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的远程监测系统研究

基于Web的远程监测系统研究

韩杰[1]2017年在《基于Web的水质在线远程监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前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的基于Web的远程监测系统已经在工业生产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研究对象是基于工业污水处理过程的远程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由于传统的监测系统大多采用集中式结构和C/S(Client/Server)架构,系统软件之间的耦合度较高难于扩展,并且软件依赖于硬件平台,不能实现资源重用与满足远程监测的需求。所以考虑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来搭建整个系统,实现对分布式污水处理站点的远程实时监测。本文首先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介绍。纵观目前国内外对此课题发展现状的研究,进而分析了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难点,并详细讨论了系统中几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其中包括系统底层数据通信协议的研究、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和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分析;针对Web服务器端,课题主要分析讨论了数据库的访问技术、数据的实时传输以及实时数据在页面的动态绘制等重要问题。最终制定出技术实施路线,开发出基于Web的水质在线远程监测系统。系统整体采用B/S模式开发,在系统底层数据通讯方面,制定了两种数据通信接口,一种是基于OPC(OLE Process Control)技术编写了 OPC客户端程序;另一个是采用Socket实时通信技术实现了现场底层设备数据的采集。Web服务器端采用ASP.NET技术开发,选用Microsoft Azure云存储方案来实现场数据的实时存储,远程用户可以随时通过浏览器监测污水处理现场的实时数据,进行历史数据查阅与报表统计,同时系统还具备故障报警及视频监控等功能。目前系统已运用于实际项目中,运行状态良好,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朱佳博[2]2018年在《基于互联网+的泵站远程状态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泵站在工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针对泵站运行状态的监测,目前常用的方法是集中在泵站现场的中控室监测,这种方式虽然实现了对设备的统一监测,但具有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并且使泵站工作人员受距离的束缚,显然不能满足目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泵站远程状态监测平台,该平台在传统泵站监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Web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泵站运行状态的远程监测,使人们可以在任何存在internet网络的地方随时查看泵站的各项工况参数。该平台的设计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在对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以及泵之间的联合工作方式进行分析后,设计出了基于互联网+泵站状态监测系统的整体框架。在分析平台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软、硬件结构设计,并对系统所需的各类硬件进行了选型。(2)设计开发了上位机组态软件,结合泵站监测和管理需求,对各个上位机组态软件的界面、功能进行了设计。完成了组态王和MySQL数据库的连接,并将硬件所采集的数据信息写入本地的MySQL数据库中进行储存,为之后的前端平台开发做了准备工作。(3)设计开发了基于互联网+的泵站远程监测平台的前端Web网站。根据泵站监测系统所有监测的参数以及上位机软件的功能,设计出了网站各个页面的界面,完成了数据库和服务器的搭建以及通讯工作。(4)对基于互联网+的泵站远程监测平台的前端Web网站进行了各项性能测试实验,验证了网站的实际应用性。本文所设计的平台彻底打破了之前泵站监测系统存在的地域局限性,也使泵站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到泵站的设备运行状态及各项工况参数,解脱了距离对工作的束缚。同时,该平台还紧跟“工业4.0”和“互联网+”新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工业生产和互联网的融合,对研究泵站远程状态监测的方法、改变泵站设备管理制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邵巍[3]2008年在《基于异构网络的船舶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船舶设备监控系统的发展与现状。然后,对基于异构网络的船舶设备监测系统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最后,以CAN总线技术、WEB技术为基础,将船载监测网络与岸基数据网络融为一体,设计开发出一套基于异构网络的船舶设备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由船载机舱监测系统、岸基通讯子系统和岸基机舱远程监测系统组成。系统以CAN现场总线和船舶以太网为基础,构建船载系统的通讯网络,在Visual Basic.NET的软件开发平台下,设计开发了船载机舱监控系统,实现了船载机舱系统的管控一体化。利用JSP及WEB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GT800数字集群通讯业务的船载通讯子系统,实现了船舶局域网与Internet及船公司局域网的无缝互联。设计开发了基于CAN总线的数据采集模块,并加入抗干扰设计,很好的完成数据采集与通信任务,并降低了系统成本。借助Dreamweaver软件开发工具,以SQL Server为岸基监测系统的网络数据库平台,利用JSP,JDBC和EJB等J2EE技术,设计开发了岸基机舱远程监测系统。该系统使远程专家和船舶设备厂商可以通过Internet对船舶设备的运行工况进行分析,提出维护指导意见,以及实现机务人员的异地办公。同时,本系统为远程故障诊断与专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数据和网络平台,为船岸管控一体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理论与实践证明,构建基于异构网络的船舶机舱远程监测系统,紧跟现代船舶技术发展步伐,进行船载监控系统同岸基管理系统的互连与数据共享的研究,符合船岸管控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吴江[4]2017年在《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远程监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广泛应用于人们的工作、生活,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物联网前端大型传感网络构建需求愈加强烈,分布式光纤传感作为一种可实现大范围、连续信号监测的新型传感技术,能与物联网技术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符合物联网构建大型传感网络的需求,物联网的远程监测技术满足了分布式光纤传感在智能安防、智能监测领域的网络远程监测需求,所以本文基于此应用需求完成了如下工作:(1)本文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和物联网远程监测技术,调研了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远程监测需求及物联网领域对大型传感网络的需求,了解物联网远程监测技术B/S架构与C/S架构各自的优缺点,设计基于长距离分布式光纤传感的远程监测系统;(2)设计并实现监控主机的数据采集系统软件。实现物联网前端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传感网络信号的实时采集、处理、事件识别、事件告警及监测线缆百度地图可视化管理等功能,并提供与远程客户端信息交互、功能互动等接口;(3)设计并实现Android移动端及Web端的远程监测系统。基于C/S(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实现Android智能平台下的移动终端远程实时监控APP客户端;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实现Web平台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4)基于有线感知与无线通信技术最终实现长距离分布式光纤传感远程监测系统,在手机移动终端上实现对监测线缆的百度地图地理位置信息标定,建立光缆定位信息与实际地理位置信息及百度地图经纬度等信息的关联数据库;并将其在电力光缆网、油气管道安全监测及长距离安全监测等应用中进行应用测试。

