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对华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对华外交,中美关系,特朗普政府
对华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楚树龙,张舒波[1](2019)在《美国对华外交趋向及中美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对华外交主要取决于美国的国家战略、意识形态及美国内政外交形势。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国家利益、国家战略长期较少变化,但在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外交对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安全战略的关注与以往美国政府有些重要的不同。特朗普本人更重视经济,总的执政重点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第一"。(本文来源于《东亚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2](2019)在《论中美经贸斗争的必然性与长期趋势——基于美国外交政策和对华战略演变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8年3月下旬发布对华301调查报告以来,美国对中国掀起了疾风骤雨式的经贸进攻,不仅导致特朗普政府上任后两国元首互访和经贸团队互动创造的良好氛围荡然无存,而且与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对华经贸问题上的合作与克制态度大相径庭,中美经贸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紧张期和危险期,连带中美整体关系滑向破裂的边缘。这种情况近叁十年所未曾有,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迷茫和混乱。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突然"变脸"主要源于特朗普不循常理、随心所欲的个性,是特朗普政治和外交上不成熟的表现,等到特朗普下台,局势会自然好转起来。这种观点没有认识(本文来源于《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课题研究报告)》期刊2019-12-01)
罗伊·亚历山大洛维奇·麦德维杰夫,李冠群,秦莹[3](2019)在《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俄罗斯内政外交和对华关系”的对话》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70年间,苏联这个最早承认新中国政权同时也是中国最大邻国的国家,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俄罗斯联邦政治经济改革的严重教训,对中国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刻的现实借鉴意义。今天的世界正面临着重大变革,中俄关系也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为亚欧大陆乃至全球政治的安全与稳定贡献了关键力量。作为转型国家,俄罗斯国内政治将走向何方?面对西方的联合经济制裁,它将如何应对?它如何看待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构想,它们如何与俄罗斯当前的外交战略进行协调?困顿中的俄罗斯与崛起中的中国之间战略协作的前景又会怎样?为了清楚回答上述问题,本刊特约请俄罗斯着名历史学家、中国问题专家罗伊·亚历山大洛维奇·麦德维杰夫,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期刊2019年05期)
秦升[4](2019)在《政策摇摆与认知分裂:转变中的澳大利亚对华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以来,澳大利亚对华外交的急剧变化成为中澳关系发展的焦点。特恩布尔执政后期所制定的偏激和针对性的对华政策,破坏了中澳经贸合作的双赢局面,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一方面,澳美军事同盟和情报同盟开始影响澳大利亚的经济贸易政策,动摇了澳大利亚平衡外交的根基;另一方面,澳大利亚国内在政府、社会和研究叁个层次的对华认知出现了严重分裂,进一步加剧了对华外交的不确定性。中澳关系矛盾中心的转变、澳大利亚执政党的政策摇摆以及中美战略竞争的加剧预示着澳大利亚的对华外交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来源于《战略决策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周雨桦[5](2019)在《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的非政府组织是其对外公共外交的一大重要方式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提升了美国在他国的知名度和认同感,同时,也传播了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理念,这对于中国发展本土组织、培养本土组织"走出去",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9年23期)
艾苏[6](2019)在《走向和解的“小步”:苏联对华公共外交(1978—1985)》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苏中两国内外政策的逐步调整,双方发生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也在逐渐降低。此时,两国领导人越来越多地考虑到经济和政治上的因素,因而趋向于赞成缓和。双方出于基本的谨慎,同时考虑到世界均势的脆弱性,都认为有必要使用公共外交组织之类的方式来代替官方外交渠道,以进行初步的接触并试探对方。虽然这种外交接触实际上是通过大量的组织和人员提供的各种方式实现的,但是本文的论述对象仅限于主要从事公共外交的苏中友好(本文来源于《中共党史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陆玺砚[7](2019)在《公共外交视角下美日驻华大使馆对华传播特点与启示——以美国和日本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媒体的互动性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新媒体逐渐成为公共外交传播的重要渠道,其中,微信公众平台关联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个圈层,其发展深刻改变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与体验,更引发各国驻华大使馆纷纷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对华传播。美国、日本驻华大使馆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的数量、频率与传播技巧等远超其他国家的驻华大使馆。本文对美日两国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在一个自然月内发布的信息内容进行对比,总结其在栏目设置、推文习性、内容发布等方面的异同和特点,分析其对中国开展公共外交传播的一些启示。(本文来源于《秘书》期刊2019年04期)
