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戏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传统,建筑,湘赣,声学,形态,湖广,地区。
传统戏场论文文献综述
缪远,黄巍,蔡阳生[1](2019)在《福州地区宫庙类传统戏场音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戏场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类型,其音质不仅和传统戏曲的特性相互影响,也是传统建筑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福州地区2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性宫庙类戏场建筑为实例,结合历史建筑测绘与现代声学测量2种方法,对其声学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传统戏场声环境的混响时间、早期衰变时间等声学参数的频率特性较为平直,且有较好的清晰度.这些结果可为传统戏场的保护以及新型传统戏场声学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彭然,朱立聪[2](2019)在《鄂西南地区传统戏场建筑的装饰与观演空间营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鄂西南地区的两个传统戏场建筑进行了实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装饰与观演空间营造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该地区的戏场建筑常通过石刻、柱础和楹联的装饰艺术来传达古人钟情于自然山水的恬淡世界观,并且始终注重"庭院式"观演空间的营造,以满足世俗人群的观演需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期刊2019年05期)
陈楠,李晓峰[3](2019)在《湘赣地区传统戏场形态与人文环境的关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湘赣地区现存大量的传统戏场,受到各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形态多样、风格各异的风貌。本课题以湘赣地区传统戏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播学、类型学、行为学、戏曲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结合多元文化线路,从空间分布、总体格局、观演空间、表演空间、建筑实体五个方面,系统研究传统戏场形态与相关人文环境的关联性。对区域内传统戏场与相关的人文环境因素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梳理和研究,探索戏场形态形成的内在动因,不仅从内容上丰富和完善湘赣地区地域建筑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有助于理解传统戏场的多维内涵,对与传统戏场相关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地理图形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湘赣区域内传统戏场空间的分布特征,对戏场空间分布及选址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联性进行解读。发现社会组织结构与戏场功能类型的空间分布存在着密切关联,种类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间信仰影响着神庙戏场的分布;经济发展状况及戏曲文化的盛行程度是两个影响戏场空间分布密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戏场所依附的建筑功能及风水文化对戏场的选址起到重要的影响。在大量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湘赣地区传统戏场总体格局的特征及发展衍变规律进行归纳,并从戏剧演出、活动主体、活动内容、社会功能以及不同阶层的态度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戏场总体格局发展衍变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解读。根据观演空间形态特征,将戏场中围绕戏台所形成的观演空间分成围合-内聚型与开敞-外扩型两类,结合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从社会关系、活动内容以及行为模式这3个表现观演文化的方面入手,探讨戏场不同类型的观演空间形态与观演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在围合型观演空间中,因构成单元的固定化,不同的空间单元与其中的社会关系、活动内容及行为模式之间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开敞型观演空间中,由于打破了实体对空间的限定,空间的模糊性和包容性与社会关系、活动内容及行为模式的随机性和多样性对应。结合传统戏曲文化特性和地方剧种表演形式两个方面对湘赣地区戏台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戏场中戏剧表演的主要展开空间—戏台的形态与戏曲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戏台基本形制与装饰细部的表现等方面都体现了戏台所具有的戏曲文化的特性,以及在发展历程中其形态和传统戏曲文化互为制约、促进的关联关系。同时,不同地区戏台的形态与地方剧种的表演形式存在着关联,二者始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这也是戏台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外部造型、梁架结构、构造做法3个方面对戏场实体形态与地域营建技艺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作为一种传统建筑类型,戏场建筑实体形态还与地域营建技艺存在着关联性。戏场实体形态不仅受营建技艺的影响而表现出多样性与相似性,而且呈现出区域性分布的规律,反映着营建技艺的特征。本课题基于文化线路的视野,突破传统研究以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局限,系统地研究了传统戏场与人文环境的关联关系。将行为学的方法引入传统戏场的研究中,讨论空间形态与其中产生的社会关系、活动内容和行为模式的对应关系;研究戏台形态特征与地方剧种表演形式的对应性关系,较之以往在方法与成果上都有一定的创新,甚至为今后传统戏场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结合戏曲人类学的观点,探讨戏场中"神界"与"人间"这种"看"与"被看"关系,成果突破了既往研究局限,对戏场中的"神-人"关系做了更深层次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建筑实践》期刊2019年02期)
