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藏药业生产基地获得药品GMP证书(论文文献综述)
王仕军[1](2020)在《RYH制药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全球医药需求不断增加,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出口产品。在目前的国际医药市场中,欧美日等国家始终占据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主导者的作用。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医药市场不断涌入国际制药企业,使得国内医药市场的竞争程度不断提升。目前,我国持续深化的医改,更加剧了国内医药市场的复杂性。国内制药企业不得不开始放眼全球市场,在这种背景下,国际化经营成为国内制药企业面对的重要课题。首先,本文以国际化战略理论、中国药企国际化战略相关研究为指导,通过对RYH制药公司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进行分析得出RYH制药公司在产品管线,基础建设,质量研发等占有优势,同时面临国际制药标准GMP要求不断提高,竞争者增多的外部环境。其次,对RYH制药公司的国际化发展现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公司高管以及相关部门得出RYH制药公司国际化战略存在自主品牌的推广不足,缺少高端市场的布局,国际化产品创新战略不明确,缺少海外建厂的多国战略,信息管理不科学等问题。针对问题,然后通过SWOT就企业面临的外部机会、威胁,内部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第三,基于SWOT矩阵分析得出的SO,WO组合的战略,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调整产业布局进入高端市场;推进产品创新战略打造明星产品;实施多国化战略生产本土化;实施全球化战略推广自主品牌,下沉国外市场的终端渠道,使公司得以实施标准化生产。目的是RYH制药公司维持现有的国际业务基础上,通过优化战略能够使得其国际业务发展有更高层次的提升。第四,为使得国际化战略的优化实施得以保障,提出包括基础设施与技术升级投入、加强法律法规人员队伍建设、推进FDA认证进程、积极开展品牌建设、建立相关组织机构,以及信息化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措施。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并提出不足和展望。
李海霞[2](2020)在《HK医药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医药制造产业是集约化,国际化和高度专业化的发展行业之一,也是经济发展的支撑重点。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国家医药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发展的趋势,医药产业已经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部分,国家政策有力地促进和支持医药产业的发展。作为医药行业的一部分,我国的化学制药企业发展迅速。然而,由于受相关政策因素及市场竞争的影响,医药制造领域新的市场竞争形势和总体结构,使化学原料药制造企业进入低利润发展阶段。对于现有医药企业医药制造企业,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医药制造企业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能够有效的提升医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本文以HK医药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在医药改革的背景下,企业面临外部市场激烈竞争压力下的经营困境。本文利用SWOT、BCG矩阵等相关的战略工具,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起有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的企业业务发展战略。研究发现,在医药深化改革的背景下,HK医药公司具有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产品技术先进性等众多的内部优势的同时,存在着内部资源管理混乱的发展困境。面对企业发展状况,通过相关战略分析本文提出相匹配的SO-跨越式发展战略、ST-纵向一体化战略、WO-职能战略可供业务选择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战略保障体系。以此来帮助HK医药公司有效的全面把握自身发展的整个动态过程,使其更好的理解战略管理的内涵和实现路径,从而重新制定相适应的业务发展策略,帮助企业建立市场竞争优势。本文可以为在深化改革背景下同行业的医药制造企业找到适应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提供实际借鉴指导。
苏凯[3](2020)在《QL制药公司药品质量管理优化》文中认为企业竞争的实质,归根结底是产品质量的竞争,提升产品质量,是确保市场占有率,进而保持持续经营的关键所在。药品质量水平不仅与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有关,而且与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有关。对于制药行业的公司而言,如何确保药品质量在于建立质量管理的战略地位。质量管理水平在其市场竞争中的必要性不言而喻。这篇论文的研究对象为QL制药公司,选择该公司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本人非常熟悉公司的生产质量管理情况。QL制药公司质量管理的依据就是新版本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GMP缩写)。本文运用问卷调查、访谈提纲、文献比对等研究方法,对QL制药公司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讲解了制药行业里质量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针对质量管理中难点问题加以思考分析,如偏差、变更、供应商评估、验证体系等问题,找出QL制药公司药品质量管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并且分析研究这些原因,例如研究分析偏差的管理、变更的控制、供应商的审计及管理、验证体系管理等等,彻底解决本公司药品质量管理系统方面的问题,得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完善偏差管理、改善变更控制、优化供应商评估和完善质量验证体系。观察山东省所有的医药生产企业,QL制药公司绝对是一家大中型药品生产企业,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历程中,特别是在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需要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本公司在质量管理过程中遇到了众多问题,本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一些有很强代表性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他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借鉴解决思路,并给与启示。对于质量管理来说,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并持之以恒,在持续完善改进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优化完善质量管理,企业发展离不开质量。公司的质量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认真履行社会责任,更好的实现对患者的承诺。
