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以清人沈复提到的造园核心"小中见大"为契机,来探讨"小"在园林发展中的作用。"小"除了作为界定事物属性的形容词外,还代表了由其引发的、关于主体的知觉关联及其世界观建立的姿态。它来自发端于唐宋时期的"中隐"思想,并通过"壶中天地"的园林观念以及山水画中的观法变革成为了一种图式语言。本文以宋人郭熙等人的绘画实践和理论为主线来反观园林发展中所出现的空间问题,其中以庄子"小大之辩"和沈括"以大观小"作为思辨方法,使得山水画图像不只是作为历史的线索,而是借助形式分析与私人园林的空间发展进行平行比较。本文最后以王时敏《小中现大册》和"沧浪亭"为例,来说明该图式是如何在明清时期各种流通于世的画谱和造园法则中不断解释和再造,并得以流传。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周功钊
关键词: 唐宋,中隐,小大之辩,空间图式,观法
来源: 美术学报 2019年01期
年度: 2019
分类: 哲学与人文科学,工程科技Ⅱ辑
专业: 建筑科学与工程,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分类号: J212;TU986.1
页码: 103-112
总页数: 10
文件大小: 1139K
下载量: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