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力学分析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力学,盾构,有限元,介质,隧道,井筒。
力学分析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陆红,金文龙,王雪刚,林登,傅家林[1](2019)在《动力打桩系统锤击力学分析模型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动力打桩力学分析模型,是进行有效分析的重要基础。近年来PDA动测技术在锤击沉桩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采集的实测数据,简化了海利公式中ξ、η、c的取值问题,为完善锤击力学模型提供了帮助。然而长期以来,不论是海利公式还是其它分析模型,并未详细分析锤击系统中各结构件的弹性属性,仅是简单模糊的定义"桩土体系"总的弹性变形量,是其较大的缺陷。文章从分析动力打桩系统中各结构件的弹性属性切入,提出了特定系统内各结构件只有当刚度系数与载荷量级相匹配条件下,才属于"弹性元件"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更加贴近实际的锤击力学模型,揭示了动力打桩中力学现象的实质,同时获得了桩身弹性吸能的数值估算解。(本文来源于《中国港湾建设》期刊2019年11期)
谢伟华,尹家聪,林勇文,董锴,陈曦[2](2019)在《卫星星箭耦合力学分析模型二次缩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的星箭耦合力学分析模型是利用模态综合法,从卫星有限元模型上直接缩聚得到的。目前的缩聚方法为一次缩聚方法,要求卫星本体以及天线、太阳电池阵等大部件的有限元模型都必须是未经缩聚的纯物理模型。为在无法获得大部件物理模型的情况下得到整星的星箭耦合力学分析模型,文章提出卫星星箭耦合分析模型的二次缩聚方法,可将由卫星本体物理模型和天线一次缩聚模型组成的混合模型二次缩聚为满足运载格式的星箭耦合分析出口模型,并与火箭研制方联合开展星箭耦合分析及结果校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航天器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尉志源,仲伟东,张橙,康庄[3](2019)在《海洋工程大变形柔性结构非线性力学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精确考虑海洋工程柔性结构物的大变形几何非线性问题,本文基于绝对节点坐标法(ANCF)、连续介质力学及有限元法的相关理论,建立了适用于大变形柔性构件的精确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在总体坐标下用斜率坐标代替传统的转角坐标,建立当前构形与参考构形下的参量映射关系,提出了以当前构形描述微元非线性几何关系的方法;由能量变分原理推导建立绝对节点坐标法梁单元的刚度矩阵、质量矩阵及外载荷矩阵,利用有限元法进行单元组装,形成静力和动力的平衡方程。利用FORTRAN语言编写计算程序,选取具有解析解的梁模型进行静力与动力程序验证,最后以缓波形钢悬链立管为例进行静力与动力计算,分析对比了立管的静态与动态特性。结果表明:本文绝对节点坐标法模型可以模拟出缓波形钢悬链立管的构型、张力及弯矩等基本特征,并且能够保持很好的精度。(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付宏宇,王芳芳,侯晓玫[4](2019)在《控制记忆合金丝镍钛根管锉弯曲性能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构建及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叁维有限元实验方法建立模型,用来评价控制记忆合金丝(controlled memory,CM)镍钛根管锉的弯曲性能,并将其与其他相同几何形态的镍钛合金进行比较。方法:基于逆向工程技术,将21 mm长、25#/08锥度的Hyflex NT和Hyflex CM镍钛锉通过悬臂弯曲模型在距锉尖9. 5 mm处固定,力学检测仪压头在距锉尖3 mm处加载/卸载力,最大位移3 mm,得到载荷位移曲线,随后使用显微CT扫描(层间距8μm)镍钛锉,导入ABAQUS(6. 10)构建几何模型。Hyflex NT以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Hyflex CM以幂硬化塑性本构模型,拟合悬臂弯曲的载荷位移曲线。结果:成功构建两个四面体单元模型,节点总数均为99 353,单元总数均为63 744。当加载位移为1 mm时,对距锉尖6. 1 mm处的横截面进行应力分布观测,上、下表面受到的弯曲应力最大,并率先进入相变屈服阶段,有限元模拟能够清楚地给出锉在变形过程中的变形特点、应力分布等各种信息,与实际实验曲线拟合度好。结论:材料本构行为对于镍钛根管锉力学行为的影响十分显着,针对CM丝镍钛根管锉的特性调试参数而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精确地捕捉镍钛根管锉各种变形过程中的特点,且与实际实验曲线拟合度好,可用于CM丝镍钛锉弯曲性能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梁敏飞,张哲,李策,王士民,杨赛舟[5](2019)在《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叁维力学分析模型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已有双层衬砌梁–弹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双层衬砌盾构隧道叁维壳–弹簧力学分析模型。