任航[4](2020)在《仙琚制药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甾体原料药物的发现及成功合成被誉作上世纪医药工业取得的两个突破性进展之一,是仅次于抗生素的第二大类药物,应用领域广阔、潜力空间巨大,然而,在甾体药物领域内,其行业特点和产品特性致使我国原料药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原料药在制药行业中价值权重的日益提升巩固了甾体原料药企业的行业地位,原料药企业逐步迎来了走出去的新契机,开启了进军国际市场的新征程。仙琚制药作为原料药行业龙头企业,其发展壮大之路可谓是我国医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缩影。本文运用PEST、SWOT和波特五力模型来探析仙琚制药国际化发展的环境,在梳理仙琚制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发展动因、发展战略,并运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考察其经营状况,进而挖掘出仙琚制药国际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及其未来国际化的发展策略,期望可以为医药行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何川[5](2019)在《基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天安药业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2015年8月18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里,将“提高仿制药质量,加快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作为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五大目标之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正式走进了大众视野。质量管理是保障药品生产质量的重要活动,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将质量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评价过程中,才能确保仿制药的生产全过程符合质量规范并具有疗效一致性。本文采用了企业调查访谈以及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全面质量管理、风险管理、质量源于设计等理论方法的学习,结合PDCA循环方法的使用,对国内外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质量管理要求进行解读,剖析天安药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项目开展情况以及质量管理现状,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原因进行总结,为天安药业质量管理水平提升提供策略选择。通过研究分析认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行业洗牌,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是对国内制药行业的一次巨大冲击,是制药企业的优胜劣汰过程。天安药业坚定的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就是为了在行业重塑的过程中抢占先机,立足于糖尿病药物市场,这是天安药业的机遇,也是巨大挑战。其次,天安药业质量管理存在一致性评价项目药学研究资料不完善、产品试制成本高、质量偏差呈上升趋势以及风险识别评估不及时四方面主要问题。为了提升天安药业质量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全面质量管理、质量源于设计等质量相关理论,进行了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策略分析与选择。建议将PDCA循环与质量管理工作相结合,做到常态化的质量管理、信息化的数据管理,通过质量源于设计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项目结合,使产品研发的质量设计、技术转移及过程执行有质量体系的保障。最后,通过人力资源、企业战略、硬件设施三方面作为保障,完成质量管理组织架构优化,建立质量绩效管理办法,形成企业的质量文化,建设企业发展所需的硬件设施。本文以天安药业的质量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问题,提出企业质量管理改进的策略,以此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顺利开展。天安药业作为中小制药企业,本文研究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同行业同类规模的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王琛琛[6](2019)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持有权转让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多年来一直实行药品生产许可的药品注册许可制度,将药品生产许可与上市许可“捆绑”管理,只有拥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生产企业才能拥有药品上市许可的资格,药品的批准文号只发给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研制机构和其他机构不能获取药品上市许可。药品注册许可属于行政许可,行政许可不具有可转让性,因此没有财产权属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药品知识产权所有权、上市许可权等民事权利处分权,以及药品研制、生产、流通资源合理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原来的药品注册制度的弊端逐渐显露,原《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制度已不适应调整药品研制机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其他相关主体有关药品上市的关系与行为的需要。2015年11月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在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四川10个省(市)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试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扩大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范围,使药品研究机构等主体得以获得药品上市许可的资格及相应权利,对我国药品管理、医药经济将产生重大影响。通过研究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施行情况,以及2019年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中有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相关条款的规定,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重点分析,对既往药品技术转让数据统计并分析,解析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持有权的权利属性,探讨持有权的转让可能遇到的问题,以期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持有权转让作出预判,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后续的完善提出合理的建议。