汪娟[5]2008年在《基于WEB的工业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的推进,将传统的监控系统与Web技术相结合的B/S(Browser/Server)模式计算机远程监控系统逐渐成为新的研究和开发热点,构建基于Web的工业监控系统成为工业监控领域发展的方向之一。本文首先回顾和介绍了监控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并对基于Web的监控系统的功能、层次以及实现方案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不同软件结构模式的比较,确立了B/S模式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方案。其次从系统集成的角度出发,对基于Web的远程监控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比较。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叁种远程监控体系结构的解决方案,即基于数据库技术、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和Socket通信技术的远程监控方案。通过对不同技术下实现基于Web的远程监控方案的分析与比较,采用了Socket实时通信技术实现工业现场控制网络与企业信息网络之间的数据共享,设计了基于Socket技术的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结构,其中Socket客户端以ActiveX控件的形式在浏览器中与现场监控站进行实时数据交换的方案,不但实现了异构网络之间的数据共享,而且改善了传统的基于Web的监控方案所带来的实时性差等缺点。论文同时分析了影响基于Web的监控系统实时性的若干因素,给出了改善系统实时性和安全性的措施和方案。最后,结合实际项目,分别实现了对某油罐区现场的远程监控,实现了远程数据采集、数据监视、参数修改以及历史数据查询等功能,通过实验运行验证了实施基于Web的工业远程监控系统的有效性。本系统采用Visual Basic 6.0开发人机交互ActiveX控件,ASP.NET开发Web服务器页面。实现的基于Web的工业远程监控系统不但改善了基于组态软件的远程监控系统带来的监控平台异构的缺点,而且改善了完全以数据库服务器为数据源的监控系统实时性差的缺点,尤其适用于监控系统点数不是特别多但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情况。通过实际应用可以看出,本文设计的基于Web的监控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的要求,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控。

刘媛媛[6]2016年在《探测器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Daya Bay Reactor Neutrino Experiment,Daya Bay)是利用反应堆产生的电子型反中微子来寻找中微子的第叁种震荡模式,精确地测量中微子的混合角,目前其置信度已达到10倍的标准偏差。由于Daya Bay所取得的成功,使得中微子物理中另一个热点问题的研究被提上日程,即中微子质量顺序的测量,因此大亚湾二期即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Jiangmen Underground Neutrino Observatory,JUNO)应运而生。JUNO主要是通过精确测量反应堆中微子的能谱来确定中微子质量顺序以及精确测量中微子的震荡参数,同时针对中微子的多个未知问题如:超新星中微子、太阳中微子和惰性中微子等,该实验也将进行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在实验中,探测器监控系统(Detector Control System,DCS)是各个探测器子系统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该系统将会对各个子系统进行长期并准确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且当有异常情况出现时能够及时给予报警和提示。在大亚湾和建成后的江门中微子实验中对DCS数据的监测和查询将是维护实验运行的重要部分。在本论文的工作中,首先对大亚湾远程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搭建方式和在客户端以及服务器端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其中服务器端的技术有:PHP,SQL;客户端的技术有:Java Script,Ajax和CSS。之后根据应用中的反馈对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系统已在实验室试运行叁个月,是大亚湾实验探测器远程监测系统的首选改进方案。其次研究了江门中微子实验中拟采用的两种数据采集方式,第一种方式为利用EPICS中的Archiver应用,第二种方式为采用自主开发RCP平台,并根据两种数据采集方案数据存储方式的不同搭建了对应的远程监测系统。目前,这两种不同数据获取方式的远程监测系统已在JUNO小模型上运行取数45天。最后通过系统的试运行,总结了两种方案的适用情况和各自的优缺点。本文中搭建的基于Web的远程检测系统不仅对确保实验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物理分析提供了参考。

