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群落论文_张超,孙涛,臧建成,唐晓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肢动物群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天敌,若尔盖,林芝,土壤。

节肢动物群落论文文献综述

张超,孙涛,臧建成,唐晓琴[1](2019)在《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分析不同月份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功能群结构。[方法]采用双对角线五点取样法,结合人工捕捉法和网捕法,对西藏农牧学院农场冬青稞田间节肢动物取样鉴定、数量统计、计算类群比例及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Berger-Parker优势度指数、结合性指数、PCA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共捕获节肢动物1973头,隶属于2纲12目76科。其中鞘翅目Coleoptera瓢甲科Coccinellidae和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为优势类群,分别占节肢动物总数的16.73%、40.40%。鞘翅目象甲科Curculionidae、双翅目Diptera食蚜蝇科Syrphidae、摇蚊科Chironomidae、毫蚊科Trichoceridae、毛蚊科Bibionidae、果蝇科Drosophilidae、寄蝇科Tachinidae、半翅目猎蝽科Reduviidae、花蝽科Anthocoridae、长蝽科Lygaeidae、姬缘蝽科Rhoplidae、蜘蛛目Araneida逍遥蛛科Philodromidae为常见种群,分别占总数的1.98%、1.27%、1.06%、1.37%、3.35%、3.75%、3.65%、1.77%、1.27%、1.42%、1.57%,2.94%。稀有类群有62科,占节肢动物总数17.47%。4月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最高,5月节肢动物数量最多,6月丰富度指数最高。不同月份节肢动物类群相似性不同。[结论]蚜科和瓢甲科是优势种群,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由优势种群、常见种群、稀有种群构成。不同月份节肢动物数量有差异。5月个体数量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张安宁,常海涛,陈蔚,刘任涛[2](2019)在《干旱风沙区灌丛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对放牧管理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干旱风沙区宁夏盐池县,选择典型放牧柠条锦鸡儿灌丛林地为研究样地,以邻近长期围栏封育灌丛林地为对照,调查了春季、夏季和秋季放牧和封育2种类型样地的地表植被、土壤性状和地面节肢动物分布特征,分析了灌丛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对放牧管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放牧导致植被高度、土壤细砂粒含量和土壤电导率显着降低,而土壤容重和粗砂粒含量显着升高.2)调查共获得地面节肢动物13目40科,其中优势类群为蚁科和拟步甲科,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68.75%;常见类群4类,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20.82%;其余34类为稀有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10.44%.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放牧和封育样地间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均差别较大,反映了地面节肢动物对包括放牧管理和季节变化双重作用下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3)放牧导致地面节肢动物多度显着升高.但放牧样地和封育样地间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3个季节中均无显着差异.4)相关分析表明,地面节肢动物多度、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与植被高度、植物多度、土壤水分、土壤pH值和电导率存在相关性,而地面节肢动物Shannon指数与植被高度、土壤水分和土壤细砂粒存在相关性.偏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H值、植物多度、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是影响地面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分布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表明,放牧管理条件下植被高度、土壤pH、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差异导致不同地面节肢动物类群表现出了不同的响应模式.灌丛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的保育效应能够削弱放牧干扰的负向影响.但放牧干扰下春季灌丛林地植食性地面节肢动物多度增加,需注重放牧易导致灌丛林病虫害发生和进行防控.(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李雨,吴鹏飞,龙伟,马金豪[3](2019)在《高寒地区种植不同种类牧草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高寒地区种植不同种类牧草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6年7月,选取2013年建植的垂穗披碱草、老芒麦、早熟禾、羊茅、燕麦、苜蓿6种牧草地为研究样地,以外围天然草地为对照样地,采集0—15 cm混合土样,采用干漏斗法(Tullgren)分离土壤节肢动物。结果表明:(1)7种类型牧草种植地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密度、类群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有显着差异性(P<0.05或0.01)。群落密度、类群数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燕麦显着高于垂穗披碱草和苜蓿牧草地,而Simpson指数与之相反,其他几种牧草地间土壤节肢动物群落指数均无显着差异性。(2)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影响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土壤pH、TN、N/P、C/N、AK;其中,在垂穗披碱草样地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与pH呈正相关,在早熟禾样地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与TN和N/P呈正相关,而在天然草地中土壤节肢动物群落与C/N和AK呈正相关。(3)回归分析表明,土壤节肢动物群落密度及多样性指数仅与TK含量呈显着正相关(P<0.05或0.01)。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种植不同种类牧草对土壤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密度和多样性均存在较大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种植苜蓿等其他种类牧草虽然能缓解草畜矛盾,但会降低土壤节肢动物多样性,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20期)

