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碳包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氮掺杂碳包覆,硅酸亚铁锂,溶胶-凝胶法
碳包覆论文文献综述
赵永男,吴倩倩,高海燕,王宇萌,张李安妮[1](2019)在《氮掺杂碳包覆硅酸亚铁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硅酸亚铁锂(Li2FeSiO4)的容量和倍率性能,以酒石酸为碳源、尿素为氮源,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氮掺杂碳包覆硅酸亚铁锂复合材料(NCLFS),通过元素分析、XRD、SEM、拉曼光谱、XPS、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谱等方法对样品的结构及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NCLFS复合材料由平均粒径为23 nm的Li2FeSiO4纳米晶组成,较小的粒径能够缩短锂离子扩散路径,提高锂离子的迁移速率;N的引入,提高了NCLFS材料的电导率;与无尿素掺杂的CLFS材料相比,NCLFS复合材料表现出了更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0.2 C放电倍率下,放电比容量高达223.2 mA·h/g(相当于1.34Li+),循环100周后仍能保持192.9 mA·h/g。(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彬彬,李雨竹,杨成,邓昭[2](2019)在《碳包覆的蛋黄壳结构氧化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严重影响整个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利用聚吡咯包覆金属有机框架的简单方法,来合成蛋黄壳结构的碳包覆氧化锰材料,并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所制备的碳包覆氧化锰纳米颗粒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比容量,在0.1, 0.5和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分别表现出723, 651, 374 m Ah g~(–1)的比容量.在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的同时,该材料还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在上述3个电流密度下,该材料循环200圈后容量没有明显的衰减.该纳米结构MnO_x的制备方法和电化学理解也可以推广到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最终实现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2019年32期)
陈垒,陈振宇,杨智雄,尚伶俐,陈小梅[3](2019)在《碳包覆改性制备高倍率钛铌氧化物TiNb_2O_7》一文中研究指出钛铌氧化物TiNb_2O_7具有大功率充放电,长循环寿命,高理论容量的特点,是开发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有前景的负极材料之一。然而,TiNb_2O_7(TNO)的电子传导率差和Li+扩散系数低是其显着缺点和需要改进的难点。采用高能球磨和碳包覆改性,制备碳包覆改性的纳米钛铌氧化物材料TNO-0.02C。在1 C倍率下,TNO-0.02C的放电比容量为280mAh/g,而未进行碳包覆改性的TNO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240 mAh/g。在20 C大倍率充放电下,TNO材料仅表现出135 mAh/g的放电比容量,而TNO-0.02C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54 mAh/g。在1 C倍率下,TNO-0.02C和TNO两种材料在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没有显着降低。结果表明,采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对钛铌氧化物TNO进行包覆改性后,其电化学性能显着提高。(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伏文,周洋,陈春年[4](2019)在《聚吡咯包覆氧化铜纳米管(PPy@CuO-NTs)和碳包覆氧化铜纳米管(C@CuO-NTs)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吡咯包覆氧化铜纳米管(PPy@CuO-NTs)新型高效复合材料通过在氧化铜纳米管上原位化学氧化并聚合单体吡咯,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L-赖氨酸为表面修饰剂成功制备出来。在600℃真空条件下聚吡咯外壳被碳化,PPy@CuO-NTs转化为C@CuO-NTs,并探究了它们的电催化性能。循环伏安曲线和对葡萄糖溶液的电催化结果显示C@CuO-NTs比裸铜电极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性能。通过TEM,SEM,FT-IR,XRD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彭可,张志剑,赵泽军,杨超,田忠良[5](2019)在《锌二次电池负极用碳包覆纳米氧化锌材料的凝胶前驱体的碳化制备与性能(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碱性二次锌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碳包覆后容量较低的不足,采用一步热处理凝胶前驱体制备锌负极用碳包覆纳米ZnO (nano-ZnO@C)材料,研究其微观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获ZnO及nano-ZnO@C具体多孔分层结构,其原始颗粒尺寸约100nm。相比于商业氧化锌和所制备纯ZnO而言,nano-ZnO@C作为锌负极时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更低的内阻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放电比容量可达622 m A·h/g。其主要原因在于碳包覆纳米ZnO材料在维持负极活性物质高利用率的同时,能抑制锌枝晶的生长与电极的致密化。(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10期)
