──高分辨率磁性生物年代地层格架[J].地球科学进展.1995

论文知识图

叁维年代地层格架建立珩坑—天宝小区与漳州市小区年代地楚雄盆地上叁迭统年代地层格架图楚雄盆地上叁迭统年代地层格架...从地震资料建立年代地层格架图...上扬子区中、晚寒武世层序—年代地

标签:;  ;  ;  ;  ;  ;  ;  

年代地层格架论文_许克民,宁振国,秦杰,张富中,汪又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