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足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足迹,生态,承载力,可持续发展,模型,桃源县,喀斯特。
生态足迹论文文献综述
陈章,刘艳中,孙荣泽,陈勇,张祚[1](2019)在《基于消费—产出账户分类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生态足迹模型缺乏系统的区域生态可持续程度分级标准和区域生态产出状态判别标准的问题,文章基于"消费—产出"账户分类的方法,建立并整合生态可持续程度分级指标与生态产出状态判别标准,构建适用于开放系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并以临湘市2005—2013发展状况为例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模型较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和区域生态可持续判别准则在区域生态可持续性评价中的结果更具可比性和完整性。(2)临湘市总体生态承载潜力得到充分释放,产出效率较高,可出口生态生产性土地,但后期部分乡镇由于土地利用强度过大,土地质量下降,抑制了生态产出效率的提升。(3)北部江湖平原区各乡镇的可持续利用程度相对最高,而处于中心城区的乡镇消费足迹增长过快,出现不可持续状态。(4)临湘市耕地、牧草地和水域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但后期由于盲目增加产出,出现地力下降、生态失衡等问题。(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任彩凤,程艳妹,郑欣,周立志[2](2019)在《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淮北市自然资本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量资本和存量资本是构成自然资本的两个要素,核算自然资本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从人均足迹广度和人均足迹深度着手,引入生态压力指数、资本流量占用率、存量流量利用比、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和生态适度人口7个指标,定量分析2010—2016年淮北市对资本要素的占用情况以及生态系统的发展能力。结果表明:淮北市在7年间,人均叁维生态足迹整体呈增加趋势,由2010年的4.17524ha·cap~(–1)增至2016年的5.17289ha·cap~(–1);人均生态承载力保持在0.21000ha·cap~(–1)左右的水平;足迹深度由2010年的1.91949波动下降至2016年的1.75738,足迹广度处在0.15500—0.16900 ha·cap~(–1)之间。尽管淮北市资源利用的效率较高、发展潜力大,但7年间一直消耗资本存量,生态系统处极不安全状态,土地利用极不公平,人口数严重超标,淮北市资源、环境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巨大。促进淮北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规划土地、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倡导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鲁洋,沈宜菁,黄素珍,杨晓英,李小港[3](2019)在《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休宁县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目标.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计算休宁县2006—2016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结合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对休宁县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休宁县总体上人均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呈现生态盈余,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但区域内不同土地类型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差异较大.其中,林地生态压力比较小,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和水域尽管呈现生态盈余,但均有减小的趋势;耕地和草地生态压力较大,均呈现生态赤字.考虑到畜牧业的生态足迹主要由进口饲料的消费承担,且耕地的人均生态赤字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休宁县的耕地生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叁位一体"保护,提高耕地产出效率、发展生态农业、延长产业链条是休宁县近期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陈姝含,宋淑鸿[4](2019)在《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生态足迹理论,运用2010-2017年江苏省水资源的相关数据,从水资源的供给和需求角度计算了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等指标,分析了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结果显示,2010-2017年江苏省的水资源利用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但是万元GDP水资源足迹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江苏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较弱,但是水资源利用率有所提高,对于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趋于良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何治韦[5](2019)在《基于水足迹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其效益外部性使得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成本应从全国维度共同承担。通过构建水足迹与生态补偿标准模型,对全国31个省区的水足迹与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估算。主要结果如下:①全国总生产水足迹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农业水足迹比重较大,工业水足迹的增长出现倒U趋势;②各省区水足迹变动出现3种类型;③全国每年在水生态补偿中中央政府的投入为1 516. 37亿元。获得生态补偿款最多的地区是西藏,应得生态补偿款645. 56亿元;支付生态补偿款最多的地区是河南,应该支付188. 61亿元。该研究成果可为在全国构建基于水资源为基础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水利科技与经济》期刊2019年11期)
孙东妮,秦立波[6](2019)在《桃源县生态足迹分析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湖南省桃源县2001年—2010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赤字状况进行测算,并运用回归模型预测桃源县2019—2021年的生态环境可持续状况。得出的结论是,2001年—2010年这10年桃源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预计2019年—2021年社会经济发展仍不可持续。针对桃源县的生态状况,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民众生态意识等策略,提升桃源县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来源于《当代农机》期刊2019年11期)
