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住宅属性需求的实证分析

重庆市住宅属性需求的实证分析

唐旭君[1]2003年在《重庆市住宅属性需求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中国住房制度已基本进入了稳步发展的时期。1998年7月国务院《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建设的通知》中,决定在我国实行住房分类供应体系,明确了我国将实行以市场机制为主,辅以适当的政府宏观调控和福利住房制度的住宅产业发展方式。无论是政府福利住房制度的制定,还是商品住宅开发者的开发行为,都应以充分的了解我国各城市住宅市场需求和住宅消费者行为为前提。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大多仅停留在结合数据的描述性分析上,很少有正式的经验数据分析。 这篇论文系统的估计了重庆市住宅租赁和住宅交易市场需求的各种弹性,其中以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为主。此实证分析的数据来自对重庆市主城区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调查以问卷的方式,搜集了住户家庭情况和其居住住宅情况这两个方面的数据。在模型方面,主要借鉴了Rosen的两阶段需求模型的思想,建立了重庆市住宅属性需求模型。然后,以搜集到的有效数据对建立的经验模型的参数进行了估计,从而得到了重庆市住宅属性需求的收入、价格及其他弹性。 从研究结果看,家庭收入是影响住宅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住宅属性价格,而反映消费者偏好的因素——如:户主年龄、户主性别等对住宅需求的影响并不明显。重庆市住宅面积属性需求的收入及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均小于1,收入弹性一般位于0.4到0.6之间,价格弹性一般位于0.2到0.3之间,说明在重庆住宅面积需求对家庭收入和住宅属性价格均缺乏弹性。 另外,此论文对模型具体数学形式的选择和收入变量的定义方式进行了讨论。分别采用了线性和对数形式对需求模型进行了估计,认为住宅属性需求弹性——特别是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对模型的数学形式的选择并不敏感。而在收入变量的定义方面,以长期收入定义的收入变量回归的拟合优度略高,计算出的收入弹性也比以当期收入定义收入变量所得到的收入弹性要略高一些。

涂一峰[2]2008年在《重庆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文中提出住宅市场的发展是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从1998年开始至今,房改促进了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业的发展,使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在近几年出现了房价上涨,土地资源浪费,金融风险趋增的势态。在目前住宅市场存在颇多争议的情况下,对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是解决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性研究,对影响我国城市住宅价格的因素进行研究更具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供给、需求及供需因素出发,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的商品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计量模型,并通过对重庆市2001-2006年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得到了各影响因素对房价的动态影响结论:从长期来看,重庆的商品房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推动的,相对来说,供给因素起到的作用更为突出,想要有效的抑制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扬,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是增加供给量,使得商品房价格在供需的调整中自然的下行。从短期来看,商品房价格的变动是由较稳定的长期趋势和短期波动决定的。最后在此分析结果的基础上,从提高有效供给、抑制投机需求、控制信贷规模、稳定地价和税收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房价持续上涨的政策建议。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在于:一是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影响商品住宅价格的各种供需因素和宏观及政策因素,涵盖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二是运用误差修正模型(ECM)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考虑了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找出了重庆市住宅价格变化的特点,并建立模型。

