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脱枝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糖原,淀粉,性质,芽孢,遗传学,染色体,原位。
脱枝酶论文文献综述
黄武宁,王嘉宇,肖静[1](2015)在《应用脱枝酶提取大米蛋白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大米蛋白提取的效率及质量,将一种新型的淀粉水解酶-脱枝酶引入大米蛋白的酶法提取工艺中。使用高效体积排阻色谱(HPSEC)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表明大米淀粉经脱枝酶作用后重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明显;同时氢谱核磁共振图谱显示脱枝酶可将大米淀粉的α-1,6-糖苷键彻底水解,为糖化酶的水解提供了良好条件。将脱枝酶与糖化酶协同作用于大米制糖后的液化米渣,最终可将大分子的糊精完全水解为水溶性的寡糖从而除去,较单独使用糖化酶总糖的去除率提高39.7%。所获得大米粗蛋白的总氮质量分数达到90.58%,纯度较传统酶法提取大为提高。(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李由然,Suren,Singh,石贵阳,王正祥[2](2011)在《耐热细菌脱枝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枝酶是淀粉加工过程中水解其1,6-糖苷键的水解酶,为淀粉彻底糖化所必需。本研究首次从高温菌Bacillus sp.CBB272的培养液中,经过盐析、凝胶过滤层析、弱阴离子交换层析以及强阴离子交换层析联用的方法,纯化出一种新型耐热脱枝酶。对纯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性质优良,尤以对高温的耐受性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1-10-10)
李由然,赵献春,王正祥,石贵阳[3](2011)在《Bacillus sp.CBB272脱枝酶的酶学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脱枝酶是淀粉加工过程中水解其1,6-糖苷键的水解酶,为淀粉彻底糖化所必需。作者从高温菌Bacillus sp.CBB272的培养液中,经过盐析、凝胶过滤层析、弱阴离子交换层析以及强阴离子交换层析联用的方法,纯化出一种新型脱枝酶。该酶在SDS-PAGE上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 000,最适作用温度为70℃,最适作用pH为6.0。该酶在30~70℃、pH 4.5~9.0之间具有优良的稳定性。该酶在50℃和pH 6.0下水解支链淀粉的Km、Vmax分别为4.0324 mg/mL和0.1841 mg/(min.mL)。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发现Ca2+、Mg2+、Mn2+等金属离子对于该酶具有显着的激活效果,并且Ca2+对该酶的热稳定性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赵献春,陈源源,王正祥[4](2009)在《脱枝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中国高校工业微生物资源与信息中心(CICIM-CU)细菌库中分离具有产脱枝酶酶活的细菌并鉴定,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方法:通过碘显色平板法筛选产酶菌株,利用16S rDNA确定其属种。对每一株产脱枝酶的细菌进行初步的酶学性质研究。结果:从4005株细菌中筛选出45株产脱枝酶的细菌,建立了产脱枝酶细菌的细菌库。酶学性质表明CICIM B272、CICIMB1-30两株菌产生的脱枝酶,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分别为70℃6、0℃,最适pH分别为6.0、5.5,来源于上述两种不同属种的脱枝酶在30~70℃反应条件下,酶在pH 4.5~8.5范围内活性稳定,Li+、Na+、K+、Mg2+、Mn2+对两者酶活均有显着的激活作用,而Cu2+、Fe3+及EDTA对两者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Mn2+、Ca2+分别对两者的热稳定性具有很好的提升作用。以支链淀粉为底物的动力学常数Km分别为352.883mg/mL、4.5814mg/mL,Vmax分别为30.03mg/min.mL、0.4575mg/min.mL。结论:不同属种的脱枝酶酶学性质差别显着。(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赵献春[5](2009)在《产脱枝酶菌株的筛选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淀粉脱枝酶(Starch debranching Enzyme)可以专一性地催化断裂糖原、支链淀粉中的α-1,6-葡萄糖苷键,将支链淀粉转化为直链淀粉,提高淀粉的糖化效率,产生重要的工业产品;脱枝酶重要的工业应用就是在糖化作用过程中,分别和糖化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配合使用。目前,α-淀粉酶、β-淀粉酶、糖化酶己经大规模的应用于淀粉工业生产中,但脱枝酶的生产和应用规模较小。我国尚无脱枝酶的工业生产菌种与生产技术。