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讷河1613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联合应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0例乙肝患者,所选病例HBeAg均呈阳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拉夫米定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学ALT、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9.23%和72.31%,均明显高于对照,48.15%和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法治疗乙肝,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乙肝;干扰素;拉米夫定;临床效果
乙型肝炎即肝脏发生的病变,是临床肝胆内科常见病。具统计2011年我国乙肝患者约有三千万例,在我国总人口中,约10%的人群为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若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很可能进展为进行性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等,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免疫调节剂和核苷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乙肝药物,其中,以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为代表药物。笔者通过对该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65例乙肝患者联合应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并将治疗效果与同期仅仅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30例乙肝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规定的乙型肝炎诊断标准;HBeAg均呈阳性,同时排除其他病毒型肝炎患者、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障碍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5例;其中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7.8±6.9)岁;对照组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龄27-61岁,平均年龄(48.1±7.2)岁;使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如:给予能量合剂、甘利欣保肝治疗及维生素等。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每次100mg,连续应用12个月。观察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每次100mg,1次/d,连续应用24周,同时给予α-干扰素每次5mu,肌肉注射,两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后停止应用拉米夫定,但继续注射干扰素治疗20周。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HBeAg阴转率、HBV-DNA阴转率及治疗效果。
1.4疗效标准(1)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ALT恢复正常,经HBeAg或HBV-DNA检测结果显示为阴性;(2)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ALT基本恢复至正常,经检测结果显示HBV-DNA已经转阴,但HBeAg尚未转阴;(3)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ALT未恢复至正常,经检测HBV-DNA虽然有所降低但未恢复至正常。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黄疸等,有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风险。拉米夫定作为核苷类抗病毒药的一种,对嗜肝病毒DNA的合成有显著的阻断作用,通过抑制HBV复制,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但长期应用该药时,具有较高的耐药突变率,使药物的治疗效果显著下降,还可以诱发重症肝炎。α-干扰素作为糖蛋白的一种,通过与感染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刺激细胞内转导途径的活性,有效的将病毒清除,同时该药物的持续应答率和疗效的稳定均高[2]。本研究也证实,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学ALT、HBeAg阴转率和HBV-DNA阴转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降低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BeAg阴转率及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9.23%和72.31%,均明显高于对照,48.15%和4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法治疗乙肝,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游选旺,唐毕华,黄健,等.拉米夫定和α-干扰素序贯治疗对慢乙肝患者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的抑制作用[J].山东医药,2011,51(9):48-49.
[2]丁桂华.普通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儿童慢乙肝的不同方案的疗效对比[J].海峡药学,2012,24(6):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