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帛书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老子,帛书,道德经,简本,王弼,版本,本义。
帛书本论文文献综述
魏刘美慧[1](2019)在《王弼本《老子》“道”、“有”、“无”关系探究——以郭店本、帛书本为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王弼本《老子》为底本,以楚简本、帛书本为参照,探究得出"有"和"无"的关系应是并列、相生,"有"不能凌驾于"无"之上,"无"也不能凌驾于"有"之上,二者更不等同于"道"。王弼所注通行本的部分段落将《老子》中的"无"看作"有"的更高层面,甚至是道体本原,究其原因,应是版本整理者受不同时期流行学说影响进行了改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9期)
潘园园[2](2018)在《试谈《老子》帛书本与传世本之部分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发掘工作的大力展开,大量出土文献逐渐面世,其中不乏有一些较高研究价值的竹简和帛书,这些简帛的出土,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到与传世本不同的一些古文献,而且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这对我们在文献学上的校勘、辨伪及语言学、史学等方面都将会有很大的研究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8年33期)
于雪[3](2018)在《帛书本《触龙见赵太后章》与今本对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之《触龙见赵太后章》与今本《战国策·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史记·赵世家》中的文段对读,发现其用字上的差异、衍文和脱文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对简帛材料的研究。(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张丽静[4](2018)在《郭店本与帛书本《老子》内容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子》作为先秦着作,流传很广,版本众多,其中出土的郭店本和帛书本为《老子》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料。从内容的多少、篇章、异文和行文逻辑对比郭店本和帛书本,发现不同,找出造成不同的原因,印证一些结论。(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期刊2018年04期)
费小兵,刘雄[5](2016)在《异本合刊之《老子》: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兼论建立《老子》批判性版本》一文中研究指出马王堆帛书本《老子》(可能是黄老道家的古本)比传世本更有逻辑性,所以,《老子》全文还是应以其为基本结构,但一些关键词句应依据更古老的楚简本《老子》,才能正确理解其原意。因而,借鉴唐玄宗择善而取、异本合刊的方法,可形成帛书本与楚简本异本合刊的《老子》批判性版本。(本文来源于《荆楚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徐莹[6](2016)在《从楚简本、帛书本、北大汉简本及今本看《老子》的编纂》一文中研究指出编辑学虽然是一门新兴学科,但在我国学术史上,中古时期甚至更早,文本编辑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道家经典着作《老子》的编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近年来,《老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本、郭店楚简本的相继出土和北大汉简本的问世,为我们研究《老子》文本的编纂过程提供了可能。对比楚简本、帛书本、北大汉简本和传世的王弼本《老子》可知,从战国到两汉以至魏晋,《老子》的编辑者们对文本的编纂与修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锤炼、校订文字;其二,补充、修改文意;其叁,调整语序和篇章结构。这些富有创造性的编辑活动蕴含着古老而永恒的编辑理念:强调文本的逻辑性、追求文本的统一性。梳理此间编者们付出的努力和智慧,无疑能为中国早期的编辑史提供一个实实在在的例证。(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2016年02期)
冯晓黎[7](2014)在《帛书本《道德经》梅维恒英译本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文学成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本。本文选取以帛书本为源本,以世传本为参考的梅维恒译本,通过举例分析,就该译本对原文形式的重塑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其翻译语言的艺术特点,并从中观察古籍英译的某些共同现象和特点。(本文来源于《中译外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王肃,姚振文[8](2012)在《《老子》世传本“常道”与帛书本“恒道”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73年长沙马王堆叁号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世人甫知《老子》世传诸本中的"常道",原文应为"恒道"。而根据"恒"的字形分析,"恒"的本义应该是"心交天地,循环不已",根据《老子》原文语境分析,"恒道"的意思应该是"体悟自然之道",故"恒道"与"常道"不是完全同义词,世传本《老子》以"常道"易"恒道"实属封建陋规(避讳)下的无奈之举。(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2年04期)
费小兵[9](2012)在《探析帛书本《老子》的逻辑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帛书本《老子》各单元甚或每章内都存在着"从形而上之道的认识到形而下之德的修行"的逻辑规律。这种从上到下(从知到行)、再从下到上的状态形成一种"波浪"状的递进结构(以下简称"波浪式结构"),说明《老子》是一本有逻辑思维一贯性、有内在中心思想或者说有"基本精神"的书,是一本完整的个人着作而非许多个人的箴言集。(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4期)
杨义[10](2011)在《马王堆帛书本与《老子》经典化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帛书《老子》甲本是汉初黄老术尚未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之前,《老子》尚未经典化时期的抄本。抄本的特色由此而生:错讹屡见,抄写粗率。由于未有官方意识的强势介入,其中可能保存有《老子》最初传本的若干信息。 ◎帛书《老子》乙本是在曹相国以黄老术治国(本文来源于《中国艺术报》期刊2011-05-06)
帛书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随着我国考古发掘工作的大力展开,大量出土文献逐渐面世,其中不乏有一些较高研究价值的竹简和帛书,这些简帛的出土,不仅可以让我们读到与传世本不同的一些古文献,而且还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材料,这对我们在文献学上的校勘、辨伪及语言学、史学等方面都将会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帛书本论文参考文献
[1].魏刘美慧.王弼本《老子》“道”、“有”、“无”关系探究——以郭店本、帛书本为参照[J].北方文学.2019
[2].潘园园.试谈《老子》帛书本与传世本之部分差异[J].北方文学.2018
[3].于雪.帛书本《触龙见赵太后章》与今本对读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
[4].张丽静.郭店本与帛书本《老子》内容的对比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8
[5].费小兵,刘雄.异本合刊之《老子》: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兼论建立《老子》批判性版本[J].荆楚学刊.2016
[6].徐莹.从楚简本、帛书本、北大汉简本及今本看《老子》的编纂[J].文史哲.2016
[7].冯晓黎.帛书本《道德经》梅维恒英译本探析[J].中译外研究.2014
[8].王肃,姚振文.《老子》世传本“常道”与帛书本“恒道”辨析[J].船山学刊.2012
[9].费小兵.探析帛书本《老子》的逻辑结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10].杨义.马王堆帛书本与《老子》经典化过程[N].中国艺术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