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功能训练运动处方对小学生上交叉综合征干预效果研究

身体功能训练运动处方对小学生上交叉综合征干预效果研究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众多研究显示我国85%以上的青少年存在姿势异常,很大比例发展成上交叉综合征,对广州等地的多所中小学调查发现,患上交叉综合征者达到30-40%,趋蔓延状态且年轻化。患者肩颈部力量改变,头部、颈椎、胸椎和肩胛骨的解剖位置也会发生改变,正常的力学结构遭破坏,逐渐形成代偿模式,继而引起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和身心健康,对上交叉综合征的干预迫在眉睫。研究方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剖析上交叉综合征发病成因,评估目前国内外干预效果基础上,在专家指导下,以广州市某小学4、5、6年级各3个班为调查对象,每个年级以班为单位随机入选实验组、综合组和对照组,随机从每组中抽取上交叉综合征患者32名共96人为实验对象,根据头部前倾角度、耳尖眼角连线与水平面夹角、背屈角度、肩胛骨下角间距和肩胛骨偏离角度观察与正常指标的差异,并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层次,在正常锻炼基础中,实施为期16周、3次/周、20min/次的不同运动处方进行干预:对照组按照原来的体育锻炼方式进行体育锻炼;综合组采用目前常见的拉伸和力量练习相联合的训练方案,以上交叉综合征诱发机制为依据,结合生物力学和运动训练学理论指导制定方案内容,运动干预内容包括拉伸过度激活的胸大肌、胸小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上束、斜角肌、背阔肌和肩胛提肌;锻炼激活不足的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前锯肌、使肩外旋的肩袖肌群、深层颈屈肌,训练练习方法参照专家意见进行完善调整;实验组采用松解(使用泡沫轴松解背阔肌、上背部、斜方肌上束、肩胛提肌和其他限制手臂上举的肌肉,松解胸椎以增加胸椎伸展活动度。注意事项:初始会有痛感,但会逐渐减轻,肩关节灵活性会逐渐增大,后凸的胸椎得以复位),拉伸(进行背阔肌、胸肌、斜方肌上束、肩胛提肌、胸肌拉伸,可以促进肌肉长度的恢复和肌肉工作效率的提升),练习(采用非稳定性动作练习提升肩袖肌群、斜方肌中下束、前锯肌肌肉激活程度,增强肌肉运动功能。主要是单独进行功能强化练习或姿势性静力练习。动作训练分30%、50%、70%3次强度增长或持续进行10-15次,保持等长收缩2秒和离心收缩4秒),整合(设计练习下肢、躯干与上肢进行协调发力动作,动作练习逐级提升动作难度。根据学生发展情况,以提升身体协调发力为目的,进行推、举、拉、转、跳等练习动作设计)同时对实施干预的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对实验前、中、后期数据运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研究结果:1、实验前各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后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和综合组各程度的上交叉综合征均出现显著性的指标变化(P<0.01);对照组在各程度体征中指标多数未出现显著性变化,但部分指标出现显著性恶化的变化,整体对照组呈现体征指标增加趋势;2、实验组与综合组实验后除轻度征状的耳尖眼角连线与水平面夹角和重度征状的肩胛骨内侧缘间距指标未形成显著性差异,其他征状指标变化实验组均优于综合组(P<0.05或P<0.01);轻度、中度征状得到的矫正效果相比重度明显。3、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主观感觉指标指数优与综合组(P<0.01),对运动干预的感觉也明显优与综合组P<0.05。研究结论:1、上交叉综合征会造成肩颈部肌肉劳损、正常的力学结构被破坏和运动链的断裂,继而引发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体征的变化使内脏器官受到挤压,造成身体机能的下降;不实施干预措施,其症状逐渐加重,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敏感期,更需要及时干预;2、身体功能训练与力量+拉伸训练运动处方对小学生上交叉综合征均有显著矫正效果,但身体功能训练运动处方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轻度和中度征状矫正效果相对重度更易得到矫正,矫正上交叉综合征最佳时期为上交叉综合征的前中期;3、上交叉综合征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症状,随着上交叉综合征的矫正,征状对其他方面的影响会得到改善,相较于力量拉伸联合训练方法,身体功能训练更容易吸引患者的参与兴趣,有益患者运动功能的全面发展。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国内会议

作者: 李志敢

关键词: 身体功能训练,上交叉综合征,运动处方,小学生,干预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2019-11-01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社会科学Ⅱ辑

专业: 生物学,体育

单位: 广州体育学院

分类号: G804.2

DOI: 10.26914/c.cnkihy.2019.030539

页码: 3802-3803

总页数: 2

文件大小: 1623k

下载量: 132

相关论文文献

  • [1].知识势差模型下运动处方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4)
  • [2].高等医学院校开展运动处方教学对医学生影响的实证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12)
  • [3].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的运动处方库构建[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01)
  • [4].在大健康背景下高等院校中医导引运动处方的教学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20(01)
  • [5].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八段锦运动处方的制订与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 2019(12)
  • [6].体育运动处方对学生手机依赖的干预分析[J]. 青少年体育 2020(03)
  • [7].传统体育养生运动处方库设计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0(04)
  • [8].雨课堂背景下《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实践[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6)
  • [9].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处方师发展路径的研究[J]. 体育科学研究 2020(04)
  • [10].以传统体育养生为视角运动处方化的研究思路[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7)
  • [11].运动处方在癌症患者群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20(34)
  • [12].运动处方在盐湖区中老年人的实证研究[J]. 体育科技 2019(02)
  • [13].运动处方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初探[J]. 肇庆学院学报 2019(05)
  • [14].运动处方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8(05)
  • [15].基于知识图谱分析近5年我国运动处方若干热点问题[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2)
  • [16].运动处方在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中的运用和推广[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09)
  • [17].网球运动处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 林区教学 2010(04)
  • [18].实施运动处方的教学模式对普通女大学生心肺功能及耐力的影响[J]. 运动 2016(19)
  • [19].居家养老运动康复服务的研究现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8)
  • [20].运动处方教学改善大学生体质的实验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17)
  • [21].中医运动处方的起源与发展[J]. 体育科学 2017(10)
  • [22].运动处方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康复中的应用探讨[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7(11)
  • [23].高校体育课中健身运动处方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27)
  • [24].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体育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J]. 运动 2016(02)
  • [25].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9)
  • [26].对体育院校体操教学中应用运动处方教学法的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4(12)
  • [27].运动处方教学在高校体育课中的应用分析[J].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 [28].运动处方科研对全民健身的推动作用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18)
  • [29].我的运动处方[J]. 少林与太极 2020(01)
  • [30].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20(73)

标签:;  ;  ;  ;  ;  

身体功能训练运动处方对小学生上交叉综合征干预效果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