陈垒,刘帅帅,刘俊佳,郑诚[6](2019)在《氮掺杂碳包覆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聚氰胺为氮源,通过固相法成功合成了掺氮碳包覆的磷酸铁锂10%-NC-LFP。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颗粒粒度分析来检测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宏观颗粒。颗粒表面氮掺杂的碳层可以提高LiFePO_4的电子电导率,与未掺杂的碳(C-LFP)相比,容量更高,倍率性能更好。实验表明,10%-NC-LFP的放电比容量在0.2C时为166mAh/g,在10C时为134mAh/g;C-LFP在0.2C时为164mAh/g,10C时为120mAh/g。本研究方法在提高LiFePO_4导电性方面非常有效,可应用于其他正极材料的合成。(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肖鹏,姜许,朱佳敏,刘滩,方华婵[7](2019)在《树脂碳包覆石墨/铜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低成本制备高性能石墨/铜复合材料,以酚醛树脂包覆石墨粉、电解铜粉、二氧化硅为原料,采用传统的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树脂碳包覆石墨/铜复合材料,对比了其与天然鳞片石墨/铜复合材料和镀铜石墨/铜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差异。发现酚醛树脂包覆可有效保护石墨结构完整性,还原铜表面氧化膜,促进铜的扩散烧结,利于致密化。与天然鳞片石墨/铜复合材料相比,树脂碳包覆石墨/铜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提高,其电导率、抗弯强度和硬度分别为9.87 MS·m~(-1)、81 MPa、220 MPa,与镀铜石墨/铜复合材料的相当,且摩擦磨损性能略优于镀铜石墨/铜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汤永威,王倩,刘红红,李华,梅毅[8](2019)在《碳包覆的磷/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纳米黑磷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通过高温热处理的方法合成了碳包覆的磷/石墨烯复合材料,通过XRD、Raman、FT-IR、XPS及SEM对该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在100mA/g的电流密度下,制备的复合材料首次充电比容量为530mAh/g,循环50次后比容量仍然保持在492mAh/g,容量保持率为92.8%,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叶芳霞,王娟梅[9](2019)在《碳包覆对LiFePO_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LiFePO_4/C一次颗粒,再经过喷雾干燥法使得一次颗粒堆积成二次颗粒。对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形貌观察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Fe和C6H12O6的摩尔比为1∶0.2时,其锂离子扩散速率为8.789×10-12cm~2/s,在0.1 C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0.8 m Ah/g,库仑效率为98.2%,经过50次循环后,样品的比容量仍然高达106.1 m Ah/g,容量保持率为87.7%,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及容量保持率。(本文来源于《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刘小红,冯桂林,吴振国,钟本和,郭孝东[10](2019)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碳包覆磷酸钒钠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酸钒钠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的理想正极材料,但其较低的电子导电率导致了较差的倍率性能和长循环性能。采用EDTA作为碳源,溶胶凝胶法合成碳包覆的磷酸钒钠复合材料。XRD和FTIR测试表明合成的磷酸钒钠晶相纯度较高;扫描和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合成的材料颗粒尺寸为微米级,碳主要包覆在磷酸钒钠颗粒的表面;当电压为2.3~2.8V、EDTA与磷酸钒钠物质的量之比为3∶3时,样品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0.1 C下的初始容量为108.1 m A·h/g,接近理论容量。在1 C下循环600周后容量为93.2 mA·h/g;10 C下循环500周后的容量79.1 m A·h/g,容量保持率为91.23%。(本文来源于《磷肥与复肥》期刊2019年09期)
碳包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体积效应严重影响整个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利用聚吡咯包覆金属有机框架的简单方法,来合成蛋黄壳结构的碳包覆氧化锰材料,并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所制备的碳包覆氧化锰纳米颗粒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比容量,在0.1, 0.5和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分别表现出723, 651, 374 m Ah g~(–1)的比容量.在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的同时,该材料还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在上述3个电流密度下,该材料循环200圈后容量没有明显的衰减.该纳米结构MnO_x的制备方法和电化学理解也可以推广到其他过渡金属氧化物,最终实现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包覆论文参考文献
[1].赵永男,吴倩倩,高海燕,王宇萌,张李安妮.氮掺杂碳包覆硅酸亚铁锂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9
[2].张彬彬,李雨竹,杨成,邓昭.碳包覆的蛋黄壳结构氧化锰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J].科学通报.2019
[3].陈垒,陈振宇,杨智雄,尚伶俐,陈小梅.碳包覆改性制备高倍率钛铌氧化物TiNb_2O_7[J].电源技术.2019
[4].伏文,周洋,陈春年.聚吡咯包覆氧化铜纳米管(PPy@CuO-NTs)和碳包覆氧化铜纳米管(C@CuO-NTs)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英文)[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彭可,张志剑,赵泽军,杨超,田忠良.锌二次电池负极用碳包覆纳米氧化锌材料的凝胶前驱体的碳化制备与性能(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6].陈垒,刘帅帅,刘俊佳,郑诚.氮掺杂碳包覆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的制备[J].化工新型材料.2019
[7].肖鹏,姜许,朱佳敏,刘滩,方华婵.树脂碳包覆石墨/铜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8].汤永威,王倩,刘红红,李华,梅毅.碳包覆的磷/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9
[9].叶芳霞,王娟梅.碳包覆对LiFePO_4/C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J].电源技术.2019
[10].刘小红,冯桂林,吴振国,钟本和,郭孝东.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碳包覆磷酸钒钠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磷肥与复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