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子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属单原子催化剂模型,热稳定性,反应力场(ReaxFF),分子动力学
原子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琦,汪杰,乔园园,王贵昌[1](2019)在《金属单原子模型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反应力场(ReaxFF)分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其配位不饱和度密切相关,配位不饱和度越高,其催化活性一般也越高。单原子催化剂(SAC,或ad-atom)模型在金属表面上具有最小的配位数,因而往往表现为高的催化活性,但其热稳定性值得深入的研究。在本工作中,我们基于反应力场(ReaxFF),运用LAMMPS(large-scale atomic/molecular massively parallel simulator)软件包进行大尺度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单原子模型的热稳定性。模拟结果表明,只有Fe1/Fe(100)单原子催化模型可以在较高温度下稳定存在,而其他金属单原子表面分散结构则随温度升高而发生单原子聚集形成大的纳米颗粒或沉降的现象。同时我们也研究了在H2和O2气氛下Ni1/Ni(111)催化剂的动态行为,发现与真空环境相比,H2和O2气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志,黄育蕾,陈李梅,廖开宇[2](2019)在《冷原子系统中不同色散准粒子波包动力学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气体,研究了不同色散关系的准粒子动力学行为.分别采用数值时间劈裂谱方法和海森堡绘景解析求解运动方程的方法,针对有初速度和无初速度的准粒子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深入讨论了色散关系中准动量幂次对准粒子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的准粒子色散关系中,当准动量幂次为奇数时,系统会出现相对论Zitterbewegung (ZB)振荡现象;而当幂次为偶数时,准粒子动力学过程中不会出现ZB现象.此外,准动量幂次越大,则准粒子漂移对波包初速度的敏感度越高.(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恒,黄燕,石旺舟,周孝好,陈效双[3](2019)在《Al原子在Si表面扩散动力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地在Si衬底上外延生长GaN薄膜,需要先生长缓冲层(如AlN),其中能否对起始的金属Al层实现可控生长,将决定最终外延层的材料质量.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理论上模拟计算了金属Al原子分别在清洁的、H原子和Cl原子钝化的Si(100)及Si(111)表面的吸附及扩散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在清洁的Si(100)表面上, Al原子易于吸附在沟槽中Tr位点,沿沟槽呈曲折状扩散;在H钝化、Cl钝化的Si(100)表面上, Al原子易于吸附在二聚体列顶部的H位置,在二聚体列顶部沿直线扩散.在不同方式处理的Si(111)表面, Al原子的最稳定吸附位置相同,均易吸附于第二层Si原子的Top位(T4位点),扩散路径类似,均沿T_4到H_3 (空心位点)的路径扩散.无论是Si(100)还是Si(111)表面, H钝化、Cl钝化处理Si表面均有效降低Al原子的扩散能垒,使Al原子更容易在二维表面上扩散,并通过吸附能的比较以及差分电荷密度图分析,讨论了不同Si表面状态对金属Al原子吸附和扩散行为调制的物理机制.(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高伟[4](2019)在《双原子分子光缔合与光解离动力学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激光场与分子的相互作用在物质结构探测、量子计算、受控化学反应、大气环境治理、国防军事建设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相关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激光场的强弱没有严格界限,一般根据分子与激光相互作用的程度,将激光场分为弱场(<1010 W/cm2)、中等强度场(1011~1013 W/cm2)、强场(1013~1015 W/cm2)、超强场(>1015 W/cm2)。因为在强场作用下,分子会产生很多新奇的非线性物理现象(比如多光子跃迁、超阈值电离、超阈值解离、高次谐波等),同时电子运动与原子核运动会显示出较强的相关性,所以很多研究关注于分子与强场的相互作用过程。然而,相对较少研究关注于中等场强下,分子是否也会产生类似的非线性现象。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含时量子波包方法,研究了几个基元双原子分子在中等场强下的光缔合与光解离动力学过程;发现当体系处于合适的初始态时(如特定的碰撞动量或初始振动态),仍然可以在中等场强下观测到较明显的多光子跃迁、超阈值解离等非线性现象。