孙飞[4](2018)在《关中传统戏场建筑与空间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中传统戏场建筑是陕西地区现存众多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在关中地区仍然保留了许多原汁原味的明清戏台,虽经屡次修缮,但基本面貌仍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关中传统戏场建筑和地方戏曲文化也位列其中。但是,在大肆宣传与保护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一是这些关注者大都来自戏曲界和文化界,大都是在谈地方戏曲的同时,对戏场建筑进行一些研究,将戏场建筑当做戏曲文化发展的一个背景去阐述;二是有些研究者虽然出身建筑学,但他们也未能系统地、全面地、准确地、综合地从关中地区现存传统戏场建筑出发,探究其建筑形式和空间形态;叁是在大力保护传统戏场建筑的同时,寻求和挖掘传统戏场建筑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也是摆在我们的一个难题。本文在实地调研与文献查阅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亲身感受,从建筑学的角度(建筑形态、建筑空间、建筑材料及装饰等)重点分析关中传统戏场建筑的特点及空间形态。结合实际项目蒲城“槐院里”戏场建筑设计,深入挖掘具有关中地域特色的传统戏场建筑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形态,结合现代科技与文化,为传统戏场建筑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充分挖掘传统戏场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使其积极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让其在现代生活中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而不是被动的被人们保护,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消亡。全文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叁章,主要论述关中传统戏场建筑的背景与现状;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以关中现存传统戏场建筑的调研为基础,探讨关中传统戏场建筑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形态;第叁部分包括第六、七章,主要结合蒲城“槐院里”戏场建筑设计,探究关中传统戏场建筑的发展与保护。(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晓峰,陈楠[5](2017)在《多元文化线路视野下湘赣地区传统戏场实体形态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湘赣地区,以长江流域、赣江流域以及湘江流域形成的水陆交通路网为依托的文化线路,促进不同区域间的多元文化交流,使戏场实体形态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通过从外部造型、梁架结构、构造做法叁个方面对湘赣地区传统戏场实体形态的特征做比较研究,揭示戏场实体形态的分布规律,探讨不同区域戏场实体形态在文化线路影响下的差异性与相似性。以多元文化线路视野展开研究,是从多维和全局的视野认知传统戏场,也是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层面的思路探寻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理论。(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7年09期)
郝世超[6](2017)在《赣东北传统戏场建筑木作技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赣东北地区分布着大量明清时期留存下来的形态多样、风格各异的传统戏场建筑以及伴随着这些戏场建筑流传至今的传统木作技艺。近年来,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引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乐平古戏台营造技艺”于2006年入选为江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14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以往对于赣东北传统戏场建筑大多是关于其建筑形制、空间,建筑文化、装饰特点等方面的研究。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多次实地调研情况,对赣东北传统戏场建筑木作技艺展开研究。本文以赣东北传统戏场建筑木作技艺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从“客体”赣东北传统戏场建筑入手,另一方面从“主体”赣东北木作匠师入手。在大量实地考察、测绘和匠师访谈的基础上,对赣东北的传统戏场建筑木作结构体系、构造和装饰和制作工艺等进行细致全面的记录、整理、探讨和研究,为传统戏场建筑木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做初步的努力。第一章是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赣东北传统戏场建筑木作技艺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相应的研究问题;第二章简要的介绍了赣东北传统戏场建筑受自然、社会和人文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传统戏场建筑特异性;第叁、四、五叁章分别从赣东北传统戏场建筑大木作技艺、小木作技艺和木雕技艺叁个方面梳理赣东北传统戏场建筑木作技艺的特征;第六章总结了赣东北地区与传统木作营造相关的营建民俗;第七章则是对整篇论文研究内容的相关总结。(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19)
