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

刍议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

孟莲君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711400

中图分类号:G2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5-204-01

语言文字是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标》强调了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语文学科定位的一个巨大飞跃,它将极大地改变语文教学的方向,转变语文教学者的思想观念,促进语文教学在新世纪的改革中不断发展。

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支撑点,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孩子们正在处在由懵懂无知的童年到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青年的转换阶段,这时对他们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可以起到启迪心智、陶治情操、丰富情感体验、辨明是非等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呢?在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些什么呢?

人文素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不仅包含一个人对文学艺术的欣赏水平、感悟能力,而且还包括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价值观念、内在气质和精神境界。语文,作为母语,其中积淀了民族的睿智、文化和精神。因此,语文教学是培养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的天然乳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

一、优化课堂教学,融情感于课堂之间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课程”,它能容纳伦理,道德,艺术审美,情感,哲学思想等元素,熔载道,载情,载史,载文于一体。语文教材是一个广博的世界。从教学内容看,宇宙人生包罗万象,诗文辞赋姹紫嫣红,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教材的审美优势和人文优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改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个性

教师要关注语文课堂的人文交流,教师与学生不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关系,充满爱心的交流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的价值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和尊严。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以人为本,充分挖掘人的各方面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人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灵气,增强课堂活力,方可有效地优化课堂的人文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产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师独白”,在师生之间的共鸣与传递的同时,进行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对话。在这种平等交流,人为关怀之下,教师可以牵动学生的灵魂,沉浮于作者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的思路与情感,让心灵浸染墨韵书香,激发学生率真灵动的生命情感。

2、连接课文与生活,语言体验中感悟

在教学中,要师生产生认同和共鸣,就必须构建课文与生活的桥梁。我们常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一个不懂得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人无法品味出语文学习的乐趣,更别说热爱生活,走向生活,成为一个拥有健康人生观,世界观的人!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着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情趣、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沉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与人生观。从这个意义来说,范文教学不仅是知识教育,也是人生教育,更是人文教育。语文教材中的以情动人的文章比比皆是,教师应充分利用它,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不忘提高人文素养。应该说作者在课文中投注了深沉炽热的情感,体现着人类最普通的情感:致死不渝的忠诚、热情似火的浪漫、温柔似水的沉静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淡泊等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二、营造宽松氛围,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转变为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教师要把微笑带入课堂,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美好的心境,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之中,与学生和平相处;要对学生多关心,多爱护,通过细微之处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型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在全班交流中尽可能给学困生以发言的机会,对他们的学习上付出的努力给予真诚的鼓励,营造宽松的研讨氛围,让每一个孩子在研讨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都能体验到老师的关注和期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行动。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你认为这句话应该怎样读?请你给人家读一读行吗?”等充满爱心言语,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这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转变教学观,还学生一片蔚蓝的天空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文化高度发达的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强更高,中学生作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心智、积极向上、敢于追求的完美人格的人才,而不是善于考试之文的庸才。然而,很多语文教师在固有的“规范”管理和“标准”教学的熏陶下,渐渐被逼成教书匠,放弃了语文学习中的更大空间,更丰富鲜活的内容,忽略了作品所具有的丰富的人生意味、人性蕴籍、人文精神。教师对教参亦步亦趋,形成了僵化的语文思维方式,既缺少生动的工具性也缺少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导致学生渐渐失去探索知识的欲望,缺乏了个性张扬。而人文精神的失落必然会导致优良品质的丧失,国民素质的下降,因此让所有的语文教师带来关注语文所蕴涵的丰富的人文精神,正解把握语文教学的规律,还语文教学一片蔚蓝的天空,这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良好的人文素养是人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是生命核心的潜能。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通过各篇课文,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使他们以后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曲折,经历怎样的人文精神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

标签:;  ;  ;  

刍议提升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