这对于丰富分子与外场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和实现激光操控分子量子态等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1)以HX(X=F,Cl,I)体系为例,研究了不同体系光缔合反应的态选择性。在不同初始碰撞动量下,比较了叁个体系的最优光缔合几率以及多光子跃迁几率。结果表明,叁个体系中,HF的光缔合几率最大且最容易发生多光子跃迁过程。此外,HCl、HI体系的初始连续态与目标振动态的耦合积分与体系光缔合几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可以用来预估光缔合几率的大小;而HF体系存在较强的多光子跃迁几率,导致该耦合积分与光缔合几率变化趋势相反。(2)以HD+体系为例,研究了分子电子态非绝热耦合对体系定态振动波函数的影响。计算发现,在绝热表象下,尽管电子激发态势能是排斥态的形状,但是在核间距R=0.0-5.0 a.u.范围内,电子基态与激发态存在较强的非绝热耦合,因而,体系振动态波函数同时包含电子基态和激发态两种组份。振动波函数的电子激发态组份可以近似表示为基电子态振动波函数的迭加。(3)研究了HD+体系在中等场强下的超阈值解离过程。分别计算了初始振动态为v= 10、光场强度为I=1012 W/cm2和初始振动态为v=0、光场强度为I=5 × 1012 W/cm2条件下的解离碎片时间飞行谱,与实验报道值吻合较好;在中等场强下,详细计算了体系处于不同初始振动态(v=0~15)的解离碎片动能分布谱,发现如果选取初始振动态为v=6,那么在中等场强下也可以观测到该体系显着的超阈值解离信号。(4)以HD+体系为例,研究了一阶动力学斯塔克效应和分子内禀非绝热耦合效应对解离信号的影响。动力学计算表明,一阶动力学斯塔克效应会导致两个光缀饰电子态势能曲线在核间距R=10 a.u.附近相交,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波包转移通道。此外,选取合适的激光强度和脉冲持续时间后,一阶动力学斯塔克效应可以增大两个电子态势能曲线在核间距R=12 a.u.附近(内禀非绝热耦合区域)的能量差,从而抑制解离波包通过内禀非绝热耦合在两个电子态上发生交换。(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王林雪[5](2019)在《基于自旋轨道耦合超冷原子的孤子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冷原子作为全新的量子模拟平台,在基础物理研究和应用科学方面意义重大。对其研究不仅能加深我们对相关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也会促进原子分子物理、光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光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同时,超冷原子在原子钟、精密测量、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自旋轨道耦合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中的实验实现为研究规范场中的新奇宏观量子现象提供了平台,成为续Feshbach共振和光晶格后,冷原子领域又一重大突破。研究自旋轨道耦合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奇异物性和新颖量子态及其量子调控已成为当前超冷原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等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首先,本论文对超冷原子气体的自旋轨道耦合的实验实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介绍。自旋轨道耦合对超冷原子气体的动力学、基态以及激发态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实现自旋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对基于光晶格钟的自旋轨道耦合理论研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介绍,相比于在碱金属原子中实现自旋轨道耦合,冷原子光晶格钟系统打破了传统量子系统中寿命短的限制,在自旋轨道耦合物理研究中展示出了诸多的优势。其次,本文对两组分的环状暗孤子及其衰退后形成的涡旋对的动力学开展了详细的分析,通过求解含时耦合Gross-Pitaevskii方程,对两个环状暗孤子及其塌陷后产生的涡旋动力学进行了详细的数值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分量气体相比,两组分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存在半量子化的涡旋对,其中一个分量中的涡旋-反涡旋对的核被另一个分量占据;在初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半量子涡旋对完成一个周期运动的时间相比单分量系统明显增加。