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休闲广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广场,城市,地域性,评价,钟鼓楼,空间,环境。
城市休闲广场论文文献综述
雷旭华[1](2019)在《城市休闲广场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以衡阳市太阳广场提质改造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开放性户外活动空间,既是展示城市风貌的平台,又是市民活动的载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广场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设计实例,对城市广场地域性表达设计方法进行探索。(本文来源于《住宅产业》期刊2019年06期)
白杨灵子[2](2019)在《空间引导性设计在城市休闲体育广场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近几年全民健身热潮的影响下,各大体育公园、广场以及各种休闲体育健身项目百花齐放,这对城市休闲体育广场空间的辨识度和引导系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然而景观标识作为现代景观导视系统的主力军,在信息传达的距离和范围上,以及与景观空间的融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于空间本身的引导性设计研究十分重要。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创造本身具有引导性的空间,对人的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人们快速建立环境空间认知和寻路模式。秉承以人的需求为主体,形成具有针对性和整体性的空间引导性设计的设计理念,为休闲体育爱好者创造更好用、更高效的休闲体育活动场所,引导更多热爱生活的人开启以休闲体育活动为主的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本文将引用城市居民休闲体育供需理论、环境认知理论、行为心理学作为空间引导性设计理念的理论支撑。首先为明确休闲体育活动对城市休闲体育广场空间的需求,对城市居民休闲体育供需理论进行梳理与研究。通过对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需求及其要素、类型与特征的研究,分析影响城市居民休闲体育“从动机到行为”这一过程的因素。再结合对行为心理学、环境认知理论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对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空间对行为需求的影响、项目选择、活动方式和活动体验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空间引导性设计针对城市休闲体育广场空间的应用方法。通过设计实践,总结出能够为休闲体育服务的,具有引导性的休闲体育广场空间的设计方法,达到为休闲体育活动人群创造出本身具有引导性的空间系统,减轻对碎片化景观标识的依赖,使人更加高效地使用城市休闲体育广场空间,改善休闲体育活动体验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5-31)
杨诚[3](2019)在《基于POE的城市休闲广场满意度评价及设计优化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广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展示城市形象和支持市民公共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具有高品质的广场、公园、绿地等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与日俱增。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广场设计中存在着追求形式与视觉感受、忽略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和使用需求的倾向,因此,广场的实际使用与设计初衷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建成广场使用状况不佳、城市公共空间闲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合肥市有代表性的城市休闲广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使用后评价(POE)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调查市民在广场建成环境中的实际感受与广场设计之间的关系,试图揭示影响广场使用满意度各主要因素的不同重要度,以期对未来我国城市广场及其它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和评价起到有价值的指导作用。首先,本文对国内外城市广场和POE的相关理论展开研究,主要涉及国内外广场的发展、广场的设计手法和我国发展POE理论的意义等相关内容。在对既往研究整理和归纳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物质环境、社会活动、心理感知为主要内容的POE评价模型。其次,本文选取市府广场、明珠广场、和平广场和黑池坝广场等四个在合肥市具有代表性质的城市休闲广场作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其环境特征、区位交通、空间形态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法对广场的可达性、使用状况、满意度等数据进行了收集。同时运用语义分析法(SD法)和层次分析法(AHP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四个广场的19项二级评价因子的市民满意度和重要性值,以及合肥市四个休闲广场的总体满意度得分。随后,将该得分与之前的POE评价模型相对照,得到广场最终的使用后评价结果,并总结出合肥市城市休闲广场在规划与物质空间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满意度调查分析结果,针对广场设计、建设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叁个层次对合肥市城市休闲广场在规划、空间、环境、设施和维护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和改善措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尚红,王思哪,徐子璇,王美惠[4](2019)在《基于环境及心理背景下的城市休闲广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休闲广场作为城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带给人们身心享受,缓解人们心理压力,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展示之窗[1]。通过调研发现随着广场建设的不断增加,一系列问题暴露出来。本文基于环境及心理的背景下对城市中的休闲广场进行研究,通过现场调研的方式,以济南七贤广场为例,分析出现代休闲广场所面临的问题,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划设计方法,为城市休闲广场规划设计贡献一份力量。(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覃伟[5](2019)在《绿享生活主题下的城市休闲广场景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休闲广场是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对当下相关政策的解读与休闲广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从而提出本案的设计主题绿享生活。