文莉萍[3]2014年在《房产税改革对我国住房市场影响之探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的经济的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尤其是自1998年中国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以来,个人住房市场的发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房价逐年高涨,助长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经济,不但限制了对住房消费的购买力,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社会的公平稳定。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也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稳定房价成了讨论的焦点。为此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楼市的政策,包括信贷政策(房贷利率下限)、行政政策(限价、限购政策)等,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2011年,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政策应声出台,被认为是调控楼市的“终极武器”。房产税改革不仅涉及到房地产税制的完善,涉及到税收征管的改革,也涉及到了社会资源分配格局的变化,同时也关系到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事件。关于房产税对楼市的调控效应,公众也给予了较高的期待。因此,在房产税改革即将推向全国之际,研究房产税对我国住房市场的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总结评述的基础上,为后文的分析找准切入点;其次,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的房产税制进行了介绍和对比,分析了各国房产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效果;再次,通过理论分析尽可能认识房产税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机理,为后文的实证分析打下基础;最后,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对房产税试点的效应的实证研究,分析房产税对重庆市住房市场价格调控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第一,从开征房产税的理论和研究房产税对我国住房市场影响的文献两面分别进行了文献述评,由于中国房产税实践经验较为缺乏,重庆、上海两地的房产税试点也仅仅是个开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房产税的研究基础,因此本文主要借鉴了和房产税同一个范畴的物业税、财产税的研究理论。接着本文介绍了房产税的概念和功能,以及国内外房产税制的发展历程和国外房产税作用于住房市场的历史经验,以期为后文的理论分析提供现实参考。根据我国房产税制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了四个阶段,分析了我国各个阶段房产税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比介绍了重庆、上海两地现行房产税试点方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沪、渝两地的试点方案在税基、课税范围等要素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个人住房房产税制改革还处在摸索和创新阶段,我国房产税制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开还需要在处在探索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第二,本文从理论上分析房产税对住房市场的影响时,分别从需求、供给、市场结构和价格四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将需求主要分为了自住型、投资性和投机型叁种类别,鉴于投资型购房者和投机性购房者在现阶段的利益诉求并无太大区别,因此笔者将投资型购房者和投机性并为一类来研究,并对这两类不同类型的需求引入相应的需求函数,研究发现房产税对两种类型的住房需求的影响效应有所区别,但最终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对需求结构的影响达到对总需求的抑制;然后分析了个人住房房产税的开征是如何对供给产生影响,针对不同的供给弹性,将住房的供给分为短期、中长期和长期市场分别展开分析,研究发现从中长期看,房产税在影响住房供给量上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而在短期和长期中,由于供给弹性固定或受有限的土地资源约束,房产税对短期和长期的住宅供给都无明显的影响。从市场结构来看,房产税对普通住房的交易量在短期内影响不大,对高档住房的需求会随不同群体对房价的价格敏感度不同而有所区别,总体来说房产税可以引导不同购房群体更加理性消费。在分析房产税对住房价格的影响时,引入了资产定价理论,论述了房地产保有税费的变动对价格变化的影响,得出房地产保有税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效应为负的结论,即提高房产税将使房地产价格下降;反之,降低房产税将促使房地产价格上升。第叁,以重庆市为例,首先对重庆市的住房市场概况进行了介绍,然后利用住房市场供给量、商品房成交量、重庆主城区新建商品房价格等数据具体分析了房产税改革前后住房市场发生的变化,得出了一些直观上的结论,发现房产税在总体上对房价的上涨有抑制作用,但是在初期到2012年上半年的效应较为明显,而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房价又步入了缓慢温和的上升通道。在住房成交量方面,发现个人住房房产税的开征对高档住房产生了较大的冲击。接着,本文利用重庆市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为期5年的月度数据,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并以试点城市之一重庆市的住房市场作为样本,研究了个人房产税对住房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房产税的开征对重庆住房价格的上涨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住宅价格。计量模型回归结果表明,除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只能在10%的显着性水平下通过检验之外,其他的变量都在5%的显着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各个变量系数的符号都是符合预期的。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对房价变动的解释力度较大。房产税改革虚拟变量D的系数符号为负,在5%的显着水平下通过了检验,表明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是存在的,对住房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然而因房产税征收才刚满叁年时间,无法获取税款具体数额,本文的实证部分也只是针对房产税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展开定性分析。第四,针对房产税改革现存的问题及住房市场的现状,笔者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优化房产税税制要素设计,应扩大征税范围,确定统一的计税依据及设置科学合理的税率;其次,在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方面,要尽快建立成熟的市场评估制度,为统一房产税的计税依据做好铺垫,同时建立完备的产权登记制度,提高征管效率从而提高房产税征纳的精确度和覆盖面;最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高廉租房、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供应量,监督好政策具体落实情况,协同房产税政策打造一个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遏制的房地产市场结构,使供需结构达到更均衡的状态,从而促进住房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杨俊锋[4]2015年在《重庆市住宅价格预测模型研究》文中指出鉴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的全国城镇化进程的稳步推进,重庆作为全国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农村人口不断向主城区转移,住房问题成了一个关系重庆市民生的大问题。住宅价格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一个牵动全局的敏感因子,自然倍受关注。要研究重庆市住宅价格,就有必要对重庆市住宅价格进行分析预测。然而预测重庆市住宅价格的前提,就是对重庆市住宅价格预测模型进行研究,以期构建出适合重庆市住宅价格预测的,且有较好预测效果的,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的预测模型。鉴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小样本、贫信息的特点,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近年来,部分研究工作者开始将控制论中的灰色理论运用到房地产价格定量分析的研究中。本选题以房地产价格基本理论为理论基础,以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为现实依据,分析重庆市主城区商品住宅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基于无数据分布先验假定的纯数据结构变换重组的主成分分析数据处理技术,对房价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以期为后续的灰色预测模型的参数确定提供理论支撑。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以重庆市主城区普通商品住宅历史均价为灰色序列,通过构建常规GM模型得到了重庆市主城区普通商品住宅价格预测序列。同时,将先前研究中筛选出的主成分与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利用主成分得分作为新综合变量的“观测值”,建立与房价之间的古典回归模型。并引入时间变量,构建趋势外推模型,预测重庆市主城区普通商品住宅均价。比较常规GM模型和趋势外推模型的预测效果,发现常规GM模型较趋势外推模型预测精度大大提高。随后,根据常规GM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的比对研究以及常规GM模型的先天不足,引入经过算法改进的新陈代谢GM模型,并利用新陈代谢GM模型进行实证预测。比较新陈代谢GM模型和常规GM的预测结果,发现新陈代谢GM模型相较常规GM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有较大水平的提高。因此,最终得出的结论,认为新陈代谢GM模型作为重庆市住宅价格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张俊[5]2006年在《重庆市住宅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房地产市场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不论是从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角度,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由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它的运行状态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十一五”规划时期是重庆市的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重庆市将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的投资,城镇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而不断增加,因此,对重庆市住宅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加以分析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了房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基础理论,第叁部分在调查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重庆市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第四部分通过比较详实的数据,从重庆市住宅市场的供给、需求及各自的影响因素这两方面,研究了重庆市城镇人均房屋建筑面积与城镇化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和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商品房住宅供给与城镇化率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相关性,并对各变量的平稳性和变量间的协整性进行了检验,建立了相应的长期均衡的线性回归模型,然后结合重庆市住宅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十一五”规划的目标,利用模型预测了重庆市未来五年内商品房住宅的需求量和供给量,最后,根据所预测的数据分析了这期间住宅市场的供求状况,第五部分是对重庆市住宅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的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李灿[6]2008年在《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互动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发展、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动着我国房地产市场日益繁荣,城市商品住宅价格随之持续快速上涨;另一方面,随着土地出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价格也开始一路攀升。城市房价和地价是房地产价格体系的主体,两者关系是否协调,对房地产业的运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等重要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商品住宅及住宅用地的价格更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以及我国“居者有其屋”的住房政策目标的实现。可见,土地价格、商品住宅价格及其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然而,就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孰因孰果的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重庆市土地出让制度及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以来,房地产市场供求发生了明显变化,商品住宅价格和城市住宅用地价格出现持续上涨的趋势,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显着变化。为了揭示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地价的具体关系,从而为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提供决策参考,促进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协调发展,本文开展了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的互动性研究。本研究充分运用了重庆市近年来商品住宅价格和住宅用地价格的相关数据资料,以地租地价理论、市场供求理论、区位理论等为指导,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全文共分为7个章节,研究内容及结论概括如下:第1章绪论,对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进行了介绍。第2章介绍了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城市土地与土地价格、商品住宅与商品住宅价格进行了概念界定,剖析了商品住宅价格和土地价格的特征、形成和构成因素;介绍了本研究所借鉴的理论基础,包括地租地价理论、市场供求理论和区位理论。第3章研究了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互动机理的一般规律。该章分别分析了土地价格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和商品住宅价格对土地价格的影响,以及这二者在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是如何相互转化的。第4章对1997年~2006年重庆市商品住宅和住宅用地的供给、需求及其供求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以此作为二者价格关系研究的基础。第5章是本研究中实证分析的核心部分。该章首先对商品住宅价格和土地价格的走势和变动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选取2000年~2006年商品住宅价格季度指数和住宅用地价格季度指数,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商品住宅价格和住宅用地价格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检验发现,在不同滞后期下,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呈现出不同的因果联系。同时,综合前面与本章的分析,得出结论,即商品住宅价格对地价存在一定的影响,地价对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在一定阶段也同样存在,但地价上涨并不能构成房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二者的涨跌最终还是由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各自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第6章对策建议,针对分析结果,从供需角度提出从完善土地供给机制、调整住宅供给结构、加强市场监管和引导消费者意识等几个方面着手,提出调控重庆市地价、商品住宅价格,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第7章结论和展望,对全文研究做了总结,提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和方向。