王南[7](2019)在《自愿性信息披露法律规制研究 ——以证监会首例行政处罚为切入点》文中指出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基于市场拓展的需要,自愿主动地披露法律法规强制要求披露的信息以外的信息,其与强制性信息披露共同组成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由于我国目前自愿信披的法律规制尚不完善,上市公司违法自愿信披难以得到有效规制。2017年6月,证监会对宝利国际及相关责任人员违法自愿信披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该案系证监会首次对上市公司违法自愿信披进行行政处罚的案件,对上市公司自愿信披合规披露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本文以宝利国际案为切入点,对涉案披露信息性质的界定、违法披露行为的认定以及行政处罚的法律适用进行深入剖析。同时,结合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自愿信披实践,探究现阶段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通过研究,本文认为我国就自愿信披的法律规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立法体系混乱,法规之间对于披露的内容和要求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二是行政处罚采取单一罚则不合理,民事赔偿责任不明确;三是上市公司预测性信息自愿披露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法律规制的完善提出相关建议:一是完善立法,在法律层面上确认自愿信披制度并建议出台专门的披露指引;二是设置过罚相当的行政处罚条款,明确违法自愿性信息披露民事赔偿责任;三是优化预测性信息的自愿披露制度。本文分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章为自愿性信息披露概述。首先,通过分别阐述与强制信披以及与主动披露的区别,对自愿信披的概念做一界定。自愿性信息披露与强制性信息披露是相对的概念,其界定的标准为所披露的信息是否为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要求应当披露。自愿信披均为主动披露,但主动披露不仅包括自愿披露的信息,也包括主动披露有强制披露要求的信息,且主动披露此类信息通常会构成违法信披。其次,本章对自愿信披的基础理论做了介绍,主要包括有效市场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根据有效市场理论,若一家上市公司想与其他公司相区别而获得竞价优势,需尽可能多的主动自愿地披露信息。信号传递理论解释了上市公司即使没有强制披露某些信息的义务,也具有自愿向资本市场披露信息的动机。委托代理理论则解释了上市公司自愿向投资者进行信息披露的激励因素。第二章主要考察我国自愿信披实践。首先,通过对自愿信披规范演进历程的梳理,总结出我国自愿信披的发展阶段。1993年至2000年为强制性信息披露主导阶段,在该阶段中,自愿信披相关内容在个别规范中已有体现。2001年至2014年为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确立阶段。国家在此阶段通过出台和修订一系列鼓励自愿信披的规范文件,确立了自愿信披制度,与强制信披制度共同组成我国信息披露制度。2015年至今为我国自愿信披制度的发展阶段。在该阶段中,上市公司自愿信披的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披露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其次,本章通过规范分析,就我国自愿信披的合规性要求进行了归纳。再次,基于自愿信披的法律规范文本,本章对披露的范围与内容做了界定。各规范性文件对自愿性信息披露内容的规定通常以原则性的概括立法和具体的列示性条文予以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起我国自愿信披制度。最后,本章对样本上市公司2017年度报告中涉及自愿信披的部分,以及上市公司以临时公告为形式自愿披露相关信息的情况做了统计。统计结果一方面反映了上市公司自愿信披的现状,另一方面揭示了上市公司披露实践总体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就证监会对宝利国际违法自愿信披行政处罚一案展开深入剖析。本章通过对该案违法披露事项的界定,违法披露行为的认定以及证监会行政处罚的法律适用分析,认为《证券法》存在立法疏漏。因为《证券法》第六十三条未对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做出要求,未对“未按照规定披露信息”做出规制,宝利国际的两起自愿信披行为并未违反《证券法》第六十三条。此外,《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三条第一款对强制信披和自愿信披的违规法律责任不加以区分,作为处罚宝利国际违法自愿信披的依据,其合理性值得商榷。第四章基于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研究结果,归纳总结我国自愿信披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自愿信披的相关立法粗疏。主要包括立法体系混乱、《证券法》中信息披露的合规性要求存在疏漏以及自愿信披的法律规范对同一披露事项存在规定不同的现象。二是法律责任存在缺陷,主要包括行政处罚采取单一罚则不合理以及民事赔偿责任不明确两个问题。行政责任方面,因自愿信披义务的违反,其客观表现、危害结果以及信息披露义务人的主观恶性都低于强制信披义务的违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适用于同一行政处罚条款会加重上市公司的试错成本,遏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意愿。民事赔偿责任方面,在违法自愿信披是否产生民事赔偿责任以及虚假陈述界定这两个问题上,证券法与相关司法解释存在规定不一致的情况。三是盈利预测自愿披露不足。无论是在招股说明书还是年度报告中,我国发行人和上市公司对盈利预测自愿披露的意愿普遍不强。其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国盈利预测责任制度不合理,包括不问主观过错,仅以客观结果界定责任以及缺少相应的免责机制。第五章承接第四章中总结出的问题,拟提出自愿信披法律规制的建议。一是需在法律层面上确认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修订《证券法》时应增设自愿信披制度,并对信息披露的合规性要求进行完善;证监会颁布的相关文件中涉及自愿信披的内容可单独成节,并可借鉴域外成熟资本市场的经验,出台管理意见进而明确披露范围;证券交易所也可出台专门的披露指引,鼓励上市公司进行自愿信披;二是健全包括行政责任以及民事责任在内的违法自愿信披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方面,现行《证券法》对信息违法披露采取单一罚则的做法无法有效遏制严重的违法披露行为,也不利于鼓励上市公司自愿披露信息。