邵珍珍,吴鹏飞[4](2019)在《小型表栖节肢动物群落对高寒湿地退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查明小型表栖节肢动物群落对高寒湿地退化的响应,2014年7月和9月利用吸虫器法对若尔盖高寒湿地的沼泽草甸、草原草甸、中度退化草甸3种生境的小型表栖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为:共采集到小型表栖节肢动物18661只,隶属于3纲15目85类(科或属),优势类群为球圆跳属(Sphaeridia)、长跳属(Entomobrya)和莓螨科(Rhagidiidae),其中长跳属仅出现在草原草甸。小型表栖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在不同生境间差异明显,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类群是长跳属(Entomobrya)、球圆跳属(Sphaeridia)、齿步甲螨属(Odontocepheus)、瘤蚜科(Pemphigidae)和叶蝉科(Jassidae),但不同月份间存在差异。小型表栖节肢动物的群落密度及类群数均以草原草甸最高,中度退化草甸最低,3种生境间有显着差异(P<0.01)。3种生境的小型表栖节肢动物群落密度均是7月显着低于9月(P<0.01),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则是7月显着高于9月(P<0.01);类群数在沼泽草甸中7月显着低于9月(P<0.05),在草原草甸和中度退化草甸则是7月显着高于9月(P<0.05)。典范对应分析(CCA)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种类、生物量、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小型表栖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密度及多样性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高寒湿地退化能够显着影响小型表栖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密度和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9期)