此外,系统中存在一个临界初始深度,高于此临界初始深度,涡旋对将首先沿垂直方向移动,涡旋对也将呈现出分离、再重组等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对于具有不同初始深度的两个环状暗孤子,我们发现,分裂产生的涡旋的数量由浅孤子的初始参数决定,而涡旋移动方向则由深孤子初始参数决定。研究结果有助于延长环状暗孤子寿命,并为实验上的观测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本文研究了双组分偶极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基态结构及其涡旋晶格,分别在简谐势加光晶格、简谐势加四次势的复合势阱中研究了偶极相互作用、接触相互作用、旋转频率等可调参数对基态结构和涡旋晶格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系统参数明显地影响了涡旋数量及其相关的涡旋晶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期刊2019-06-01)
孙仁平[6](2019)在《强激光场中准直双原子分子的电离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超快激光技术的发展,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强场物理。在强场物理中,原子分子与激光场的相互作用表现出一系列有趣的超快非线性物理现象,如阈上电离、非顺序双电离、高次谐波产生等。基于这些超快现象,人们得以在亚埃空间和亚飞秒时间尺度上对原子分子结构与动力学过程进行成像。强场电离是强场物理中最基本的物理过程之一,它是理解复杂原子分子超快现象的基础,同时也是原子分子结构超快成像的重要基石。本论文利用飞行时间谱仪(TOF)和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COLTRIMS)等实验装置,并结合理论模型,分别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了原子分子(特别是准直双原子分子)的强场电离动力学,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中红外波段椭圆偏振激光场中的原子电离研究。理解简单的原子电离行为是研究复杂的分子电离动力学的基础,因此我们首先开展了惰性气体原子在强激光场中的单电离研究。我们测量了2000 nm波长下椭偏光中的单电离离子产量随椭偏率的变化并与叁种理论模型(Ammosov-Delone-Krainov(ADK),强场近似(strong-field approximation,SFA)和Coulomb-Volkov distorted-wave approximation(CVA)模型)作对比。我们发现,与800 nm波长下的结果相比,在2000 nm波长下,SFA与ADK的计算结果更加趋于一致,这表明非绝热效应对电离几率的影响在长波长下可以忽略。同时发现,相比于SFA的计算结果,CVA的计算结果在2000 nm和800 nm波长下都与实验结果在定量上更加吻合,这表明库仑势对强场原子电离几率有重要的影响。2、强激光场中准直氮分子的高阶阈上电离研究。我们测量了准直双原子分子的二维光电子动量谱,发现随准直角度变化的高能光电子谱展现出一个明显的峡谷状干涉结构。分子强场近似理论定性的重复了实验结果,通过简单的半经典分析,我们发现峡谷状结构是由重散射电子的双中心干涉相消导致的。基于这种重散射电子的双中心干涉,我们首次在实验上演示了一种可以用于提取分子核间距的层析成像新方法。3、强激光场中准直氮分子的低能扇状结构研究。我们在实验上测量了准直N2分子的低能光电子动量分布,并关注其电离阈值附近出现的低能扇状结构。我们观察到扇形结构中的条纹幅度以及条纹的最大幅度分布范围在不同准直角度下出现明显的变化。分子量子轨道强场近似理论很好的重复了实验结果,细致的理论分析发现不同准直角度下条纹的变化与N2分子的sp轨道杂化以及其轨道成份之间的相对相位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辛培培[7](2019)在《飞秒强激光场中原子的里德堡激发及电离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进步,特别是飞秒强激光脉冲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原子及其内部电子的动力学性质。近年来,人们在实验上观测到了一系列新奇的非线性物理现象,如阈上/高阶阈上电离、非顺序双电离、高次谐波产生等,其中强场里德堡态激发作为一种新的强场现象,不仅被认为是隧穿-再散射过程的重要补充,而且在光控化学反应、中性粒子加速和量子信息等领域同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利用量子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飞秒强激光场驱动下原子的激发和电离动力学性质。采用不同的光场参数我们研究了不同种类原子体系中的电子动力学行为,对强场中性里德堡原子激发和激发态对电离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发展了低频激光场中研究原子激发态行为的Kramers-Henneberger量子方法,很好地解释了相关物理现象。