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韧性论文_朱振东,徐坚

导读:本文包含了缺口韧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韧性,缺口,奥氏体,金相,低温,解理,铬钢。

缺口韧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振东,徐坚[1](2013)在《Cu_(56)Hf_(27)Ti_(17)块体金属玻璃的缺口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Cu-Hf-Ti叁元合金的玻璃形成能力对合金成分的依赖性,优化出Cu_(56)Hf_(27)Ti_(17)和Cu_(57)Hf_(27)Ti_(16)合金,其形成金属玻璃棒材的临界直径为5 mm.采用单边缺口试样测量的Cu_(26)Hf_(27)Ti_(17)金属玻璃的缺口韧性KQ为(92±10)MPa·m~(1/2),几乎是Cu_(49)Hf_(42)Al_9金属玻璃(K_Q=(56±9)MPa·m~(1/2))的一倍,是目前所知韧性最高的铜基块体金属玻璃.相对于Cu_(49)Hf_(42)Al_9金属玻璃,Cu_(56)Hf_(27)Ti_(17)金属玻璃的高韧性与其高Poisson比(v=0.361)和低剪切模量(G=38.6 GPa)关联.Cu_(56)Hf_(27)Ti_(17)块体金属玻璃的高韧性表现为裂纹尖端形成大塑性区,在裂纹萌生与扩展过程中,形成大尺寸剪切滑移区和脉纹花样区.Cu_(56)Hf_(27)Ti_(17)和Cu_(49)Hf_(42)Al_9块体金属玻璃在缺口韧性上的差异表明,从Cu-Zr/Hf基合金中去除Al元素有利于金属玻璃的韧化.(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3年08期)

王红[2](2005)在《初始损伤对金属材料缺口韧性的影响及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一种低合金钢和一种铝合金的缺口试样进行了不同预加载荷的四点弯曲正反弯实验,引入了不同的微孔洞损伤量,并消除了缺口根半径的影响,而后通过高温回火处理消除了残余应力和加工硬化,分离出了损伤因素。随后在-196℃下进行弯曲断裂实验和在常温下进行弯曲卸载实验。通过力学参数测量,断口观察和有限元计算与细观模拟对初始损伤对低温解理断裂韧性和延性起裂韧性的影响规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下列主要结果: (1)在-196℃下,对CF钢缺口试样,当预载荷比P_0/P_(gy)≤1.05,即预载荷很小时,试样中几乎没有预损伤,表征低温缺口韧性的参数P_f,W_f,和P_f/P_(gy)和解理断裂应力σ_f基本不随P_0/P_(gy)变化;当P_0/P_(gy)>1.05后,随着预载荷(预损伤量)的进一步增加,缺口韧性和σ_f迅速降低。 (2)在-196℃下,缺口韧性随初始损伤量的增加而降低的原因是预载荷时引入的损伤,即已形核和正在长大的微孔,尤其是长条形的大缺陷,在随后的低温加载时,使在孔洞前端或旁边产生较高的局部应力—应变集中,弥补了外场正应力σ_(yy)的不足,从而使解理发生在较低的P_r下,测量的外场σ_(yy)=σ_f的值也下降。 (3)在常温下,对CF钢试样,当P_0/P_(gy)<1.05时,延性开裂载荷P_i基本不变;当1.05<P_0/P_(gy)<1.47时,随P_0/P_(gy)的增加,即初始损伤量增加,P_i下降,且下降速度加快,说明损伤也使材料的延性起裂韧性下降。对LD31铝合金试样,P_i随P_0/P_(gy)变化的曲线形态与CF钢相似,但在P_0/P_(gy)=1.0时,韧性即开始下降,在P_0/P_(gy)=1.0~1.25内,下降逐渐变快,其Pi也比CF钢低。 (4)随P_0/P_(gy)的增加,试样中引入的初始损伤量增加,微孔尺寸变大,后续加载时,初始孔洞继续长大,且速率加快,并与其它初始孔洞及缺口根部过早汇合,导致早期开裂,故P_i下降。同时,后续加载时,又有新的孔洞形核、长大,并与原孔洞交互作用,使总体损伤率加快,从而使材料韧性下降。 (5)含初始孔洞材料的损伤演化的FEM模拟表明:叁向应力σ_m/σ_e和等效塑性应变ε_p促使孔洞长大。初始大尺寸孔洞长大的快一些;处于某些特定位置的孔洞(与最大正应力S22呈45°连线上的孔洞)长大快一些。个别大孔洞之间存在应变局部化(高的ε_p应变),这是促使大孔洞聚合的原因。σ_m/σ_e的增加,使微孔长大速率加快,损伤率加快,从而使材料延性起裂韧性降低。同一σ_m/σ_e时,不同的应力状态(S_(11),S_(22),S_(33))对微孔的损伤演化也有影响。孔洞不均匀分布时的损伤发展速率明显快于均匀分布的情形。(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05-05-01)

