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癌论文_张曲霞,许春伟,Skálová,A,Stenman,G,Simpson,R,H,W

导读:本文包含了涎腺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腺癌,肿瘤,淋巴,唾液腺,靶向,肉瘤,鼻窦。

涎腺癌论文文献综述

张曲霞,许春伟,Skálová,A,Stenman,G,Simpson,R,H,W[1](2019)在《分子检测在涎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唾液腺肿瘤是形态上异质的一组病变,通常在诊断上具有挑战性。该综述描述一组唾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重点关注其独特的基因组特征。类似乳腺的分泌性癌是最近描述的实体瘤,其特征为t (12; 15)(p13; q25)易位,导致ETV6-NTRK3融合。透明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淋巴结和远处转移不常见,其具有EWSR1-ATF1融合基因。(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白玉萍,岳常丽,张勇,邢莉,贾双双[2](2018)在《涎腺癌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66~68岁,平均年龄67岁,中位年龄67岁。2例以无痛性肿物就诊,1例肿物伴疼痛。3例分别发生于右侧腮腺、左侧颌下腺及右侧咽旁间隙。均无涎腺多形性腺瘤病史。组织学上,3例中1例以肉瘤为主,1例以癌为主,1例肉瘤与癌比例相当。肉瘤成分,2例为平滑肌肉瘤,1例为纤维肉瘤;癌成分,3例均包括导管癌和鳞状细胞癌,其中1例还包括少量未分化癌。3例肿瘤中均未发现多形性腺瘤成分。免疫组化:肉瘤成分vimentin均(+),癌成分CK均(+);导管癌AR均(+)。3例中1例肉瘤成分与未分化癌成分呈CK和vimentin双(+)。随访2例,随访时间3~5个月,未出现复发及转移。失访1例。结论涎腺癌肉瘤发病罕见,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诊断。文献表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需长期随访。(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8期)

杨荃荃,李志勇,苟颖[3](2015)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19例涎腺癌患者均采用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观察近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轻度、中度、重度VAS评分发生率分别为21.05%、47.37%、31.58%,治疗后轻度、中度、重度VAS评分发生率分别为66.67%、27.77%、5.56%。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KPS评分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远期疗效尚需做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实用癌症杂志》期刊2015年07期)

王红霞,陈昊,闫蓉,张昶,徐宏志[4](2014)在《涎腺癌组织中EGFR和HER-2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腺泡细胞癌中EGFR和HER-2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80例涎腺癌(黏液表皮样癌30例、腺样囊性癌30例、腺泡细胞癌20例)和30例良性多形性腺瘤中EGFR和HER-2蛋白表达;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涎腺癌中EGFR和HER-2基因扩增。结果 (1)涎腺癌中EGFR和HER-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25%和32.5%,高于良性多形性腺瘤组(P均<0.05),其中以黏液表皮样癌中EGFR和HER-2蛋白阳性率最高,EGFR蛋白的表达强度最高(P均<0.05)。(2)EGFR和HER-2蛋白表达与涎腺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亚型无关(P均>0.05);涎腺癌中EGFR和HER-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s=0.166,P>0.05)。(3)涎腺癌中EGFR基因高多体扩增的总阳性率为18.75%(15/80),其中黏液表皮样癌13例,腺样囊性癌2例,阳性率分别为43.3%和6.7%,相应蛋白表达强度均为()或(),表达强度和基因扩增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s=0.491,P<0.01);涎腺癌中未检测到HER-2基因扩增及17号染色体多体。(4)EGFR蛋白(/)组和基因扩增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蛋白(-/+)组和无基因扩增组均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黏液表皮样癌高频率、高强度表达EGFR,并发生高多体基因扩增,可作为其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黏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和腺泡细胞癌中HER-2蛋白弱表达,未检测到基因扩增。(本文来源于《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期刊2014年08期)