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稀有气体原子的强场里德堡激发行为和里德堡原子的电离调控。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中性激发态原子以及电子产量随光场强度的改变规律,观察到了两种产量中的反向振荡结构。结合光场作用下激发态能级和电离阈值边界的移动以及偶极跃迁选择定则,合理的解释了这种现象。利用两束具有时间延迟的双色激光脉冲,通过调节时间延迟、激光频率等光场参数,进而改变光场对里德堡电子的作用时间以及作用位置,提出了一种利用双色激光脉冲调制原子激发态电离的方案。(2)研究了角动量态中性里德堡原子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中的应用。利用两束时间上延迟的双色单极性激光脉冲,通过电子波包制备和演化,以及波包调控整形,实现原子特殊量子态的制备。基于光电子低能动量分布以及角分布特征对电离初始态的依赖性关系,提出了一种对能级简并角动量态有效分辨的方法。(3)研究了原子共振激发态对阈上电离过程的影响。利用不同波长的超短激光脉冲研究了不同原子体系在隧穿区和多光子区的阈上电离过程。结果表明:长波长光场驱动下的隧穿过程,电子动量谱的低能结构对原子的内部电子结构并不敏感,在电子发生隧穿的过程中以直接电离过程为主,因此阈上电离过程并不依赖于激发态能级的共振效应。而对于短波长激光脉冲下的多光子区域,电子动量分布的低能部分以及能量的角分布特征强烈依赖于目标原子的束缚态能级,此时多光子过程占据主导地位。多光子激发过程中间共振态的差异性导致了最后阈上电离动量分布和角分布特征的不同。(4)研究了 Kramers-Henneberger变换方法在解释原子强场里德堡激发行为中的应用。在数学处理上通过坐标变换,将静止的核坐标系转换为振荡的电子坐标系,得到了新坐标系中光场和原子核共同作用下的有效势。通过分析光场参数如波长等对有效原子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有效势对原子激发态产生和布居过程的影响。我们还将这种高频激光场中发展起来的方法拓展到了低频场中,并给出了该理论在低频场中的适用范围。利用这种低频场KH方法给出了一种不依赖于传统多光子和隧穿机制的原子强场里德堡激发的新物理图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张珊珊[8](2019)在《强外场中里德堡原子的光谱特性及动力学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里德堡态原子的主量子数n可以取很大的数值,原子具有很大的极化电偶极矩,在量子计算和原子操控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处于外场中的里德堡原子,原子与外加电场的相互作用很强,很容易利用外电场操控里德堡原子的宏观运动,里德堡原子的大电偶极矩特性使原子在梯度电场中有可观测的宏观运动。本论文选择里德堡态钠原子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外场中的光谱特性及动力学性质,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分别从实验和理论研究里德堡原子与外场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叁个方面:(1)采用量子力学方法研究了原子在外场中的标度光谱特性。半经典计算可以很好地解释了碱金属原子的回归谱,但对于价电子比较复杂的碱金属如钡原子,由于量子亏损随主量子数n不规则变化,很难采用半经典的方法解释。考虑量子亏损对能量依赖性的量子力学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更加吻合,这揭示了量子亏损随能量改变会扰动价电子的轨道并改变其回归谱。(2)研究里德堡钠原子在纯电场中的动力学过程。处于里德堡态的钠原子,在不均匀电场中飞行时会受到一个力,使得原子在梯度场中有可观测的动力学效应。实验上,设计并利用一个多级分离器实现了里德堡钠原子在梯度电场中的加减速控制,结合成像方法直观地观测了里德堡钠原子在梯度电场中的偏转操控。基于钠原子的Stark map理论计算,我们可以求解原子在不同外场条件下的极化偶极矩,根据哈密顿正则方程,我们重现了原子与外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分析表明,利用原子在梯度电场中的加减速和偏转效应可以区分不同的里德堡态。(3)研究交叉场中里德堡原子量子态的动力学演化过程。钠原子在抗交叉点附近偶极矩符号翻转,不利于偶极原子的量子态操控。为解决这一难题,实验中,我们对电场中的原子再施加一个垂直磁场,原子的对称性被破坏,原子的抗交叉程度也随之显着地弱化,使得在较慢的外场操控时间内原子依然能从一个偶极状态隧穿到具有同样偶极极性的量子态,从而保证操调前后原子的偶极极性不变。在理论上,我们建立了多能级系统相互作用的态演化量子力学方法。运用该方法,我们给出了钠原子在交叉场中的量子态演化过程和在外场中的宏观运动过程,发现对称性破缺增强了钠原子的Landau-Zener隧穿。