对王家湾市民休闲广场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确定了该广场的整体布局为"一轴四区",并对四区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说明。(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田赛赛,蒋漪漪[6](2018)在《城市休闲活动区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以人民广场——南京东路休闲活动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休闲活动需求的日益旺盛,休闲活动设施的合理布局尤为重要。本文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南京东路休闲活动区为研究对象,选取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作为具体的活动类别,利用兴趣点数据和城市路网数据构建基于街区尺度的休闲活动的空间识别及集聚特征的分析方法。采用核密度、标准差椭圆、缓冲区相结合的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广场——南京东路休闲活动基本上呈现高度集聚,餐饮和购物主要沿着交通线成带状分布,参与频度相对较低的休闲娱乐设施呈现组团式分布。另外,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区有各自的空间分布特点和集聚特征。(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期刊2018年03期)
杨晓林[7](2017)在《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休闲广场规划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休闲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缓解生理与心理压力、积极享受休闲生活的“乌托邦”,是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1]。同时,它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传承当地的文化与历史文脉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通过引进西方的广场建设模式并与中式广场风格相结合,掀起了一阵“广场热”,使我国的广场建设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时常看到许多“空闲”的广场,人烟稀少,缺乏活力。究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从人的需求出发来考虑广场空间环境的营造。鉴于此,本文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人的需求为广场设计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点,对城市休闲广场上的活动行为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并且提出了城市休闲广场的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期望对于城市休闲广场空间活力的营造以及城市休闲环境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先引出研究背景与意义,对城市休闲广场的概念和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做了限定,然后对于国内外城市休闲广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第二章运用环境行为学的知识对城市休闲广场中人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随后分析了国内外两个着名的广场案例,运用叁种调研方法相结合对济南市泉城广场进行了实地考察,深入地了解人们的心理需求及行为特征。第叁章根据查阅的资料与实地调研首先提出了现代城市休闲广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总结出现代城市休闲广场的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为城市休闲广场的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章回归实践,通过上文总结出的城市休闲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成果指导济南市平安广场规划设计,打造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功能丰富的现代城市休闲广场。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我国现代城市休闲广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7-06-12)
张丛[8](2017)在《城市休闲广场水体布局的微气候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微气候的改善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起到越来越重要作用。城市不同下垫面材质对微气候的影响是当今微气候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水体作为城市下垫面材质之一对微气候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针对水体这种下垫面材质的微气候效应研究还比较少,现有研究一般集中于实测分析水体导致的微气候变化,缺乏水体不同布局因素对微气候效应影响的系统研究,因而有必要对水体布局要素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其微气候效应,从而为设计者或研究者提供研究设计基础或依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城市水体布局的要素进行了归纳和量化,通过将水体布局因素与城市休闲广场因素进行了组合,建立了实验模型,并使用模拟软件推算了不同水体布局模型导致的广场微气候因子的变化情况。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通过现场调研和统计分析得出城市休闲广场及外围模型。总结归纳出水体布局要素包括水体尺度、水体分散度、水体形态、水体位置,并分别采用水体面积占比、水体平均最近邻体距离比、水体形状指数、水体偏离角度和水体偏离距离对上述水体布局要素进行量化。结合水体不同布局要素和城市广场及外围模型,得出广场不同水体布局模型。运用Envi-met软件对不同广场水体布局模型进行模拟,得出广场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热舒适性的模拟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不同水体布局模型导致的广场内上述四个微气候因子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不同的布局因素对微气候的影响主要在白天,夜间影响较小。水体区域的微气候效应影响比非水体区域大。水体尺度越大,广场微气候效应变化比较大(温度降低、湿度增加,热舒适性夏季好,冬季差),但是水体尺度大导致可达区域面积减少,30%水体面积占比可以保证可达区域温度和人体舒适性适宜区域比较大。水体分布越聚集广场内微气候效应改变较大(温度降低、湿度增加,热舒适性夏季好,冬季差),导致广场内微气候差异性比较大;水体适度分散(水体平均最近邻体距离比为0.4)对温度和热舒适性的影响要大于水体聚集;水体分散程度过大时,广场内微气候效应变化比较小。水体形态越紧凑,微气候效应变化比较大(温度降低、湿度增加,热舒适性夏季好,冬季差)。水体位于上风向有利于夏天的微气候状况,而位于没有风的地方比较有利于冬天微气候状况。不同水体布局因素对微气候效应的影响作用,水体尺度较大,水体分散度和位置其次,水体形态对微气候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7-05-31)