杨佐龙[7]2015年在《基于B/S模式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温室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对温室监测技术和理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基于Internet的远程监测成为可能。因此应用计算机技术,结合温室实际生产状况,研究具有现实意义的温室智能监测系统是温室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针对当前设施农业新的发展趋势,将远程监测技术引入温室监测领域,对基于B/S模式的温室远程监测系统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Internet的温室远程监测系统的基本概况,分析温室远程监测的研究背景和发展状况。然后介绍了温室系统基本需求,包括温室环境因子的分析与采集,温室监测系统的基本性能等。在对C/S与B/S两种模式架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其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B/S模式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随后,本文结合温室环境监测系统的实际需求,较深入地研究了B/S模式实时监测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Web网络技术、浏览器技术、Ajax技术、XML技术、会话控制技术、基于PDO的数据库访问技术等,为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B/S模式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架构,并对B/S架构进行改进,介绍了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详细分析了的各个模块的实现过程,实现了数据实时更新显示、实时视频监测、用户登录、用户查询、图表功能等,并解决了基于Ajax技术的网页数据实时更新、基于会话控制技术保存用户信息、基于PDO中间件技术的数据库访问等具体实现。之后,简要介绍的本系统的专家系统结构、组成和设计,根据包括植物生长条件知识、温室环境参数知识等知识库,通过推理机分析环境参数,预测温室环境,提高温室监测水平。最后,本文对基于B/S模式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提出总结和展望。本系统符合温室系统的基本需求,同时实现数据实时更新、视频实时监测、智能专家决策优化等功能。这样,不仅使本系统具有更好的监测实时性、开放性和兼容性,而且更能直观地在线监测温室环境参数,最大程度地提高了用户便利性,为温室监测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决策支持。

赖雪锦[8]2014年在《基于web核仪器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核技术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核仪器应用领域和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了,其种类和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加和更新。当前许多核探测器,特别是在环境辐射的连续监测情况下,都需要测量仪器能够在无人监护的状态下对周边环境进行长期的固点监测,于是仪器连接网络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随着时代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完成资源的共享任务是几乎所有电气设备必须具备的,核仪器也不例外。本论文题目源自“863”计划项目“高精度能谱探测仪器研发”(项目编号:2012AA061803)。本文首先阐述了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论述了在线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发展的现状,并对Web监测系统的功能,所涉及的各种技术、层次结构以及实现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分析了远程监测系统实现的核心问题并给出了技术路线。针对与传统的C/S模式的对比,采用了基于B/S模式的远程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其次,详细讨论了相关的关键技术,包括动态页面发布技术、数据库技术、基于TCP/IP协议的远程通信、Spring框架技术以及Ajax技术。接着,论文根据系统具体的功能需求,详细分析并设计了数据处理流程、数据获取、权限管理功能和人机界面模块。本系统的系统主机将数据库技术和Web技术应用到了监测系统中,实现了基于B/S模式的系统,介绍了Web服务器以及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主机采用Tomcat作为Web服务器,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Windows XP作为操作系统,以Eclipse为开发平台,采用JSP技术实现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系统用户通过浏览器界面进行认证登录,登录成功后根据个人数据需求进入相应的页面,查找数据并根据相关的按钮把数据以直观的曲线方式显示出来,为对数据进一步的分析统计提供参考,以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与统一管理。