本论文利用里德堡原子大电偶极矩的性质研究了高里德堡态钠原子与外场的相互作用,并且给出了一个清晰的里德堡原子量子态动力学演化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下一步将研究原子之间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实现室温下高里德堡态原子的偶极-偶极阻塞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彭鹏[9](2019)在《叁角光晶格D能带上超冷原子的动力学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具有良好的相干性,在冷原子物理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超冷原子装载入光晶格中可以模拟固体物理中的各种量子相变。近年来,超冷原子在光晶格高激发能带中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多体物理现象。比如处于高激发能带的超冷原子在立方晶格中的超固态量子相、叁角晶格中的量子条带轨道等。多组分超冷原子可以实现多自旋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自旋独立光晶格和非自旋独立光晶格中,可以用来模拟固体材料中的铁磁态和反铁磁态,研究自旋混合物的量子相及其动力学。多组分超冷原子还可以实现自旋纠缠的干涉仪,对重力的量子效应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实现了多组分自旋超冷原子。实验中,我们使用非绝热Majorana跃迁的方法将BEC制备到不同的磁子能级上,并可以精确控制不同组分的比例,实现了多自旋凝聚体,为进一步在光晶格中实现多自旋凝聚体模拟量子比特提供了技术基础。2.实现了超冷原子在叁角形光晶格中D能带上的快速装载。我们使用了全新的快速装载的方法,在保持极高装载效率的情况下,将超冷原子的装载时间由绝热装载的几十毫秒缩短到了100微秒以内,缩短了至少两个数量级。这种快速、有效地将原子装载到高激发能带上的方法为研究超固态等新奇量子态铺平了道路。3.探究了不同阱深下超冷原子在叁角形光晶格D能带中的寿命。原子在叁角形光晶格D能带的寿命可达到十几毫秒,比在一维光晶格D能带一毫秒的寿命提高了一个数量级,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尺度内研究原子在光晶格中的动力学演化,实现更为复杂的量子操控模拟高激发能带中的奇异量子相。还探究了光晶格阱深与原子寿命的关系,发现超冷原子在D能带的寿命与光晶格的阱深具有反比例关系。本文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实现二维光晶格高激发能带装载的方法,并对超冷原子在叁角形光晶格D能带的散射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对叁角形光晶格乃至其余二维光晶格的高激发能带的相关研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期刊2019-06-01)
贺业鹏[10](2019)在《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的热传导性质的晶格动力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器件已经向纳米尺寸发展,从而高集成度导致其热效应越加严重、散热问题愈加突出,这就对微米纳米电子器件的热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石墨烯等单原子层薄膜是具有优异电子、机械性能的纳米材料,在未来微米纳米电子器件的应用上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凭借其优异的热传导性质,纳米管可以成为设计微米纳米电子器件的重要元件。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的热传导性质决定着它们的散热能力,也与它们的热稳定性和可靠性有着密切联系。可见,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热传导性质的研究对于微米纳米电子器件的合理设计和可靠使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一直以来,人们研究材料热传导性质的常用方法主要是基于牛顿经典力学的方法——玻尔兹曼传输方程法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但由于电子器件尺寸发展已经达到纳米级别,使得器件性能受到量子效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前面两种经典方法忽略了量子效应,会在低温等量子效应比较明显的场合产生一定的误差;而且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复杂,计算量大,不利于我们模拟粒子数较大的体系。因此本文采用考虑量子效应且计算要求低、速度快的晶格动力学模拟方法来研究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的热传导性质。以下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1.