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互连论文-何高兴,梁家荣,史胜男

局部互连论文-何高兴,梁家荣,史胜男

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部互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局部扭立方体,超立方体,汉密尔顿连通性,泛圈性

局部互连论文文献综述

何高兴,梁家荣,史胜男[1](2014)在《局部扭立方体环互连网络及其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网络的拓扑结构是互连网络研究的重要研究方向。局部扭立方体(locally twisted cube,LTQn)是对超立方体(hypercube,Qn)互连网络的优化变种,然而当对LTQn升级时,需要成倍地增加网络的节点,这不利于LTQn的应用和发展。为了克服LTQn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新的互连网络拓扑结构:局部扭立方体环互连网络(locally twisted cube-connected ring interconnect network,LRN),给出了LRN的定义及其拓扑结构,并研究了LRN的网络直径、连接度、汉密尔顿连通性、泛圈性、路由等问题,证明了LRN是一种易于升级又具有LTQn许多优良性质的层次环互连网络(hierarchical ring interconnection networks,HRN)。(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4年11期)

赵成贵[2](2012)在《互连网络局部迭代负载平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的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式(如网格计算,云计算,P2P计算)的共同特点是计算节点之间都是通过互连网络进行通信。对互连网络各个计算节点产生的工作负载进行平衡是提高计算系统性能的关键。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在互连网络上使用局部迭代方式求解负载平衡问题在算法设计及其性能分析反面的若干基本研究成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2年03期)

王喜,樊建席,韩月娟,周吴军,张书奎[3](2012)在《超级局部扭立方体互连网络及其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局部扭立方体是近年来提出的超立方体的一个变型,由于它的许多优越性质(如低直径),在并行处理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像超立方体一样,它也有一个缺点,即要使局部扭立方体升级,就必须成倍地增加其顶点个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将顶点个数为2的次幂的局部扭立方体推广到具有任意个顶点的互连网络,提出了超级局部扭立方体(SLTC)的定义,并证明它保持了局部扭立方体的最高连通度、对数级的直径和顶点度数、Hamilton性质等方面的优良性质,从而证明了超级局部扭立方体是既保持了局部扭立方体的多种优越性质又易于升级的互连网络.(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12年02期)

马珂洁,包杰,周学功,王伶俐[4](2011)在《基于局部重配置的FPGA互连测试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FPGA互连开关的常开、常闭、线段的开路、常0、常1故障,以及连接于同一开关矩阵的互连线段桥接故障的测试诊断问题,提出一种自动生成与应用无关的测试配置进行故障诊断的方法。通过对布线资源图中节点分方向遍历、生成全局和局部测试配置,用JTAG施加测试激励和回读结果。实验结果证明只需要较少配置时间就能够使互连故障覆盖率达到100%。(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1年05期)

王德华[5](2008)在《局部放电信号叁相交叉互连电缆传播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了解局部放电信号在高压电力电缆中的传播特性,本文采用实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电缆内放电信号的传播特性。本文在原有单根电缆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一套110kV XLPE电缆附件典型放电模型。遵照现场运行电缆绝缘故障的实际情况,本系统设置了气泡、电树枝,滑闪,悬浮四种局部放电模型。本文另通过XFDTD软件建立了单相高压电缆和叁相交叉互连电缆系统的模型,仿真了放电信号在其中传播一般规律,包括信号的衰减特性和信号的极性的判别;仿真和实验的结果证明:依据信号的极性来判断局部放电信号的位置是不能实现的;软件XFDTD的计算误差完全可以满足工程需要,所以可用于对现场运行的电缆系统进行仿真计算。(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08-05-01)

王虎军[6](1996)在《带有局部总线互连网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利用两级裁决器,详细地推导了一个新的带有局部总线多处理机系统有效带宽的性能模型,该模型基于被拒绝的访存请求在下一个周期被重新提交,获得的模型值与已有的仿真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吻合得很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6年01期)

[7](1994)在《用聚酰亚胺膜选择CVD-W在局部互连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聚酰亚胺膜选择CVD-W在局部互连中的应用=UseofselectiveCVD-Wwithapoly-imidemaskforlocalinterconnects[刊,英]/Col-gan,E.G.//J.Electrochem,Soc,-1993...(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期刊1994年04期)

雷渭侣[8](1994)在《互连的CSMA/CD局部网络的性能测量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把两个具有碰撞探测载波检测多路存取(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Detection-CSMA/CD)协议的局部网络由桥接器和光纤链路互连起来,进行性能测量和研究。这种测量涉及内部网络和中间网络的通信量跨接各种装载的多种配置上。对网络的吞吐虽和延迟性能的分析表明,桥接网络的损失对负载的依赖关系很大。这种损失,在开始时是高的,然而,随着负载的增加却又减少。本文在提出问题以后,接着对桥接的CSMA/CD网络进行介绍;然后描述测量结果和进行性能分析;最后给出结论。(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1994年07期)

敖志刚,李辉英[9](1993)在《可幸存局部光纤环网互连节点的结构与防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能对故障实现安全保护作用的1:N和1:1光纤传递结构、多路由保护和双引导插孔互连结构以及具有分离/延迟特性自恢复环互连节点的系统结构,并就其工作原理、设计思想、实现方法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在考虑各种损耗和费用的基础上,能给网络提供相当高的可幸存性。(本文来源于《微电子学与计算机》期刊1993年07期)

李腊元[10](1990)在《MAC计算机局部网络及互连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论述 Macintosh(简记 MAC)计算机局部网络的典型组构形式,并讨论了该类局部网络与流行机以及流行网络的互连问题。(本文来源于《交通与计算机》期刊1990年04期)

局部互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的基于网络的计算模式(如网格计算,云计算,P2P计算)的共同特点是计算节点之间都是通过互连网络进行通信。对互连网络各个计算节点产生的工作负载进行平衡是提高计算系统性能的关键。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在互连网络上使用局部迭代方式求解负载平衡问题在算法设计及其性能分析反面的若干基本研究成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部互连论文参考文献

[1].何高兴,梁家荣,史胜男.局部扭立方体环互连网络及其性质[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

[2].赵成贵.互连网络局部迭代负载平衡技术[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2

[3].王喜,樊建席,韩月娟,周吴军,张书奎.超级局部扭立方体互连网络及其性质[J].计算机学报.2012

[4].马珂洁,包杰,周学功,王伶俐.基于局部重配置的FPGA互连测试诊断[J].计算机工程.2011

[5].王德华.局部放电信号叁相交叉互连电缆传播规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

[6].王虎军.带有局部总线互连网的性能分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6

[7]..用聚酰亚胺膜选择CVD-W在局部互连中的应用[J].微电子学.1994

[8].雷渭侣.互连的CSMA/CD局部网络的性能测量和分析[J].电信科学.1994

[9].敖志刚,李辉英.可幸存局部光纤环网互连节点的结构与防护[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3

[10].李腊元.MAC计算机局部网络及互连技术[J].交通与计算机.1990

标签:;  ;  ;  ;  

局部互连论文-何高兴,梁家荣,史胜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