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排气助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助燃,柴油机,制粉,系统,微粒,甲醇,柴油。
排气助燃论文文献综述
赵强,郑道昌,王炳辉,杨成[1](2010)在《YC6A220C柴油机排气余热裂解甲醇助燃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改变YC6A220C柴油机结构和参数的基础上,从排气管道引出高温尾气裂解甲醇气进入柴油机进气管进行混合燃烧,研究了共轨燃烧甲醇裂解气时YC6A220C柴油机的燃烧排放特性。结果表明,与原机相比,燃用预混裂解气的发动机动力性基本无变化,经济性有所提高,在掺烧比为1.5%~6%时,各种负荷下节油可达4%~8%;在高负荷时,NOx排放可降低32.4%,碳烟排放可降低41.6%,HC排放也有明显降低。(本文来源于《汽车技术》期刊2010年08期)
蔡强,郭猛超,资新运,姚广涛,邓成林[2](2010)在《一种柴油机排气微粒喷油助燃再生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柴油机排气加热装置。该装置的创新点在于从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取出新鲜二次空气供给燃烧器燃烧,加热排气。以BJ493ZQ3增压发动机为试验用发动机,将该装置加装在柴油机排气管尾端,应用于微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中,对该装置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对其加热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该排气加热装置能在发动机较大工况范围内快速加热排气到500℃以上,有效燃烧微粒使捕集器可靠再生,同时易于车载,较好解决了微粒捕集器热再生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期刊2010年01期)
谭丕强,楼狄明,胡志远[3](2009)在《助燃剂和DOC协同降低柴油机排气烟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台公交车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柴油助燃剂和氧化催化转换器DOC应用于柴油机时的性能和烟度特性。分别进行了单独使用助燃剂和DOC、协同使用二者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助燃剂,可有效降低柴油机的排气烟度;单独使用DOC,也可有效降低柴油机的排气烟度,怛动力性略有降低和油耗略有增加;二者协同使用时,高负荷时助燃剂降烟效果和中低负荷时DOC降烟效果的优势互补作用下,柴油机各工况下的排气烟度降低较为显着,均好于二者单独使用的效果,且对动力性和经济性基本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期刊2009-10-22)
周永刚,翁善勇,赵虹,陈斌,朗文辉[4](2004)在《排气助燃锅炉型联合循环改造方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一台 5 0MW燃煤机组的老机组改造项目 ,对排气助燃锅炉型联合循环改造方案进行了分析 ,估算了选用燃气轮机的功率 ,计算了燃煤机组改造前后燃烧制粉系统主要参数的变化 ,并给出了可行的改造措施。(本文来源于《热力发电》期刊2004年11期)
排气助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一种柴油机排气加热装置。该装置的创新点在于从柴油机涡轮增压器取出新鲜二次空气供给燃烧器燃烧,加热排气。以BJ493ZQ3增压发动机为试验用发动机,将该装置加装在柴油机排气管尾端,应用于微粒捕集器喷油助燃再生中,对该装置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对其加热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表明,该排气加热装置能在发动机较大工况范围内快速加热排气到500℃以上,有效燃烧微粒使捕集器可靠再生,同时易于车载,较好解决了微粒捕集器热再生存在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排气助燃论文参考文献
[1].赵强,郑道昌,王炳辉,杨成.YC6A220C柴油机排气余热裂解甲醇助燃的试验研究[J].汽车技术.2010
[2].蔡强,郭猛超,资新运,姚广涛,邓成林.一种柴油机排气微粒喷油助燃再生装置设计与试验研究[J].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2010
[3].谭丕强,楼狄明,胡志远.助燃剂和DOC协同降低柴油机排气烟度的研究[C].2009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2009
[4].周永刚,翁善勇,赵虹,陈斌,朗文辉.排气助燃锅炉型联合循环改造方案分析[J].热力发电.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