贾永超,禹田,张晓明,李强[5](2019)在《不同间作模式玉米田天敌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3种不同间作模式玉米田天敌节肢动物群落特征,为生态调控玉米田害虫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目测法、网捕法和诱集法等对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3种间作模式玉米田(玉米单作、玉米马铃薯间作、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间作)天敌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行系统调查,采用群落特征指数和主分量分析法对不同间作模式玉米田天敌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其相似性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区玉米田共发现天敌节肢动物2纲(昆虫纲和蛛形纲)6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革翅目和蜘蛛目)22科92种2442头,其中玉米单作模式田有2纲4目(鞘翅目和双翅目、膜翅目和蜘蛛目)12科37种780头,玉米马铃薯间作模式田有2纲5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革翅目和蜘蛛目)17科38种834头,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间作模式田有2纲5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和蜘蛛目)18科46种828头;天敌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间作田>玉米马铃薯间作田>玉米单作田,而优势度指数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则表现为玉米单作田>玉米马铃薯间作田>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间作田。玉米单作田在苗期与玉米马铃薯间作田在苗期的天敌群落相似度最高,为0.682;玉米单作田在花粒期与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间作田在苗期的天敌群落相似度最低,为0.290。在玉米单作田中,瓢虫类、寄生蜂类和长足虻类个体数量共同主导天敌群落变化;在玉米马铃薯间作田中,长足虻类和蜘蛛类个体数量共同主导天敌群落变化;在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间作田中,寄生蜂类、步甲类和长足虻类个体数量共同主导天敌群落变化。【结论】3种不同间作模式玉米田中以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间作田天敌节肢动物群落种类最丰富、稳定性最强,可在云南昭通地区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琼,李强,张晓明[6](2019)在《大豆/玉米间作密度对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豆/玉米间作密度对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大豆田农业多样性种植及其害虫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大豆单作及大豆/玉米以2∶1、4∶1和6∶1间作4个处理,通过五点取样法并采用黄板诱集、滴水黄盘诱集、糖醋液诱集、网捕和目测法对不同间作大豆田中节肢动物群落进行调查,利用群落特征指数和稳定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在大豆田中共调查到节肢动物2纲15目91科191种18859头,其中大豆单作田2纲14目85科156种5120头,大豆/玉米2∶1间作田中2纲15目86科165种4882头,大豆/玉米4∶1间作田中2纲15目91科191种4460头,大豆/玉米6∶1间作田中2纲15目89科173种4397头。大豆/玉米2∶1、4∶1和6∶1间作田中,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天敌物种数均高于大豆单作田,且以大豆/玉米4∶1间作田最高,而大豆单作田中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较大豆/玉米2∶1、4∶1和6∶1间作田高。【结论】大豆/玉米4∶1间作田中节肢动物群落相对更稳定,是大豆、玉米间作控制大豆害虫的推荐间作密度。(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栾涛[7](2019)在《不同类型城市绿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部分之一,它不仅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休息、游玩、运动的地点,还兼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能。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缺乏城市绿地养护相关知识,管理措施不当,导致部分城市绿地产生病虫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发展。为研究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绿地内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主要害虫、天敌的种群动态,本文在延吉市内选取7种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为样地,于2018年6月份至10月份五个月内,对七个样地内的节肢动物、植被、土壤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系统的调查,通过统计物种数,个体数,计算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优势度、优势集中性指数,分析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等对节肢动物的影响,研究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结果有:1、调查共收集到节肢动物18目75科,个体数量36228个。主要有隶属于蛛形纲的有蜘蛛目、寄螨目、甲螨目等,隶属于软甲纲有等足目,唇足纲的蜈蚣目等,弹尾纲的弹尾目,昆虫纲的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鞘翅目等。节肢动物群落中占优势的主要物种有弹尾目、膜翅目、蜘蛛目、双翅目、鞘翅目和甲螨目,其中弹尾目的跳虫科和膜翅目的蚁科数量尤为突出,但是个体体积都较小。根据功能团分类后对比发现在数量上,中性节肢动物与整个群落的趋势相同,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的趋势也大致相同,这说明这些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害虫亚群落与天敌亚群落是趋于稳定状态的。2、随着时间的变化,节肢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均呈现下降趋势,由于气候因素影响,调查样地七月份受降雨影响强烈是变化出现波动,从不同功能团角度,害虫亚群落个体数随着时间变化升高,而天敌亚群落随着时间变化降低,说明了天敌亚群落与害虫亚群落的相关关系,中性节肢动物与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对应关系不明显说明了中性节肢动物的独特地位。3、蜘蛛目、甲螨目、脉翅目、等翅目与全氮具有相关性,这其中包含害虫类的甲螨、等翅目,也包含天敌类的蜘蛛目和等翅目这说明全氮含量对害虫天敌分布均有一定影响。速效氮与蜈蚣目呈现正相关、速效磷与革翅目呈现正相关,全钾与等足目和真螨目均呈现负相关。PH>7的有人工草灌>人工草灌桥>天然草灌>人工草乔。PH<7呈酸性的有:人工草,天然草+乔,天然草+灌+乔,其中人工草接近中性,天然草+乔和天然草+灌+乔的PH值更低,这两个样地的主要乔木均为高大的松树,地表有大量的腐殖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H与膜翅目的个体数呈显着负相关,天然草+乔和天然草+灌+乔样地的膜翅目数量也多于其他样地。因此我们想控制膜翅目害虫数量可以通过调节土壤酸碱度来实现。节肢动物个体数、蜘蛛目、膜翅目、甲螨目、蜈蚣目、脉翅目和等翅目与土壤有机质均呈现正相关,有机质在各样地中的含量天然草灌乔>天然草乔>人工草乔>天然草灌>人工草灌>人工草>人工草灌乔,可以看出人工草绿地的有机质含量较天然绿地的少。4、通过对比人工绿地的膜翅目和同翅目多于天然绿地,天然绿地的弹尾目高于人工绿地,同翅目多为蚜科、红蝽科类的害虫。根据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城市绿地类型中多样性指数的变化顺序为人工草>人工草灌乔>天然草灌乔>天然草灌>人工草乔>天然草乔>人工草灌,均匀度的变化趋势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一致。在各类型绿地中草灌乔型的绿地最为稳定,样地植被组成复杂,能为节肢动物群落提供复杂的取食环境,也给节肢动物群落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根据聚类分析,调查样地的植被类型比植被配置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更大,是由于植被类型限制了样地植被的优势物种,植被物种在对节肢动物产生影响。5、在各功能类群中,天敌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普遍较高表明了天敌亚群落种类丰富,数量分布均匀分布范围较广的特点,害虫亚群落的多样性指数稍低于天敌亚群落,平均多样性指数只是略小于天敌亚群落,均匀度、优势度也表现出了与天敌亚群落相似的规律。害虫亚群落多样性指数最低的是天然草灌乔绿地,这说明此绿地害虫群落不够稳定,也最容易产生病虫害。中性节肢动物中多样性指数相对较小,优势集中性指数相对较高,多样性指数也相应的小,这也与节肢动物自身的生长繁殖规律是有关的。根据因子分析,综合得分最高的是人工草地,这说明人工草地的各项分布最为均为最优,这可能与人工草地定期整治有关。(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6-05)