本章建议《证券法》在修订时,针对披露的具体信息、主客观情况以及危害结果,设定差异化、有针对性的行政处罚层次。民事赔偿责任方面,本章建议在《证券法》第六十九条违法披露形式中增设“其它不正当披露”的兜底表述,并对司法解释中“重大事件”的认定标准进行修订,使《证券法》与司法解释中引发民事赔偿责任的违法披露类型保持一致,并明确违法自愿信披的民事赔偿责任;三是对盈利预测自愿披露的相关制度进行优化,提升上市公司盈利预测自愿披露的意愿。本章建议取消当前以客观利润结果作为判断盈利预测责任承担唯一依据的做法,应给予披露人解释说明的机会。若披露人能合理说明,则应免于证监会的处罚。此外,盈利预测作为自愿披露的预测性信息,同样能构成虚假陈述。但由于盈利预测属于预测性信息,因此在认定上需区别于历史性信息虚假陈述的认定。最后,在我国相关制度完善后,可适时借鉴域外“安全港”规则和“预先警示”理论,鼓励发行人和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盈利预测。
顾高洪[8](2017)在《F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延伸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品牌延伸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形式,也是促进企业产品多样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品牌延伸能够实现提升品牌价值、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利用成功品牌研发、生产、推广与销售功能相似或者不同的新产品,能够有效提升新产品推广效率,降低营销与推广的成本。但品牌延伸也存在着品牌稀释、品牌形象下降等风险,运作不好反而不利于企业发展。因此企业在品牌延伸过程中一定要制定科学的策略,才能有效的控制品牌延伸风险,并促使品牌延伸为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提高成功品牌价值而服务。通过文献研究与工作实践分析,企业在品牌延伸过程中,若盲目相信品牌延伸给企业带来效益,而忽视对品牌延伸风险管理,这无疑会给企业品牌延伸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为企业寻求合理的品牌延伸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以F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通过分析该公司发展现状与品牌经营不足之处,探讨该企业品牌延伸的必要性,为该企业品牌延伸提出策略构想与实施意见。本文首先进行理论分析,包括品牌战略理论研究、品牌延伸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以及企业品牌延伸策略选择等,为本文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包括医药行业发展宏观环境分析与政策环境分析。再次分析F药业集团发展现状,主要经营产品、研发及生产基地、该公司品牌建设所具有优势与不足之处,探索该公司品牌延伸的必要性。最后根据相关理论指导对F药业集团品牌延伸策略提出实施及保障措施。既可以为F药业集团做好品牌延伸有效控制风险提供建议,也可以为其他企业做好品牌延伸风险控制提供借鉴。
石惠榕,李爱琴[9](2017)在《西藏药业社会责任能力分析》文中提出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时代新的商业规则。由于频发药品安全隐患,人们开始高度重视医药制造业的社会责任。本文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对西藏药业的社会责任能力进行分析,以期能为民族地区医药制造业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借鉴和参考。
刘泉红,刘方[10](2014)在《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较快,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增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产业发展仍存在诸如产业集中度较低、研发创新能力弱、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低等突出问题。从政策层面看,我国已有的医药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强推动作用,但同时,产业政策在某些方面的缺失也对产业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新药注册审批政策不完善导致企业创新积极性不强;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不完善导致药品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科技政策不合理导致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弱;质量安全监管政策不完善导致药品市场存在恶性竞争;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缺陷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产生等。纵观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药品产业政策,普遍高度重视医药行业科技产业政策,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促进行业发展,采取措施加强药品生产质量保证,并且十分注重药物经济评价在药品定价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着眼未来,必须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强政府对企业新药研发的引导,进一步优化医药产业结构和布局,完善招标采购政策,深化监管制度改革,完善价格管理制度,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西藏药业生产基地获得药品GMP证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藏药业生产基地获得药品GMP证书(论文提纲范文)
(1)RYH制药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回顾和文献评述 |
2.1 国际化战略理论概述 |
2.1.1 企业国际化理论 |
2.1.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2.1.3 战略调色板 |
2.2 药企国际化战略研究文献评述 |
2.2.1 中国药企国际化战略相关研究成果 |
2.2.2 国外药企国际化战略相关研究成果 |
2.2.3 研究述评 |
第3章 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法律环境 |
3.1.2 经济环境 |
3.1.3 社会环境 |
3.1.4 技术环境 |
3.2 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
3.2.1 国内的行业现状 |
3.2.2 国际市场的现状 |
3.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3.3.1 未来目标 |
3.3.2 竞争对手的假设 |
