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红口服液论文-赵英霖,金妙文,李作汉

天红口服液论文-赵英霖,金妙文,李作汉

导读:本文包含了天红口服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天红口服液,神经功能

天红口服液论文文献综述

赵英霖,金妙文,李作汉[1](2005)在《天红口服液对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天红口服液对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功能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天红口服液结合西药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 ,疗程均为 14d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疗程结束后行血小板聚集率 (PAgT)、血浆GMP -14 0等测定。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 ,PT降低 (P <0 .0 1) ,血浆GMP -14 0含量降低 (P <0 .0 1)。结论 天红口服液能够抑制或减轻血小板活化 ,改善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5年01期)

赵英霖,金妙文,李作汉[2](2004)在《天红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天红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入选病例 60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治疗组用天红口服液结合西药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疗程结束后进行脑血流量(CBF)测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明显改善(P <0 .0 1) ,CBF增加 (P <0 .0 1)。结论 天红口服液能改善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功能缺损 ,改善其中医临床证候 ,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有效药物。(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04年08期)

赵英霖[3](2003)在《天红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研究及对线栓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研究天红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线栓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1临床研究 对入选病例60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用天红口服液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2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1次。疗程结束后行脑血流量(CBF)、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GMP-140等测定。2实验研究 将7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脑心通组(N组)、天红高剂量组(TH组)、天红中剂量组(TM组)及天红低剂量组(TL组),每组13只,如法制作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缺血4h,再灌流6h,S组大鼠除不插线外其余步骤与其它各组同。N组及TH、TM、TL组大鼠于造模前10天灌服相应药物,每日1次,S组及M组灌服相应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于缺血及再灌注时间终点各进行神经学评分1次。于再灌注终点处死动物,冰上迅速取脑,冠状切为叁部分:视交叉平面厚约2mm,视交叉前平面厚约2mm及视交叉后平面厚约4mm。视交叉平面用2%TTC染色,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出脑梗死面积占该片脑组织面积的百分比;取视交叉前平面梗死边缘区皮层组织约100mg,用酶消化法制作神经细胞悬液,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WP=4>微镜(LCSM)检测皮层神经元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以细胞平均的荧光强度代表细胞内钙浓度;冰上迅速分离视交叉后梗死边缘区皮层组织约100mg,于低温下制作脑组织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皮层匀浆中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的含量。结果1临床研究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和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CBF增加;PAgT降低,血浆GMP-140含量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或P<0.01)。2实验研究 与S组比,其余各组皮层神经元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升高,脑皮层匀浆Asp、Gly含量升高,差异显着(P<0.05或P<0.01);与M组、TL、N组比较,TH组脑梗死面积百分比降低,神经元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减弱,皮层匀浆Asp、Gly含量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或P<0.01);TH与TM组相比,各项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TL与N组比,各项指标亦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天红口服液具有脑保护功能,可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脑梗死面积,治疗脑梗死,值得开发和应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 1.增加CBF,改善血小板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血小板活化等。 2.减轻或抑制兴奋性氨基酸(EAAs)释放,抑制Gly对EAAs的易化作用,减轻神经细胞钙超载,防止或减轻缺血后瀑布反应。(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3-05-01)

倪荷芳,夏卫军,金妙文,卡学广[4](2002)在《天红通脉口服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天红通脉口服液对实验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插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天红通脉口服液对模型动物的存活率、行为体征、体重增长、脑梗死面积和脑指数的影响。结果 :天红通脉口服液能提高模型大鼠的存活率 ,改善模型动物行为体征的异常 ,减少小脑缺血面积 ,降低脑缺血大鼠脑指数。结论 :天红通脉口服液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期刊2002年05期)

倪荷芳,金妙文,夏卫军[5](2001)在《天红通脉口服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观察天红通脉口服液对实验性缺性中风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天红通脉口服液能提高造模大鼠的存活率 ,改善造模动物行为体征的异常 ,减小脑缺血面积 ,降低脑缺血大鼠脑指数。表明天红通脉口服液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01年05期)

朱仕兵[6](2001)在《天红通脉口服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题主要根据脑梗塞的临床表现,联系中医中风病证,进行临床疗效研究和实验的研究。从临床实践提出“瘀”、“痰”、“风”是引发脑梗塞发作的叁大重要病理因素,其中“痰瘀互结”是主要的病理环节,而内风上扰,风、痰、瘀互结又可致更复杂的病理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脑梗塞在急性期以标实为主,“风痰瘀阻、气血壅滞”是本病的病机特点。治疗上确立“消瘀、化痰、熄风”大法,并根据这一大法,研制“天红通脉口服液”,用于脑梗塞的急性期的治疗。 临床研究观察脑梗塞急性期病人共88例,其中治疗组46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42例,总有效率为76.19%,两组相比有显着性的差异,P<0.01。研究表明,天红通脉口服液对脑梗塞患者缺损的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在改善神志状态、语言功能、肩关节活动功能及综合功能等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在改善血流动力学、调整血脂、控制血糖以及调节体内活性物质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实验研究通过插线法制造局灶性脑梗塞大鼠模型,观察天红通脉口服液对实验性脑梗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天红通脉口服液能提高造模大鼠五天内存活率,改善脑梗塞大鼠行为体征,减轻脑水肿和梗塞面积,降低缺血脑组织内过氧化物和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 在研究过程中没有发现毒副作用,是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较理想的中药新制剂。(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1-05-01)

夏卫军[7](2001)在《天红通脉口服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根据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提出“风痰瘀阻”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故确立相应的活血通络、熄风化痰为基本治疗大法,研制成天红通脉口服液。 临床初步观察缺血性中风风痰瘀阻证60例,其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者相比,P<0.05。在改善神志状态、语言表达、四肢关节活动状况等方面,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上未发现天红通脉口服液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实验研究结果来的:1.天红通脉口服液能提高实验性缺血性中风动物的存活率,改各造模大鼠行为体征的异常,减小梗塞面积,减轻脑水肿,降低血清及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氧自由基、细胞粘附分子、肿瘤坏死因子等毒性物质的含量。提示天红通脉口服液对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天红通脉口服液能显着提高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的存活率,改善再灌注大鼠行为体征的异常,缩小梗塞面积。提示天红通脉口服液有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3.天红通脉口液尚能抗老年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和改善老年大鼠血液流变学的作用;提高小鼠耐常压缺氧的能力和改善大鼠腹膜微循环的作用。4.天红通脉口服液经口服给药途径最大耐受量试验结果表明:该药一日给药量为成人一日口服量的360倍,小鼠的最大耐受量为576g生药/kg体重。 综上所述,天红通脉口服液对缺血性中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本文来源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01-05-01)

天红口服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 研究天红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对入选病例 60例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治疗组用天红口服液结合西药治疗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 ,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疗程结束后进行脑血流量(CBF)测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明显改善(P <0 .0 1) ,CBF增加 (P <0 .0 1)。结论 天红口服液能改善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功能缺损 ,改善其中医临床证候 ,可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的有效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天红口服液论文参考文献

[1].赵英霖,金妙文,李作汉.天红口服液对脑梗死风痰瘀阻证病人神经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5

[2].赵英霖,金妙文,李作汉.天红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

[3].赵英霖.天红口服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风痰瘀阻证临床研究及对线栓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流模型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3

[4].倪荷芳,夏卫军,金妙文,卡学广.天红通脉口服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2

[5].倪荷芳,金妙文,夏卫军.天红通脉口服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

[6].朱仕兵.天红通脉口服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7].夏卫军.天红通脉口服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

标签:;  ;  ;  ;  

天红口服液论文-赵英霖,金妙文,李作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