因此,淀粉脱枝酶细菌的筛选,以及研究其酶的分离、纯化、酶学性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从中国高校工业微生物资源与信息中心(CICIM-CU)细菌库中的4005株细菌中通过碘显色平板筛选法,筛选出45株产脱枝酶的细菌,并建立产脱枝酶细菌的细菌库。对每一株产脱枝酶的细菌进行初步的酶学性质研究,筛选到了两株酶学性质较好的菌株:CICIM B 1-30-18, CICIM B 272-31-1。为了提高菌株CICIM B 1-30-18产淀粉脱枝酶的酶活,首先,优化了菌株种子的生长条件,最终使种子的菌体浓度OD_(600)提高了大约3倍;其次,优化发酵产脱枝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最适培养基成分:糊精8 g/L,牛肉膏12 g/L, Na_2HPO_4-KH_2PO_4 40 mmol/L, NaCl 1 g/L, MgSO_4·7H_2O 0.5 g/L,培养条件:250 mL叁角瓶中装30 mL培养基,培养基初始pH 5.0,培养温度为34℃,培养时间为72 h。经过种子优化,发酵培养基及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菌株CICIM B 1-30-18产脱枝酶的时间缩短了88 h,酶活比优化前提高了大约92.3%。进一步研究了CICIM B 1-30-18所产脱枝酶的分离纯化,以及其酶学性质。经过硫酸铵分级盐析沉淀、Sephacryl S-100凝胶过滤层析、HiPrep 16/10 DEAE FF弱阴离子交换层析和Mono Q 4.6/100 PE强阴离子交换层析四步纯化得到了电泳纯脱枝酶,分子量约为106 KDa。纯化倍数为414.06倍,回收率为16.64%。分析了来源于不同种属的两种脱枝酶酶学性质,CICIM B 272-31-1, CICIM B 1-30-18两株菌产生的脱枝酶,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分别为70℃,60℃;最适pH分别为6.0, 5.5;来源于上述两种不同种属的脱枝酶在30~70℃反应条件下,酶在pH 4.5~8.5范围内活性稳定,在最适条件下水解支链淀粉的Km分别为352.883 mg/mL, 4.5814 mg/mL, Vmax分别为30.03 mg/min·mL, 0.4575 mg/min·mL,不同金属离子对该酶活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Li~+, Na~+, K~+, Mg~(2+), Mn~(2+)和柠檬酸盐对前者有明显的激活作用,Li~+, Na~+, K~+, Ca~(2+), Mg~(2+), Mn~(2+), Co~(2+)和柠檬酸盐,对后者有显着的激活作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9-12-01)
李由然[6](2009)在《脱枝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资源研究中心赵献春同学从山东青岛公路沟渠土样中筛选到多株产脱枝酶的细菌,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为提高该菌株所产淀粉脱枝酶的酶活和稳定性,更好的将淀粉脱枝酶应用于淀粉加工业中,本研究对该芽孢杆菌所产淀粉脱枝酶进行了分离纯化,且对其酶学性质作了初步研究。将纯化好的菌种接种至诱导培养基中,于37℃、180rpm摇床培养36h,测定发酵液中的胞外淀粉脱枝酶活力。复筛出酶活最高的菌株Bacillus sp.CBB272作为出发菌株。在同样的诱导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复壮菌种直至产酶稳定。经过11次传代以后,酶活从初始的8.9U/mL提高至11.4U/mL,提高倍数约为1.28倍。选择此时的菌株进行大量粗酶液的制备以待分离纯化使用。淀粉脱枝酶酶液的制备在15L不锈钢机械搅拌全自动发酵罐中发酵完成。于9L的培养基中以10%的接种量接入经过24h一级培养和12h二级培养后的种子,37℃发酵36h,获得9L发酵液。经过冷冻离心,超滤浓缩,得到1.6L蛋白浓度为1.3mg/mL的酶液。采用30%-80%饱和度的硫酸铵分部沉淀酶蛋白,复溶后分别进行Sephacryl S-100凝胶过滤层析,DEAE FF弱阴离子交换层析以及Mono Q强阴离子交换层析,获得的活性组分经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为单一条带,证明获得了淀粉脱枝酶纯品。将每一步分离纯化得到的蛋白质样品,以牛血清蛋白作为蛋白质标准,依据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同时以碘量法测定酶活,计算每一步纯化步骤的比活力,收率和纯化倍数,最终得到的淀粉脱枝酶纯品收率为19.2%,纯化倍数为369.21。对淀粉脱枝酶的酶学性质研究发现,其最适反应温度高达70℃,在80℃下仍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并且对高温有较强耐受性,优于大多数已知的淀粉脱枝酶。该酶的最适pH在6.0左右,当pH低至4.5时酶活损失50%以上,在pH 4.5-9.0的范围内基本保持稳定。此外,Ca2+、Mg2+、Mn2+等金属离子对于该酶具有显着的激活效果,尤其是工业中常用的淀粉酶高温保护剂Ca2+,在80℃高温下对于该淀粉脱枝酶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该酶的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当以支链淀粉为底物时,该淀粉脱枝酶的Km值为4.0324mg/mL,最大反应速度Vmax值为0.1841mg/min·mL。Fe3+对淀粉脱枝酶的抑制属于典型的非竞争性抑制类型。本研究获得了淀粉脱枝酶纯品并研究了部分酶学性质,对将来进行其氨基酸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分析和进一步的修饰及改造,从而提高淀粉脱枝酶的产量,增强其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9-06-01)