3.3.3 竞争对手的当前战略 |
3.3.4 竞争对手的能力分析 |
3.3.5 竞争对手的反应或战略改变 |
第4章 内部资源能力分析 |
4.1 资源分析 |
4.1.1 有形资源 |
4.1.2 无形资源 |
4.2 企业能力 |
4.2.1 生产能力 |
4.2.2 营销能力 |
4.2.3 研发能力 |
4.2.4 组织能力 |
4.2.5 质量保障能力 |
4.2.6 企业核心能力 |
第5章 RYH制药公司国际化战略现状分析 |
5.1 公司简介 |
5.2 RYH制药公司国际化现状 |
5.3. RYH制药公司国际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
第6章 RYH制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优化 |
6.1 RYH制药公司国际战略SWOT分析 |
6.1.1 优势(strengths)分析 |
6.1.2 劣势(weakness)分析 |
6.1.3 机会(opportunity)分析 |
6.1.4 威胁(threats)分析 |
6. 2RYH制药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的优化 |
6.2.1 调整产业布局进入高端市场 |
6.2.2 推进产品创新战略打造明星产品 |
6.2.3 实施多国化战略生产本土化 |
6.2.4 实施全球化战略推广自主品牌 |
第7章 RYH制药公司国际化战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
7.1 基础设施与技术升级投入 |
7.2 加强法律法规人员队伍建设 |
7.3 积极推进FDA认证进程 |
7.4 积极开展品牌建设 |
7.5 健全国际业务组织机构 |
7.6 完善信息化建设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不足和展望 |
附录 RYH制药国际化战略现状调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HK医药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动态 |
1.2.2 医药企业发展战略的相关研究动态 |
1.3 论文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的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1.3.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基础 |
2.1 战略管理的发展历程 |
2.2 企业业务战略理论 |
2.2.1 成本领先战略 |
2.2.2 差异化战略 |
2.2.3 集中化战略 |
2.3 企业战略分析方法 |
2.3.1 SWOT分析方法 |
2.3.2 产品业务BCG分析 |
第3章 HK医药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
3.1 HK医药公司简介 |
3.2 HK医药公司战略管理现状分析 |
3.3 HK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3.3.1 HK公司的业务梯次分析 |
3.3.2 HK公司产品BCG分析 |
3.3.3 HK医药公司资源能力分析 |
3.3.4 HK医药公司核心能力分析 |
第4章 HK医药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4.1 一般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1.4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
4.2 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
4.2.1 行业产业链分析 |
4.2.2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
4.3 中国原料药行业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 |
4.3.1 全球原料药市场发展概况 |
4.3.2 国内原料药市场发展概况 |
4.3.3 医药CMO行业发展概况 |
第5章 HK医药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
5.1 HK医药公司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
5.2 HK医药公司发展战略的目标与定位 |
5.3 HK医药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构建 |
5.3.1 HK医药公司总体战略 |
5.3.2 HK医药公司业务战略的重点 |
5.3.3 HK医药公司业务体系 |
5.3.4 HK医药公司业务发展的部署 |
5.3.5 主要业务的发展步骤分析 |
5.4 HK医药公司职能战略 |
5.4.1 核心能力战略 |
5.4.2 财务战略 |
5.4.3 人才培养战略 |
第6章 HK医药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HK医药公司战略实施 |
6.2 组织结构重构 |
6.2.1 建立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组织架构 |
6.2.2 建立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治理结构 |
6.2.3 建立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 |
6.3 HK医药公司资源匹配 |
6.3.1 影响资源分配的因素 |
6.3.2 战略资源的分配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QL制药公司药品质量管理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1.5 论文主要创新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
2.1.1 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
2.1.2 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 |
2.2 药品质量管理基本理论 |
2.2.1 药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过程 |
2.2.2 药品质量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3章 QL制药公司药品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QL制药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3.2 QL制药公司药品质量管理现状 |
3.3 调查方法 |
3.3.1 调查问卷、访谈提纲的设计和实施 |
3.3.2 调查结果分析 |
3.4 QL制药公司药品质量管理问题 |
3.4.1 变更管理问题 |
3.4.2 偏差管理问题 |
3.4.3 供应商管理问题 |
3.4.4 质量验证问题 |
3.5 QL制药公司药品质量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5.1 变更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5.2 偏差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5.3 供应商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3.5.4 验证体系问题原因分析 |
第4章 QL制药公司药品质量管理优化 |