何威,张承,徐刚,尹华[5](2014)在《对一例原发型支气管涎腺癌患者CT特点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气道内肿瘤患者的诊断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支气管涎腺癌是发生在支气管内罕见的恶性肿瘤。为了分析原发型支气管涎腺癌的CT特点,我们对我院收治的一例原发型支气管涎腺癌患者进行了CT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及相关文献的报道讨论了此病在CT下的特殊表现。(本文来源于《当代医药论丛》期刊2014年11期)

向素芳,周乔丹,蒋幼华[6](2013)在《28例涎腺癌恶性肿瘤的超声图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超声对涎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恶性肿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及钙化,血流显像情况等。结果典型涎腺恶性肿瘤声像图特征表现为:边缘不规则,低回声不均质团块,微钙化,内部血流丰富。结论超声对涎腺恶性肿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仍有局限性。(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3-10-24)

王彦卿,张建红,马春梅,董花英[7](2013)在《口腔内肿物需警惕小涎腺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对口腔小涎腺癌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口腔小涎腺癌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文3例均因口腔内肿物就诊,分别误诊为口腔血管瘤、乳头状瘤及脓肿,给予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数月后复发,转我院行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小涎腺癌。随访2~5年无复发。结论口腔小涎腺癌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对口腔内肿物应尽可能行病理检查,以减少误诊。(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3年07期)

温清泉,廖卫国,漆其光,谭广谋[8](2012)在《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治疗涎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治疗涎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间收诊的涎腺癌患者101例,采用局部扩大切除联合颈淋巴清扫的治疗方案,另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月至1996年间收诊的涎腺癌患者78例,采用局部扩大切除的治疗方案,不进行功能性颈淋巴清扫,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3年复发率。结果治疗组3年内复发者4例,3年复发率3.96%,对照组3年内复发11例,3年复发率14.10%,两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涎腺癌患者采用局部扩大切除手术结合功能性颈淋巴清扫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2年05期)

王玉龙,李端树,朱永学,陈彤箴,黄彩萍[9](2011)在《涎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涎腺恶性肿瘤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1%到3%,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却有24种病理类型,同时可发生于上消化呼吸道的所有位置。低的发病率、多样的组织学类型和发病部位、差异性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得目前尚缺乏前瞻性随机化对照的临床试验来研究标准化的涎腺癌的治疗方案。本研究着重于分析涎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和危险因素,进而就涎腺癌的淋巴结管理方案进行讨论。方法从1998年1月到2011年1月,共有219例大涎腺癌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初次手术。病人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被整理入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在219例病人中,有157例腮腺癌、58例颌下腺癌和4例舌下腺癌。中位发病年龄51岁(11-85岁),男女性别比为118:101。有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为58例,其中13例为pN1,45例为pN2。当把临床资料与淋巴结转移有无进行配对分析后,发现:男性、面瘫、肿瘤大小、主要神经侵犯、肉眼腺体外侵犯、T分期、中和高的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显微镜下包膜外侵犯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1)。当把所有危险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主要神经侵犯、中和高的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显微镜下包膜外侵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根据以上危险因素的综合评分,我们将涎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分为四个等级:低、中、高和超高危险组,其淋巴结转移危险分别为:3.8%、27.4%、55.9%和94.7%(P<0.01)。就治疗效果而言,5年和10年的overall survival rate是87.3%和76.1%。淋巴结转移阴性的5年overall survival rate为93.7%,而淋巴结转移组的5年overall survival rate为72.1%(P<0.01)。淋巴结转移和不转移组的5年disease free survival分别为90.6%和37.9%(P<0.01)。淋巴结转移低、中、高和超高危组的5年overall survival rate和disease free surviva分别为:95.4%、97.4%、70%、48.8%和88.3%、60.7%、44.5%、21.6%(P<0.01)。颈部淋巴结的复发率为6.6%。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严重影响涎腺癌的治疗效果,应用主要神经侵犯、中和高的组织学分级、脉管侵犯、显微镜下包膜外侵犯可以很好的预测涎腺癌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对于低危险组可采取观察或单纯手术的方式,对于中危险组可采取单纯手术、临床阴性颈部的单纯放疗的治疗模式,而对于高危险组需手术+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对于超高危险组需采取全颈清扫+根治性放疗的治疗方案。(本文来源于《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9-01)