该模型采用压杆–弹簧组合方式模拟双层衬砌的结合面力学相互作用,并充分考虑了由盾构隧道管片接缝引起的结构刚度沿环、纵向分布不连续效应。依托武汉地铁8号线越江隧道工程进行建模计算分析,将计算得出的内力数据与现场实测的内力数据进行对比,两者具有一定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模型模拟双层衬砌盾构隧道结构叁维力学行为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管片内力分布受到环缝和纵缝的影响呈现明显的不连续性,且由于地层岩性不均,管片上部与下部的弯矩亦有较大差异;(2)管片受力稳定后施作二衬,管片自身的内力量值变化较小,二衬主要受到自重作用,内力分布呈现"上小下大"分布规律,其量值与管片相比较小,在建设初期仅起到辅助承载作用。(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席传明[6](2016)在《考虑初始状态影响的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力学分析模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保持井筒完整性不发生结构性破坏、确保井筒维持正常功能,是安全、优质、高效进行钻井和生产作业的重要保证。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的应力状态分析是井筒完整性设计和校核的基础。但是,现有解析模型和大部分有限元模型遵循“先建模后加载”的思路,尚未考虑系统初始受力状态的影响,仅有少数有限元模型考虑了水泥环初始应力的影响,却忽略了井壁初始变形影响,给出的计算结果和认识不够全面。为了准确分析井筒系统的应力和变形,更好的指导井筒完整性设计和校核,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油气井建井过程和水泥环多孔介质特性,探讨了水泥浆候凝结束的初始时刻套管、水泥环和地层对应的初始作用力,将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划分为初始受力状态、虚拟的完全卸载状态以及重新加载状态;基于水泥环和地层的多孔介质假设,应用弹性力学厚壁圆筒理论和修正的位移连续条件,建立了考虑初始状态影响和未考虑初始状态影响的系统力学解析模型。通过实例对比分析两种力学模型得出的应力分布,以及两种模型受套管内压、水泥石力学参数、以及地层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系统在对应位置上的应力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在一定的内外压条件下,水泥环应力分布规律发生了反转。因此,在求解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应力分布时,考虑系统初始受力状态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还以水泥环完整性分析为例,探讨了考虑初始状态影响的系统模型在井筒完整性设计和校核中的应用。其中,借助水泥环失效准则定义了无量纲的拉伸失效指数、剪切失效指数和等效应力失效指数,结合实例进行水泥环力学完整性评价分析。实例分析表明,应用本文建立的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力学模型,可以给出既定油气井后期作业合理的套管内压变化范围,也可以根据后期作业工程要求对水泥石力学性能参数进行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6-06-01)
胡习兵,杨雨薇[7](2016)在《受损钢结构力学分析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8组不同受损程度的Q235钢材进行力学性能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损伤程度对钢材二次加载和卸载时加载弹性模量和卸载弹性模量的影响,提出了受损钢材的力学模型。基于受损截面的应力-应变关系,通过定义受损受弯构件截面的无损高度比K,推导了不同受损程度下构件截面的平均弹性模量和损伤指标的计算公式。用转动弹簧来模拟受损截面的力学性能,根据受损微段的应力-应变关系,推导了受损截面的弯矩-转角关系和截面转动刚度计算公式,提出了可用于受损钢结构力学分析的计算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截面受损降低了结构的刚度,在实际工程应用时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常培敏,刘健,李早元,程小伟,郭小阳[8](2015)在《油井水泥石叁轴力学行为数学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油井水泥石是在地层岩石中工作,必然要受地层围压的作用,其力学性能的表现可以通过叁轴应力实验来考察。为准确描述水泥石在叁轴作用下的特殊力学行为,本文提出了一种数学分析模型,该模型基于Weibull统计理论,从弹塑性损伤失效的角度出发,利用Mohr-Coulomb准则建立起细观与宏观的桥梁,得到了油井水泥石在叁轴应力作用下的统计本构关系。以此本构方程来拟合水泥石在单轴、叁轴应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结果匹配良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5年02期)
