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脑功能监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脑电图,新生儿,功能,振幅,颅脑,神经,损伤。
脑功能监测论文文献综述
马力,温晓红,杨海波[1](2019)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低血糖晚期早产儿脑功能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低血糖晚期早产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特点,探讨暂时性低血糖对晚期早产儿脑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3月入住本院NICU的31例低血糖晚期早产儿为低血糖组(血糖值为1.1~2.1 mmol/L,平均1.7±0.3 mmol/L,经治疗,血糖均在2小时内正常),诊断当天或隔天进行aEEG监测;随机选择24例同时期非低血糖晚期早产儿为对照组,生后3天内进行aEEG监测。分析aEEG背景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界振幅和带宽的变化特点。结果 (1)连续性:两组间背景活动连续性无统计学差异(P=0.756);(2)睡眠觉醒周期:①总时程:低血糖组77.8±20.3分钟,对照组74.9±23.8分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471,P=0.640);②宽带时程:低血糖组25.2±5.9分钟,对照组24.2±6.2分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614,P=0.542);③窄带时程:低血糖组52.6±18.6分钟,对照组50.7±21.0分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335,P=0.739);(3)下界振幅:两组间窄带下界(P=0.451)无统计学差异;(4)带宽:两组间宽带带宽(P=0.070)和窄带带宽(χ2=1.733,P=0.188)均无统计学差异;(5)成熟度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1.201,P=0.235)。(6)在2岁以内的神经行为评估中,未发现暂时性低血糖造成发育落后。结论发生低血糖的晚期早产儿,若血糖短时间内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其aEEG无特异性改变。(本文来源于《临床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3期)
谭丽芬,郭小芳,袁淑燕[2](2019)在《脑功能联合血乳酸监测预测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行为异常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脑功能联合血乳酸监测预测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行为异常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收的69例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作为研究对象,留取出生后1 h的外周动脉血检测乳酸(LA)水平;均于出生后6 h及3 d行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采用盖泽尔发育量表(Gesell)评估患儿3个月时的神经发育行为水平;统计出生后6 h、3 d新生儿不同aEEG分度下的神经发育行为情况,不同LA分度下的神经发育行为情况,统计aEEG、LA及aEEG联合LA预测神经发育行为异常的效能。结果 LA<2.66 mmol/L组窒息新生儿的神经发育行为情况显着优于LA>4.50 m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 h,aEEG正常组及轻度异常组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行为显着优于重度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 d,aEEG正常组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行为显着优于轻度异常组及重度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 h aEEG+LA预测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行为异常敏感度最高,为95.45%,出生3 d aEEG+LA预测窒息新生儿的神经发育行为异常Youden指数最高,为0.6538。结论 a EEG、LA可反映窒息新生儿的早期神经发育行为异常,生后6 h,aEEG+LA预测窒息新生儿的神经发育行为异常敏感度最高,出生3 d,aEEG+LA的预测效能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3](2019)在《第二期“ICU和新生儿持续脑功能监测(cEEG)学习班”招生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各位会员、各相关专业人员:脑电图(EEG)是评估脑功能状态和脑损伤预后的最敏感而有效的方法,在重症监护单元(ICU)和新生儿的脑功能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后价值,近年来EEG在这些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鉴于基础EEG的专业性及ICU和新生儿EEG的特殊性,为了更好推动EEG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分会于2018年5月在北京举办了为期2天的"ICU和新生儿持(本文来源于《癫痫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罗惠玲,白波,黄暖潮,龚湛潮,杜小群[4](2019)在《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电脑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MRI和CT检测,观察组采用持续脑功能监测,比较两组的脑损伤程度及2、6个月龄的心理功能正常率、神经功能正常率。结果两组患儿的脑功能正常率、轻度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重度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功能正常患儿2、6个月龄的心理、神经功能情况均高于脑功能异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将患儿脑功能情况充分反映出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行亚军[5](2019)在《动态脑功能监测和NBNA评分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脑发育的评估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动态脑功能检测(aEEG)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母亲新生儿脑发育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分娩的GDM母亲新生儿240例,按照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大于胎龄儿(LGA)组、适于胎龄儿(AGA)组和小于胎龄儿(SGA)组,对叁组新生儿均进行aEEG监测和NBNA评分。比较叁组新生儿的aEEG异常发生率,记录叁组新生儿NBNA评分及异常比例,分析aEEG监测和NBNA评分对新生儿脑发育的诊断一致性。结果:LGA组、AGA组和SGA组aEEG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LGA组aEEG异常发生率显着高于AGA组(P<0.05),SGA组aEEG异常发生率显着高于AGA组(P<0.05)。LGA组、AGA组和SGA组NBNA总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在行为能力、一般反应、主动肌张力和原始反射评分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被动肌张力的评分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之间NBNA评分异常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异常和NBNA评分异常具有一致性(χ~2=0.298,P>0.05)。结论:针对GDM母亲新生儿,LGA和SGA发生脑功能损伤的风险较大,在临床中应予以重视,同时aEEG监测和NBNA评分均为GDM母亲新生儿脑发育诊断的重要方法,针对两项检测均异常的高危患儿,应及时进行临床干预,以改善预后。(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邱锐琴,吴小波,夏明月,姚文秀,苏颖[6](2019)在《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评价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中的诊断效果及其在预后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中、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足月出生后6、24、48h采用振幅整合脑电图对足月新生儿的脑功能进行持续监测及记录,另外还要对新生儿出生后3d采用核磁共振(MRI)进行头颅检查,比较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60例窒息足月新生儿中,脑电图结果显示42例异常,新生儿出生6h内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中重度异常的特异性为53.57%,敏感性为78%,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监测方法的敏感性则显着降低,而特异性则显着提高。