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的晶格动力学理论本文在现有的晶格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推导了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的晶格动力学矩阵,求解其本征值问题,得到了它们晶格振动的频率即声子频率公式、原子位移公式、原子动量公式、晶格振动能量公式、晶格振动群速度公式,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叁阶非和谐势能公式。将叁阶非和谐势能作为微扰,运用Green函数理论推导了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的声子Green函数,并由Green函数极点的虚部得到声子谱线宽度的迭代公式。根据迭代计算得到的声子谱线宽度的结果,还计算了声子自由程。计算结果表明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的低频声子谱线宽度随波矢减小而减小,即其声子寿命随波矢减小而增加;并且低频声子的声子自由程要远大于高频声子的声子自由程。2.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的热传导性质本文在hardy能量通量公式的基础上,推导了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晶格振动的能量通量公式,再运用Green-Kubo公式推导得到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的热传导系数公式,该公式表明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的热传导系数为所有声子的热传导系数之和。而单个声子的热传导系数与其速度、声子能量、声子寿命(或谱线宽度)和自由程密切相关。利用Matlab分别对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热传导系数随尺寸变化的关系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单原子层薄膜的热传导系数随薄膜尺寸增加而增加,并且经数据拟合发现,当其尺寸超过40*40原子层时,热传导系数与尺寸的对数阶呈线性关系,由此可见,当尺寸趋向无穷时,其热传导系数呈发散趋势;纳米管轴向热传导系数随其长度增加而增加,当长度趋近无穷时,其热传导系数也趋向无穷而发散,另一方面,纳米管热传导系数随其口径增大而减小。这些结论为微米纳米电子器件设计中散热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原子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气体,研究了不同色散关系的准粒子动力学行为.分别采用数值时间劈裂谱方法和海森堡绘景解析求解运动方程的方法,针对有初速度和无初速度的准粒子动力学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深入讨论了色散关系中准动量幂次对准粒子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的准粒子色散关系中,当准动量幂次为奇数时,系统会出现相对论Zitterbewegung (ZB)振荡现象;而当幂次为偶数时,准粒子动力学过程中不会出现ZB现象.此外,准动量幂次越大,则准粒子漂移对波包初速度的敏感度越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子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文琦,汪杰,乔园园,王贵昌.金属单原子模型催化剂热稳定性的反应力场(ReaxFF)分子动力学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2019
[2].李志,黄育蕾,陈李梅,廖开宇.冷原子系统中不同色散准粒子波包动力学的模拟[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张恒,黄燕,石旺舟,周孝好,陈效双.Al原子在Si表面扩散动力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物理学报.2019
[4].高伟.双原子分子光缔合与光解离动力学理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
[5].王林雪.基于自旋轨道耦合超冷原子的孤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2019
[6].孙仁平.强激光场中准直双原子分子的电离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9
[7].辛培培.飞秒强激光场中原子的里德堡激发及电离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9
[8].张珊珊.强外场中里德堡原子的光谱特性及动力学性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9
[9].彭鹏.叁角光晶格D能带上超冷原子的动力学演化[D].北京大学.2019
[10].贺业鹏.单原子层薄膜和纳米管的热传导性质的晶格动力学仿真[D].湖南师范大学.2019
标签:金属单原子催化剂模型; 热稳定性; 反应力场(ReaxFF); 分子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