曾彦嘉[9](2017)在《基于使用者行为的城市休闲广场环境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城市休闲广场的使用状况评价方面切入,整理归纳广场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并结合环境心理学等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具体案例研究,进行一系列使用状况评价,得出广场存在的问题与广场的优点,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是典型的以问题为导向型研究。首先,本文根据目前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由此提出了明确的研究目标——即"以人为本",以使用者行为来进行广场空间改善设计,从而确定研究的方向与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对国外使用后评价在广场领域的应用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归纳,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学习与比较,得到较为系统深刻的认识,从而指导后续研究。第二,本文详细介绍POE使用后理论,确定使用后评价的概念,分析其特点与功能,并对其发展与趋势以及在城市休闲广场上的应用进行一定介绍,然后具体的介绍了 8种基本研究方法,并提出一套城市休闲广场POE评价模式。第叁,分析广场环境心理的相关因素,其中主要包括行为心理因素,如私密性、个人空间、领域性等;还对观察到的广场空间上的人的行为规律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影响广场空间行为模式的空间设计因素,主要包括空间因素、环境要素、设施管理等。第四,根据提出的评价模式,建立一系列的评价因子,对实际案例南湖广场进行研究。先介绍南湖广场的概况及主要设计情况,然后对广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广场的实态特征,然后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使用群体特征、广场可达性、吸引力、行为活动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对问卷上SD因子进行分析总结,得出SD量表,再结合随机访谈结果,对前期调查数据有机整合,进行整体评价,主要包括广场空间评价、广场环境要素评价、广场设施评价等,通过评价总结出其优点与不足之处。最后,基于对广场的使用后评价来总结相关改造意见。针对前期评价来展开,主要包括物质空间改善策略、环境要素改善策略、设施改善策略、维护管理改善策略等,对广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个分析,并以使用者角度提出解决策略,完成"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分析原因—解决策略"的解决思路。(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7-05-01)
李静岩[10](2017)在《城市休闲广场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以西安钟鼓楼广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之间的密切交流对地域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城市休闲广场是供公众游憩的重要场所,同时还兼有展现城市形象的重要功能。如何在城市休闲广场的设计中体现地域性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城市休闲广场特点的剖析,总结出在休闲广场的设计中表达地域性的意义,并提出地域性在城市休闲广场设计中的表达方法。选取文化氛围浓厚的西安市为例,结合当地着名的西安钟鼓楼广场进行分析,从空间区位、空间结构、建筑单体、景观构成要素等几个角度探究地域性在该广场设计中的应用手法,希望能够为以地域性为基础的城市休闲广场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城市休闲广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近几年全民健身热潮的影响下,各大体育公园、广场以及各种休闲体育健身项目百花齐放,这对城市休闲体育广场空间的辨识度和引导系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然而景观标识作为现代景观导视系统的主力军,在信息传达的距离和范围上,以及与景观空间的融合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基于空间本身的引导性设计研究十分重要。本文的研究目标是创造本身具有引导性的空间,对人的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人们快速建立环境空间认知和寻路模式。秉承以人的需求为主体,形成具有针对性和整体性的空间引导性设计的设计理念,为休闲体育爱好者创造更好用、更高效的休闲体育活动场所,引导更多热爱生活的人开启以休闲体育活动为主的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本文将引用城市居民休闲体育供需理论、环境认知理论、行为心理学作为空间引导性设计理念的理论支撑。首先为明确休闲体育活动对城市休闲体育广场空间的需求,对城市居民休闲体育供需理论进行梳理与研究。通过对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需求及其要素、类型与特征的研究,分析影响城市居民休闲体育“从动机到行为”这一过程的因素。再结合对行为心理学、环境认知理论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对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从空间对行为需求的影响、项目选择、活动方式和活动体验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空间引导性设计针对城市休闲体育广场空间的应用方法。通过设计实践,总结出能够为休闲体育服务的,具有引导性的休闲体育广场空间的设计方法,达到为休闲体育活动人群创造出本身具有引导性的空间系统,减轻对碎片化景观标识的依赖,使人更加高效地使用城市休闲体育广场空间,改善休闲体育活动体验的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休闲广场论文参考文献
[1].雷旭华.城市休闲广场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以衡阳市太阳广场提质改造设计为例[J].住宅产业.2019
[2].白杨灵子.空间引导性设计在城市休闲体育广场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3].杨诚.基于POE的城市休闲广场满意度评价及设计优化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4].尚红,王思哪,徐子璇,王美惠.基于环境及心理背景下的城市休闲广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9
[5].覃伟.绿享生活主题下的城市休闲广场景观设计研究[J].山西建筑.2019
[6].田赛赛,蒋漪漪.城市休闲活动区空间分布与集聚特征——以人民广场——南京东路休闲活动区为例[J].当代经济.2018
[7].杨晓林.基于环境行为学的城市休闲广场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8].张丛.城市休闲广场水体布局的微气候效应研究[D].南京大学.2017
[9].曾彦嘉.基于使用者行为的城市休闲广场环境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17
[10].李静岩.城市休闲广场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以西安钟鼓楼广场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