脑功能正常患儿的心理神经功能正常率显着优于脑功能异常患儿,与核磁共振结果比较,两种监测方式的一致性达到65%。结论持续脑功能监测能够有效提示新生儿早期脑损伤情况,对于患儿预后的身心恢复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刘芬,赵霞,弋蒙蒙[7](2019)在《发作性事件及脑功能障碍小儿视频脑电图监测的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视频脑电图应用于小儿发作性事件与脑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就诊的80例发作性事件与脑功能障碍患儿,对患儿实施Video-EEG监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阐述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的变化。结果:年龄小于1岁患儿有25例,异常率44.00%;年龄1~3岁患儿有30例,异常率60.00%;年龄4~6岁患儿有15例,异常率33.33%;年龄7~12岁患儿有6例,异常率33.33%;年龄13~15岁患儿有4例,异常率50.00%。结论:小儿发作性事件常见于幼儿与学龄前儿童,且男童数量超过女童,EEG的异常率表现为男童超过女童,特别是局限性异常十分常见,且中央-顶区与额区最明显。(本文来源于《数理医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喻燕[8](2018)在《神经电生理监测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的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研究神经电生理监测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于南昌市第叁医院收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随机抽出50例作研究对象(观察组),之后抽出同等例数非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纳入对照组,均予以其神经电生理监测(脑电图、体感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进行干预,观察时间3个月,若期间出现死亡结局则终止观察,以此判断患者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对其脑功能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预后不良问题发生概率较对照组对应值高观察组患者预后不良发生率为76. 00%,明显较对照组的30. 00%高;组间脑电图(EEG)、诱发电位(S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分级比较,观察组预后问题较对照组对应值差;观察组SEP、BAEP分级情况主要是以Ⅲ级为主,对照组主要是以Ⅰ级为主,且计算出组间数据差异值P <0. 05。结论针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脑功能采取神经电生理监测完成预测工作,是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为其病症诊断及后期治疗提供数据支持,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丁静,廖卫华,吴宏丽,李园芳,徐慧颖[9](2018)在《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行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456例新生儿,依据入院时间分为管控后组(n=226)和管控前组(n=230),分别实施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和常规护理。结果:管控后组监测成功率为89.82%(203/226),管控前组为69.13%(159/2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控后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因素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意向及处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管控前(P<0.05);管控后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管控前组(P<0.05)。结论: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可显着提高新生儿行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成功率,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风险认识程度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数字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吴毅[10](2018)在《颅脑损伤后无创性脑功能监测与神经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脑科学的飞速发展和康复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功能的检测技术也更为客观、准确、可靠,评估指标更加敏感,并逐渐由创伤性检测发展为操作更安全、简便的无创性检测。神经康复工作者应着重于继续推进颅脑损伤后脑功能检测及神经调控技术的发展,建立更加完善的精准康复诊疗体系,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减少并发症,尽可能地改善预后。本文着重探讨颅脑损伤后无创性脑功能检测和神经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脑功能监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脑功能联合血乳酸监测预测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行为异常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新生儿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收的69例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7分)作为研究对象,留取出生后1 h的外周动脉血检测乳酸(LA)水平;均于出生后6 h及3 d行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监测,采用盖泽尔发育量表(Gesell)评估患儿3个月时的神经发育行为水平;统计出生后6 h、3 d新生儿不同aEEG分度下的神经发育行为情况,不同LA分度下的神经发育行为情况,统计aEEG、LA及aEEG联合LA预测神经发育行为异常的效能。结果 LA<2.66 mmol/L组窒息新生儿的神经发育行为情况显着优于LA>4.50 mmol/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 h,aEEG正常组及轻度异常组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行为显着优于重度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3 d,aEEG正常组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行为显着优于轻度异常组及重度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6 h aEEG+LA预测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行为异常敏感度最高,为95.45%,出生3 d aEEG+LA预测窒息新生儿的神经发育行为异常Youden指数最高,为0.6538。结论 a EEG、LA可反映窒息新生儿的早期神经发育行为异常,生后6 h,aEEG+LA预测窒息新生儿的神经发育行为异常敏感度最高,出生3 d,aEEG+LA的预测效能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脑功能监测论文参考文献
[1].马力,温晓红,杨海波.振幅整合脑电图在低血糖晚期早产儿脑功能监测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
[2].谭丽芬,郭小芳,袁淑燕.脑功能联合血乳酸监测预测窒息新生儿神经发育行为异常的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9
[3]..第二期“ICU和新生儿持续脑功能监测(cEEG)学习班”招生通知[J].癫痫杂志.2019
[4].罗惠玲,白波,黄暖潮,龚湛潮,杜小群.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
[5].行亚军.动态脑功能监测和NBNA评分对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新生儿脑发育的评估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9
[6].邱锐琴,吴小波,夏明月,姚文秀,苏颖.持续脑功能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19
[7].刘芬,赵霞,弋蒙蒙.发作性事件及脑功能障碍小儿视频脑电图监测的相关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
[8].喻燕.神经电生理监测重症脑血管病脑功能的临床价值[J].黑龙江医学.2018
[9].丁静,廖卫华,吴宏丽,李园芳,徐慧颖.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8
[10].吴毅.颅脑损伤后无创性脑功能监测与神经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