4.1 变更管理的改善 |
4.1.1 改变追踪方式并规定变更关闭效期 |
4.1.2 优化产品稳定性跟踪流程 |
4.1.3 新建变更行动方案进行工作确认 |
4.1.4 实行变更管理系统 |
4.2 完善偏差管理 |
4.2.1 利用调查工具彻底调查 |
4.2.2 降低人员因素偏差 |
4.2.3 优化偏差的影响评估 |
4.2.4 明确偏差的纠正行动、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 |
4.3 优化供应商评估 |
4.3.1 依据供应商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审计频率 |
4.3.2 建立供应商质量回顾分析报告 |
4.3.3 完善供应商现场审计报告 |
4.4 完善质量验证体系 |
4.4.1 建立湿热灭菌柜验证模板 |
4.4.2 基于毒理学试验数据建立活性物质残留限度标准 |
4.4.3 建立持续工艺确认程序 |
4.4.4 制订各剂型验证主计划程序 |
第5章 QL制药公司药品质量管理优化的保障措施 |
5.1 组织保障 |
5.2 制度保障 |
5.3 文化保障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附录一 QL制药公司质量管理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QL制药公司质量管理情况访谈提纲 |
致谢 |
(4)仙琚制药国际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医药产业 |
二、医药企业 |
第二节 相关理论 |
一、企业国际化理论 |
二、企业并购理论 |
三、国际市场进入模式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仙琚制药国际化发展环境分析 |
第一节 仙琚制药国际化发展的PEST分析 |
一、政治环境(P) |
二、经济环境(E) |
三、社会环境(S) |
四、技术环境(T) |
第二节 仙琚制药国际化发展的SWOT分析 |
一、优势(S) |
二、劣势(W) |
三、机遇(O) |
四、威胁(T) |
第三节 仙琚制药国际化发展的产业环境分析 |
一、潜在竞争者威胁 |
二、同行业竞争者竞争 |
三、替代产品威胁 |
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五、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仙琚制药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 |
第一节 仙琚制药发展历程 |
第二节 仙琚制药国际化发展的动因 |
一、增强公司原料药实力 |
二、提升盈利能力 |
三、提升抗风险能力 |
四、引入高端原料药品种 |
第三节 仙琚制药国际化战略进程 |
一、仙琚制药国际化战略谋划 |
二、仙琚制药海外市场进入战略 |
三、仙琚制药跨国并购进程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仙琚制药国际化运营分析 |
第一节 仙琚制药跨国并购的财务绩效分析 |
一、偿债能力分析 |
二、获利能力分析 |
三、营运能力分析 |
四、发展能力分析 |
第二节 仙琚制药跨国并购的非财务指标绩效分析 |
一、科研创新能力 |
二、市场占有能力 |
三、在岗员工素质 |
四、综合社会贡献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仙琚制药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
第一节 仙琚制药跨国并购经验总结 |
一、依托政策优势 |
二、明确并购目标 |
三、推进资源整合 |
四、防范并购风险 |
第二节 仙琚制药未来国际化发展的建议 |
一、提升员工素质,储备国际化专业人才 |
二、科学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规划 |
三、合理选择目标市场 |
四、建立信息平台,降低信息成本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天安药业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研究 |
2.1 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
2.1.1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 |
2.1.2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
2.1.3 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 QbD) |
2.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3 天安药业仿制药质量管理现状描述 |
3.1 天安药业简介 |
3.2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质量管理要求 |
3.2.1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概况 |
3.2.2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内在质量要求 |
3.2.3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产品外在质量要求 |
3.3 天安药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现状 |
3.3.1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情况 |
3.3.2 目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开展情况 |
3.4 天安药业仿制药质量管理现状 |
3.4.1 质量管理团队情况 |
3.4.2 生产、检验仪器设备及硬件情况 |
3.4.3 物料供应商管理情况 |
3.4.4 质量管理文件体系情况 |
3.4.5 质量培训体系情况 |
3.4.6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情况 |
4 天安药业仿制药质量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天安药业仿制药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
4.1.1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项目研究资料不完善 |
4.1.2 药品注册产品试制成本高 |
4.1.3 质量管理体系偏差呈上升趋势 |
4.1.4 质量管理过程中未及时进行风险识别评估 |
4.2 天安药业仿制药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缺乏常态化的质量管理 |
4.2.2 质量管理人才储备不足 |
4.2.3 企业内部资源配置不均 |
4.2.4 风险管理运用不足 |
5 天安药业质量管理提升的策略 |
5.1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M)的改进策略选择 |
5.1.1 全面质量管理与PDCA循环的应用 |
5.1.2 常态化的质量体系规范管理 |
5.1.3 数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
5.2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的策略选择 |
5.2.1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研发设计 |
5.2.2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项目管理 |