陈慈航[8](2019)在《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转向——基于强制外交与威慑理论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实施以来,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经历了从强制外交到威慑的转向,奥巴马执政初期和中期通过强制外交政策逼迫中国"澄清"南海主张及其法理依据,要求中国停止在南海的维权行动,并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进程。从奥巴马执政后期开始,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对华政策逐步由注重强制外交转向更具被动防御性的威慑,以慑止中国主导南海的进一步行动为主要目标。美国的政策转向受到中美南海战略动机不对称因素的深刻影响,也与美国实施强制外交的策略性失误密切相关。基于强制外交转向威慑政策的路径分析可以大体判断,延续在南海对华威慑政策是特朗普政府最为现实的选择,通过对其政策目标的重设和威慑强度的调整,美国将在相当程度上为其中长期政策走势奠定基调。(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19年03期)
孙昕玥[9](2019)在《利益的算计:默克尔政府对华经济外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素来缺少传统的外交资源。二战后,坚挺的马克、常年居于高水平的出口额和综合经济实力成就了德国的“吸引性权力”。德国重新统一后,德国更是将其经济、金融实力外溢到其他外交政策领域,德国借此推动欧洲的联合、世界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并表示要缓和南北矛盾、共同为发展中国家打造发展机遇。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日益走上了世界舞台且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与中国发展好外交关系从而共谋发展,便成为德国内政外交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而经济外交便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论题以国际关系的视角,综合了新现实主义的“权力国家”、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贸易国家”和建构主义的“文明国家”理论,对默克尔政府的对华经济外交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本文对二战后德国历任政府的对华经济外交进行了历史回顾。其中既包含两德分裂时期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对华经济外交,还包含两德统一后科尔政府和施罗德政府的对华经济外交。对默克尔之前的德国历届政府对华经济外交的理念、实施和效益进行了梳理与整合。其次,对默克尔政府对华经济外交的理念进行了分析。由于默克尔政府所面临的国际环境较前任政府发生了变化,其对华经济外交的原则和目标也在延续和继承前任政府的同时有所改变。即,在坚持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同时又加强对价值观因素的强调。然后,出于默克尔政府对华经济外交的理念,本文着重介绍了默克尔政府实施对华经济外交的两种形式:合作型经济外交和规制型经济外交。一方面,默克尔政府为获取利益运用其吸引性权力开展对华合作型经济外交;另一方面,默克尔政府出于价值观因素的考量,运用规则制度对华开展规制型经济外交。最后,本文分析了默克尔政府通过上述两种经济外交形式所取得的效益,即巨大的经济收益和多方面的政治效益,同时也分析了规制型对华经济外交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认为,默克尔政府在对华经济外交中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评估,对经济利益与价值观因素的考量,对德国利益与欧盟利益的不断平衡,都是一种对利益的算计。默克尔政府对华经济外交实际上是综合实现其国家和区域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重要外交手段之一。(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1)
杨艺帆[10](2019)在《自由外交之限度:清泽洌的对华外交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泽洌是战前日本的评论家、自由主义者。其时评内容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本文主要探讨了两战之间的清泽洌的对华外交论。总体而言,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清泽洌认为应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来看待近代中国,将中国的主体分为勤勉的民众与暴虐的政府。在这一认识下,清泽主张日本应该奉行国际协调外交,实行贸易自由主义,审慎对待“满蒙”利益。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清泽选择默认“满洲国”的存在,试图协调中日民族矛盾,构建平等的世界秩序,并提出了重新分割世界殖民地的构想。而分割殖民地案实际上是以搁置中日殖民矛盾为前提的,清泽洌提倡的自由主义精神最终难以在这一构想中实现。(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对华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2018年3月下旬发布对华301调查报告以来,美国对中国掀起了疾风骤雨式的经贸进攻,不仅导致特朗普政府上任后两国元首互访和经贸团队互动创造的良好氛围荡然无存,而且与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历届政府在对华经贸问题上的合作与克制态度大相径庭,中美经贸关系进入前所未有的紧张期和危险期,连带中美整体关系滑向破裂的边缘。这种情况近叁十年所未曾有,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迷茫和混乱。有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突然"变脸"主要源于特朗普不循常理、随心所欲的个性,是特朗普政治和外交上不成熟的表现,等到特朗普下台,局势会自然好转起来。这种观点没有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对华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楚树龙,张舒波.美国对华外交趋向及中美关系[J].东亚评论.2019
[2]..论中美经贸斗争的必然性与长期趋势——基于美国外交政策和对华战略演变的视角[C].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与应对策略(课题研究报告).2019
[3].罗伊·亚历山大洛维奇·麦德维杰夫,李冠群,秦莹.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俄罗斯内政外交和对华关系”的对话[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9
[4].秦升.政策摇摆与认知分裂:转变中的澳大利亚对华外交[J].战略决策研究.2019
[5].周雨桦.非政府组织在美国对华公共外交中的作用[J].管理观察.2019
[6].艾苏.走向和解的“小步”:苏联对华公共外交(1978—1985)[J].中共党史研究.2019
[7].陆玺砚.公共外交视角下美日驻华大使馆对华传播特点与启示——以美国和日本驻华大使馆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秘书.2019
[8].陈慈航.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政策转向——基于强制外交与威慑理论的考察[J].当代亚太.2019
[9].孙昕玥.利益的算计:默克尔政府对华经济外交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
[10].杨艺帆.自由外交之限度:清泽洌的对华外交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