景真燕[7]2016年在《城市住宅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人类面临诸多严重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低碳发展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建筑业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方面。建筑主要通过能源消耗产生碳排放,在建筑的生命周期中消耗大量的能源,尤其是在使用过程中,且其能源消耗量因住户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随着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加快,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住宅建筑数量迅速增长,其节能减排空间和潜力巨大。研究城市住宅碳排放影响因素,提出节能减排对策对缓解温室气体引起的环境问题意义重大。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分析和研究影响城市住宅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能源消耗因果驱动因素和节能减排的动力机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节能减排的措施和建议。首先,对已有碳排放测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适用于本文研究城市住宅碳排放测算方法,给出住宅碳排放理论计算公式。基于文献整理分析,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方法初步建立城市住宅碳排放影响因素指标体系,使用SPSS对专家打分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因素指标筛选原则建立适用于本文研究的城市住宅碳排放影响因素体系。其次,通过调研获取的数据构建住宅碳排放决策表,运用粗糙集方法计算因素重要性的数值度量,得到影响因素重要度排序。根据约简构建碳排放决策规则库,计算主要影响因素对各碳排放决策值的隶属度,识别城市住宅高碳排放致因,并提出规则库在住宅碳排放等级评价、节能减排方面的创新应用思路。最后,根据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分析城市住宅碳排放因果驱动关系和节能减排动力机制,结合重庆市区域实际从宏观角度提出城市住宅节能减排措施和建议,从微观角度提出节能减排管理性措施、对策以及具有个体住宅执行可行性的节能建议。

