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明亮发光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杆菌,毒性,明亮,重金属,褐藻,弧菌,铵盐。
明亮发光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刘彩琴,王楠,陈薇青,金建昌,项丽艳[1](2017)在《一株明亮发光杆菌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响应面方法对明亮发光杆菌液体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的最佳产酶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部分因子实验对葡萄糖、牛肉膏、氯化钾、七水硫酸亚铁、磷酸氢二钾、MgSO_4·7H_2O、初始pH进行系统考察,筛选出两个影响较显着的因素MgSO_4·7H_2O和葡萄糖添加量,然后通过中心组合实验进一步优化,建立以褐藻胶裂解酶酶活力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获得了最优的发酵培养基组成(g/100 mL):葡萄糖1.211 g、牛肉膏0.2 g、氯化钾0.5 g、七水硫酸亚铁0.05 g、磷酸氢二钾0.02 g、七水硫酸镁0.005 g,初始p H8.6,在该优化的培养条件下,褐藻胶裂解酶酶活为69.05 U/mL。与基础培养基比,褐藻胶裂解酶产酶量提高了14.5倍,说明本优化工艺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7年08期)
熊静悦,李孝容,鄢良春,赵军宁[2](2016)在《Microtox中药注射剂微毒测试体系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发光反应条件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的Microtox微毒测试体系比较研究,明确两者适宜的反应条件。方法:1考察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在15℃±1℃、20℃±1℃、25℃±1℃下的相对发光情况;2采用Plackett-Burman法优化设计影响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发光的因素;3采用Plackett-Burman法优化得到的反应体系,考察不同p H复苏液对上述两种细菌相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1明亮发光杆菌502的相对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青海弧菌Q67的相对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2Plackett-Burman法得到最优发光条件为:明亮发光杆菌502冻干粉平衡10min后加入复苏液2ml,混匀15min,取100μl菌液测试初始发光度,随后立即加入1ml复苏液或待测样品,反应15min后再次测试相应发光强度;青海弧菌Q67冻干粉平衡10min后加入复苏液2ml,混匀10min,取100μl菌液测试初始发光度,随后立即加入2ml复苏液或待测样品,反应10min后再次测试相应发光强度。3复苏液p H 3.6-p H 3.8时对明亮发光杆菌502发光的影响由抑制转为增强;复苏液p H 4.5-p H 5.0时对青海弧菌Q67发光强度的影响<±15%。结论:与明亮发光杆菌502比较,青海弧菌Q67具有更宽的p H耐受范围并且在检测时无需调节待测样品渗透压。(本文来源于《中药药理与临床》期刊2016年02期)
蒋媛媛,孟芹,苏嘉缘,李佩,郭美锦[3](2016)在《明亮发光杆菌连续培养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克服市售冻干粉批次间活性差异较大、检测前需复苏等缺点,对明亮发光杆菌从摇瓶到发酵罐进行逐级放大培养,探索其在发酵罐上的最适连续培养条件,获得连续稳定的发光细菌检测液。在摇瓶条件下得到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18℃,初始pH=7.0,转速200r/min,接种量2%。在此条件下,菌体最大比发光度可达2 500mV。在5L发酵罐中的最适培养条件为:转速200r/min,通气量0.5vvm,稀释率0.10h-1。在此条件下,对明亮发光杆菌进行多批连续培养,菌体比发光度可稳定在500~1 000mV,可连续培养10d左右。(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花文凤,田大勇,安情情,林志芬,张饮江[4](2015)在《腈醛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联合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腈化合物和醛化合物为研究对象,以明亮发光杆菌为模式生物,以15 min发光抑制为测定终点,测定了10种腈醛化合物的单一急性毒性和55组二元非等毒性比腈醛混合体系的联合毒性,分别建立了腈、醛化合物单一急性毒性的QSAR模型,并提出了非等毒性比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联合毒性的QSAR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腈醛混合化合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不同,主要呈现协同作用和相加作用。采用QSAR模型定量描述了腈醛类化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为环境介质中腈醛的联合生态风险评价和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李海燕,王平,刘雯,王心春,尉腾达[5](2015)在《酞酸酯DMP、DEP和DBP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酞酸酯(PAEs,phthalate acid esters)是目前最普遍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一定剂量的酞酸酯会产生生殖和发育毒性等健康危害。