姜舒文[9]2012年在《基于3G网络的玉米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农民对玉米生长环境参数的远程数据采集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农田环境较差,不适宜人类工作,实现无人远程数据采集是有很大意义的。自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信网络的全球普及,现代农业中的远程农田环境监测系统也得到了升级。传统的远程玉米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由于落后的技术原因,在采集温度、湿度、水分含量、pH值和光照强度等需长时间监测和反复多次测量的玉米生长特征参数时,存在数据接收不稳定,传输数据速率慢,费时费力,测量成本高等硬伤。而基于3G网络玉米生长环境参数监测系统解决了以上的问题,使玉米生长环境参数更准确、稳定。主要使用ARM编程、J2EE企业级应用和移动终端编程来实现整个系统的主要功能。同时对3G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阐述,对远程玉米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现今3G环境监测系统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重点将传统的远程监测和3G远程监测发展进程进行对比分析和整理。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3G网络的玉米生长环境监测系统。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本文以物联网理论为基础,将嵌入式技术,电信网络技术和WEB开发技术进行融合。开发了3G无线传感器网络、WEB玉米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移动监测系统叁个子系统并组成了基于物联网架构的3G网络玉米生长环境监测系统。2、引入3G网络作为无线传输网络。开发设计基于3G网络的无线传感器,以WCDMA技术为突破,3G无线传感器主要实现了玉米生长环境参数的采集和利用WCDMA网络将参数发送至IDC,模块的设计核心是3G无线模块、传感器、单片机的结合设计开发。3G无线传感的设计很好的解决了远距离数据传输问题。3、研制了基于WEB的网络玉米生长环境监测系统。软件采用J2EE架构和主流的SSH框架开发,优秀的AJAX技术使数据更新更加的迅速同时提供了富客户端体验,基于WEB的玉米生长环境监测系统主要部署在IDC服务器上,提供在线参数监测功能支持、参数图标分析和数据分析等功能,4、开发了基于移动终端的玉米生长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测系统。可移动终端监测模块主要实现了在移动电话,PDA等移动设备上可移动监测玉米生长环境参数,软件的开发采用WM6.5,核心技术是移动终端与IDC数据库连接交互,实现参数的实时监测。本文通过对WCDMA网络的应用和嵌入式技术、J2EE和移动终端开发技术的结合,设计和开发基于3G网络玉米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系统具有优秀的用户体验和易于操作的特点,有效的对玉米生长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参数稳定准确。同时支持可移动监测,方便用户使用,反应良好。在发展方面,利用3G网络的高带宽引入视频图像监测功能指日可待,可以说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和实用价值。

焦鹏举[10]2014年在《基于HTML5的工业云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工业生产领域,工业监测系统经历了由C/S(Client/Server)架构向B/S(Browser/Server)架构的发展历程。随着工业生产现场的分散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工业管理者对监测系统在实时性、跨平台特性、较低的网络流量消耗以及较高的吞吐量方面的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监测模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其对监测系统的需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HTML5(超文本标记语言第五版)的工业监测系统。系统采用HTML5进行客户端开发,基于网络套接字WebSocket协议实现了浏览器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全双工通信,并在云平台上进行部署。研究了系统的可行性以及该系统在实时性、跨平台、网络流量消耗、吞吐量和稳定性等方面较传统监测系统的提高,并设计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文的创新点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基于HTML5的跨平台门户客户端应用开发,使系统入口有较强的跨平台特性,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监测。基于WebSocket协议进行客户端浏览器与服务器全双工通信,减少了系统获取数据所需时间,比传统监测系统有更优的实时性能;2)论文将云计算的概念引入工业监测领域,基于Storm云平台进行监测数据处理,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实时性与吞吐量,满足系统动态伸缩的需求;3)使用关系型数据库MySQL与内存数据库Redis结合的存储服务方式,实现海量数据存储,且提供实时服务。针对不同需求,采用不同的存储策略,使系统服务分发细粒度化,使系统在实时性及扩展性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Redis中发布/订阅的通信模式,一方面与WebSocket协议结合完成服务器消息推送,同时也降低各层面之间的耦合性。论文设计的基于HTML5的工业云监测系统,经测试分析得出,较现有的监测系统,具有更好的实时性、跨平台能力,提升了系统的吞吐量,同等有效数据传输量情况下消耗的额外网络流量更少,使用户的基本监测需求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 基于Web的水质在线远程监测系统设计[D]. 韩杰. 北方工业大学. 2017

[2]. 基于互联网+的泵站远程状态监测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 朱佳博. 中北大学. 2018

[3]. 基于异构网络的船舶设备远程监测系统研究[D]. 邵巍.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4]. 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远程监测系统研究[D]. 吴江. 电子科技大学. 2017

[5]. 基于WEB的工业远程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D]. 汪娟. 武汉理工大学. 2008

[6]. 探测器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刘媛媛.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7]. 基于B/S模式的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与研究[D]. 杨佐龙. 广东工业大学. 2015

[8]. 基于web核仪器远程监测系统的研究[D]. 赖雪锦. 成都理工大学. 2014

[9]. 基于3G网络的玉米生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姜舒文. 吉林农业大学. 2012

[10]. 基于HTML5的工业云监测系统研究[D]. 焦鹏举. 武汉理工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基于Web的远程监测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