徐瑞[7](2017)在《巴蜀地区传统戏场空间的现代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戏场空间是巴蜀大地上常见的一种空间类型,是传统戏曲表演的物质载体,它的发展与演变真实的反映着巴蜀人民的生活状态。从中我们能看见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建筑技术的进步以及精神文化的丰富等多方面的信息,因此巴蜀地区的传统戏场空间是我们应该珍视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巴蜀地区传统戏场空间具有的使用价值,使之成为城镇空间中重要的公共空间,为广大群众创造着交流与娱乐的场所,体现着空间的活力与凝聚力。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戏曲的失势,传统戏场空间的发展也随之失落,因此对巴蜀地区传统戏场空间的现代适应性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巴蜀地区的传统戏场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基本概况的梳理,对巴蜀地区传统戏场空间的类型与形态、总体布局与选址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分析,从而进一步的探析了巴蜀地区传统戏场空间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文化特性、行为特性、空间特性以及空间活力。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巴蜀地区传统戏场空间在现代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机遇,探索了巴蜀地区传统戏场空间应该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从文化古迹保护、城市空间融合以及衍生创新等叁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相对方向性的发展建议。从传统戏场空间传承与发展的角度思考了巴蜀地区传统戏场空间结合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具体思路,注重传统戏场空间的意境体现,以及传承巴蜀地区戏场空间的文化精髓,使巴蜀地区的传统戏场空间可以切实的适用于现代城市社会,满足市民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以新的活力继续发展,做到为今所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巴蜀地区的传统戏场空间在现代的适应性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与方式。(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7-05-01)
王薇,张之秋[8](2016)在《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声学装饰性构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研安徽近20处传统戏场建筑,首先从装饰色彩、装饰题材、装饰技法、装饰性格4个方面分析了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装饰特征,再进一步对藻井、八字壁、观戏楼、顶棚和马头墙进行研究,探讨这些声学装饰性构造对庭院戏场声环境的影响,不仅丰富了戏场建筑的建筑艺术效果,也为戏场内营造了较好的声环境,为庭院内的观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听闻条件。因此研究传统戏场建筑的声学装饰性构造,不仅对建造现代剧场有参考价值,同时也能真正发掘徽州古建筑的全面价值。(本文来源于《住宅科技》期刊2016年12期)
邬胜兰,李晓峰[9](2016)在《传统戏场的“死”与“生”——“江西-湖广-四川”传统戏场现状及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戏场曾是社会基层组织形式和娱乐生活的集中载体,在社会结构变化和娱乐资源丰盛的当代逐步沦为"死"的建筑,相当数量具有较高建筑、艺术、历史价值的传统戏场保存状况不容乐观。同时,也有一部分传统戏场在保护和利用方面进行着一些"生"的探索,状况良莠不齐。在对"江西-湖广-四川"传统戏场现状的探访中了解到传统戏场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死"与"生"之现状,希望对传统戏场的现状的讨论引起多层面的关注,借此探寻传统戏场在当代生活中融合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6年03期)
田瑞媛[10](2015)在《太原传统戏场建筑的艺术明珠——水镜台》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是传统戏场建筑较为集中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山西省会太原区域代表性传统戏场建筑水镜台建筑形制、历史沿革、建筑装饰的分析,探讨其包含的明代戏场建筑特征和设计构思。(本文来源于《文物世界》期刊2015年05期)
传统戏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针对鄂西南地区的两个传统戏场建筑进行了实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装饰与观演空间营造问题,从而得出结论:该地区的戏场建筑常通过石刻、柱础和楹联的装饰艺术来传达古人钟情于自然山水的恬淡世界观,并且始终注重"庭院式"观演空间的营造,以满足世俗人群的观演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戏场论文参考文献
[1].缪远,黄巍,蔡阳生.福州地区宫庙类传统戏场音质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彭然,朱立聪.鄂西南地区传统戏场建筑的装饰与观演空间营造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
[3].陈楠,李晓峰.湘赣地区传统戏场形态与人文环境的关联性研究[J].建筑实践.2019
[4].孙飞.关中传统戏场建筑与空间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5].李晓峰,陈楠.多元文化线路视野下湘赣地区传统戏场实体形态比较研究[J].华中建筑.2017
[6].郝世超.赣东北传统戏场建筑木作技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
[7].徐瑞.巴蜀地区传统戏场空间的现代适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7
[8].王薇,张之秋.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声学装饰性构造研究[J].住宅科技.2016
[9].邬胜兰,李晓峰.传统戏场的“死”与“生”——“江西-湖广-四川”传统戏场现状及趋势[J].华中建筑.2016
[10].田瑞媛.太原传统戏场建筑的艺术明珠——水镜台[J].文物世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