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更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城市,产业,街区,空间,条例,互联网。
形态更新论文文献综述
杨谦[1](2019)在《对互联网环境下商业形态更新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商务部网站的信息表明,2019年前叁季度,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国网上零售额达7.32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5.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5%。电子商务司负责人表示,社交、直播、内容电商已成为电商市场重要(本文来源于《中国消费者报》期刊2019-11-27)
陈汝霜,赵渺希,戚冬瑾[2](2019)在《城市形态设计准则在旧城更新中的实践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规划理念由"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转变,在完成旧城改造的同时,如何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环境,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城市形态设计准则在美国已经拥有叁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它通过记录和整理当地街区和建筑形态,用类型学的方法促进规划结果的可预测性和公共空间的高质量性。由于它具有灵活性、地域性和易读性等多种特点,现已被引入欧洲、大洋洲、非洲多个城市和地区,但国内缺乏形态准则街区尺度的实践。本文试图用城市形态设计准则方法,以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为实践案例,重点介绍如何用微改造的方式,从土地用途标准、建筑形态整体策略、类型标准、临街面标准四个方面对建筑形态进行导控,阐释城市形态设计准则本土化的运用过程,探讨如何在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的同时激发场地活力、展现地域特色、延续城市文脉,为该理念的推广运用提供他山之石。(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期刊2019-10-19)
尹泺枫,李和平[3](2019)在《包容性理念下的山地城市街道形态更新策略——以重庆市渝中区街道空间更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山地城市因受地形地貌影响,在城市形态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街道空间作为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不仅是展示山城特色的舞台,也是山城居民日常生活的场所。现如今,随着包容性理念的不断发展,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更新理念、更新对象和更新路径的包容性。本文基于包容性城市更新的理念,通过山地城市街道空间认知和矛盾解析,结合时代背景,概括了山城街道空间的自然环境包容、使用群体包容和社会文化包容的更新价值理念。以此为出发点,从"城市与环境"、"人行与车行"和"街道与建筑"叁个包容性视角,分别以包容共生、包容有序、包容共赢为目标,构建了山地城市街道空间的包容性更新体系,并提出了叁个方面的具体更新路径和更新目标。(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期刊2019-10-19)
苏依,刘鹏程,郭芒[4](2019)在《山水资源型城市更新设计中高度形态控制探析——以无锡市运河湾地区城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镇化进入下半场,存量土地高强度更新的背景下,城市特色空间逐步被侵蚀,城市高度面临失控,通过高度视廊的刚性管控保护山水格局,成为当前城市更新设计的核心内容。研究总结了基于主观评判的高度分区控制法、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多因子迭加分析法、基于山体显现的天际线界面控制法、基于人视感知的眺望控制法四种高度形态控制方法,指出了单一方法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传统控制方法中的界面控制、因子迭加分析、眺望控制等分析,建立了一套从刚性因子迭加、视线空间迭置、人视模拟修正等技术流程的高度视廊控制方法,形成从中观到微观的多维控制体系。并以无锡运河湾地区作为实证案例验证,以期为其他同类型城市设计提供参考和思路。(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韩啸[5](2019)在《多技术模式助力农业产业形态更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由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政府、佳沃集团共同举办的2019首届中国(津南)绿色农业发展峰会在津南区落下帷幕。此次峰会中,天津市政府机构代表、农业经营主体、电商代表、学界及媒体人士共聚一堂,以津南区“绿色农业发展”为切入点,就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产品(本文来源于《农民日报》期刊2019-09-04)