柳献,张乐乐,李刚,吴惠明,朱妍[9](2014)在《复合腔体加固盾构隧道衬砌力学行为的宏观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复合腔体加固盾构隧道极限承载力足尺试验为背景,提出一种可用于模拟盾构隧道结构加固工况的非线性迭合模型,用不同的材料定义复合腔体和管片,用双向弹簧单元模拟未加固隧道与复合腔体间的粘结,并通过对比足尺试验结果,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同时详细地描述了一些关键参数的取值,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形象地描述了结构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为运营地铁盾构隧道的工程加固提供了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优秀论文汇编》期刊2014-11-23)
傅强,谢友均,宋昊,周锡玲[10](2014)在《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力学性能的分析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能量机制研究了中国铁路轨道系统(CRTS)Ⅰ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在6种应变率(3.33×10--5/s~1.67×10--1/s)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A砂浆的峰值应力、弹性模量及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均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峰值应力对应变率的敏感性最高,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对应变率的敏感性最低,随着应变率的增大,CA砂浆破坏的脆性特征越明显,碎裂程度越高。机械能与耗散能随着变形的增加持续增大,弹性能在峰值应力前不断积累,峰值应力后迅速释放,导致CA砂浆的整体破坏,应变率越大,机械能与耗散能的增加速率越大,弹性能在峰值应力前的积累速率越大,峰值应力后的释放速率越大。采用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CA砂浆的本构模型,拟合结果与试验结果的相关系数均在0.97以上,能够有效预测CA砂浆在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4年11期)
力学分析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卫星的星箭耦合力学分析模型是利用模态综合法,从卫星有限元模型上直接缩聚得到的。目前的缩聚方法为一次缩聚方法,要求卫星本体以及天线、太阳电池阵等大部件的有限元模型都必须是未经缩聚的纯物理模型。为在无法获得大部件物理模型的情况下得到整星的星箭耦合力学分析模型,文章提出卫星星箭耦合分析模型的二次缩聚方法,可将由卫星本体物理模型和天线一次缩聚模型组成的混合模型二次缩聚为满足运载格式的星箭耦合分析出口模型,并与火箭研制方联合开展星箭耦合分析及结果校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力学分析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陆红,金文龙,王雪刚,林登,傅家林.动力打桩系统锤击力学分析模型的探讨[J].中国港湾建设.2019
[2].谢伟华,尹家聪,林勇文,董锴,陈曦.卫星星箭耦合力学分析模型二次缩聚方法[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9
[3].尉志源,仲伟东,张橙,康庄.海洋工程大变形柔性结构非线性力学分析模型[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9
[4].付宏宇,王芳芳,侯晓玫.控制记忆合金丝镍钛根管锉弯曲性能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构建及力学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梁敏飞,张哲,李策,王士民,杨赛舟.盾构隧道双层衬砌结构叁维力学分析模型及验证[J].岩土工程学报.2019
[6].席传明.考虑初始状态影响的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力学分析模型及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
[7].胡习兵,杨雨薇.受损钢结构力学分析模型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6
[8].常培敏,刘健,李早元,程小伟,郭小阳.油井水泥石叁轴力学行为数学分析模型[J].硅酸盐通报.2015
[9].柳献,张乐乐,李刚,吴惠明,朱妍.复合腔体加固盾构隧道衬砌力学行为的宏观分析模型[C].201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八届年会优秀论文汇编.2014
[10].傅强,谢友均,宋昊,周锡玲.水泥乳化沥青砂浆力学性能的分析模型[J].硅酸盐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