马艳龙[8](2019)在《纬度和土地类型对寒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陆地生态系统地表节肢动物体型小、生殖力强、世代周期短、数量庞大、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自然界中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不可或缺的生物因子。农林生态系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础,提供了人类生产生活必须的物质材料。中国的寒地黑土区是最重要的农林生态区,地处平原,正经历着快速的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该区域内不同纬度梯度上农田林地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及功能群特征,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时间动态和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是预测这些变化对农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的重要依据,也是为调整农林管理战略措施,维持全球变化下农林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主要开展了两方面实验:一方面,于2017年,在东北寒地沿着从低到高的纬度梯度,分别在长春、哈尔滨、望奎叁个地区的农田和人工林生境中选择18块各约一公顷样地,采用陷阱法,调查不同纬度农田和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地表节肢动物,比较了不同纬度和不同土地类型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功能群的差异。另一方面,于2018年的7月到10月,在哈尔滨农田及人工林样地中采集地表节肢动物,分析节肢动物群落分布、多样性特征及功能群的动态变化特征,并运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探索不同时间地表节肢动物和土壤环境因子间的关系,揭示农田、人工林地表节肢动物群落时间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如下:(1)不同纬度农田和人工林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在不同纬度的农田样地中共捕获节肢动物12331头,隶属于节肢动物门3纲8目30科57种。叁个纬度的农田系统中没有共同优势种,并且节肢动物个体数量在不同纬度上无显着差异,但在物种数上差异显着。从多样性特征来看,望奎样地内物种多样性指数大,但优势度低;长春样地内物种的优势度较高,多样性指数最低。不同纬度人工林生态系统中共捕获节肢动物2760头,隶属于节肢动物门4纲10目41科73种。叁个纬度人工林样地没有共有优势种,叁个纬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比同纬度下人工林样地和农田样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发现,叁个纬度中人工林样地的节肢动物个体数相对于农田样地较少,而物种数却多于农田样地;在多样性上,农田样地的优势度指数高于人工林,多样性较低,人工林样地物种多样性高,且物种分布的更均匀,人工林的节肢动物相对于农田样地节肢动物来说群落结构更稳定。从节肢动物的功能群特征来看,纬度对节肢动物功能群的组成无明显影响,但对个别功能群的物种组成有明显的影响,如杂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在不同纬度的样地中具有明显差异。土地类型的变化对各个功能群的分布上无明显影响,但对各类功能群的物种组成上有明显的影响,人工林和农田样地的物种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2)农田和人工林生境节肢动物群落结构时间变化2018年7月到10月的采样中,农田样地中节肢动物物个体数量随时间呈现出递减的变化趋势,7月最多,10月最少,采集效应可能对节肢动物数量存在一定的影响;物种数上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9月物种数最多,而10月采集到的物种个体数和物种数均是最低,且与其他各个月份之间均有显着的差异;在多样性特征上,9月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大,10月最低,7月和8月居中,优势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人工林样地中节肢动物个体数量7月与8月存在显着性差异,8月节肢动物捕获的个体数量显着低于7月所捕获到的个体数量,其他月份之间无显着差异;从群落的多样性特征可知,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时间变化趋势为10月>9月>7月>8月,优势度与物种多样性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10月的物种均匀度最高,7月份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农田和人工林样地节肢动物群落时间差异来看,农田样地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在时间上波动较大,人工林样地随时间波动较小,节肢动物有随时间变化迁移的趋势,在作物生长季节早期,节肢动物趋向于农田样地,而在作物成熟期,部分物种从农田迁移到人工林或其他生境中。从环境因子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来看,速效磷对人工林和农田中节肢动物影响较大,此外有机质和总氮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顾松松,胡秋龙,龚志华,杨中侠,李娟[9](2019)在《不同管理模式下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茶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实地调查法研究湖南省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节肢动物群落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生境的节肢动物群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3类茶园皆以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蜱螨目和啮虫目为优势类群,黑刺粉虱、茶橙瘿螨、茶尺蠖和小绿叶蝉的数量分别占有机茶园、无公害茶园和普通茶园节肢动物总数的59.83%、56.17%和71.43%,天敌昆虫的数量分别占总数的10.76%、7.59%和5.79%。有机茶园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02和1.56,显着高于无公害茶园(82和1.31)和普通茶园(79和1.23),害虫发生的数量明显低于其余两类茶园,主要天敌昆虫的发生频度明显高于其余两类茶园。(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邢树文,王桔红,梁秀霞,朱慧,高锦婷[10](2019)在《钨尾矿生态恢复中桉树林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表节肢动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生态恢复中的生境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不同动物类群对植被恢复具有不同的响应,它们与植物一起调控了土壤的恢复过程。然而,目前对地表节肢动物类群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与植被和土壤环境变化的关系认识不足。以1 a桉树(Eucalyptus)林、7 a桉树林及26 a外围桉树林作为研究对象,以无污染桉树林为对照,基于4种样地土壤理化因子、重金属因子及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调查统计数据,采用生态指数及冗余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种植年限桉树林与外围桉树林生境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对土壤质量和重金属因子的响应机制。结果显示:种植7a的桉树林地表节肢动物个体数量(N)、丰富度(R)和多样性指数(H′)(N=131,R=2.026,H′=1.644)高于1 a桉树林(N=40,R=0.701,H′=0.617),但显着低于外围桉树林(N=823,R=2.345,H′=1.939),对照桉树林(N=1251,R=2.354,H′=1.947)显着高于其他样地。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理化因子与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呈显着正相关,土壤速效磷和有机质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变化的贡献率最大,两个环境因子总共解释了89.67%的环境变异,速效磷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最大,贡献率达79.83%,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多样性指数随土壤质量的提升而增大。重金属因子与地表节肢动物群落呈显着负相关,Cu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最大,贡献率为88.95%,是主要的毒性因子,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随重金属(Cu、Ni、Zn)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研究表明:随着钨尾矿恢复区桉树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质量提升,生态恢复区植被迁入与群落演替促进了地表节肢动物群落食物网的形成,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演变与多样性增加起到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节肢动物群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干旱风沙区宁夏盐池县,选择典型放牧柠条锦鸡儿灌丛林地为研究样地,以邻近长期围栏封育灌丛林地为对照,调查了春季、夏季和秋季放牧和封育2种类型样地的地表植被、土壤性状和地面节肢动物分布特征,分析了灌丛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对放牧管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放牧导致植被高度、土壤细砂粒含量和土壤电导率显着降低,而土壤容重和粗砂粒含量显着升高.2)调查共获得地面节肢动物13目40科,其中优势类群为蚁科和拟步甲科,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68.75%;常见类群4类,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20.82%;其余34类为稀有类群,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10.44%.在春季、夏季和秋季,放牧和封育样地间地面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均差别较大,反映了地面节肢动物对包括放牧管理和季节变化双重作用下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3)放牧导致地面节肢动物多度显着升高.但放牧样地和封育样地间地面节肢动物类群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3个季节中均无显着差异.4)相关分析表明,地面节肢动物多度、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均与植被高度、植物多度、土壤水分、土壤pH值和电导率存在相关性,而地面节肢动物Shannon指数与植被高度、土壤水分和土壤细砂粒存在相关性.偏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pH值、植物多度、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是影响地面节肢动物群落个体数分布的关键驱动因子.研究表明,放牧管理条件下植被高度、土壤pH、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差异导致不同地面节肢动物类群表现出了不同的响应模式.灌丛对地面节肢动物多样性的保育效应能够削弱放牧干扰的负向影响.但放牧干扰下春季灌丛林地植食性地面节肢动物多度增加,需注重放牧易导致灌丛林病虫害发生和进行防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肢动物群落论文参考文献