聂小龙[8]2016年在《我国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互通机制研究》文中认为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入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的双轨制城镇住房供应体系逐步建立。十几年来,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体系一直处于不断的摸索与改进之中。双轨制意味着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共同组成了我国住房体系,但之前由于发展阶段与条件的限制,我国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各自独立发展,之间缺少互通机制。两者不能作为一个整体来解决我国的住房问题,会带来一些问题:一方面,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的需求体量不易被切分。原因有二: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的适用人群并不存在断裂式分布,其过度与衔接人群的利益往往容易被忽视;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受保障人群所占比例以及保障面积都是一种动态上升的过程。另一方面,缺少互通机制不符合人对住房需求的发展规律。个人的财富是一种逐渐累积的过程,将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的割裂不符合财富积累的一般规律,也不符合人们对房屋的居住与购买的规律。因此,本文在意在找出合适的方式建立起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之间的互通机制,从住房供应体系的整体角度动态调整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之间的供需关系。研究共分为了四个部分:首先梳理了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对比了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异性;其次,通过理论、地方已有实践以及借鉴国外住房供应体系较为完善国家的经验来论证了两者之间互通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第叁,构建互通机制模型,并针对互通机制中存在的重点难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以重庆市为例,实证分析了互通机制模型的可行性。在互通机制的模型建立中,研究从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与转化退出的角度分别进行了分析:在商品住房向保障性住房的转化中,构建了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中的四种途径,购买或租赁商品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具体采用哪种方式要根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加以判断;而在保障性住房向商品住房转化过程中,提出了更加符合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的进化转化模型,并针对转化可能引发的“骗租、骗购”风险,提出了运用“政府应得收益”和“流通锁定期”两个指标进行防范的措施。