刘俊礼,张昕[6](2019)在《以道路有机更新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促进形态业态功能更新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刘俊礼 张昕)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徐立毅赴中原区、二七区调研城市道路有机更新工作。他强调,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省委书记王国生调研郑州时的讲话精神,以城市道路有机更新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带动形态更(本文来源于《郑州日报》期刊2019-07-11)
戚冬瑾,卢培骏,曾天然[7](2019)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的探索性改革——以《广州人民南城市更新片区形态条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反思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在城市更新地段面临的挑战,提出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的困惑。探索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教学的改革方向,在借鉴美国、日本、新加坡的经验基础上,指导学生编制《广州人民南城市更新片区形态条例》,其特点包括:采用面向开发者使用的文本形式;强调面向实施的土地开发指引;采取形态分区主导的形态条例,以取代传统基于功能分区和指标管控为手段的控规编制方法。形态条例是适应城市更新地区规划编制的积极探索,未来落实还需要结合规划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完善。(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期刊2019年07期)
郑奕纯[8](2019)在《加快城市更新与建设管理 重塑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佛山日报讯记者郑奕纯报道:昨日,佛山市城市更新与建设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对城市治理叁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并部署下阶段佛山城市更新与建设管理工作。市长朱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下大力度加快城市更新和建设管理,重塑“叁生”形态,让佛山真正实现生产(本文来源于《佛山日报》期刊2019-05-24)
刘雪莲[9](2019)在《毕节地区乡村民居形态适应性演变规律与自建形态更新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全球化进程加快,全球建筑趋于大同,建筑的地域性愈渐模糊。美丽乡村建设因缺乏专业指导,导致大量传统民居遭到破坏,新建民居地域特色丧失的同时,生活体验感也越来越差。面对乡村民居“失序演化”、“舒适性差”的现状,及时引导、调整民居自建形态模式,使乡村民居在适应当今社会条件下“有序”演变,迫在眉睫。论文视集体无意识环境下建筑的适应性演变为自然选择过程,以毕节市大屯乡为例,探讨毕节彝族地区自改革开放前至新农村建设初期演变过程中,在自然环境、经济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共同选择作用下的适应性演变规律,并试提取演变过程中自建民居的营建智慧。然后基于演变规律,试提炼更新民居演变趋势及模式。将传统营建智慧与现代绿色建筑技术相结合,从民居平面形态、立面形态、空间形态及材料构造四方面,提出毕节彝族地区民居更新模式设计策略,并据更新策略设计民居更新模式,最后运用Autodesk Ecotect Analysis软件模拟的方法对民居更新模式模拟检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各时期民居形态适应性演变特点(1)传统民居时期:平面以“△”、“口”、“日”、“目”型等点式平面为主,功能简单、独立布局,空间观念、仪式感较强;这一时期经济技术条件落后,民居受自然环境制约性大,社会文化因素作用被抑制。普通民居就地取材,建筑装饰性弱,立面分形维数接近自然形态分形维数,立面结构性强,能使人瞬间完成对建筑特征的情感体验,给人带来心理舒适感,符合自然发展规律;民居有较强的抗外环境干扰能力,室内热环境稳定舒适。(2)过渡民居时期:平面多以“一”、“L”、“U”、“N”、“H”型等延展式平面为主(“一”型平面设置“吞口”),功能更清晰,平面布局趋于集中,空间以间进模数、呈水平空间延展民居空间观念,仪式感弱化;该时期经济技术的稳定发展,使自然环境的制约性减弱,社会文化因素作用得到释放,民居建造以本土材料和新材料相结合,建筑立面形态多样,新旧元素交杂、并采用简单装饰,过渡民居立面结构性较传统民居立面结构性减弱了;室内热舒适性也有所下降。(3)新型民居时期:经济技术蓬勃发展,民居建造突破自然环境制约,受外来文化影响本土社会文化因素作用被抑制,平面形式在过渡民居基础上呈空间垂直拓展延伸,趋于形成二、叁层楼房形式,功能进一步完善,仪式空间退化,建筑间联系加强(设外廊);这一时期民居建造完全采用新材料,形态模仿城镇化,立面装饰性较强,但立面形态结构遭到破坏(具有连接效益的尺度被去除),导致建筑外观情感体验较差;室内热环境受外环境影响较大,热舒适性差。(2)民居形态研究成果(1)火塘为民居空间衍变原型,平面空间演变形式由早期的“前后型”格局向“左右型”格局转变。空间演变过程中,传统仪式空间逐渐消退,房间舒适性需求逐渐增强。(2)建筑材料的演变早期从原生材料向新时期新材料过渡,结构由木结构向混凝土结构的转变,建筑材料的变化同样引起了屋架、挑檐的变化:屋架从6分水向5.5分水再向4分水转变,屋面坡度越来越缓,挑檐从1m到0.7m再到0.5m挑檐越来越窄。(3)立面装饰从简单到复杂,立面分维值从1.74465(传统民居)到1.7047(过渡民居)再到1.68065(新型民居),越来越偏离自然形态树叶分维值为1.782。建筑重要尺度层级区间建筑细节缺失,立面结构性越来越差,建筑外观视觉舒适性降低。对新型民居立面研究发现,新民居在500mm——1000mm尺度层级区间建筑细节缺失,提高新民居外观视觉舒适性的方法是提高新民居在500mm——1000mm尺度区间的建筑细节。进而得出改善民居立面形态舒适性的方法为增加或减少过少或过多尺度区间的建筑细节。(4)民居室内热环境研究成果热环境稳定性和自平衡能力:传统民居>过渡民居>新型民居;传统民居有较好的保温蓄热性。