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 T3)为受试生物,评价了甲醇和3种PAEs[dimethyl phthalate(DMP),diethyl phthalate(DEP),dibutyl phthalate(DBP)]对其剂量—效应关系,以期为酞酸酯暴露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采用Logit和Weibull非线性函数(全浓度区间)分别对甲醇和3种PAEs的浓度—效应曲线进行拟合,效果均优于线性函数(局部浓度区间)拟合。其中,甲醇的线性与Logit函数拟合r2分别为0.959 2和0.986 3,两者EC50分别为1.185和1.044 mol·L-1,结果相近。数据结果表明,采用明亮发光杆菌测试PAEs急性毒性时,以甲醇为助溶剂(浓度<0.247 mol·L-1,毒性效应可忽略)是可行的。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首次以甲醇为助溶剂,以DMP?DEP和DBP 3种PAEs对明亮发光杆菌进行毒性测试。线性拟合DMP?DEP和DBP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浓度-效应曲线,拟合r2分别为0.926 2、0.921 4、0.933 9,其EC50分别为2.64E-04、2.79E-04和1.14E-05 mol·L-1。与此同时,3组PAEs毒性数据均能以Weibull函数进行非线性拟合,r2分别为0.974 9?0.974 2和0.964 8,效果良好,其EC50分别为1.49E-04、2.72E-04和9.00E-06 mol·L-1。两种拟合结果表明,Weibull函数非线性拟合效果更优,半致死浓度EC50结果相近。由上述结果可知,以甲醇为助溶剂时,DMP?DEP和DBP分别在6.14E-9~6.14E-3、5.04E-5~2.52E-3和3.76E-9~3.76E-5 mol·L-1浓度范围内,3种PAEs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毒性强弱为DBP>DMP>DEP。在上述浓度范围内,DMP、DEP和DBP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6.87%、95.24%和88.35%。(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高超,李霁,徐镜波[6](2014)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明亮发光杆菌T3(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重金属Hg~(2+)、Pb~(2+)、Cd~(2+)、Cr~(6+)的单一毒性;选取保定风帆蓄电池厂的土壤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浸提液对发光杆菌的毒性。结果表明,单一重金属Hg~(2+)、Pb~(2+)、Cd~(2+)、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有显着的正效应,毒性从大至小依次为Hg~(2+)>Cd~(2+)>Cr~(6+)>Pb~(2+),对明亮发光杆菌的EC_(50)分别为0.1048mg/L、23.2636mg/L、92.7342mg/L和44.9342mg/L;土壤浸提液对发光杆菌的毒性从大至小一次为1号>6号>4号>2号>5号>3号,通过对发光杆菌的毒性大致上可以反映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本文来源于《“第四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2-13)
丛永平,姜蕾,王婷,邹小明,葛鸿铭[7](2013)在《典型抗生素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联合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明亮发光杆菌作为受试生物,测定了不同类型抗生素的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等比急性联合毒性.结果表明,4类抗生素对明亮发光杆菌二元等比急性联合毒性主要呈加和效应及拮抗效应.本研究可为水体中抗生素的联合生态风险评价和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3年07期)
陈冲,侯纯扬,李亚红,史姝琼[8](2013)在《季铵盐及SW303对明亮发光杆菌和蒙古裸腹溞的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季铵盐和SW303在海水体系中对海洋明亮发光杆菌及蒙古裸腹溞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直线内插法,得到季铵盐和SW303对海洋明亮发光杆菌的EC50分别为3.75 mg/dm3和0.31 mg/dm3;季铵盐和SW303对蒙古裸腹溞的24 hLC50分别为0.65 mg/dm3和3.10 mg/dm3;48 h LC50分别为0.58 mg/dm3和1.91 mg/dm3。比较试验结果,可以得出SW303对发光细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相同的试验周期内,蒙古裸腹溞对季铵盐比较敏感,随着时间的延长,两种药剂对蒙古裸腹溞的致死效应增强。(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3年02期)
吴淑杭,周德平,徐亚同,褚长彬,范洁群[9](2011)在《重金属汞、镉和铬对明亮发光杆菌的生物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测定了重金属Hg2+、Cd2+和Cr6+的单一毒性;采用二次二因子回归通用旋转组合实验设计,研究了Hg2++Cd2+、Hg2++Cr6+和Cd2++Cr6+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作用和主因子作用,建立了3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与单一重金属Hg2+、Cd2+与Cr6+相比,它们的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生物毒性的效应和强度完全不同;单一重金属Hg2+、Cd2+与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有显着的正效应,毒性从大至小依次为Hg2+、Cd2+、Cr6+,对明亮发光杆菌的EC50分别为0.044、6.05mg·L-1和30.65mg·L-1;3种二元重金属混合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也不同,总体上,Hg2+与Cd2+、Cd2+与Cr6+为加和作用,而Hg2+与Cr6+以拮抗作用为主。(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1年12期)