刘欢[9]2014年在《重庆市住宅市场财富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房价变化给居民消费行为和社会福利带来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房价上涨,一方面带动房产拥有者的家庭财富和福利同时增加,促进其消费;另一方面给没有房产的居民产生预算约束效应,带来负的财富效应,并造成福利损失。论文研究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住宅市场财富效应和福利效应的实证分析上。在此之前,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不同的学者使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关于住宅市场财富效应,部分学者认为住宅市场具有正的财富效应,另一部分学者却持有相反观点,认为住宅市场财富效应为负,还有一部分学者得出住宅市场财富效应不显着的结论;关于福利效应,大多数学者侧重于研究福利测算的方法,主要有阿玛蒂亚·森的能力方法论、古典福利分析方法,如等价性变化、补偿性变化和消费者剩余等方法以及Bajari,Benkard和Krainer提出的社会福利净损失核算模型等。随后介绍了相关理论和作用机理,理论方面,主要是消费函数理论,并重点分析了家庭财富水平、结构及分配情况对消费的影响;作用机理方面,主要探讨房价上涨对现期和预期住宅财富带来的流动性约束效应、预算约束效应、已实现的财富效应、未实现的财富效应、替代效应以及信心效应。实证分析部分,以持久收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利用重庆市住宅市场2001年第1季到2013年第4季的季度数据,对重庆住宅市场的财富值指标进行处理,展开财富效应实证分析。结果发现,重庆市住宅市场的财富效应为负;此外,利用Bajari,Benkard和Krainer提出的社会福利净损失核算模型,对重庆市2001-2013年由房价上涨带来的福利损失进行测算发现,2001-2013年重庆房价上涨带来的户均福利损失为281.9元/年。接着,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制约重庆市住宅市场财富效应和福利效应的因素。最后根据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

张永成[10]2011年在《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其中的住房问题一直受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关注。在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扎实推行、成效颇丰的背景下,住宅商品化已成为大势所趋。但是,在住宅商品化后出现的房价居高不下、普通工薪阶层望房兴叹、房地产开发商弊端丛生等问题也为民众所诟病。目前,我国正在迎来新一轮城镇化浪潮。城镇化所带来的城镇居民数增加、农村人口大量进城将强烈刺激住房需求,而商品住宅是我国住宅的主要供给方式,在我国保障住房制度暂未完善的形势下,其必将进一步加大我国住宅的供需矛盾。重庆市作为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城镇化的速度更是领跑全国其他城市,而高速城镇化所带来的住宅需求失衡问题则更加严峻。因此,在此背景下,研究重庆市商品住宅市场,发掘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就显得更为必要。在此种形势下,论文以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为研究对象,在阅读并参考了相关文献后,从商品住宅价格的内涵、特征入手,定性的探讨了商品住宅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进一步收集重庆市商品住宅市场的相关数据,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在重庆市高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商品住宅价格上涨趋势不会改变。而且,重庆市常住城镇人口数是重庆市住宅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五年以上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对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也存在一定影响,而商品住宅每平方造价对住宅价格的影响并不明显。据此,依研究结果提出以下两点政策建议:第一,加大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健全住房保障体系;第二,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住宅属性需求的实证分析[D]. 唐旭君. 重庆大学. 2003

[2]. 重庆市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 涂一峰. 厦门大学. 2008

[3]. 房产税改革对我国住房市场影响之探析[D]. 文莉萍. 西南财经大学. 2014

[4]. 重庆市住宅价格预测模型研究[D]. 杨俊锋. 云南财经大学. 2015

[5]. 重庆市住宅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分析[D]. 张俊. 重庆大学. 2006

[6]. 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与土地价格互动性研究[D]. 李灿. 西南大学. 2008

[7]. 城市住宅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D]. 景真燕. 重庆交通大学. 2016

[8]. 我国商品住房与保障性住房互通机制研究[D]. 聂小龙. 重庆大学. 2016

[9]. 重庆市住宅市场财富效应和福利效应研究[D]. 刘欢. 重庆大学. 2014

[10]. 重庆市商品住宅价格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永成. 重庆大学. 2011

标签:;  ;  ;  ;  ;  ;  ;  ;  ;  ;  ;  ;  ;  ;  

重庆市住宅属性需求的实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