庄太凤[7](2005)在《糖原累积症-Ⅲ型的临床和糖原脱枝酶基因突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糖原累积症-Ⅲ型的临床和糖原脱枝酶基因突变分析 背景目的: 糖原累积症是以糖原代谢障碍为特点的一组呈高度遗传异质性的遗传代谢病;病因是催化糖原合成和分解的某些酶先天性缺陷。临床上根据不同糖原累积症发现的时间顺序和酶蛋白缺陷的不同,用罗马数字把它分为10个亚型,即糖原累积症-Ⅰ型(Glycogen storage disease-type Ⅰ,GSD-Ⅰ型)、Ⅲ型、Ⅳ型、Ⅵ型、Ⅸ型、O型、Fanconi-Bickel综合征、GSD-Ⅱ型、Ⅴ型和Ⅶ型。 GSD-Ⅲ型(MIM 232400)是由于糖原脱枝酶(amyloglucosidase,AGL)活性缺乏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AGL活性缺乏使糖原在糖链分枝处分解葡萄糖时出现障碍,导致大量形态结构异常的短侧链糖原在肝脏伴或不伴在肌肉蓄积;出现肝肿大、低血糖和酸中毒等临床症状和病理生化改变;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在儿童期最常见的是GSD-Ⅰ型和GSD-Ⅲ型,二者临床表型相似,但治疗和预后却不同;GSD-Ⅲ型胎儿的羊水绒毛细胞中AGL活性相对较低,用酶学测定存在技术上困难。如何从临床和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研究是临床诊断、治疗和产前诊断等面临的问题。 AGL定位于1p21,DNA全长85kb,包含35个外显子,AGL单体蛋白包含1532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70kDa。目前在非洲、亚洲及欧美等国家已经有GSD-Ⅲ型的报道,一般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DNA序列分析,限制性酶学分析和家系分析等方法对AGL基因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了多达51种不同的突变,但至今仍未发现突变热点。鉴于中国对糖原累积症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尚未见到GSD-Ⅲ型的相关研究。本论文拟对近二十年来在北京(本文来源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期刊2005-08-01)
郑克勤,Teresa,L,Yang-Feng[8](1993)在《人糖原脱枝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糖原脱枝酶具有糖原降解所必需的寡葡聚糖转移酶和α-Ⅰ,6-糖苷酶的催化活性,该酸缺乏则引起Ⅲ型糖原贮积症。最近已克隆出为人肌肉组织糖原脱枝酶编码的cDNA。经人—鼠杂种细胞嵌板分析,该cDNA克隆被定位于人Ⅰ染色体,进一步用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区域定位,确定糖原脱枝酶基因位于lp21。(本文来源于《赣南医学院学报》期刊1993年04期)
脱枝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脱枝酶是淀粉加工过程中水解其1,6-糖苷键的水解酶,为淀粉彻底糖化所必需。本研究首次从高温菌Bacillus sp.CBB272的培养液中,经过盐析、凝胶过滤层析、弱阴离子交换层析以及强阴离子交换层析联用的方法,纯化出一种新型耐热脱枝酶。对纯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性质优良,尤以对高温的耐受性具有广泛的工业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脱枝酶论文参考文献
[1].黄武宁,王嘉宇,肖静.应用脱枝酶提取大米蛋白质的研究[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5
[2].李由然,Suren,Singh,石贵阳,王正祥.耐热细菌脱枝酶的纯化及酶学性质[C].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1
[3].李由然,赵献春,王正祥,石贵阳.Bacillussp.CBB272脱枝酶的酶学性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1
[4].赵献春,陈源源,王正祥.脱枝酶产生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J].生物技术.2009
[5].赵献春.产脱枝酶菌株的筛选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D].江南大学.2009
[6].李由然.脱枝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D].江南大学.2009
[7].庄太凤.糖原累积症-Ⅲ型的临床和糖原脱枝酶基因突变分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8].郑克勤,Teresa,L,Yang-Feng.人糖原脱枝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