吴淑杭,周德平,徐亚同,姜震方,褚长彬[10](2011)在《二元混合污染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联合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次二因子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以明亮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phosphoreum)T_3变种作为毒性测试物种,研究了甲氨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Hg~(2+)Pb~(2+)和多菌灵+Hg~(2+)等农业源污染物二元混合的联合毒性作用和主因子作用,建立了3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阿维菌素、多菌灵、Hg~(2+)和Pb~(2+)等5种农业污染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有显着的正效应。3个二元污染混合物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不同,总体上甲氨基阿维菌素与阿维菌素以相加作用为主,Hg~(2+)与Pb~(2+)以协同作用为主,而多菌灵与Hg~(2+)以拮抗作用为主。从单因子作用效应的角度看,混合物中污染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为: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Hg~(2+)>Pb~(2+),Hg~(2+)>多菌灵。(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明亮发光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基于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的Microtox微毒测试体系比较研究,明确两者适宜的反应条件。方法:1考察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在15℃±1℃、20℃±1℃、25℃±1℃下的相对发光情况;2采用Plackett-Burman法优化设计影响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发光的因素;3采用Plackett-Burman法优化得到的反应体系,考察不同p H复苏液对上述两种细菌相对发光强度的影响。结果:1明亮发光杆菌502的相对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而青海弧菌Q67的相对发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强后减弱。2Plackett-Burman法得到最优发光条件为:明亮发光杆菌502冻干粉平衡10min后加入复苏液2ml,混匀15min,取100μl菌液测试初始发光度,随后立即加入1ml复苏液或待测样品,反应15min后再次测试相应发光强度;青海弧菌Q67冻干粉平衡10min后加入复苏液2ml,混匀10min,取100μl菌液测试初始发光度,随后立即加入2ml复苏液或待测样品,反应10min后再次测试相应发光强度。3复苏液p H 3.6-p H 3.8时对明亮发光杆菌502发光的影响由抑制转为增强;复苏液p H 4.5-p H 5.0时对青海弧菌Q67发光强度的影响<±15%。结论:与明亮发光杆菌502比较,青海弧菌Q67具有更宽的p H耐受范围并且在检测时无需调节待测样品渗透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明亮发光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刘彩琴,王楠,陈薇青,金建昌,项丽艳.一株明亮发光杆菌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基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7
[2].熊静悦,李孝容,鄢良春,赵军宁.Microtox中药注射剂微毒测试体系明亮发光杆菌502和青海弧菌Q67发光反应条件的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
[3].蒋媛媛,孟芹,苏嘉缘,李佩,郭美锦.明亮发光杆菌连续培养条件的优化[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4].花文凤,田大勇,安情情,林志芬,张饮江.腈醛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联合毒性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
[5].李海燕,王平,刘雯,王心春,尉腾达.酞酸酯DMP、DEP和DBP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5
[6].高超,李霁,徐镜波.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毒性效应[C].“第四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暨重金属污染防治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7].丛永平,姜蕾,王婷,邹小明,葛鸿铭.典型抗生素二元混合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急性联合毒性[J].环境化学.2013
[8].陈冲,侯纯扬,李亚红,史姝琼.季铵盐及SW303对明亮发光杆菌和蒙古裸腹溞的毒性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3
[9].吴淑杭,周德平,徐亚同,褚长彬,范洁群.重金属汞、镉和铬对明亮发光杆菌的生物毒性[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
[10].吴淑杭,周德平,徐亚同,姜震方,褚长彬.二元混合污染物对明亮发光杆菌的联合毒性[J].上海农业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