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进场动力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舰载机,轨迹稳定性,动力补偿
进场动力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焦晓辉,王晓江,陈胜杰[1](2014)在《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舰载机自动着舰系统(ACLS)的性能优化问题,为了实现舰载机的进场着舰引导和轨迹精确控制,采用进场动力补偿系统(APCS)按特定的进场动力补偿控制律对发动机油门进行自动控制。文中基于国内外研究,建立了Matlab环境下的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模型,对基于迎角恒定,引入迎角、法向加速度和舵面反馈信号的动力补偿系统的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加速了飞机的姿态响应,改善了低动压着舰状态下飞机的飞行特性,提高了着舰安全性和稳定性,在工程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4年11期)
马龙,刘流[2](2014)在《舰载机的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系统的阐释了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的的概念,回顾和介绍了国内外在进场动力补偿方面的研究历程与现状,分别介绍了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的研究中心即进场动力补偿控制律问题和自动油门控制系统的实施问题。并针对舰载机围绕动力补偿系统的硬件组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新能源装备制造——2014年第四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新能源装备制造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4-06-26)
钟涛[3](2013)在《带有舰尾流的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载机发生事故主要是在着舰过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为克服这一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减轻飞行员在着舰阶段的工作负荷,飞机系统中需要引入进场动力补偿系统。采用F/A-18A舰载机参数、应用舰载机纵向运动小扰动线性化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评价飞行品质,并引入飞机姿态控制系统来解决俯仰控制不稳定问题。完成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的设计,解决航迹角无法跟踪俯仰角这一航迹控制不稳定问题。引入舰尾流的垂直稳态分量验证了系统的抗扰动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3年03期)
钟涛[4](2013)在《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舰载机事故主要发生在着舰过程,而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舰载机低速着舰时航迹控制不稳定引起的,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一不稳定现象而产生的推力自动控制系统.为了克服舰载机低速不稳定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并减轻飞行员在着舰阶段的工作负荷,飞机系统中需要引入速度恒定进场动力补偿系统.采用F/A-18A舰载机参数建立舰载机纵向运动小扰动线性化模型,分析模型飞行品质,并引入飞机姿态控制系统来解决俯仰控制不稳定的现象并使飞机满足一级飞行品质,之后采用衰减曲线法设计PID参数完成对速度恒定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的设计,解决航迹角无法跟踪俯仰角这一航迹控制不稳定问题,最后又引入舰尾流的垂直稳态分量验证了系统的抗扰动能力.(本文来源于《应用科技》期刊2013年02期)
李应涛[5](2007)在《舰载飞机的进场动力补偿和自动油门控制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舰上起降是常规起降固定翼舰载飞机所面临的核心技术问题。为确保舰载飞机安全着舰,自动着舰系统(Automatic Carrier Landing System,ACLS)被用于进场着舰引导和精确航迹控制。作为ACLS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进场动力补偿系统(Approach Power Compensator System,APCS)按进场动力补偿控制律对发动机油门(推力)进行自动控制,以克服舰载飞机低速进场时的速度不稳问题,提高航迹控制精度,并减轻飞行员在进场着舰段的工作负荷。要对发动机油门进行自动控制,就需要有自动油门控制系统(Automatic Throttle Control System,ATCS)。针对实际工程应用,本文对舰载飞机的进场动力补偿系统APCS和自动油门控制系统ATCS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不同的APCS补偿结构及其效果。基于飞机纵向小扰动动力学方程,忽略风扰因素、舵面变化和短周期力矩平衡过程,对含有APCS的航迹γ对姿态θ的响应环节的控制结构进行了简化,并推导了其传递函数,以简化分析APCS对航迹响应的影响。然后仿真分析了①无APCS补偿、②采用速度恒定的APCS|u补偿、③采用迎角恒定APCS|α补偿、④采用同时引入迎角α和法向加速度nz的APCS|α+nz补偿对航迹响应的影响。验证了APCS|α+nz对加速航迹响应过程、抑制长周期振荡,进而改善航迹响应特性的效果。针对某工程应用,确定了APCS的补偿结构、设计了控制律和自动油门指令算法。设计中采用APCS|α+nz+δe补偿结构,即在迎角恒定的APCS中同时引入迎角α、法向加速度nz和舵面变化信息δe。针对这种补偿结构,进行了系统参数设计,得到了APCS控制律和自动油门指令算法,并对航迹响应特性的进行了仿真分析,以验证APCS系统设计结果。介绍了一种改进设计的机/电双操纵模式的自动油门控制系统ATCS。在自动模式下,ATCS按照APCS控制律对发动机油门进行自动控制。本文对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逻辑及主要组成进行了简要介绍,特别是对自动油门伺服装置进行了介绍。介绍了自动油门控制系统的试验测试与验证。试验内容包括单元件特性测试和系统综合性能测试。在单元件特性测试中,测试了力矩开关、油门台、自动油门伺服装置和轮盘传动组件等单元件性能。在系统综合测试中,测试了系统对阶跃指令、正弦指令、随机指令等指令信号的响应特性,测试并验证了系统在模式切换时的响应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是可行的,能满足APCS进行自动油门控制的需要。(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7-05-15)
进场动力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者系统的阐释了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的的概念,回顾和介绍了国内外在进场动力补偿方面的研究历程与现状,分别介绍了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的研究中心即进场动力补偿控制律问题和自动油门控制系统的实施问题。并针对舰载机围绕动力补偿系统的硬件组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进场动力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焦晓辉,王晓江,陈胜杰.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4
[2].马龙,刘流.舰载机的进场动力补偿系统研究[C].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新能源装备制造——2014年第四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新能源装备制造发展论坛论文集.2014
[3].钟涛.带有舰尾流的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分析[J].中国舰船研究.2013
[4].钟涛.舰载机进场动力补偿系统设计[J].应用科技.2013
[5].李应涛.舰载飞机的进场动力补偿和自动油门控制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