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程序化护理干预可减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急性期;程序化护理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进步,脑出血的救治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但仍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因此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如何改善患者的残疾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成为了临床的研究重点,有研究资料表示在脑出血患者中应用程度化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延缓患者的病情[1],在本次的研究中将分析程序化护理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100例患者为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使用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表将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患者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5.0±4.0)岁。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患者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4.5±4.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年等一般基数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急性期脑出血常规护理,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病情基本护理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实施程序化护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和相关护理资料为患者制定具体的程序化护理方案,并按照护理方案进行具体落实,具体内容如下:
①接诊护理:病情轻中度者予以及时吸氧,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留置导尿并连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的变化。病情较重患者立即送往重症监护室,若患者存在呼吸困难情况则立即实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②用药护理:执行医嘱时做好核对工作,了解患者所使用的药物性质和作用机制,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理作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调整输液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③特殊护理:气管切开患者要做好气道的湿化、及时吸痰;保持患者的口腔及眼部清洁,避免感染;做好对压疮、肺炎、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
④心理护理: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出现的负面情绪要及时疏导,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患者及患者家属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配合度。
⑤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早期进行有效的康复锻炼,明确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时机,为患者制定最佳康复训练方案。训练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护理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
1.4判定指标
生存质量评价使用肢体功能运动简化量表(FMA)和功能独立性检测量表(FIM)评价,分数越高为表现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18.0系统,分类变量以率(%)描述,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和住院时间比较
对照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高于观察组,P<0.05,见表1。
3.讨论
程序化护理是一种全面、整体的护理模式,即运用所掌握医学知识和系统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施计划性、连续性、全面整体护理的一种理论与实践模式[2]。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可看出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程序化护理可有效的降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程序化护理中首先要对患者实施护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保证护理工作的实施质量和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实施不同的接诊护理,使患者及时得到相关的诊疗救治;用药护理中可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用药效果,促进患者的转归;特殊护理可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患者的病情进展;心理护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配合度;康复护理则可促进患者的肢功能早期恢复。
综上所述:程序化护理引用于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刘惠勤,魏万梅.程序化护理干预对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2):282-284.
[2]杜晓丽.程序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4):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