刘晓青[7](2019)在《生态足迹理论下房车营地生态景观设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自驾游已成为一种旅行新趋势,并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每逢节假日之时,年轻人热衷于驾驶自己的房车出去旅行,房车就是旅行人员旅途中的家,自驾游作为一个生态旅游方法,越来越受人们青睐。但随着自驾游这种生态旅游方法的兴起,随之而来引发了许多的生态环境弊端。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能够高效保护环境的方法,由此可见,在房车营地生态景观的设计里面添加生态足迹理论势在必行。针对我国目前的国情,主要目的是分析研究基于生态足迹理论下的房车营地生态景观设计。(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2期)
刘红光,陈敏,唐志鹏[8](2019)在《基于灰水足迹的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基于水污染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模型是当前生态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核算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6~2015年的灰水足迹,构建了长江经济带省际水资源生态补偿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省际水资源生态横向补偿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07~2016年间,长江经济带在经济总量迅速增长的背景下,总灰水足迹基本维持不变,且农业灰水足迹始终占最大比重;(2)从灰水足迹负荷指数看,下游省份负荷较高,上中游负荷相对较低;(3)从生态补偿横向支付情况看,上海、江苏、安徽、湖北一直为水资源生态补偿支付地区,而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一直为水资源生态受偿区域。(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1期)
白义鑫,盛茂银,胡琪娟,高梦迪[9](2019)在《贵州喀斯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明贵州省碳排放、碳吸收与碳足迹现状,可以为贵州省农田生态系统减源增汇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依据2007—2016年贵州省和贵阳、遵义、六盘水叁市农业投入、农作物产量、耕地面积等数据,对贵州省不同尺度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估算,分析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①2007—2016年贵州省及贵阳、遵义、六盘水叁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排放量均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化肥施用产生的碳排放量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68%、73%、81%、72%;2016年贵州省化肥单位面积碳排放达到298.23 kg/hm~2。②碳吸收量表现为"上升下降式"波动变化,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水稻碳吸收量所占比例最高,平均为50.9%,但呈减少趋势,蔬菜增幅较大,达到47%。③贵州省农田生态系统存在较大碳生态盈余,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呈现不断增加趋势。【结论】尽管农业碳吸收量远大于碳排放量,但化肥与农膜所占碳排放比例较大,应是未来农业减源的重点。(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廖爱红,林诗楚,崔春生[10](2019)在《基于生态足迹的珠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定量度量方法,在评价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珠海市2013—2017年期间的可持续发展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 2013—2017年间,珠海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且均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珠海市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在此期间生态赤字缺口总体在缩小,正在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2)珠海市化石能源生态足迹占比过半,因此减少化石能源消耗是提高珠海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环境生态学》期刊2019年06期)
生态足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流量资本和存量资本是构成自然资本的两个要素,核算自然资本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从人均足迹广度和人均足迹深度着手,引入生态压力指数、资本流量占用率、存量流量利用比、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和生态适度人口7个指标,定量分析2010—2016年淮北市对资本要素的占用情况以及生态系统的发展能力。结果表明:淮北市在7年间,人均叁维生态足迹整体呈增加趋势,由2010年的4.17524ha·cap~(–1)增至2016年的5.17289ha·cap~(–1);人均生态承载力保持在0.21000ha·cap~(–1)左右的水平;足迹深度由2010年的1.91949波动下降至2016年的1.75738,足迹广度处在0.15500—0.16900 ha·cap~(–1)之间。尽管淮北市资源利用的效率较高、发展潜力大,但7年间一直消耗资本存量,生态系统处极不安全状态,土地利用极不公平,人口数严重超标,淮北市资源、环境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巨大。促进淮北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合理规划土地、开展植树造林工程、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倡导节约型生产和消费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环保宣传力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足迹论文参考文献
[1].陈章,刘艳中,孙荣泽,陈勇,张祚.基于消费—产出账户分类的开放系统生态足迹研究及应用[J].生态科学.2019
[2].任彩凤,程艳妹,郑欣,周立志.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淮北市自然资本利用研究[J].生态科学.2019
[3].鲁洋,沈宜菁,黄素珍,杨晓英,李小港.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休宁县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陈姝含,宋淑鸿.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江苏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9
[5].何治韦.基于水足迹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9
[6].孙东妮,秦立波.桃源县生态足迹分析评估[J].当代农机.2019
[7].刘晓青.生态足迹理论下房车营地生态景观设计探究[J].现代园艺.2019
[8].刘红光,陈敏,唐志鹏.基于灰水足迹的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生态补偿标准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9].白义鑫,盛茂银,胡琪娟,高梦迪.贵州喀斯特农田生态系统碳足迹时空差异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9
[10].廖爱红,林诗楚,崔春生.基于生态足迹的珠海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环境生态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