平均空气湿度:过渡民居>新型民居>传统民居,空气湿度稳定性:传统民居>过渡民居>新型民居;新建筑营建具有较强的防潮能力,同新材料相比,传统材料具有更高的吸放湿能力。对热舒适度值研究发现,民居演变过程中,室内热环境越来越差。(5)民居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研究成果:茅草顶、夯土地面、夯土墙比新材料的瓦顶、水泥地面、水泥砖墙有更好的保温性能和热稳定性能。(6)毕节彝族地区民居形态适应性演变规律:民居演变过程中民居同各环境要素共同进化、螺旋上升,具体形态呈现出“短板”决定论,即民居的适应性突显为主导因素的选择——更苛刻的环境因素。(3)更新策略研究成果(1)气候适应性策略:毕节彝族地区最佳朝向为172.5°,最差朝向为82.5°,好的朝向范围为167°~190°;条形建筑体形系数不宜超过0.35,点式建筑不宜超过0.4。该地区最简洁高效的多重复合被动式策略是改善室内自然通风和夜间通风(这一策略常与高比热围护材料共同使用),这一策略可将室内舒适度提高4倍。(2)空间更新策略:提取传统双院落,对民居平面分化整合,加强主要功能空间与附属空间的联系,将传统精神空间与现代空间实体结合转化,使其更适用。(3)形态更新策略:更新民居立面分维值应控制在1.74465~1.782左右,建筑装饰可选择日月鸟兽等象征自然界的灵物及八卦图案或新装饰材料等。空间观念选取有适应当今人们生活的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原礼仪叁种类型。(4)保温防潮策略:防潮策略有加强基地调查甄选、增加室内外高差、结构防潮、空腔防潮、屋面保护、改善通风、加大采暖、隔水防潮、室内吸湿防潮等方法。保温策略可在屋顶设置阁层空间、通风间层;改善墙体材料热工性、在主体结构增加绝热保温材料;增强门窗气密性、选择导热系数较小的门窗框架;地面铺设石材或水泥地面、加设防潮、保温层、加设空气间层等方法。(5)构造材料更新策略:设置空气阁层、间层,改善围护结构材料等。(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欢,钟珏,代爽,唐健,许绩仁[10](2019)在《城市更新背景下非保护性胡同居住形态研究——以青龙炮局胡同居住空间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非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城市更新的一部分,其中胡同街区的居住条件较差,对此的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有所成效,但难以解决居住问题。以2017年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选取北京市东城区青龙炮局胡同为例,通过调研基础建筑和人本数据,迭加专项行动揭示的违建数据,综合描述居住空间形态并分析街区、院落、家庭和居住空间形态的关系框架。从人本角度,探讨治理和提升非保护性胡同居住问题的可行方向。(本文来源于《城市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形态更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规划理念由"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的转变,在完成旧城改造的同时,如何留住城市特有的文化环境,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城市形态设计准则在美国已经拥有叁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它通过记录和整理当地街区和建筑形态,用类型学的方法促进规划结果的可预测性和公共空间的高质量性。由于它具有灵活性、地域性和易读性等多种特点,现已被引入欧洲、大洋洲、非洲多个城市和地区,但国内缺乏形态准则街区尺度的实践。本文试图用城市形态设计准则方法,以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为实践案例,重点介绍如何用微改造的方式,从土地用途标准、建筑形态整体策略、类型标准、临街面标准四个方面对建筑形态进行导控,阐释城市形态设计准则本土化的运用过程,探讨如何在提升公共空间品质的同时激发场地活力、展现地域特色、延续城市文脉,为该理念的推广运用提供他山之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更新论文参考文献
[1].杨谦.对互联网环境下商业形态更新的思考[N].中国消费者报.2019
[2].陈汝霜,赵渺希,戚冬瑾.城市形态设计准则在旧城更新中的实践探索[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更新).2019
[3].尹泺枫,李和平.包容性理念下的山地城市街道形态更新策略——以重庆市渝中区街道空间更新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2019
[4].苏依,刘鹏程,郭芒.山水资源型城市更新设计中高度形态控制探析——以无锡市运河湾地区城市设计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5].韩啸.多技术模式助力农业产业形态更新[N].农民日报.2019
[6].刘俊礼,张昕.以道路有机更新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形态业态功能更新和城市高质量发展[N].郑州日报.2019
[7].戚冬瑾,卢培骏,曾天然.控制性详细规划教学的探索性改革——以《广州人民南城市更新片区形态条例》为例[J].城市规划.2019
[8].郑奕纯.加快城市更新与建设管理重塑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形态[N].佛山日报.2019
[9].刘雪莲.毕节地区乡村民居形态适应性演变规律与自建形态更新模式研究[D].贵州大学.2019
[10].王欢,钟珏,代爽,唐健,许绩仁.城市更新背景下非保护性胡同居住形态研究——以青龙炮局胡同居住空间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