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和干湿配置论文-苏明峰

冷暖和干湿配置论文-苏明峰

导读:本文包含了冷暖和干湿配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冷暖,干湿,配置,年代际变化

冷暖和干湿配置论文文献综述

苏明峰[1](2014)在《半个多世纪来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的年代际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的配置变化情况。研究发现从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我国绝大部分地方的冷暖与干湿配置都发生了年代际变化。最近20多年,西北西部呈显着暖湿化趋势,西北中部呈轻度暖湿,东部则呈暖干。华北和东北由冷湿向暖干变化,长江中下游由冷干和冷湿向暖湿变化。西南东部由冷湿和暖湿向冷干或暖干变化,西南西部则由冷干和暖干向冷湿或暖湿变化。华南则由冷湿和暖湿向暖干变化。研究还发现,西北西部和长江中下游在全年向暖湿变化的大背景下,夏季是向冷湿变化,华南在秋季则是向冷干变化。大气环流分析表明,各地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的年代际变化尽管表现不同,但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各地之间不是孤立变化,实际上是以东亚夏季风年代际衰减为代表的亚洲大陆及邻近海洋上空大气环流场整体变化在我国不同区域的不同反映。而亚洲大陆与相邻海域热力对比的减弱,是最近20多年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探讨了温度变化引起的蒸发变化对干湿的影响,我国各地最近20多年的增暖引起蒸发加剧而导致PDSI减小约0.5-1.5,从而造成各地变干趋势加剧,变湿趋势减缓。(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9-09)

苏明峰[2](2005)在《中国近半个世纪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月平均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了中国160站1951年-2004年逐月自修正的PDSI。然后利用计算的PDSI以及降水、温度资料详细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之间配置关系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分析其年代际变化规律和气候转型特征。重点是机理分析,研究了ENSO、东亚季风、气候变暖对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变率的配置关系50多年来的时空格局的形成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分析表明,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之间的配置存在着很大空间差异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华北由50-70年代初的冷湿配置变为最近20-30年的暖干配置,而且其暖干化趋势是全国最严重的。东北也是由冷湿配置向暖干配置变化,但是没有华北典型。西北西部的气候冷暖与干湿之间配置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年代际转型,西北的西部在50年代多为冷湿配置,从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多为冷干或暖干配置,在87年后多为暖湿配置,最近20多年暖湿化趋势十分显着,冷干配置在这一地区已不大可能出现。西北中部只是轻度变湿,在87年之后这一地区只是略微朝暖湿化发展,相对于变湿,变暖要更明显。西北东部从冷湿向暖干方向发展,1986年以前大部分年份处于冷湿配置,1987年后,绝大部分年份处于暖干配置。东南沿海地区也是值得注意的地区,气候由冷干和冷湿配置向暖湿配置转型,特别明显地,1951-1986年只有1953年处于暖湿配置,而最近10年几乎都是处于暖湿配置的。中国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是其没有明显的变暖,但是干湿变化还是十分显着的。对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变率近半个世纪以来这种时空格局的形成机理的研究表明,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变率和ENSO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典型的ENSO暖状态,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偏干,特别是华北地区更易偏干,长江以南地区容易偏湿,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变干和湿的过渡区,变干或湿不明显。在典型的ENSO冷状态则情况相反。中国气候干湿变率和ENSO之间这种很好的正相关性主要表现在4-8年时间尺度上,但也有年代际变化。在1951-1961年和1976-2000年两个时间段两者相关性较高,在1962-1975年,两者的相关性较低,这种情况可能和60年代初及70年代中后期的两次气候突变有关系。研究还表明,自1970年代末,中国气候的变化,尤其是华北干旱和西北变湿,与全球气候变暖及ENSO朝更暖的状态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东亚季风区4、5月850hpa经向风及夏季风与中国气候干湿变率整体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气候干湿变率和东亚夏季风强度在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上均呈现非常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气候干湿变率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近20-30(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期刊2005-09-01)

冷暖和干湿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根据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月平均降水和温度资料计算了中国160站1951年-2004年逐月自修正的PDSI。然后利用计算的PDSI以及降水、温度资料详细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之间配置关系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分析其年代际变化规律和气候转型特征。重点是机理分析,研究了ENSO、东亚季风、气候变暖对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变率的配置关系50多年来的时空格局的形成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分析表明,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之间的配置存在着很大空间差异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华北由50-70年代初的冷湿配置变为最近20-30年的暖干配置,而且其暖干化趋势是全国最严重的。东北也是由冷湿配置向暖干配置变化,但是没有华北典型。西北西部的气候冷暖与干湿之间配置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年代际转型,西北的西部在50年代多为冷湿配置,从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多为冷干或暖干配置,在87年后多为暖湿配置,最近20多年暖湿化趋势十分显着,冷干配置在这一地区已不大可能出现。西北中部只是轻度变湿,在87年之后这一地区只是略微朝暖湿化发展,相对于变湿,变暖要更明显。西北东部从冷湿向暖干方向发展,1986年以前大部分年份处于冷湿配置,1987年后,绝大部分年份处于暖干配置。东南沿海地区也是值得注意的地区,气候由冷干和冷湿配置向暖湿配置转型,特别明显地,1951-1986年只有1953年处于暖湿配置,而最近10年几乎都是处于暖湿配置的。中国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明显不同的是其没有明显的变暖,但是干湿变化还是十分显着的。对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变率近半个世纪以来这种时空格局的形成机理的研究表明,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变率和ENSO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典型的ENSO暖状态,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偏干,特别是华北地区更易偏干,长江以南地区容易偏湿,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变干和湿的过渡区,变干或湿不明显。在典型的ENSO冷状态则情况相反。中国气候干湿变率和ENSO之间这种很好的正相关性主要表现在4-8年时间尺度上,但也有年代际变化。在1951-1961年和1976-2000年两个时间段两者相关性较高,在1962-1975年,两者的相关性较低,这种情况可能和60年代初及70年代中后期的两次气候突变有关系。研究还表明,自1970年代末,中国气候的变化,尤其是华北干旱和西北变湿,与全球气候变暖及ENSO朝更暖的状态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东亚季风区4、5月850hpa经向风及夏季风与中国气候干湿变率整体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气候干湿变率和东亚夏季风强度在长期变化趋势和年际变化上均呈现非常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夏季风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直接影响着中国气候干湿变率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近20-3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冷暖和干湿配置论文参考文献

[1].苏明峰.半个多世纪来中国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的年代际变化[C].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14

[2].苏明峰.中国近半个世纪气候冷暖与干湿配置关系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

标签:;  ;  ;  ;  

冷暖和干湿配置论文-苏明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