贾海英,山艳春,张涛,莫天石,罗思瑾[10](2011)在《Logistic回归分析多生物指标在鼻腔鼻窦涎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选出与鼻腔鼻窦涎腺癌密切相关的生物指标,并结合临床病例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多种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与恶性肿瘤转移复发相关的生物指标在鼻腔鼻窦涎腺癌、癌旁组织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并对其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鼻腔鼻窦涎腺癌的发生过程中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临床病例发现LN和ColⅣ共同阴性表达的患者更易发生复发和转移。结论:在鼻腔鼻窦涎腺癌发生过程中LN和ColⅣ是保护因素,而MVD则是危险因素。LN和ColⅣ共同减少与鼻腔鼻窦涎腺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联合检测LN和ColⅣ以指导鼻腔鼻窦涎腺癌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涎腺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66~68岁,平均年龄67岁,中位年龄67岁。2例以无痛性肿物就诊,1例肿物伴疼痛。3例分别发生于右侧腮腺、左侧颌下腺及右侧咽旁间隙。均无涎腺多形性腺瘤病史。组织学上,3例中1例以肉瘤为主,1例以癌为主,1例肉瘤与癌比例相当。肉瘤成分,2例为平滑肌肉瘤,1例为纤维肉瘤;癌成分,3例均包括导管癌和鳞状细胞癌,其中1例还包括少量未分化癌。3例肿瘤中均未发现多形性腺瘤成分。免疫组化:肉瘤成分vimentin均(+),癌成分CK均(+);导管癌AR均(+)。3例中1例肉瘤成分与未分化癌成分呈CK和vimentin双(+)。随访2例,随访时间3~5个月,未出现复发及转移。失访1例。结论涎腺癌肉瘤发病罕见,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诊断。文献表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需长期随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涎腺癌论文参考文献

[1].张曲霞,许春伟,Skálová,A,Stenman,G,Simpson,R,H,W.分子检测在涎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9

[2].白玉萍,岳常丽,张勇,邢莉,贾双双.涎腺癌肉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8

[3].杨荃荃,李志勇,苟颖.颈淋巴清扫联合局部扩大切除治疗涎腺癌的近期疗效[J].实用癌症杂志.2015

[4].王红霞,陈昊,闫蓉,张昶,徐宏志.涎腺癌组织中EGFR和HER-2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4

[5].何威,张承,徐刚,尹华.对一例原发型支气管涎腺癌患者CT特点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

[6].向素芳,周乔丹,蒋幼华.28例涎腺癌恶性肿瘤的超声图像分析[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四届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3

[7].王彦卿,张建红,马春梅,董花英.口腔内肿物需警惕小涎腺癌[J].临床误诊误治.2013

[8].温清泉,廖卫国,漆其光,谭广谋.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治疗涎腺癌中的临床应用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2

[9].王玉龙,李端树,朱永学,陈彤箴,黄彩萍.涎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C].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11

[10].贾海英,山艳春,张涛,莫天石,罗思瑾.Logistic回归分析多生物指标在鼻腔鼻窦涎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论文知识图

涎腺癌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的整体...见涎腺癌肉瘤中上皮结构。HE×13...涎腺癌--图1涎腺癌--图2涎腺癌--图3涎腺癌-图4-25 保留面神经的腮腺全叶...

标签:;  ;  ;  ;  ;  ;  ;  

涎腺癌论文_张曲霞,许春伟,Skálová,A,Stenman,G,Simpson,R,H,W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