5.2.3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技术转移 |
5.2.4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项目开展的质量管理关键点 |
6 天安药业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的保障 |
6.1 人力资源保障 |
6.2 企业战略保障 |
6.3 硬件设施保障 |
7 展望 |
7.1 本研究的局限 |
7.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持有权转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相关概念 |
1.1.1 药品批准文号 |
1.1.2 药品注册制度 |
1.1.3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
1.1.4 试点 |
1.2 背景研究 |
1.2.1 国内研究文献主要观点梳理 |
1.2.2 国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基本情况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分析法 |
1.4.2 案例分析法 |
1.4.3 统计分析法 |
1.4.4 综合研究法 |
第二章 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制度概述 |
2.1 药品注册管理历史 |
2.2 药品注册许可制度下批准文号的财产属性 |
2.3 药品批准文号的财产属性行政部门与司法部门的认定 |
第三章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 |
3.1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主要内容 |
3.2 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中关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讨论 |
3.3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数据统计分析 |
3.4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下批准文号的财产属性 |
3.5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主体问题 |
3.6 相关案例分析 |
3.7 药品注册许可制度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委托生产的关系 |
第四章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权转让 |
4.1 药品技术转让与药品批准文号转让的关系 |
4.2 药品技术转让品种的数据统计分析 |
4.3 药品技术转让与一般技术转让的区别 |
4.4 药品上市许可转让需求 |
4.5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对持有人制度下转让可能的影响 |
4.6 受“限中令”影响中成药转让基本无市场需求 |
4.7 未生产的中成药品种的可转让性 |
4.8 生物制品的可转让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答辩委员会名单 |
(7)自愿性信息披露法律规制研究 ——以证监会首例行政处罚为切入点(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五、论文结构 |
六、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概述 |
第一节 自愿性信息披露基本概念 |
一、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的界定 |
二、与主动披露的区别 |
第二节 自愿性信息披露基础理论 |
一、有效市场理论 |
二、信号传递理论 |
三、委托代理理论 |
第二章 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实践 |
第一节 自愿性信息披露规范的演进 |
一、强制性信息披露主导阶段 |
二、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确立阶段 |
三、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发展阶段 |
第二节 自愿性信息披露合规性要求 |
一、披露原则 |
二、违法披露的类型 |
第三节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范围及内容 |
一、概括性立法 |
二、列示性规定 |
第四节 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现状 |
一、以年度报告为载体的披露情况 |
二、通过发布临时公告进行披露的情况 |
三、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总体特征 |
第三章 宝利国际案:证监会首例行政处罚 |
第一节 基本案情 |
第二节 案例分析 |
一、信息披露事项界定 |
二、违法披露行为的认定 |
三、证监会处罚的法律适用分析 |
第四章 我国自愿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立法粗疏 |
一、立法体系混乱 |
二、合规性要求存在疏漏 |
三、披露事项要求不一致 |
第二节 法律责任存在缺陷 |
一、行政处罚单一罚则不合理 |
二、民事赔偿责任尚不明确 |
第三节 盈利预测自愿披露不足 |
一、预测性信息的类型 |
二、盈利预测的概念及其披露现状 |
第五章 自愿性信息披露法律规制建议 |
第一节 完善自愿性信息披露立法 |
一、在法律层面上确认自愿性信息披露制度 |
二、完善证券法信息披露合规性要求 |
三、规范自愿性披露要求并出台披露指引 |
第二节 健全违法披露的法律责任 |
一、设置过罚相当的行政处罚条款 |
二、明确自愿性信息违法披露民事赔偿责任 |
第三节 优化预测性信息自愿披露制度——以盈利预测为例 |
一、合理界定责任界限 |
二、完善盈利预测民事责任制度 |
三、适时借鉴域外免责规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F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延伸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和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2 品牌与品牌延伸的概念与理论 |
2.1 品牌的内涵 |
2.2 品牌战略的理论 |
2.3 品牌延伸理念 |
2.4 品牌延伸策略 |
2.5 品牌延伸的相关理论 |
2.6 品牌延伸的利与弊 |
3 医药行业环境分析 |
3.1 医药行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
3.1.1 宏观经济的运行分析 |
3.1.2 医药行业的经营状况分析 |
3.1.3 国内医药市场发展走向 |
3.1.4 药物出口情况分析 |
3.1.5 技术发展的趋势影响 |
3.2 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
3.2.1 政府对卫生事业的相关政策 |
3.2.2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趋势 |
3.2.3 药品监管政策和举措 |
4 F药业集团发展概况及品牌延伸策略选择 |
4.1 F药业集团的发展现状 |
4.2 F药业集团的发展优势分析 |
4.2.1 技术研发 |
4.2.2 产品优势 |
4.2.3 质量优势 |