王晓芬[3](2001)在《镍系低温用钢缺口韧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材料的试验检测及金相与电子断口分析 ,总结出调质工艺、正火 +调质及不同的加热与回火温度对LF3锻钢和LC3铸钢低温韧性的影响 ,为改善这 2种钢低温韧性的稳定性提供了良好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阀门》期刊2001年04期)

梁益龙,雷旻,钟蜀辉,江山[4](1998)在《板条马氏体钢的断裂韧性与缺口韧性、拉伸塑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超高强度板条马氏体钢的平面应变断裂韧性与缺口韧性、拉伸塑性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断裂韧性受控于裂尖前沿很小范围内(1—2倍临界裂纹张开位移c)显微组织的微观塑性,钝缺口韧性、拉伸塑性则受控于奥氏体晶粒尺寸或板条束直径。特征距离与裂纹尖端钝化所产生的有效变形区尺寸(2c)相对应。并提出断裂韧性与缺口韧性、拉伸塑性的关系取决于尖裂纹前沿有效变形区尺寸(2c)与原奥氏体晶粒尺寸(dγ)的相对大小。当2c>(1-2dγ)时,两者的变化一致(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1998年09期)

高国良[5](1998)在《M-A组织对热影响区缺口韧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热模拟试验,对加热到1350℃的四种低合金高强度钢进行了不同冷却速度的连续冷却,并进行了不同温度回火的热循环,研究了M-A(马氏体一奥氏体)组织的析出形态及其分解、M-A组织百分比、奥氏体晶粒尺寸和元素含量对模拟热影响区(HAZ)硬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指出块状M-A是影响缺口韧性的主要因素。通过控制连续冷却时间和冷却后给以适当的回火工艺,可以减少或分解块状M-A组织,并可使热影响区的缺口韧性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钢管》期刊1998年04期)

王崇恕[6](1995)在《用作管件要求缺口韧性试验的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作管件要求缺口韧性试验的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ASTMA350/A350M—931.范围1.1本标准主要包括供低温工况和需作缺口韧性试验的各类碳钢和低合金钢锻造或轧制法兰、锻造管件和阀门。它们加工成参照如第2章的ANSI和API标准规定的尺寸或尺寸标准...(本文来源于《阀门》期刊1995年02期)

Petr,Levi,ek,张裕庆[7](1981)在《铝对用6%镍和0.5%钼变质处理的13%铬钢缺口韧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低碳马氏体型不锈钢有极其良好的机械性能,有良好的耐蚀性和耐气蚀性,而且有令人满意的可焊性。因此,这种钢用于生产要求很严格的水轮机和动力设备的零件。然而,铸件生产的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熔炼冶金工程、热处理和铸造工艺领域中一系列问题的限制,这些问题迄今没有一致的解决方法。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分析铝对这种钢的缺口韧性的影响和对缺口韧性试验后断面形态变化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大型铸锻件》期刊1981年02期)

E.,G.,Nisbett,谢燮揆[8](1981)在《用介临界热处理改善原子能反应堆锻件的缺口韧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介临界热理处理可以改善用于原子能反应堆的和其他重要用途的碳钢及低合金钢开模锻件的缺口韧性。此工艺对由于受试验机的限制,不能在超过-20℃温度下进行夏氏V型缺口冲击试验的锻件,是行之有效的。介临界热处理工艺包括一次最终介临界(本文来源于《大型铸锻件》期刊1981年01期)

[9](1970)在《变质奥氏体形变处理对弹簧钢疲劳寿命和缺口韧性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变质奥氏体形变处理,实际上是金属的变形和热处理的综合。这种处理,对某些弹簧钢的疲劳寿命可提高800%之多。形变处理后,对共抗张性能和塑性稍有影响,但是却能大大改善钢的缺口韧性。(本文来源于《国外汽车》期刊1970年02期)