[1].张超,孙涛,臧建成,唐晓琴.西藏林芝青稞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9

[2].张安宁,常海涛,陈蔚,刘任涛.干旱风沙区灌丛林地地面节肢动物群落对放牧管理的响应[J].应用生态学报.2019

[3].李雨,吴鹏飞,龙伟,马金豪.高寒地区种植不同种类牧草对土壤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9

[4].邵珍珍,吴鹏飞.小型表栖节肢动物群落对高寒湿地退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9

[5].贾永超,禹田,张晓明,李强.不同间作模式玉米田天敌节肢动物群落特征[J].南方农业学报.2019

[6].李琼,李强,张晓明.大豆/玉米间作密度对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9

[7].栾涛.不同类型城市绿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主要害虫种群动态研究[D].延边大学.2019

[8].马艳龙.纬度和土地类型对寒地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9

[9].顾松松,胡秋龙,龚志华,杨中侠,李娟.不同管理模式下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结构[J].贵州农业科学.2019

[10].邢树文,王桔红,梁秀霞,朱慧,高锦婷.钨尾矿生态恢复中桉树林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甘蔗田节肢动物群落物种优势度...竹冠节肢动物群落优势集中性指...竹冠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季...2 芳香植物间作区梨园节肢动物群落3 芳香植物间作区梨园节肢动物群落芳香植物间作区梨园节肢动物害虫亚群...

标签:;  ;  ;  ;  ;  ;  ;  

节肢动物群落论文_张超,孙涛,臧建成,唐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