4.2.4 市场规模优势 |
4.3 F药业集团的发展劣势分析 |
4.3.1 业务布局相对单一 |
4.3.2 产品层次相对较低 |
4.3.3 国内市场分布不均,国际市场进程缓慢 |
4.3.4 内部资源相对较少 |
4.4 F药业集团的品牌建设现状 |
4.4.1 F药业集团品牌现状 |
4.4.2 F药业集团目前品牌发展存在的不足 |
4.4.3 目前品牌发展存在的不足原因分析 |
4.5 F药业集团品牌延伸策略的选择 |
5 抓好产品研发、生产与营销,为品牌延伸提供支持 |
5.1 转变经营理念,加强经营战略规划 |
5.2 在品牌延伸策略理论指导下,选择细分市场 |
5.3 加强产品研发为企业品牌延伸提供产品支持 |
5.3.1 实施以应用开发为基础、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产品开发模式 |
5.3.2 借助成功品牌加大产品开发力度 |
5.3.3 建立新产品的临床实验基地 |
5.4 抓好生产环节管理,提升产品品质 |
5.5 制定新产品营销方案,做好战略产品的品牌延伸 |
5.6 加强营销网络建设 |
5.7 加强营销团队建设 |
6 抓好支持、保障体系的建设,为品牌延伸保驾护航 |
6.1 抓好集团内部的组织变革 |
6.2 提升财务管控水平 |
6.3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全员整体素质 |
6.3.1 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广纳天下贤才 |
6.3.2 重视抓好人才的培养工作 |
6.3.3 建立全面、公平的激励、考核机制 |
6.4 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
6.5 创建支持战略发展的企业文化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西藏药业社会责任能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二、西藏药业社会责任能力分析 |
(一) 对股东的责任 |
(二) 对消费者的责任 |
(三) 对员工的责任 |
(四) 对环境的责任 |
(五) 对政府的责任 |
(六) 对公益的责任 |
(七) 其它方面的社会责任 |
三、结论及建议 |
(10)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医药产业发展特征 |
(一)总量规模逐步壮大。 |
1. 产值规模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
2. 销售收入快速增长。 |
3. 利润总额增速保持高位水平。 |
4. 化学药、中药规模比重占据主导地位。 |
5. 大型医药企业优势较为明显。 |
(二)行业进入壁垒较强。 |
(三)生产主体结构多元。 |
(四)空间格局初步形成。 |
二、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 |
(二)多为模仿创新,研发能力亟待加强。 |
(三)“高端不足、低端过剩”,产品结构严重不合理。 |
(四)企业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低,中小企业尤为严重。 |
(五)融资渠道单一,企业发展资金不足。 |
三、中国医药行业产业政策评介 |
(一)产业政策概览。 |
1. 市场准入和新药审批政策。 |
2. 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 |
3. 科技政策。 |
4. 药品质量安全监管政策。 |
5. 药品集中采购政策。 |
6. 药品价格管理政策。 |
(二)政策的积极效果。 |
(三)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
1. 新药注册审批制度不完善,企业创新积极性受损。 |
2. 产业结构和布局政策欠合理,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到位。 |
3. 科技扶持政策不足,产业研发创新能力受到制约。 |
4. 药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药品市场存在恶性竞争。 |
5. 药品集中采购招标政策存在缺陷,影响产业健康发展。 |
6. 价格管理政策混乱,生产企业难以适从。 |
7. 产业政策运行机制不健全,政策有效性和权威性差。 |
四、医药产业政策的国际比较 |
(一)注重以科技政策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
(二)对药品生产企业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
(三)强化药品生产安全质量监管。 |
(四)重视药物经济评价在药品定价过程中的作用。 |
五、适时调整完善药品产业相关政策 |
(一)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
(二)加强对新药研发的支持和引导。 |
(三)进一步优化产业和区域布局结构。 |
(四)深化药品监管制度改革。 |
(五)创新药品招标政策。 |
(六)完善药品价格管理制度。 |
(七)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
(八)建立科学的药品产业政策评估体系。 |
四、西藏药业生产基地获得药品GMP证书(论文参考文献)
- [1]RYH制药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优化研究[D]. 王仕军. 山东大学, 2020(05)
- [2]HK医药公司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李海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QL制药公司药品质量管理优化[D]. 苏凯.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4]仙琚制药国际化问题研究[D]. 任航.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5]基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天安药业质量管理提升策略研究[D]. 何川.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4)
- [6]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持有权转让的研究[D]. 王琛琛.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19(06)
- [7]自愿性信息披露法律规制研究 ——以证监会首例行政处罚为切入点[D]. 王南.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3)
- [8]F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品牌延伸策略研究[D]. 顾高洪.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
- [9]西藏药业社会责任能力分析[J]. 石惠榕,李爱琴.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11)
- [10]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及产业政策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 刘泉红,刘方. 经济研究参考, 2014(32)
标签:药品论文;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论文; 西藏药业论文; 制度理论论文; 药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