缺口韧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对一种低合金钢和一种铝合金的缺口试样进行了不同预加载荷的四点弯曲正反弯实验,引入了不同的微孔洞损伤量,并消除了缺口根半径的影响,而后通过高温回火处理消除了残余应力和加工硬化,分离出了损伤因素。随后在-196℃下进行弯曲断裂实验和在常温下进行弯曲卸载实验。通过力学参数测量,断口观察和有限元计算与细观模拟对初始损伤对低温解理断裂韧性和延性起裂韧性的影响规律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下列主要结果: (1)在-196℃下,对CF钢缺口试样,当预载荷比P_0/P_(gy)≤1.05,即预载荷很小时,试样中几乎没有预损伤,表征低温缺口韧性的参数P_f,W_f,和P_f/P_(gy)和解理断裂应力σ_f基本不随P_0/P_(gy)变化;当P_0/P_(gy)>1.05后,随着预载荷(预损伤量)的进一步增加,缺口韧性和σ_f迅速降低。 (2)在-196℃下,缺口韧性随初始损伤量的增加而降低的原因是预载荷时引入的损伤,即已形核和正在长大的微孔,尤其是长条形的大缺陷,在随后的低温加载时,使在孔洞前端或旁边产生较高的局部应力—应变集中,弥补了外场正应力σ_(yy)的不足,从而使解理发生在较低的P_r下,测量的外场σ_(yy)=σ_f的值也下降。 (3)在常温下,对CF钢试样,当P_0/P_(gy)<1.05时,延性开裂载荷P_i基本不变;当1.05<P_0/P_(gy)<1.47时,随P_0/P_(gy)的增加,即初始损伤量增加,P_i下降,且下降速度加快,说明损伤也使材料的延性起裂韧性下降。对LD31铝合金试样,P_i随P_0/P_(gy)变化的曲线形态与CF钢相似,但在P_0/P_(gy)=1.0时,韧性即开始下降,在P_0/P_(gy)=1.0~1.25内,下降逐渐变快,其Pi也比CF钢低。 (4)随P_0/P_(gy)的增加,试样中引入的初始损伤量增加,微孔尺寸变大,后续加载时,初始孔洞继续长大,且速率加快,并与其它初始孔洞及缺口根部过早汇合,导致早期开裂,故P_i下降。同时,后续加载时,又有新的孔洞形核、长大,并与原孔洞交互作用,使总体损伤率加快,从而使材料韧性下降。 (5)含初始孔洞材料的损伤演化的FEM模拟表明:叁向应力σ_m/σ_e和等效塑性应变ε_p促使孔洞长大。初始大尺寸孔洞长大的快一些;处于某些特定位置的孔洞(与最大正应力S22呈45°连线上的孔洞)长大快一些。个别大孔洞之间存在应变局部化(高的ε_p应变),这是促使大孔洞聚合的原因。σ_m/σ_e的增加,使微孔长大速率加快,损伤率加快,从而使材料延性起裂韧性降低。同一σ_m/σ_e时,不同的应力状态(S_(11),S_(22),S_(33))对微孔的损伤演化也有影响。孔洞不均匀分布时的损伤发展速率明显快于均匀分布的情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缺口韧性论文参考文献

[1].朱振东,徐坚.Cu_(56)Hf_(27)Ti_(17)块体金属玻璃的缺口韧性[J].金属学报.2013

[2].王红.初始损伤对金属材料缺口韧性的影响及机理[D].兰州理工大学.2005

[3].王晓芬.镍系低温用钢缺口韧性的研究[J].阀门.2001

[4].梁益龙,雷旻,钟蜀辉,江山.板条马氏体钢的断裂韧性与缺口韧性、拉伸塑性的关系[J].金属学报.1998

[5].高国良.M-A组织对热影响区缺口韧性的影响[J].钢管.1998

[6].王崇恕.用作管件要求缺口韧性试验的碳钢和低合金钢锻件[J].阀门.1995

[7].Petr,Levi,ek,张裕庆.铝对用6%镍和0.5%钼变质处理的13%铬钢缺口韧性的影响[J].大型铸锻件.1981

[8].E.,G.,Nisbett,谢燮揆.用介临界热处理改善原子能反应堆锻件的缺口韧性[J].大型铸锻件.1981

[9]..变质奥氏体形变处理对弹簧钢疲劳寿命和缺口韧性的改进[J].国外汽车.1970

论文知识图

管体母材力学性能分布情况的缺口韧性与屈服强度关系图叁点弯曲实验后Cu4gH几ZA19和Cu洲H几7T...一7平均P产gy=.1027试样典型断口形貌一落锤缺口韧性与温度的关系含量对共聚物缺口韧性的影响

标签:;  ;  ;  ;  ;  ;  ;  

缺口韧性论文_朱振东,徐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