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预防

浅谈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预防

浅谈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预防

王桂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中医院15030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1-0203-01

产后出血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在产后出血的病例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占首位。因此,积极预防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尤为重要。

一、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原因

任何影响子宫肌纤维正常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都会引起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

1、全身因素:(1)机体有慢性疾病。特别是肝脏病、心脏病、血液病。(2)产程延长、滞产、难产、急产。(3)产前精神紧张、恐惧分娩或精神受打击,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抑制宫缩。(4)使用镇静剂解痉过多,麻醉过深。

2、局部因素:(1)子宫发育不良;(2)子宫本身疾病(如肌瘤、炎症、感染);(3)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多症);(4)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5)妊高症、高热等均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高危因素。妊娠期应给予足够重视,除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外,还应正确处理第三产程,一定要保持子宫肌纤维有正常的收缩和缩复过程。

二、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诊断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大于或等于500毫升者称为产后出血。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表现有(1)出血时间发生在胎盘娩出之后(2)触诊时子宫柔软,轮廓不清,按摩子宫时子宫变硬,停止按摩时则变软;(3)出血量多,暗红或鲜红,混有血块;(4)注射宫缩剂后出血减少或停止;(5)检查软产道无裂伤、胎盘胎膜完整。

三、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预防

1、产前

要严格实行产前检查。从怀孕开始进行系统产前检查,认真进行高危妊娠评价,找出引起高危妊娠的因素,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特别是肝炎、胎盘早剥及妊高症病人,纠正贫血,以提高机体对出血的耐受性。

2、产时

临产后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护理,真正体现出对产妇的深切同情、关心体贴,以取得产妇的配合与信任。保证正常饮食和休息,防止产程延长、滞产、难产、产妇衰竭等情况发生。

要正确测量产后出血量是防治产后出血的首要条件。严密观察及正确处理产程,可明显降低产程延长和滞产的发生率,也间接的减少了因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之产后出血。我科在孕产妇进入产程之后,对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而影响饮食及休息,可疑出现产程延长者在第一产程活跃中期给予5%葡萄糖500毫升加催产素5单位静滴,滴数根据子宫收缩情况调整,维持在分娩结束之后。结果90%以上产妇能顺利进入分娩期。

在分娩过程中,熟练掌握接生技术,加强保护会阴,提高会阴切开缝合技术,注意软产道裂伤及血肿,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点。我们的做法是:临产妇进入分娩期,助产人员专人守护,并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使其合作。在接产过程中,接产人员姿势要正确,动作要轻、稳、准确而敏捷。即协助俯曲动作要轻、稳,胎儿娩出过程要稳。一定按胎头、胎肩和胎体娩出时间相隔一分钟原则操作,以胎头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缓缓娩出。目的是让子宫肌纤维能逐步缩复,保持原有的张力以防止因肌纤维乏力而引起产后出血。保护会阴时机掌握要准。一般在胎头拔露使会阴后联合紧张时开始保护会阴。会阴侧切时间掌握要准。应在会阴体变薄,皮肤发白时切开,以减少会阴切开后伤口的出血量。

预防性使用宫缩剂:处理常规是在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娩出至耻骨联合处,即予子宫肌层内经腹部直接注射催产素20单位。胎儿娩出后麦角新碱0.2克肌肉注射,或催产素20单位静脉注射。胎儿免除后麦角新碱0.2毫克肌注,对妊高症、妊娠合并症病人慎用,收到明显效果。因此认为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加强子宫平滑机收缩,迫使胎盘迅速剥离和排出,血窦及时关闭,缩短第三产程,减少出血量而预防产后出血。

正确处理第三产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措施,胎儿娩出后,胎盘未剥离前,不可过早牵拉脐带或过多按摩子宫挤压子宫。正常情况下,在胎儿娩出后1、2分钟后即有第一次宫缩,以后没2-3分钟宫缩一次,胎儿娩出后平均在2-4次宫缩时胎盘剥离,并从子宫经阴道排出,平均排出时间为胎儿娩出6分钟。故应积极主动处理和缩短第三产程,严格观察胎盘剥离征兆,及时娩出胎盘。在胎盘娩出数分钟后,挤压宫底,排出积聚在宫腔内的积血块,减少子宫膨胀程度,使其更好的收缩。

3、产后

因产后2小时的出血量占产后24小时总出血量的四分之三。故产后2小时产妇应在产房观察,准确测量出血量,采取预防产后出血的措施。如严密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定时按摩子宫,及时排出宫腔内积血块,督促产妇分娩后30分钟内早期吸允,可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鼓励产妇多饮水及时排空膀胱以防产后出血。

标签:;  ;  ;  

浅谈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